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扁藻是海水养殖动物育苗期重要的基础饵料。在扁藻保种培养期间常常会发生一种蓝绿色的微型(≤2微米)藻类污染。被污染的藻液呈蓝绿色,镜检可见藻液中有大量的微型藻类,藻体呈圆形,光学显微镜高倍镜下看不清细胞结构。由于杂藻与扁藻争夺营养和空间,导致污染藻液中的扁藻密度下降,活力减弱。  相似文献   

2.
日本人用百草枯(Paraquat)和敌草快(diquat)防除在紫菜培养中出现的杂藻,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杂藻量降低到对照组的1/10。  相似文献   

3.
单细胞藻类不仅是一些养殖生物幼体的开口饵料,而且是贝类幼虫不可缺少的饵料;也是净化水质的重要物质。但是在单细胞藻的培养过程中(包括初级培养、二级培养和多级培养)往往易被一些有害菌类污染。这些有害菌类不仅与其争光、争气(指二氧化碳)及营养盐,而且还直接破坏单细胞藻类的生长,特别是丝状菌类更为明显,它能将许多藻细胞粘连在一起,使细胞失去悬  相似文献   

4.
单细胞藻类的敌害生物与有害藻类的溶藻微生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单细胞藻类是水产养殖植物性生物饵料的主要类群之一,能够在水中进行光合作用、降解水中富营养化成分而净化水质和保持良好的水环境条件。自然水域或非密闭条件培养单细胞藻类时,水中难免发生杂藻、菌类、原生动物和昆虫幼虫等等,如不采取特别措施,这些生物将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5.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 ,本文所讨论的培养方法归为连续分级培养。即培养工艺为 :保种培养 ,在 30 0 0毫升三角烧瓶小规模接种→接种 ,转移到较大玻璃器皿内扩大规模培养→接种 ,转移到培养池内大规模培养→养成并输送至贻贝育苗池。1 保种培养种类作为厚壳贻贝苗种饵料的微藻主要是金藻、扁藻、褐指藻和小球藻。藻种一定要选择生长良好 ,生活力旺盛 ,色泽鲜艳 (硅藻类为黄褐色、绿藻类为鲜绿色 ) ,无沉淀及无明显附壁现象 ,镜检无其他混杂种类、浮游动物、原生动物之类污染的藻种。培养用的海水是经煮沸或过滤除菌法消毒后的海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露天跑道池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螺旋藻养殖产业中,但这种培养模式避免不了螺旋藻养殖过程中的水源和空气污染,其中浮游动物、杂藻、溶藻细菌和病毒是主要的污染源。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就如何有效预防浮游动物和杂藻污染,做到清洁培养进行综述,为今后螺旋藻工业养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单细胞藻类的生产培养中,金藻类很容易被原生动物污染,一旦被原生动物污染,原生动物在培养液中生长繁殖,当其数量增多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对培养藻类的生长繁殖产生影响。被原生动物污染后的藻种不利于再扩大培养,甚至造成培养的失败,特别是在高温季节,金藻类的大量培养难度更大,不易保证生产中持续稳定的供应。原生动物污染是造成单细胞藻类培养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单细胞藻类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近几年来的生产实践,当金藻类在生产培养中出现原生动物污染时,采用酸化处理的方法来抑制和杀灭藻液中的原生动物,取…  相似文献   

8.
连续纯种培养单细胞藻技术苏进和(广东省珍珠企业总公司,广州510220随着贝类人工育苗生产的不断发展,作为贝类幼虫饵料的单细胞藻,其培养技术也不断提高。但在生产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难以连续提供不受敌害污染的单细胞藻种用于生产性的扩大培养,造成...  相似文献   

