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雷暴气候要素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是雷电灾害防御的基础。利用遵义市所辖13个县(区、市)地面气象站1960—2018年的资料,对遵义市整体区域、各县(区、市)的年、春季、夏季、3—8月等时间尺度的雷暴气候要素(雷暴日数、雷暴初日、雷暴终日、雷暴期)进行长期变化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遵义整体区域属于多雷区,13个县(区、市)中9个属于多雷区、4个属于中雷区。遵义整体区域年雷暴日每10年减少4 d,春季雷暴日每10年减少1.6 d,夏季雷暴日每10年减少1.8 d,3—8月各月雷暴日均呈不同程度减少趋势;13个县(区、市)年雷暴日每10年减少3~6 d,春季、夏季雷暴日均呈不同程度减少趋势。遵义整体区域初雷暴日有向后推迟的趋势,12个县(区、市)呈不同程度向后推迟趋势,1个县有提前趋势;遵义整体区域终雷暴日有明显提前的趋势。遵义整体区域雷暴期每10年缩短6.58 d,13个县(区、市)雷暴期均呈不同程度缩短趋势;年雷暴日在1988年左右发生一次减少突变;雷暴初日在2008年发生推迟突变;雷暴终日在2011年有一次提前突变;雷暴期在2009年发生一次缩短突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80—2009年逐月雷暴日数观测资料,分析西藏地区雷暴的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提出了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对策,仅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53年青海省贵南县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永喜  聂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7):168-169,178
利用青海省贵南县气象站观测的1961—2013年雷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绝对变率和M-K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雷暴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53年贵南县年平均雷暴日数36.96 d,不属于多雷区,雷暴主要出现在6—8月(汛期),占全年的68.80%;近53年来贵南县雷暴日数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雷暴初日(终日)呈不显著的推迟(提前)趋势,平均雷暴期呈显著缩短趋势;突变分析表明,年雷暴日数在1969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门头沟区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及灾害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北京市门头沟区雷电的特征变化及活动规律,加强雷电灾害防御、防雹增雨,对门头沟区的雷电灾害进行风险区划及分析,提出合理的防范措施与建议,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力求减少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十分重要。本文利用1980—2013年门头沟区气象台及斋堂观测站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门头沟区雷暴变化的气候特征及风险区划。结果表明:门头沟区气象台及斋堂站年平均雷暴日数分别为36、41 d。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2013年雷暴日数呈逐渐下降趋势,并有明显的季、月变化;5—6月迅速增多,7—9月变化逐渐减少。雷暴13:00—20:00发生频率最高。雷暴日出现最多的年份在1986年斋堂(58 d),最少的年份为2013年门头沟城区(24 d)。门头沟区雷电灾害总体表现:一是雷电灾害多呈周期性和季节性;二是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局地小气候特征明显,极易发生局地强天气;三是由于山区交通不便,居民防灾减灾意识相对淡薄,极易导致严重的人员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对门头沟区进行雷电特征分析及区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1957—2013年松桃国家基本气象站的雷暴观测数据,分析松桃县近57年的雷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松桃县年平均雷暴日数为51.4 d,平均雷暴随时间变化呈现出波动减少的趋势;根据雷暴的季节变化划分可得,秋季和冬季年平均雷暴趋于增多趋势,春季和夏季趋于减少趋势。松桃县雷暴主要出现在3—9月,多年月平均雷暴日呈现出双峰型,峰值主要出现在4和7月。松桃县雷暴的初日和终日出现时间年际变化较大,97%保证率的雷暴初日出现在3月下旬,84%保证率的雷暴终日出现在12月上旬。  相似文献   

