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枣树归圃育苗技术所谓归圃苗,即把枣树下自然滋生的根孽苗移入苗圃再行培育出的苗木。我们通过几年试验,并在生产上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应用,基本上掌握了一套较适用的枣树归圃育苗方法,现介绍如下,仅供参考。1育苗时期落叶后至萌芽前均可,但河南枣区以春育最佳,苗木...  相似文献   

2.
目前枣粮间作面积迅速发展,需要培育大批优质枣苗。为此,我们进行了枣树地膜覆盖归圃育苗试验。现将育苗方法和效果介绍如下,供参考。一、育苗方法首先将育苗地全面深翻(30厘米以上),每亩施基肥7500公斤,灌足底水,水渗后待土壤松散时,分大小行栽植。大行宽1米,小行70厘米,株距25—30厘米。选金丝小枣1年生、高20—50厘米、带母根10—20厘米的根蘖苗,随起苗,随沾泥浆,随包装运输。运回后及时将苗根浸泡在清水中,24小时后开沟栽植。栽前将苗梢  相似文献   

3.
枣树是我国普遍种植的干果经济植物,为探索归圃育苗在大量繁殖枣树苗木过程中促进生根的技术关键进行了归圃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枣树归圃后至萌芽前保持土壤微湿润状态,可使枣苗成活率提高8%,且苗木萌芽早;用300 mg/kg的NAA、IBA、矿质磷肥混合液蘸根后效果最好,可使地径、高生长量分别提高44.8%、20.2%。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新郑市枣树研究所会同甘肃酒泉地区林业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利用枣树无性育种学的基本原理,选择优良品种新郑灰枣根蘖苗,通过归圃育苗新技术,培育大批无性系良种枣苗,以满足西部对红枣苗木生产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1 根蘖苗归圃繁殖枣树归圃育苗其优点是:一是资源丰富,投资少,见效快,便于田间管理。由于枣树的根极易形成不定芽,萌发形成根蘖苗,并且保持了原树种的特性。二是有利于培育根系发达的健壮苗木。枣树自然根蘖苗的须根很少,定植后缓苗期长,成活率也低。而采用归圃培育的枣苗根系多,苗木健壮,成活率高,结果早,丰产性强。归圃育苗为春季和夏季。春季归圃育苗(也叫休眠期归圃育苗)。采取断根促苗和树下直接刨苗收集的办法。选择树体健壮的结果母树,发芽前在树冠外围挖30cm~40cm、深50cm~60cm的壕沟,切断粗2…  相似文献   

6.
枣树归圃育苗技术河南省新郑市良种枣苗科研所一、枣树归圃育苗方法育苗步骤:作床:深耕20厘米,施足有机底肥,豫南多雨,多做成高床;豫北和郑州地区,以低床为宜。床的宽窄因育苗行数而定,一般每畦育苗2行,畦宽90厘米,畦长10米,畦向南北,以利受光,畦的一...  相似文献   

7.
枣树育苗技术省林木种苗站武红柱枣树育苗方法,目前主要有根蘖和嫁接两种。一、根蘖苗的培育(一)根蘖苗的收集培育根蘖苗要用归圃育苗法。其方法是先从大枣树下选取根蘖小苗,时间在早春枣树发芽前或晚秋落叶后,刨取5厘米~40厘米以内的萌生枣苗。刨苗要尽量多带根...  相似文献   

8.
枣树育苗技术山西省林科所何祥生枣树育苗方法,目前主要有根蘖和嫁接两种1.根蘖苗的培育1.1根蘖苗的收集培育根蘖苗要用归圃育苗法。其方法是先从大枣树下选取根蘖小苗。时间在早春枣树发芽前或晚秋落叶后,刨取5—40cm以内的萌生枣苗,刨前先要搞清品种,尽量...  相似文献   

9.
枣树苗木主要有根蘖苗、归圃苗、嫁接苗、扦插苗、脱毒组培苗5种类型。过去在生产中多采用根蘖苗和归圃苗,近几年,随着育苗技术的逐步提高和枣树生产的发展,在生产种植中多采用优良品种的嫁接苗、扦插苗。  相似文献   

10.
枣粮间作密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枣粮间作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创举,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产值的有效途径.为探讨枣粮间作中枣树栽植的合理密度,遵循"枣粮并重"的原则,从1999年6月开始,在枣粮间作集中分布区,实际调查了不同枣树密度下粮、枣产量及产值,并运用数学分析的方法,模拟出枣粮间作的最佳理论密度.  相似文献   

