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彩色茧丝家蚕品种资源丰富,而且彩色茧丝具有保湿、抑菌、抗氧化、防紫外线等特性;而蚕蛹不仅富含蛋白质而且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及大量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因此,茧壳和蚕蛹的开发日趋倍受关注。以7533限等17个不同茧色类型家蚕品种资源为材料,检测蚕茧茧壳和蚕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HPLC)分析蚕蛹中的黄酮类物质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和绿原酸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茧色家蚕品种资源蚕茧茧壳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绿色茧黄色茧白色茧,而不同茧色类型家蚕品种资源间蚕蛹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差异不显著。并且蚕蛹的黄酮类物质中不含绿原酸;绿色茧家蚕品种资源蚕蛹中的槲皮素、异槲皮苷含量比其他茧色家蚕品种资源蚕蛹的含量高,黄色茧家蚕品种资源蚕蛹不含或含有较低的芦丁。这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天然彩色茧和蚕蛹资源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前期研究中运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对辣蓼黄酮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试验,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为了获得质量稳定的辣蓼黄酮,为工业化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芦丁、槲皮素与槲皮苷为对照品对辣蓼总黄酮进行目标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蓼黄酮乙酸乙酯部分(FEA)中芦丁、槲皮素与槲皮苷的含量分别为281.97、160.98、83.31 mg/g,辣蓼黄酮正丁醇部分(FNB)中芦丁、槲皮素与槲皮苷的含量分别为150.33、147.51、73.82 mg/g。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精密度、重复性好,可作为辣蓼黄酮中芦丁、槲皮素与槲皮苷含量分析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建立HPLC测定葵树子中原儿茶酸、绿原酸、异槲皮苷、山柰酚、芹菜素5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以乙腈-0.2%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263 nm波长检测。结果表明:5种成分进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及色谱峰分离效果均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RSD)(n=6)分别为101.60%(1.93%),98.65%(0.86%),96.36%(1.43%),98.62%(1.12%),100.62%(1.98%)。所建立的葵树子HPLC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行、准确可靠,可用于葵树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不同叶位桑叶及发酵温度对桑红茶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升采用红茶加工工艺制作桑红茶的品质和保健功能,以桑红茶中总黄酮、芦丁、异槲皮苷、总多糖、多酚、1-脱氧野尻霉素(DNJ)、氨基酸等活性成分的含量为考核指标,分析不同叶位桑叶原料及加工制作发酵温度2个重要因素对成品桑红茶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第1叶位的桑叶作原料,制备桑红茶的总黄酮、芦丁、异槲皮苷、总多糖、多酚、DNJ和氨基酸等活性物质含量最高,质量比分别为38.497、1.215、1.127、21.510、1.522、1.043、37.660 mg/g;在32℃下发酵,有利于桑红茶中各种活性成分的生物转化和定向积累。依据试验结果并综合其他工艺因素认为,以第1叶位的桑叶为原料,25℃下萎凋4 h,在32℃及相对湿度85%的条件下发酵8 h,可以得到富含各种活性成分的桑红茶。  相似文献   

5.
黄蜀葵是一味具有多种经济用途的高效药用中草药,其活性成分包括总黄酮类成分、单体类化学成分与其他类成分,其中主要的单体类成分有金丝桃苷、槲皮素、杨梅素、异槲皮苷等。文章对黄蜀葵活性成分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合理评价及科学开发黄蜀葵系列新产品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6.
RP-HPLC法测定2种银杏外种皮中黄酮苷含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RP-HPLC法测定2种银杏主栽品种佛指和洞庭黄外种皮中黄酮苷含量.方法为:采用Shim-Pack VP-ODSC18(150mm×4.6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50:50),检测波长为360nm;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0℃,以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为对照外标法定量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佛指和洞庭黄外种皮中黄酮苷含量分别为0.134%和0.150%,它们外种皮中黄酮苷含量不同,其中佛指中黄酮苷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47份柑橘种质幼果总黄酮、总酚和总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并用HPLC法对其中15份种质的11种功能性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种质间的功能成分含量、种类差异显著,其中汉森1号、2号酸橙及丹江口红橘总黄酮、总酚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其他种质。汉森2号的柚皮苷、汉森1号的新橙皮苷、香橙2号的芸香柚皮苷、汉森2号的芦丁、普通枳的欧前胡素、圆叶莽山野橘的异欧前胡素、辛弗林和橙皮苷含量、枸橼C-05的柠檬苦素含量最高。通过聚类分析15个份种质可分为6类。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总酚与总黄酮,新橙皮苷与总抗氧能力、总酚、芸香柚皮苷呈显著正相关;柠檬苦素与橙皮苷呈显著负相关,与欧前胡素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桑叶是家蚕的主要食物,也是一味重要的中草药。桑叶中含有绿原酸、芸香苷、阿魏酸、儿茶素、异槲皮苷、多糖、1-脱氧野尻霉素(DNJ)和许多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从而使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抗高血脂、保肝等药理作用。因此,桑树资源在功能性食品和医药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刺槐蜜中3种酚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菁  朱青  黄婉玉  杨玉杉  曹炜 《中国蜂业》2009,60(12):10-12
