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林龄枫香子代性状变异与家系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布设在安徽祁门县的首批84个枫香子代测定林,分析比较了9年生与3年生两个不同林龄胸径、树高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增益等参数,并开展了优良家系选择。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入选的家系名称、数量及名次出现较大差异,大部分家系胸径、树高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单株遗传力及遗传增益等参数估值,表现为随林龄增大而降低。研究结果为枫香良种选育的适宜林龄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福建省三明市郊国有林场对来自安徽省南部黄山地区的53个枫香家系进行子代测定试验,开展优良家系选择。结果表明,14年生时,试验林树高、胸径、地径、材积、圆满度的平均值分别为9.87 m、7.87 cm、11.18 cm、0.0267 m3、0.72,变幅分别为0.90~16.7 m、2.30~15.60 cm、3.20~22.50 cm、0.00072~0.15060 m3、0.21~0.97,树高、胸径、地径、材积、圆满度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476、0.550、0.531、0.520和0.414,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188、0.211、0.207、0.221和0.107。通过综合比较,从参试的53个家系中选择出9个速生优良家系,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平均值分别为10.70 m、8.98 cm和0.0415m3,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50%、5.00%和19.37%,这些优良家系适宜福建省三明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对来自安徽省南部黄山地区的53个枫香家系进行子代测定,研究家系的遗传变异规律,开展优良家系及单株选择.结果表明:子代试验林14年生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平均值分别为8.05m、6.30cm和0.014 93 m3,生长性状的家系遗传力为0.437~0.576,受中强度的遗传控制,单株遗传力为D.113~0.195,受较弱的遗传控制;木材材性的家系遗传力为0.507~ 0.591,单株遗传力为0.360~0.500,均受中强度的遗传控制.以生长量为主要指标,选出速生优良家系9个,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平均值分别为8.85 m、7.22 cm和0.021 49 m3,遗传增益分别为2.86%、5.47%和13.4%;从木材基本密度大于0.500 g·m-3的家系中选出7个生长材性兼优家系,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平均值分别为8.34m、6.79 cm、0.018 58 m3和0.518 g·m-3.所选出的速生优良家系和生长材性兼优家系可作为枫香育种材料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建立在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的闽楠10个种源41个家系优树子代测定林进行生长性状持续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5 a林龄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和冠幅平均值分别为8.7 m、11.6 cm、0.051268 m^(3)和2.2 m,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8631、0.8226、0.8991和0.7340。以单株立木材积为选择指标,复选出Np607等8个速生优良家系,其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和冠幅平均值分别为10.2 m、14.4 cm、0.085598 m^(3)和3.0 m,遗传增益分别为14.88%、19.86%、60.21%和23.35%。这些优良家系具有较高稳定性,可作为闽楠良种造林和育种材料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白桦种源与子代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与早期初步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桦(Platyphylla)分布范围广,分布区内生态环境复杂,种群间遗传差异明显。为了最大程度利用优良种群,选择生长快、材质好、抗性强的优良种源,并在此基础上筛选优良个体,加速白桦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丹红杨(美洲黑杨)×通辽1号杨(小叶杨)422个F_1代无性系叶的形态学指标进行分析,揭示杨树派间杂交群体叶形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进一步解析其叶形性状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使用Yaxin-1241便携式叶面积仪结合手工测量的方式,对杂交子代当年扦插材料的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侧脉夹角和最大叶宽距叶尖长度等7个指标进行测量,计算叶长宽比、叶柄相对长、最大叶宽位置和叶缘因子,利用SPSS软件完成相关、通径、遗传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丹红杨和通辽1号杨两亲本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侧脉夹角、叶长宽比、叶柄相对长以及最大叶宽位置等9个指标差异显著,子代变异丰富且呈连续的正态分布。在10个叶形指标间45对相关关系中,36对呈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叶长和叶宽是决定叶面积的主要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2个主因子,累计解释80.19%的叶形变异,子代第一主成分的标准化值全部介于两亲本之间,并有64.69%与父本分布在同侧,第二主成分则均匀分布在中亲值两侧。对于表征叶片大小的2个指标叶面积和叶柄长,多数子代小于中亲值且其均值更接近父本,而表征叶片形状的叶柄相对长和最大叶宽位置与之相反,其余指标接近中亲值。除叶长宽比、侧脉夹角以及叶缘因子外,子代叶形指标大多介于两亲本之间。[结论]丹红杨和通辽1号杨叶形性状差异显著,杂交子代叶形性状存在丰富的连续性变异,且性状间关联紧密,叶长和叶宽是决定叶面积的主要因素。叶面积、叶柄长以及最大叶宽位置等性状存在明显的遗传偏向性,杂交子代叶片形状与丹红杨更为接近,呈较强的母本效应,而叶片大小则表现出偏向父本小叶杨的遗传效应。30.09%子代的综合叶形指标具有超亲现象,选择潜力较大,在今后的育种实践中可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60株楠木优树单系种子在政和国有林场开展楠木优树子代苗期遗传变异研究,对1年生苗木苗高的调查分析表明,苗高在不同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1年生楠木优树子代苗木平均苗高为0.39 m,变幅为0.11~0.56 m;从参试家系中初步选择出14个优良家系,其平均苗高为0.51 m,平均遗传增益为30.39%,选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9.
