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毒麦(IoliumtemultentumL)是禾本科黑麦草属的一种麦田杂草,是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毒麦是通过种子传播的,最初由欧洲传入我国,现已遍及全国大多数省区。麦田中混有毒麦,在其生长期就会与小麦争地。争肥、争光,严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更重要的是毒麦种子内含有一种能麻痹中枢神经的物质——毒麦碱,如果人吃了含有4%毒麦的面粉,家禽吃了达到体重0.7%的毒麦,就会引起中毒。本试验的目的在于了解毒麦的生物学特性,为防除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与方法(一)播种1m2的毒麦,并定点作生育期观察记载。(二)用五种处理方法观察不…  相似文献   

2.
毒麦生物学特性及防除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麦生物学特性及防除技术初步研究高洪权,朱桂华,王春琳,王德钧(江苏涟水县植保,223402)毒麦(LoliumtemulentumL.)又称黑麦子,是麦田常见的一种检疫性杂草,近几年在我县部分稻麦两熟麦田发生严重。1987~1991年我们对毒麦的发...  相似文献   

3.
商洛地区的毒麦防除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洛地区的毒麦防除工作王刚云(陕西省商洛地区植保植检站)80年代后期,商洛地区的山阳、镇安、柞水3县的边远山区,毒麦严重发生。如1985年,镇安县象园乡发生严重的毒麦中毒事故,该村当年发生面积18.52hm2,收获入仓的小麦中,毒麦混杂率达35.12...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毒麦的发生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淑华 《植物检疫》1996,(4):249-249
河南省毒麦的发生与综合治理周淑华(河南省植保植检站450002)毒麦是小麦、大麦、燕麦等麦田的一种恶性杂草。毒麦的生活力、繁殖力都很强,一般比小麦的繁殖力大2~3倍,因此,毒麦侵入麦田后,如不及时防除,几年之内混杂率可达60%~70%,严重影响小麦的...  相似文献   

5.
刘培廷 《植物检疫》1995,9(6):339-340
对毒麦疫情的监测刘培廷(安徽省六安地区植检植保站237001)对毒麦的疫情调查,过去一般主张用踏查、普查方法。而面对我区常年种植的20余万hm2小麦,要进行踏查、普查,难度很大。疫情明,是做好毒麦防除工作的基础。因此,寻求能够实际操作,并能掌握疫情动...  相似文献   

6.
毒麦及其近似种rDNA ITS-RFLP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毒麦属6个种的核糖体ITS进行PCR-RFLP分析,首次从分子水平上鉴定区分了毒麦属4个种(毒麦、亚麻毒麦、多花黑麦草、瑞士黑麦草)。根据这4个种ITS的测序结果,选取3种内切酶(BssSI、TfiI、NehI)应用于PCR-RFLP分析。根据酶切图谱可将4个近似种鉴别区分。为建立PCR- RFLP分子鉴定方法而有效地区分毒麦及近似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天水市毒麦综合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连恩  张俐清 《植物检疫》1995,9(5):313-314
天水市毒麦综合防治初报蔡连恩,张俐清,杨世发,李向新,李来祥(甘肃省天水市植保植检站741020)1发生、分布、危害情况有害杂草毒麦,六、七十年代随引调阿勃、阿夫小麦而传入,在我区徽、礼、甘谷等县种植田零星发生,80年代以来,农民串换种子日益频繁,大...  相似文献   

8.
禁止进境危险性杂草幼苗形态特征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定国  许凤奇 《植物检疫》2002,16(3):156-156
我国禁止进境的危险性杂草主要有毒麦(Lolium temulentum L.);假高粱(Sorghumhalepense(L.)菟丝子属(Cuscuta spp.)和列当属(Orobanche spp.)。这些危险性杂  相似文献   

9.
《植物医生》2005,18(1):30-30
毒麦,又叫黑麦子、迷糊等,属于禾本科黑麦属。毒麦原产于欧洲,早期传入非洲,现在广泛分布于亚、美、澳等洲的德、法、英、日、加、阿根廷、澳大利亚、印度、巴西、智利等国。我国原无毒麦,由于进口粮食及引种混有毒麦的农作物而传入。毒麦现在已扩散到河北、东北及南方部分地区。目前全世界约有10种不同的毒麦品种,我国已发现4种,这4种均由国外传入。  相似文献   

10.
麦类检疫对象——毒麦和小麦腥黑穗病(部分省市补充检疫对象),近几年在南京地区发生越来越严重。江宁县、江浦县1984年进行全县毒麦普查,江宁县27个乡,乡乡发生毒麦,发生毒麦面积23.78万亩, 占小麦总面积40.21%,发生严重的田块,毒麦株率高达30%以上;江浦县发生毒麦面积2.65万亩,占小麦面积10.71%,全县11个乡,仅有一个乡未发现毒麦。1982年江宁县种  相似文献   