9.
王超 《内陆水产》2014,(7):70-70
高温期,水中微生物和藻类代谢快、变化大。死藻和粪便积累多,温度高、毒性强,弧菌繁殖快。虾在底层生活,感染弧菌或摄食有害物质,容易出现肠炎、白便、肝出血,甚至爆发性死亡。常规性的预防操作,已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需加强系统性管理。1稳水需要补菌,更需要补充碳肥、微量元素、藻种藻类的稳定不只需要菌类的平衡,水中碳肥、微量元素、矿物质的缺乏,藻类也会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10.
中肋骨条藻的室内筛选室外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条藻生长繁殖速度快、不容易污染。在室内水泥池中,从自然海水里筛选生产性纯种骨条藻藻液,在室外土池里通过对骨条藻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各项理化因子、生物因子的控制,快速培养骨条藻。该技术简单、生产操作容易,适应于大规模的生产使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泥蚶工厂化育苗技术的不断提高,其生产工艺也逐步简便化、规范化。正常情况下出苗密度已达100万~150万颗/m2,但与之配套的藻类培养工艺往往达不到上述规模的需求。这是因为泥蚶繁殖季节处于高温多雨期,尤其在浙南一带,气候闷热,污染机会明显增多,不能顺利进入下级培养,造成在时间和数量上与投喂需求难以吻合。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将整个培养过程分为初级、扩大、生产培养三个阶段,初步总结了一套操作简便易行、生产相对稳定、能充分满足育苗需要的方法,介绍如下。1初级培养  包括保种培养和扩种培养。1.1藻种选择选择…  相似文献   

12.
利用鼠尾藻(Sargassun thumbergii)、菱形藻(Nitzschia)、石莼(Ulue pertusa)和绢丝藻(Callithamnion corymbosum)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白光、蓝光、红光照射,1%硝酸铵、1%柠檬酸、3%硫酸铵处理不同时间,淡水浸泡不同时间3种杂藻清除方法,系统研究光质、药物和淡水处理对鼠尾藻及杂藻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相对生长速率(RGR)、表观光合速率(Pn)及表观光合速率与呼吸耗氧速率(R)的比(Pn/R),鼠尾藻幼孢子体在蓝光下均明显大于在白光和红光下,而菱形藻则在红光下较大,且鼠尾藻幼孢子体与菱形藻在蓝光下的Pn比明显大于其在白光和红光下的Pn比。结果显示,鼠尾藻幼孢子体若与菱形藻进行竞争,在蓝光下相对于在白光和红光下更有优势。硝酸铵、硫酸铵、柠檬酸药物处理对鼠尾藻幼孢子体的生理状态有一定的影响,且这种伤害具有不可逆性;对鼠尾藻嫩芽的伤害较小,且可恢复正常;对石莼的清除效果不明显,对绢丝藻有伤害。淡水处理对鼠尾藻幼孢子体有伤害,对鼠尾藻嫩芽伤害较小,对石莼影响不大,对绢丝藻有伤害。研究表明,在鼠尾藻幼苗早期培育过程中,可增大蓝光的照射或减少红光的照射,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鼠尾藻的生长且抑制菱形藻的生长;在鼠尾藻早期幼苗的杂藻清除中,应避免使用1%硝酸铵、1%柠檬酸和3%硫酸铵处理,会对鼠尾藻幼孢子体产生伤害;鼠尾藻育苗早期不宜使用淡水浸泡除去杂藻,鼠尾藻嫩芽每次淡水浸泡30 min,可清除杂藻,且对藻体无伤害。  相似文献   

13.
亚心型扁藻(Platymonus spp.)属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衣藻科、扁藻属。亚心型扁藻为一种海洋产的单细胞浮游藻类,适应性强,生长繁殖迅速,能够自身合成并富集高浓度的PuFA,常作为鱼、虾、贝类幼体的开口饵料及饵料动物的饵料。在我们进行的香鱼人工繁殖试验中,为给香鱼及其饵料动物—轮虫提供饵料,进行了亚心型扁藻的室内培养试验,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简单介绍如下:一、培养设施为防止杂藻污染及提供最佳的人工培养条件,宜在室内进行亚心型扁藻的培养。培养室要求光线充足,培养池(三级培养用)上方一米处安装日光灯。一、二级培养容…  相似文献   

