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坡鹿的生境管理与种群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属偶蹄目鹿科草食动物,它的野生种群仅分布在中国的海南岛,分类上为泽鹿(Cervus eldi)的一个亚种,目前种群数量十分稀少.笔者自1983年进入保护区工作以来,先后对海南大田坡鹿自然保护区境内的海南坡鹿比进行过生境.食性、习性、种群动动变比等多方面的研究,并直接参与保扩区的管理工作.为了揭示海南坡鹿种群变比与不同的生境管理措施之间的密切关系,现将以20年来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3.
东北梅花鹿与东北马鹿最佳种群结构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hortulorum)和东北马鹿(Cervus canadensis)在现有数量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本文用系统分析法对其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所得种群结构状态的矩阵模型为,X_((?)+1)=A·X_(?)-C。其中,AX_t为鹿群自然变动情况;C为人为控制量;所得线性规划模型为: 根据对典型鹿场多年调查所获数据,利用本线性规划模型,得出了这两种鹿的最佳种群结构。该结构与现行相比,每1000头的鹿场年增加净收益,梅花鹿为117675.35元;马鹿为127080.64元。若全国范围内应用本结构,其经济收益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4.
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种群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志刚 徐向荣 刘武华 李春林 李春旺 卢学理 肖金朋 李言阔 汤宋华 平晓鸽 李峰 罗振华 方红霞 余斌 章建华 陈启俊 高依敏 吴建冬 吴问国 王淋波 吴业飞 朱欢兵 王超 代杰 应霞 王洁清 刘钊 陈静 李琳琳 陈代强 张小伟 崔绍朋 李佳 袁芳凯 张斌斌 朱建华 高红志 李洪宾 陈裕禄 陈永江 林忠华 王缘 张楚 周倩涵 《野生动物》2012,33(6):305-308,332
梅花鹿南方亚种被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列为濒危级,仅分布于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和浙江西北部,分布区域日益萎缩,分布区之间隔离程度较大。江西桃红岭是该亚种分布区之一,为保护该亚种,1981年成立桃红岭自然保护区,2001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了解桃红岭野生梅花鹿现生种群数量,评估保护区过去30 a的保护成效,我们于2011年秋季采用直接计数的广义样线法开展梅花鹿种群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梅花鹿数量为365只,密度为2.92只/km~2,近年来梅花鹿种群增长较慢。经过30 a的保护,该保护区自然植被正在演替恢复。然而,当地的顶级植物群落可能并不是梅花鹿的适宜生境。因此,近年来,梅花鹿向保护区外扩散趋势明显,由此带来的各种管理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1991-1994,用标记重捕法研究了哈尔滨近郊中国林蛙的野外生长和种群密度。结果表明:除体重、眼间宽和吻长外,中国林蛙的头长、前臂及手长、体长和后肢长其长度与相应的增长率呈很强的负相关。同时,用施纳贝尔法分析了中国林蛙的种群密度,平均密度为48.94只/hm ̄2. 相似文献
6.
野生动物的生境可能会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变化。在某一地区,各种生境所占比例的变化,可能引起该地区野生动物对整个生境适宜性的改变。因此,需要一个预测野生动物对生境变化所产生反应的生境关系模型(Verner et al, 1986)。本文根据野生动物短期的生境利用和野生动物管理中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提出了一种预测生境变化对野生动物影响的方法。生态学上关于生境选择理论是以种群密度大小表示生境质量好坏为前提的。故根据生境利用以及有关资料,便能直接地预测生境变化的结果。一、理论基础 Fretwell等人提出了局部资源的动物生境选择(包括行为、种群和生境)应满足下列6个假设: 1、动物自由地往返于喜爱生境之中。 2、动物喜欢选择的生境是具有最佳地区资源可利用性的生境。 相似文献
7.
种群生命统计分析与草地合理利用付洪义王润霞周臣常会宁(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校·双城·150111)杨文秀王秋波(泰来县畜牧局)刘忠德(杜蒙畜牧局)根据种群生态学原理,应用生命统计分析(Demographicanalyses)方法研究草地利用制度对牧草生... 相似文献
8.
掌握自然保护区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的分布、种群大小及与生境适宜性的关系是对濒危马麝开展可持续就地保护的前提和基础。2021年7月1日—8月25日,采用样线法和粪堆计数法对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马麝种群进行调查,分析马麝的分布和种群大小与保护区夏季生境适宜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区分布有马麝922~1 480头,主要分布在适宜生境内,平均种群密度为(4.00±0.93)头/km2;随夏季生境适宜性的增加,马麝的种群密度也呈上升趋势,高适宜区生境种群密度可达(18.01±1.36)头/km2。兴隆山保护区可通过生境保育提升其非适宜区的生境质量,扩大马麝的分布范围,促进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9.
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野外人工投食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灵长类野生动物,主要分布于越南及中国贵州和广西,生活于喀斯特陡峭河谷地带,食物以植物叶片为主,分布区狭窄,生境恶劣。目前贵州资源储量也只有109群946~1094只,为有效保护该物种,探索建立人工种群的方法,改善其与人的亲和程度,我们从1997年始开展黑叶猴野外人工投食驯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城市中不同功能区内的生境环境各不相同,常见的功能区为景区、人工林、校园及居民区,研究城市不同生境类型对麻雀种群数量的影响可以对城市进一步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本试验选取哈尔滨市太阳岛部分景区、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园及哈尔滨市南岗区大众新城居民小区作为研究点。通过样方与样线法采集不同生境下的麻雀数量,使用SPSS 19. 1软件进行分析得到麻雀的种群密度。通过t检验得出结论为:城市不同功能区内的同一绿地种类中麻雀种群密度之间差异极显著,就均值来看麻雀种群密度大小依次为:太阳岛、大众新城、哈医大校园、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因此相对来说麻雀更喜欢太阳岛(风景区),其次是大众新城(居民区),然后是哈医大(高校校园),最后是校林场(人工林)。同时,通过t检验得到高校校园功能区中不同绿地种类的麻雀种群密度间差异也极显著,结果中均值显示麻雀种群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林草混合地、林荫路、草地,因此相对来说麻雀更喜欢林草混合地,其次是林荫路,最后是草地。 相似文献
12.