本文采用Folin—Cioealteu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8种刺槐蜜中总酚含量及咖啡酸、绿原酸和p-香豆酸的含量。结果表明,8种刺槐蜜中均含有3种酚酸,其中咖啡酸和绿原酸含量较高,p-香豆酸含量较低。陕西宜川和洛川两地的刺槐蜜总酚含量最高,甘肃泾川刺槐蜜总酚含量最低,其余地区样品总酚含量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测定银黄颗粒制剂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建立了一套运用HPLC进行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测定的简便方法。色谱柱,十八烷基硅烷基键合硅胶柱(4.6mm×250mm;5μm);绿原酸检测波长为327n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溶液(10:90);黄芩苷检测波长为274nm;流动相,甲醇-水-0.29/6磷酸(50:50:0.2),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方法学考证。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样品处理简便、色谱分离度和重现性好的特点,可用于银黄颗粒制剂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的准确测定,以实现对银黄颗粒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桑叶褐化的因素,以期为研究桑叶的酶促褐变提供参考,以红果2号和珍珠白桑叶为研究对象,测定其采摘后0~7 d的褐化率、总多酚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并运用UPLC分析采摘后0~7 d的桑叶总多酚提取物中绿原酸、咖啡酸、香豆酸、芦丁、异槲皮素、香橙素、杨梅素、槲皮素的含量。结果显示,在采摘0~7 d后,红果2号和珍珠白桑树叶片的褐化率逐渐升高,且珍珠白桑树叶片的褐化率高于红果2号;红果2号和珍珠白桑树叶片的总多酚含量也一直呈上升趋势,采摘后第1 d珍珠白桑树叶片的总多酚含量低于红果2号,但是在采摘后0~4 d的时间里其总多酚含量显著上升,并超过了红果2号桑树叶片的总多酚含量。红果2号与珍珠白的桑叶PPO活性在采摘后0~7 d内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桑树叶片中含有绿原酸、咖啡酸、芦丁、槲皮素、异槲皮素等多酚类物质。采摘后0~7 d,绿原酸的含量显著升高。可见多酚氧化酶活性和总多酚的积累尤其是绿原酸的积累是影响桑叶褐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建立宠物用复方石淋通片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复方石淋通片治疗尿石症、膀胱炎的关键活性成分,结合相关文献及《中国药典》相关要求,确定指标性成分。利用HPLC分析方法,使用CAPCELL PAK C18 MG (S-5) 4.6×250mm色谱柱,柱温30℃,进样量10μL,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335nm,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建立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出槲皮素、咖啡酸、绿原酸等十个关键成分。结合《中国药典》及相关文献选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夏佛塔苷、异夏佛塔苷六种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学结果表明:各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0.999);精密度良好,RSD为0.03%~0.21%;重复性良好,RSD为0.70%~2.02%;供试品在24h内稳定性良好,RSD为0.30~2.02%;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在98.31%~104.31%(0.36%~2.28%);三批样品中六种成分的含量分别在0.990~1.434mg·g-1、1.533~2.083mg·g-1、1.311~2.023mg·g-1、0.332~0.353mg·g-1、1.594~1.768mg·g-1、0.787~1.057mg·g-1之间。该含量测定方法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宠物用复方石淋通片的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2年4月)的一篇研究报道,来自奥地利维也纳自然资源与应用生命科学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可控条件下不同叶龄和节位葡萄叶片多酚含量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调查了3个叶龄的葡萄叶片样品的16种多酚物质含量,其中12种多酚物质含量超过量化指标,以咖啡酸含量最高。LC-MS/MS研究茎上不同节位叶片单个多酚物质含量水平,发现顺氏和反式白藜芦醇-3-O-葡萄糖苷、(+)-儿茶酸、咖啡酸、槲皮苷-3-O-葡萄糖苷和槲皮苷-3-O-葡萄糖苷酸是至少3~4节位叶片的主要多酚物质,其含量水平不一。研究人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槲皮万寿菊素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脂质、抗氧化的影响,选用480只385日龄海赛克斯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基础饲粮含0.32%、0.48%、0.64%槲皮万寿菊素,试验期10周。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期1~4周、1~10周,槲皮万寿菊素对蛋鸡产蛋率和料蛋比有显著影响;其中,1~10周蛋鸡产蛋率分别显著提高12.25%、8.48%、10.21%,0.32%和0.64%槲皮万寿菊素组料蛋比显著降低10.32%、9.96%(P <0.05)。(2)饲喂4周槲皮万寿菊素,0.32%槲皮万寿菊素组蛋白高度、哈氏单位分别显著提高23.36%、14.23%(P <0.05),蛋壳厚度显著降低6.11%(P <0.05)。饲喂10周槲皮万寿菊素,0.48%、0.64%槲皮万寿菊素组鸡蛋蛋壳厚度显著降低7.24%、12.33%(P <0.05),其他指标各组均无显著差异(P> 0.05)。(3)饲喂4周槲皮万寿菊素,三水平槲皮万寿菊素组蛋鸡肝脏SOD活性显著提高149.43%...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溶剂对蒙早苦荬菜活性物质提取的影响。