14.
海产饵用微藻固定化保种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2种海产饵料微藻固定化保种培养试验的结果表明,除了隐藻门的波海红胞藻固定化后未见生长,蓝藻门的聚球藻红色品系生长缓慢,存活时间低于3个月外,其他象等鞭金藻3011、旋鞭巴夫藻、牟氏角刺藻、绿色杜氏藻和盐泽螺旋藻等存活时间均在1年以上。将固定化的藻种存放在4℃左右的冰箱中,微型小球藻、朱氏四片藻、浅色紫球藻、三角褐指藻和双点舟形藻等的存活时间可达2年左右。微藻固定化后的生长和存活时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夜光藻属于甲藻门、夜光藻科、夜光藻属.细胞直径0.2~2mm之间,无自养能力,靠吞噬其他浮游植物和菌类生存和繁殖,因其异养性也被称为夜光虫.细胞无色透明,高度囊泡化,有一个能轻微活动的鞭毛,能将外界小型浮游植物或有机颗粒送进胞口内,在细胞内形成食物泡进行消化.夜光藻细胞受刺激时会发光,是海洋中重要的发光生物.夜光藻作为海洋环境中一种耐污生物,在我国富营养化海区分布很广.  相似文献   

16.
盐藻的培养及培养条件对β—胡萝卜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玉 《齐鲁渔业》2003,20(11):8-9
盐藻在分类上属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盐藻科。盐藻属中,主要培养种类是盐藻(Dunaliella salinaTeod),又称杜氏藻,是一种单细胞的海洋经济藻类,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洋、盐池、咸水湖和淡咸水中,是已知唯一能在接近淡水至饱和盐溶液中生长的真核生物。盐藻对于极端环境有极好的耐受性,在高盐、高光、高  相似文献   

17.
在海产单胞藻培养过程中,敌害生物的污染是影响单细胞藻生长繁殖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在高温季节,往往会因为敌害生物的危害而造成培养失败。现根据我们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谈几点看法。1 预防措施敌害生物的污染途径主要是水、工具、容器、空气、肥料、昆虫以及藻种不纯、操作不严等几个方面,所以在日常的单胞藻培养过程中,首先要针对这几方面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1.1 严格消毒1.1.1 水的消毒 单胞藻培养用水经过常规沙滤后,还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一级培养用水应煮沸消毒,冷却至室温后方能使用,冷却过程中必须用瓶盖或经消毒  相似文献   

18.
吴松 《海洋与渔业》2006,(10):38-39
本文通过利用原生动物比小球藻耐受含氯氧化剂能力差的特点向被原生动物污染的藻液中添加3mg/L的漂白粉(含有效氯26-30%),15~20min后,能有效的杀除小球藻中的原生动物,而藻细胞在1~2d后逐渐恢复,并良好生长、繁殖,镜检未能再现察到原生动物;扁藻、中肋骨条藻中的原生动物,采用10ml/T的洗洁精原液,处理30min,藻细胞也能在1~2d后逐渐恢复最佳生长状态,镜检未观察到原生动物.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0月对升金湖中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藻类分布规律及优势种的组成、浮游藻类多样性分布和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多种多样性评价指数对水体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升金湖有浮游藻类8门、101属、358种.浮游藻类的密度差异明显,介于81.7×104~6 427×104个/L,主要由蓝藻、绿藻、硅藻、甲藻、裸藻、隐藻、黄藻和金藻等组成,以蓝藻门的鞘丝藻、平裂藻和鱼腥藻,硅藻门的小环藻、针杆藻和直链藻,绿藻门的栅藻和盘星藻为优势种.各种评价指数显示,水体大部分区域的污染程度较为严重,整个湖泊属富营养化范畴.  相似文献   

20.
在科研和生产单位人工培植单胞藻类(如扁藻、硅藻、金藻等)的过程中,常难免出现藻类间相互混杂的情况,而且由于扁藻生命力强、繁殖迅速,一旦污染了其它的藻种后,即有喧宾夺主、取而代之,使其它藻类频于绝种的可能。我们在科研工作实践中,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种简易快速的分离方法。即把混杂的藻群,用单胞藻培养液稀释至原来浓度的一半至1/4,用一玻璃分液漏斗装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