10.
枫香6年生优树子代测定林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家系间树高、胸径、枝下高、通直度、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为7.44%~18.31%.这些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46.16%、1.7%、7.4%、53.06%、6.19%,单株遗传力分别为19.10%、5.63%、1.58%、13.87%、1.9%.以树高、胸径、材积和通直度同时大于对照为主要指标进行综合选择,选出速生用材优良家系8个. 相似文献
11.
白榆子代测验的十年结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以河南省选出的白榆优树为材料,平行地进行的半同胞子代和无性系子代测验的结果,表明白榆优树半同胞子代间差异不显著,而且与对照也不显著,这可能是白榆生长条件复杂,选优准确性低和异花授粉又引起入选优树基因重组造成。同一批材料的无性系测验揭示优树的基因型间有极显著差异,因而对异花授粉树种进行无性系选择的育种效果要比现行的以混合选择为依据的种子园途径成本低,选种效率高。无性系测验的决选林龄也可以比家系选择提前。 相似文献
12.
直干桉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直干桉的树高,胸径,材积,冠幅,枝下高,弯曲度和枝径比等7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母本效应(FEM),父本效应(MAL)和特殊正反交效应(SRE)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树高,胸径和材积3个性状的遗传效应。这些性状主要受SRE和MAL的控制,GCA仅对树高和枝下高有较澌上的影响。有两个亲本数量性状的GCA值高,可用于建立种子园,直干桉自交衰退非常严重,有8个组合的数量性状显著高于平均值。对直干桉进行遗传改良的最好途径是,通过杂交育种,从中再选出优异个体进行无性繁殖。培养出优良无性系后应用于生产。若要以建立种子园来改良直干桉,必须引进或引变新的育种材料才有效果。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苗期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尾松分布极为广泛,是一具多种用途的树种,已有众多的研究报道了其群体和个体的遗传变异,但这些研究都未曾把群体和个体变异结合起来加以分析。我们从1983年开始,连续5年进行了马尾松育苗试验,旨在通过多年的苗期试验,掌握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的大小和不同变异层次的方差分量比例,以及若干重要遗传参数,以正确制订马尾松育种方案。材料与方法我们于1983—1987年,在浙江淳安和安徽屯溪两试验点进行了马尾松育苗试验。育苗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双行小区,各试验重复3—5次不等。整个试验分为两大类:种源试验和自由授粉子代测定,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4.
15.
16.
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自由授粉混合种子子代测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88年在腾冲县古永林场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试验。通过7年的观测,试验已显示出天然优良林分子代具有干型通直、木纹理扭转度小、生长量大的特点,其树高、胸径、材积和木纹理扭转度的实际增益分别达到3749%、6560%、21984%和26957%,遗传增益分别为2014%、4046%、10711%和5979%,目前已远远超过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子代遗传增益3%的攻关考核指标。通过试验反馈表明了所制定的“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选择方法及标准(滇西)”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杉木无性系生长的遗传控制和早期选择初探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对两片包括18个和17个无性系试验林历年树高和胸径作了测量,分析了树高和胸径历年位次,表型和遗传相关,遗传力、遗传和环境方差随年龄增高的时间趋势,历年树高和胸径与最后一年测量中所计算的单株材积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等。看到无论树高还量胸径,早-晚龄的表型和遗传相关都是极显著的,但少数生长型和生长动态模式偏离常态的无性系影响着这些在树龄间的稳定性。认为杉木的适宜早期选择年龄在4 ̄6a生时,但最好从3a后开 相似文献
18.
福建柏优树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变异和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福建柏 (Fokieniahodginsii)是柏科 (Cupressaceae)福建柏属的唯一种 ,为我国特有的第一批珍稀濒危二级保护植物。因其生长较快、材质较好、栽培管理较容易、病虫害较少 ,因此是值得推广的优良用材树种 (杨宗武等 ,1 998;中国树木志编辑委员会 ,1 983;高兆蔚 ,1 994)。近年来 ,福建柏作为珍贵建筑材树种和抗逆性强的造林树种已越来越被重视 ,在南方各省区已成为杉木二代更新不可多得的好树种 ,推广前景广阔 (盛炜彤等 ,1 992 )。因此 ,开展福建柏的遗传改良研究 ,选育优良的遗传材料供生产推广应用 ,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 ,笔者从 1 998年开始进行福建柏优树选择、子代测定等工作。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仅有少量有关种源试验苗期阶段的报道 (曾志光等 ,1 998;侯伯鑫等 ,2 0 0 0 ;郑仁华等 ,2 0 0 1 ;杨宗武等 ,2 0 0 1 ) ,而对优树子代测定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主要报道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变异和生长节律 ,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1 材料与方法1 999年 1 0月中旬至 1 1月上旬 ,对 1 998— 1 999年在福建省和湖南省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