6.
喀左县雷暴日数的变化特征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久才 《农学学报》2015,5(10):113-117
为了给雷电预测及防雷减灾提供有利科学依据,加强做好对雷电的监测,使人工防雹站点布局更加合理,增强防雹增雨效果。利用1959—2014 年喀左县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喀左县雷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喀左县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8.1 天。20 世纪90 年代至2014 年雷暴日数呈逐渐下降趋势,并有明显的季、月变化;4—6 月迅速增多,7—9 月变化逐渐减少,10—11 月迅速减少。雷暴13:00—20:00 时发生频率最高。雷暴日出现最多的年份在1991 年(41 天),最少的年份为1961 年(12 天);喀左 县雷暴日数月变化呈单峰型,其峰值位于6 月;平均雷暴初日为4 月23 日,平均雷暴终日为10 月6 日;平均雷暴持续期为165.8 天;因此,研究喀左县雷电的特征变化及活动规律,开展防雷减灾、加强雷电灾害防御、防雹增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青海省河南县1964~2013年地面气象观测雷暴资料,采用excel软件中的线性趋势、相关系数、柱形图、数据表格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河南县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a来河南县地区雷暴初日最早出现在1981年1月20日,最晚出现在2007年5月8日;雷暴终日最早出现在2002年9月18日,最晚出现在1996年11月7日;近50年来平均雷暴日数为52.2d,7月份出现雷暴日数最多,其平均雷暴日数为11.0d;该地区年雷暴日数以7.43 d/10a的速度显著减少;雷暴初日有显著推后趋势,雷暴终日有显著提前趋势,从而雷暴期呈明显缩短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1951—2010年天祝县逐月雷暴日数资料对雷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祝县年雷暴日数整体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4.795d/10a;雷暴日数月变化呈单峰型特征,主要出现在5—9月,占94.0%,以7月最多,占全年24.6%;夏季为雷暴活动高峰季,然后是秋季,冬季和春季雷暴天气出现频率较低。雷暴特征对防雷减灾意义主要表现在指导防雷设计审核与竣工验收、雷电灾害调查和鉴定、雷暴日参数局限性降低了防雷保护效果3方面。  相似文献   

9.
揣新军  张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637-1638
根据1961~2012年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近52年乌拉特中旗地区雷暴的时空分布、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乌拉特中旗平均年雷暴日数为23.8 d,初日平均出现在5月6日,终日平均出现在9月19日;雷暴日主要集中在5~9月,以6~8月最多;西北方出现雷暴的频率最多;近52年乌拉特中旗年雷暴日数表现为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初日呈显著的推迟趋势,平均推迟幅度为6.3 d/10a;20世纪70年代以来乌拉特中旗年雷暴日数表现为逐年代减少趋势,80年代至今雷暴初日呈逐年代推迟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临夏州国家基准气象探测站1963—2013年逐日雷暴资料,使用气候倾向率、经验频率法等分析法,揭示临夏州雷暴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临夏州年雷暴日数总体呈逐年减少趋势,近50年来减少了约10 d;夏季雷暴出现次数最多,其次为秋季,冬季发生概率很小;雷暴初日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5 d/10年,50年来推迟了近13 d;雷暴终日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9 d/10年,50年来提前了近10 d。4月雷暴初日发生的保证率迅速上升,雷暴终日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上升较快,雷暴初、终日之间持续时间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4.2 d/10年,近50年减少了约21 d。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81—2010年辉县市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中的雷暴观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气候倾向率法、图表等方法进行整理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0年辉县市雷暴日数整体呈增多的趋势,分析雷暴日数月际变化特征,得出夏季和春季雷暴日数分别以1.232、0.832 d/10年的速率增加,秋季雷暴日数以0.932 d/10年的速率减少。总结了近年来雷暴天气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加强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建设、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98—2007年本溪市的雷暴日资料,分析本溪地区雷暴日数的年际和月际变化特征、雷暴初终日变化的趋势,研究本溪地区雷暴日数特征。结果表明,本溪市年平均雷暴日为28.4 d,属于多雷区,总体呈逐年增加趋势;6—8月为全年雷暴高峰期,其中6月最多,7月次之;年平均雷暴初日在4月25日左右;年平均雷暴终日在10月24日左右。  相似文献   

13.
基于长沙地区4个气象台站1951—2013年的雷暴观测资料和2009—2017年闪电监测数据,分析了本区域内雷暴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同时,结合长沙地区2002—2017年的雷击灾害、人口密度等数据,选取雷击密度、雷击灾害频度、生命易损模数及经济易损模数构造了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模型,对长沙地区进行了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长沙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倾向率为1.858 d/10 d;雷暴季节性变化明显,以夏季出现最多,约占全年雷暴日数的46.6%;存在5~6年,13~14年的年际尺度显著变化周期;长沙县、宁乡县为雷击灾害极高易损区,望城区为高易损区。  相似文献   