11.
1 枣树育苗技术现状生产上枣树多采用根蘖苗、归圃育苗和嫁接育苗等方式进行繁殖。利用枣树根系分蘖能力强 ,根部不定芽萌发长出的小苗与母树断根分离后定植建园或者大田归圃培养为成品苗 ;嫁接育苗是用酸枣实生苗作砧木 ,或用根蘖归圃苗作砧木嫁接培育良种苗木。它的缺点是育苗周期长 ,成本较高 ,品种混杂 ,苗木大小参差不齐。用组织培养育苗方式 ,经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多年的试验 ,已培育出良种组培苗。但由于枣树品种不同 ,遣传特性各异 ,需配制不同的培养基 :组培设备投资大 ,成本高 ,目前 ,组培育苗还不能用于良种…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试验,对灌区发展枣粮间作中的枣树品种,苗木选择,栽植季节,栽植方法,病虫害防治和枣粮间作技术要领等进行了试验探析,从而为大面积发展枣粮间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无性育种学的基本原理,选择优良品种根蘖苗。通过归圃技术,培育大批无性系良种枣苗,以满足枣树发展苗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枣棉粮高效立体间作模式及配套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豫北黄河故道地区枣粮间作的调研分析,对枣树的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研究,结合小麦晚播早收和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总结了枣树与小麦和棉花的间作模式,这种模式能使枣树与小麦、棉花优势互补,协调生长,实现枣粮双盈。并总结提出了枣粮间作的配套技术措施,包括枣树早丰产管理技术、棉花地膜覆盖栽培关键技术、小麦配套栽培管理技术及综合土肥水管理技术,对实现枣粮双盈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枣粮间作好     
枣粮间作好沧州的枣粮间作始自春秋战国时期,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市总面积已发展到13.1万hm2,成为全国最大的集中栽植区和枣粮间作基地市。沧州市枣树与农作物的间作形式主要有8种:枣树+小麦,枣树+豆类,枣树+山芋,枣树+花生,枣树+蔬菜,...  相似文献   

16.
运城地区截止1986年,枣树已发展到400多万株,枣粮间作面积达12万亩,比1978年红枣树株数增长了34.6%,面积增长了33.3%。这说明,枣粮间作有所恢复,现在面临着如何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其在全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振兴河东经济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发展枣粮间作的好处(一)枣粮间作是建立合理的农业经济结构,促使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途径。枣树和小麦间作,既可合理利用土地,又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秸山县城关  相似文献   

17.
<正> 枣粮间作是枣区广大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根据枣树和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为获得粮枣双丰收而采取的一种栽培形式。目前,全区枣粮间作面积已由解放初期的12万亩,发展到64万亩,栽植枣树870万株。间作方法不断改进,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其好处:首先是可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收入,在目前水肥不足,管理粗放条件下,仍可收获干枣150—300斤(折款80—150元)粮食200—300斤。  相似文献   

18.
金丝小枣是无棣县的优势资源,据1989年统计,全县枣粮间作面积已达到48万亩,有枣树7.20万株;年产干枣100万公斤。然而,由于地处渤海之滨,干旱少雨,潜水矿化度3.26克/升,不能用于灌溉,加之客水资源匮乏,致使枣树常因土壤干旱,生长衰弱,发育不良,产枣量低而不稳。为解决枣树生长发育期缺水问题,我们于1987—1989年在柳堡乡刘柳村的枣粮间作地内进行了枣树冠下移植覆膜  相似文献   

19.
枣树采用归圃育苗可提高苗木产量和质量造林成活率比普通的根蘖苗提高20%多。并有利于母树的管理。提高母树座果率。  相似文献   

20.
枣树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果树之一。从古以来就成为我国北方群众喜食的干果,被群众誉称五果(栗、枣、桃、杏、李)之一。广大山区人民经过长期生产实践,根据枣树与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适于枣粮间作。我国枣树主产区的河北、山东、河南等省群众早就有枣粮间作的生产习惯。在山东省金丝小枣产区的乐陵县县志就有记载:“六月鲜荷连水碧,千家小枣射云红”的诗句。这生动地说明了当时枣粮间作的情况,传到现在枣粮间作已成为枣区群众一种重要的农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