11.
毒麦及其变种籽实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毒麦的为害,很早就有記述。人与牲畜吃了毒麦都会中毒。毒麦传入我国繁生麦田,在一些地区已造成損害。毒麦的籽实同麦粒的大小和重量相近,很不容易进行机械清除。毒麦及其变种依靠籽实传布,常混杂麦粒难以鑑別。因此,毒麦及其变种籽实的鑑定与分类,对于检疫工作,显得很重要。本文就1950—1964年間,对我国已发生的毒麦,进行鑑定与分类。根据毒麦的穗、小穗,带稃籽实(颖果)及脫粒籽实的基本特征,主要是与种子分类有关的形态学上的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与描述。按鑑定的毒麦及其变种,編制籽实分类检索表,并附实物照片与插图。  相似文献   

12.
从国内采集了毒麦种子进行毒麦内生真菌Gloeotiniatemulenta的分离培养,没有能够成功分离到毒麦内生真菌的菌株,苯胺蓝染色镜检观察毒麦种子内的内生真菌带菌率为0~65.4%。直接从毒麦种子中挑取内生真菌菌丝,用基因释放剂(genereleaser,BioVenture)处理后扩增测序获得了毒麦内生真菌的ITS序列(DQ235697),经过相似性比对和分析,所得序列和GenBank中的内生真菌的序列同源性高达99.4%~100%,排除了毒麦种子表面真菌和毒麦种子序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前言毒麦是一种检疫性杂草,据国内外资料记载,其籽实内含有真菌所产生的毒麦碱,叫做捷姆林(Temuline)C_7H_(12)N_2O,人畜食后能引起中毒。为了测定其毒性大小,我们从1980年开始,曾连续两年用汉中地区各县所产的三种毒麦(普通毒麦、长芒毒麦、田毒麦)作了动物的中毒试验。但经过  相似文献   

14.
金华市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华市地处浙江中西部,下辖9个县(市、区)。因其交通运输发达、商品调运频繁,外来有害生物频频入侵。据笔者调查,金华市近20年来先后发现假高粱、毒麦、豚草、蔗扁蛾、凤眼莲(水葫芦)、空心莲子草、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美洲斑潜蝇等外来有害生物。现将与植物检疫有关的6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与治理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毒麦的毒性问题,我区各地反映不一。由于外地有毒麦不毒的报道,为澄清我区麦田毒麦有无毒性和毒性大小,我们于1984~1985年用毒麦养鸡进行测毒试验,结果报告如下。材料来源及试验方法1.材料来源毒麦采自我区六县一市的麦田,脱粒去芒后使用。喂毒麦前后和对照组的鸡饲料,购自养鸡场常规配合饲料。鸡购自专业养鸡场的同一品种(来杭鸡)、同一性别、同一日龄,并已注射鸡瘟  相似文献   

16.
显微结构观察快速鉴定Lolium属的籽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可辉  郭琼霞 《植物检疫》2004,18(4):204-209
本研究通过对毒麦属的毒麦与其变种长芒毒麦、田毒麦及其近似种亚麻毒麦、多花黑麦草、黑麦草、波斯黑麦草、瑞士黑麦草等8个种的种子进行显微组织细胞结构解剖,观察、比较和综合分析各个种子内部盾胚的形态大小、上皮细胞和糊粉层细胞的形态结构的异同点.为口岸杂草检验检疫的快速准确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毒麦是一种含有毒麦碱的危险性杂草,为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之一。它不但能造成小麦减产,还对人畜安全有很大威胁。我市各地在60年代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毒麦的发生和蔓延。但近几年,由于调运串换种子把关不严和防治工作有所忽视,田间毒麦混杂率又明显回升,部分田块毒麦混杂率高达15%以上。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组织各县植保站连续进行了三年的调查,基本查清了我市毒麦的种类,发生分布和为害情况。  相似文献   

18.
毒麦 Lolium temulentum linne 在安徽宣城地区分布很广,全区五个县,县县都有,而且不论是发生的普遍率,还是混杂率都比较高,有的农户麦田甚至毒麦多于小麦而成了“毒麦田”。原来属于零星混杂区的宁国县和过去很少有毒麦的县植保植检站测报观察区内的麦田,混生毒麦的普遍率也很高。  相似文献   

19.
60年代,毒麦在各地的发生危害,曾引起农业部门的重视,开展了有效的防除,使之得到基本控制。但随后10多年,对毒麦的防除有所放松,至80年代初,毒麦的发生与危害加重,近几年来,有的地区毒麦发生率达到2%以上。毒麦以种子繁殖,在土内10厘米深处尚能出土,在室内贮藏两年仍有萌芽力。毒麦分蘖力较强,一般可有4~9个分蘖。适应性较强,能抵抗不良环境,不论旱年或涝年,繁殖力  相似文献   

20.
尤宝栋 《植物保护》1964,2(6):279-279
今年5月21日,我们在江苏省泰州市杨庄人民公社调查毒麦发生情况。共计调查了4个大队12个生产队247亩小麦田,实际检查面积23.2亩,共查获毒麦283株。在这些毒麦中发现有一株毒麦的穗子上生了红霉,经过显微镜检查,看到了小麦赤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