植物种群增长规律与放牧草地的合理利用常会宁宋静(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校·双城市·150111)(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在草地放牧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进入草地,由牧草流向家言,最后贮存在畜产品中。物质和能量在各环节的转化效率影响着草地生产能力.研究牧...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方白鹳种群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属大型水禽,由于栖息地丧失,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己处于濒危状态,已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CITES列为附录Ⅰ;《世界濒危鸟类名录》中列为濒危种类. 相似文献
14.
羊草种群的水分利用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中子水分探测仪、光电叶面积仪和LI-1600型稳态气孔计对羊草草原的水分利用进行野外实验观测。结果表明,羊草种群蒸腾速率T(t)的季节变化主要取决于20-40cm土层贮水量(SW46),光合有效辐射(FAR)和大气日均温(AT)的影响,其中20-40cm土层贮水量对羊草蒸腾速率的季节变化影响最大。羊草蒸腾耗水量的季节动态归根结底受控于大气降水的时空分布,并在时间上滞后于大气降水一旬左右。羊草的水分利用率,主要受植物生长大周期的控制。生物量在前期积累较快,相应的水分利用率高,而后期增长缓慢,水分利用率低。 相似文献
15.
扎龙湿地丹顶鹤种群数量调查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调查以及人工驯养繁育丹顶鹤的数量统计,研究了近30 a(1981~2010年)扎龙湿地丹顶鹤种群的变动。结果表明,扎龙保护区野生丹顶鹤数量维持在300只左右,是我国最大的野生丹顶鹤繁殖种群,占世界迁徙野生丹顶鹤总数的25%,而这些主要得益于扎龙保护区再建区30 a来,通过严格管护、科学研究、社区共建、环境教育及实施有效补水等一系列举措,使保护区核心区生态完整性和原始性得以保持,湿地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5.7%,为丹顶鹤等珍稀濒危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同时保护区在人工饲养繁育丹顶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丹顶鹤人工驯养种群达到300多只,已成为中国丹顶鹤人工驯养繁育科学研究基地,保护区探索出的人工繁育丹顶鹤的野化途径和方法,对野生丹顶鹤种群数量的补充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草原景观下昆虫群落及种群对生境破碎化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生境破碎化是制约生物多样性重要的“瓶颈”之一。本研究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影响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群动态过程的生境破碎化的生物反应特征,以及破碎化生境对生物多样性和种间关系的影响机理及基本理论假说,重点对草原景观下有关昆虫群落结构、丰富度、种群数量与动态、种间关系及群落次生演替等与生境破碎化关系的试验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提出了在草原环境下进行破碎化生境与昆虫群落和种群发生关系研究的问题及优势条件,指出了种间关系和次生演替与生境斑块格局的关系是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生长季末期单位面积取样的方法,对新疆霍城县沟谷中不同生境的假苇拂子茅(Calamagrostis pseudophragmits)种群构件的组成及其年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生境的假苇拂子茅分蘖节的存活年限最长为6 a,分蘖株在数量上均由5个龄级组成,属稳定型年龄结构。就单株生产力的整体水平而言,3个生境的生产力水平表现为生境H2>生境H3>生境H1,且各生境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反映了单株生产力在不同生境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根茎的存活年限最长为5 a,根茎的生产力则以1 a或2 a龄级最高,各生境根茎长与根茎生物量均以1 a或2 a龄级所占比例最高,且随龄级的增加而递减,反映出潮湿、疏松的沙质土壤有利于假苇拂子茅根茎的生长和物质储存。 相似文献
19.
伊犁河谷不同生境假苇拂子茅种群构件组成及其年龄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假苇拂子茅是根茎禾草,属典型的无性系植物。通过生长季末期单位面积取样的方法,对新疆伊犁河谷地区不同生境的假苇拂子茅种群构件的组成及其年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样地的假苇拂子茅种群仅有样地H3是由生殖和营养分蘖株组成,其他3个样地均由营养分蘖株组成。4个样地的分蘖株均由3个龄级组成,均呈增长型年龄结构;4个样地的根茎均为2个龄级,其中又以2龄根茎占绝对优势。在生长季末期,4个样地的假苇拂子茅潜在种群均由冬性分蘖苗、根茎顶芽和各龄分蘖节向上生长的芽组成,分蘖节芽占优势地位,各龄级芽又以1龄级的占显著优势,均属于增长型年龄结构。牲畜啃食和淹水扰动对分蘖株物质生产和根茎的物质储存均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掌握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马鹿(Cervus elaphus)的种群数量和种群结构,维护内蒙古贺兰山的生态平衡。于2017年11—12月,2018年4—6月、11—12月,2019年4—6月,在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利用样线法对保护区内的马鹿进行调查,采用Distance R进行数据分析,估测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并对种群结构进行探讨。研究发现,马鹿在2018年冬季种群数量最高约为2452(1678—3578)只,种群密度为3.705(2.539—5.048)只/km2,遇见率为1.943只/km。遇见率年际间变化不明显(F=0.12,P=0.986);混合群出现的次数最高,雄性群出现的次数最低,不同集群类型在不同季节的差异极显著(P<0.001);群大小在不同季节的差异不显著(P=0.132);雌雄比在不同季节中没有太大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