14.
侯栋  孙晓光  卓永  郭龙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665-8666,8669
1980~2012年昌都地区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雷暴日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昌都地区雷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从为人们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雷电灾害防御的对策。结果表明,昌都地区雷暴日数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呈现西北—东南向中南部地区的逐渐递减;雷暴日数有明显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表现为呈逐年代减少的趋势,1980年以来,雷暴日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减少幅度为2.322 d/10a,各地雷暴日数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减少比较明显的为类乌齐,左贡、丁青、芒康、八宿等地也呈现减少趋势,但昌都、洛隆呈现不显著增多趋势;雷暴日数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为雷暴活动的高峰季节;月变化呈单峰型,主要出现在5~9月,约占年雷暴日数的94.2%,其中7月份最多。  相似文献   

15.
利用拉萨市历年人工地面观测资料、闪电定位仪等资料,采用ArkGIS等软件和层次分析法,研究拉萨市城区历史雷击及雷灾情况、爆炸危险场所分布,最终划分出拉萨市城区雷灾易发区,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结果表明,拉萨市城区年均雷暴日数为70.5 d,月雷暴日数主要在5—9月,11月—次年3月几乎无雷暴出现,月雷暴日分布呈单峰型;雷电活动存在明显的日变化,主要出现在14∶00—次日02∶00。拉萨市城区闪电分布较为均匀,负闪电占绝大多数。雷电灾害具有发生频次多、范围广、雷暴活动期长等特点。城中、城东、城南区域为雷电灾害易发区域;城北、城西/开发区雷灾易发等级中等,柳梧新区雷灾易发等级最低。  相似文献   

16.
曾清江  王祥明  谢良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966-1967,1982
利用浙江省瑞安市1960~2006年47年的逐日雷暴资料,分析了瑞安市雷暴日数的年、季、月变化,雷暴持续期及不同保证率下的雷暴初、终日,并利用马尔柯夫概型统计方法对2007年的雷暴日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瑞安市年平均雷暴日数为43 d;平均初日为2月26日,平均终日为10月16日;一年12个月都有可能出现雷暴,主要集中在3~9月,其中以8月最多,12月最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1988年以来,每年雷暴发生的日数有减少的趋势。应用马尔柯夫链预测2007年瑞安市的雷暴日数为32~38 d,并就雷暴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和预测的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蓉蓉  顾黎燕 《北京农业》2014,(33):204-206
选取保定站1955-2010年间雷暴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得出保定市雷暴日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近56 a保定市平均年雷暴日数为31 d,随时间变化呈缓慢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0.6 d/10a。每年的5-9月份是雷暴高发期,约占全年的93.4%。雷暴初日平均在4月23日左右,雷暴终日平均出现在10月1日,年平均雷暴持续期为161 d。  相似文献   

18.
根据庆元1971~2010年雷暴资料回归统计,采用气候倾向率和气候趋势系数进行雷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庆元年雷暴日呈减少趋势,初雷日明显延后,终雷日稍有提前.逐月平均雷暴分布与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呈同相单峰形,8月雷暴出现高峰值,9月雷暴呈锐减.雷暴日夏季多于春季,秋冬季少于春季,汛期4~9月雷暴日占86.3%.雷暴时段分布,以14~20时出现频率为最高,20~08时出现频率次之,08~14时出现频率最低.研究结果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防雷工程设计、雷击风险评估及雷电灾害防御与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青海省共和县1957~2010年雷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共和县雷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用气候突变理论对雷暴日数变化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近54年来共和县年雷暴日数以2.98 d/10a的速度显著减少,冬季不发生雷暴天气,春、夏、秋各季的雷暴日数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幅度分别为0.79、1.53、0.58 d/10a,其中,夏季减少的幅度最大.近54年雷暴初日呈显著的推后趋势,每10年推后3.6d;雷暴终日则呈显著的提前趋势,每10年提前2.0d.雷暴期则以5.6 d/10a的速度显著缩短.年、春、夏、秋雷暴日数分别在1966、1995、1965和1966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该研究对不断提高共和地区雷暴天气的气候预报水平,防止和减少因雷暴灾害带来的损失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64 ~2013年天水市7个测站的逐日雷暴观测资料,对天水雷暴天气的分布情况、年际变化及雷暴地域变化特征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天水市各站年平均雷暴日数为13.7 ~26.6 d;主汛期(4~9月)雷暴出现日数占全年雷暴总日数的96%,雷暴日数的月变化呈单峰型,其中主峰集中在5~8月,占全年雷暴总日数的81%,冬季几乎不出现;平均雷暴初日、终日分别出现在4月下旬和9月下旬,平均雷暴初终间日数为157 d;天水各站雷暴日数逐年总体呈减少趋势,且与海拔高度呈明显的正相关,自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