试验以蒙早苦荬菜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使用5种不同溶剂提取蒙早苦荬菜根、茎、叶进行总酚和总黄酮,测定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评价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能力与活性物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极性溶剂对不同部位的提取效果不同,叶的60%乙醇提取物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10.22、10.69 mg/g;根的乙醇(99.7%)提取物总黄酮含量最高(7.65 mg/g),甲醇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3.92 mg/g);茎的水提物总黄酮含量最高(6.89 mg/g),60%乙醇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3.36 mg/g)。研究表明,蒙早苦荬菜中活性物质的含量与其抗氧化性间呈良好的量效关系。蒙早苦荬菜各部位总黄酮和总酚的提取量排序为叶>根>茎,60%乙醇溶液是提取蒙早苦荬菜总黄酮和总酚的最佳溶剂。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3个果桑品种大10、选27、苗66的桑椹成熟过程中15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及总酚的含量变化与差异。以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和流动相A(乙腈)、B(0.4%冰醋酸)进行梯度洗脱,可以较好地分离测定桑椹中的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在3个品种的桑椹成熟过程中,15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不尽相同,不同的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在同一品种桑椹成熟过程中的含量变化不完全相同,同一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在不同品种桑椹成熟过程中的含量变化也不完全相同。3个品种的成熟桑椹中,15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含量均依次为儿茶素>芦丁>金丝桃苷>安息香酸>绿原酸>龙胆酸>水杨酸>阿魏酸>香草酸>槲皮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丁香酸>咖啡酸>白藜芦醇;桑椹多酚物质的总含量在成熟过程中逐渐增加,其含量为选27>大10>苗66。  相似文献   

17.
桑叶茶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研究背景 桑叶的利用自古有之.日本对桑叶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研究达到了成熟阶段,研究证实:桑叶含大量矿物质元素如钙、钾、锌、铁、 钠、磷等;含视黄醇、胡萝卜素、维生素(A、B1、B2、C)、烟酸、食物纤维、甾醇、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苦素等对人体有保健功效的功能性成分;含有多种氨基酸神经传达物质,如降血压物质γ-氨基丁酸(平均含量226 mg/100 g);含有一种名叫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生物碱.在产品开发方面,日本丰玉健康食品公司,已用桑叶粉末制造出"桑叶茶"等产品,饮用方法与绿茶相同,溶解于开水中或者搅拌在食品中均可.而日本中央桑业所开发的桑茶,风行日本,茶色褐绿,汤色绿黄,甘甜爽口,醇香长久.  相似文献   

18.
芩花注射剂主要由黄芩、金银花、百部等组成。采取单因素试验筛选药物提取次数、提取时N/次、料液比,通过正交试验以绿原酸提取量为依据最后确定提取次数为2次、每次提取1h、料液比为1:10。采用HPLC法测定该注射液中黄芩苷和绿原酸含量,以峰面积(Y)对进样浓度(X)做线性回归,黄芩苷回归方程:Y=0.04X一14.78(r。=0.999),绿原酸回归方程:Y=0.04X一10.73(r2=0.998),精密度、回收率、重复性、稳定性等指标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本方法准确度好且操作简便。经测定该注射液中黄芩苷和绿原酸的含量分别为3.292、0.860mg/mL。  相似文献   

19.
“衢枳壳”是由常山胡柚小青果干制加工而成的药材。以新鲜采摘的常山胡柚小青果分别采用全果、对半横切、切成宽度为1 cm左右薄片等3种切制方式,以晒干、烘干、冷冻干燥3种干燥方法加工,测定所得净片得率和柚皮苷、新橙皮苷、水分、总灰分含量,以确定最佳的干制工艺。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净片的质量指标均符合《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要求。C3处理净片的得率、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5.97%、11.43%、7.63%,但加工总成本超过市场销售价。切成宽度为1 cm左右薄片的所有处理的净片有效成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切成1 cm左右的薄片烘干处理(C2),柚皮苷含量最高11.43%,新橙皮苷含量6.47%仅次于C3,经济效益最好,适合在产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陕西省地理环境对桑叶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陕西省主栽的5个桑树品种桑叶中的5种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同时通过DPPH、FRAP法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检测法测试其抗氧化性能和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桑品种桑叶中的活性成分含量及其生物活性均有显著差异。育711号中的荞麦碱和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质量分数分别达到1.84和0.78 mg/g;桐乡青桑叶中的绿原酸和异槲皮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而强桑1号桑叶中的芦丁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质量分数分别为6.08、1.78和1.46 mg/g。桐乡青桑叶提取物的FRAP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荷叶白桑叶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经主成分分析发现这2个桑品种桑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优于其他品种。农桑14号桑叶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达到了95.90%。桑叶中的绿原酸含量普遍较高,质量分数达到0.39%~0.61%,表明桑叶可以作为一种富含绿原酸的潜在植物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