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大豆秸秆、玉米芯、棉子壳为主料,以麸皮、芝麻渣、玉米面、熟石灰为辅料,按主料的不同添加比例设计7个栽培配方.试验结果,配方7(大豆秸秆26%,玉米芯26%,棉子壳26%,麸皮16%,芝麻渣2%,玉米面2%,熟石灰2%),配方6(玉米芯39%,棉子壳39%,麸皮16%,芝麻渣2%,玉米面2%,熟石灰2%)的生物学效率分别是96.7%、94.9%,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综合菌丝生长速度、满袋时间、第一潮菇采收时间、A级菇商品率指标,配方7、配方6是白灵菇生产的较理想配方.配方1(以纯大豆秸秆为主料)出菇晚、单菇较轻、生物学效率较低.配方2(以纯玉米芯为主料)生物学效率高,但菌丝长速慢,满袋时间较长,菌袋周身有部分菌被,单菇重及A级菇商品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玉米秸秆和棉籽皮按1:1混合且无需发酵袋栽平菇的方法,生物学效率可高达145%,污染率为零,菌丝增长符合逻辑斯第曲线,总体生长速度均超过纯棉籽皮。含玉米秸秆50%、玉米秸秆长度为1-2cm的处理在中后期一直属于速度最快的。纯棉籽皮处理菌丝长满时间最长,含玉米秸秆1-2cm的处理菌丝长满时间均比3-4cm的短。含玉米秸秆的处理子实体生长速度的高峰期均比棉籽皮滞后,出菇期较长。除纯棉籽皮对照外,含50%1-2cm玉米秸秆的处理的籽实体的生长速度高峰值最高,且到达峰值的时间比对照滞后约2d。子实体产量增长符合指数增长曲线。  相似文献   

3.
许彬  李慧星  郭书贤  王振泉  李斌 《食用菌》2019,(1):32-34,38
以玉米秸秆为主料制备大球盖菇栽培种,比较不同配方的栽培种基料对菌丝生长情况、菌丝生长速度、基料失重率的影响;比较最佳栽培种基料培养的栽培种与市售大球盖菇栽培种在栽培料中的营养生长时间和生物转化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7个配方栽培种培养料,配方4(玉米秸秆49%,玉米芯30%,麸皮10%,稻壳5%,木屑5%,硫酸钙粉1%)中大球盖菇菌丝的长势最好,菌丝粗壮、致密、洁白、分布均匀,生长速度最快(1.79 mm/d),基料失重率最高。配方4培养料所得栽培种的营养生长时间最短,生物转化率最高,与市售栽培种在生物转化率上差异显著。该配方培养料所培养的栽培种对玉米秸秆栽培料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配比的压缩玉米秸秆颗粒替代部分木屑栽培香菇试验,通过菌丝长速,长势,满袋时间,鲜菇产量,菇形菇质及单菇重等指标观察,选择最佳秸秆替代量。综合试验各项数据加入30%压缩玉米秸秆替代常规配方中木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生态林下大球盖菇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生态林地和树枝、秸秆等资源,在房山区生态林下进行了大球盖菇栽培基质和模式试验.以玉米芯和木屑为主要原料,设计3个配方,在露天(M1)和遮阳网(M2)2种模式下进行出菇试验,对比分析了菌丝长势、生物学效率、商品菇率、投入与产出等指标.结果表明:配方F3(杂木屑64%,玉米芯30%,麦麸4%,石灰2%)菌丝健壮,...  相似文献   

6.
史刚荣 《食用菌》1994,16(4):27-27
平菇栽培的成败关键在于发菌期,菌丝长满了培养料,则表明栽培成功有了一定的把握。而菌丝体发育质量的优劣、栽培料的配方是否科学等,又直接影响着产量的高低.如何加速菌丝生长、提高菌丝发育质量,以达到进一步提高平菇产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是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综合各地经验总结出的一套平菇快速发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一)选用优质菌种 根据气候条件选用适温菌种。苗龄以苗丝长满瓶10~15天左右为宜,要求菌丝粗壮,生长均匀,色泽洁白,无污染,无菌索,无异味,但有菇香味。为确保菌种质量,应从设备好,技术高,讲信誉的科研和专业供菌种单位购买菌种。 (二)改善培养料配方 变传统培养料配方为复合培养料,并加一定量的微量元素、维生素、生长素、增氧剂,以促进菌丝萌发,加速菌丝生长,缩短发菌期。例如:以玉米芯为主的培养料配方:玉米芯50%,棉子壳30%,糠(秸秆粉碎物)15%,草木灰2%,石膏1%,尿素0.13%,过磷酸钙0.2%,并在每100kg料中加硫酸  相似文献   

7.
不同栽培方式对鲍鱼菇生长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玉米秸秆和玉米芯作栽培主料,采用棚内菌袋出菇和露地覆土出菇方式栽培鲍鱼菇,研究鲍鱼菇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营养成分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配方1菌丝长势浓密、粗壮,配方2菌丝长势弱。在各栽培方式中,处理3(配方1,露地覆土出菇)鲍鱼菇子实体性状表现好,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高,分别达每30袋8.34 kg和61.78%,且氨基酸种类丰富,营养成分含量高。但露地覆土出菇方式和棚内菌袋出菇方式相比鲍鱼菇子实体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烟秆代料栽培毛头鬼伞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不同比例的烟秆替代常规培养料中的棉籽壳或稻草栽培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结果表明,烟秆可替代棉籽壳或稻草栽培毛头鬼伞,且可促进菌丝生长,缩短生产周期,产量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用25%~50%的烟秆替代棉籽壳的配方栽培毛头鬼伞,得到的子实体产量与质量与对照相当,但能节省原料成本4~8元/m2,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1984年10月,我们用25公斤芝麻瘪壳加25公斤新棉籽壳,加65公斤水(含水量为65%),铺床后撒播菌种10瓶,常规管理,15天菌丝长满料床,27天出菇。菇体肥嫩,个重约50克。头批收19.2公斤,  相似文献   

10.
采用C/N比分别为35.5、31.8、28.5、25.2的4个培养料配方栽培双孢蘑菇,比较菌丝长满料床所需时间及获得产量,结果 C/N比为31.8的配方菌丝长满料床所需时间较短且产量较高,与其他3个配方比较,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金针菇菌渣栽培金顶侧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厂化金针菇菌渣和棉籽壳为主要原料,组成不同的配比进行金顶侧耳(榆黄菇)覆土栽培配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方上榆黄菇长势均良好,在0~90%范围内,随菌渣添加量的增加,菌丝满袋天数延长,但现蕾时间却相应缩短;菌渣添加量在0~50%时各配方的总产量无显著差异,菌渣添加量在50%时,生物转化率为120.5%,成本降低18.33%,单菌袋净利润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培养条件对野生猪苓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的配方培养基、pH值、温度对野生猪苓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5℃培养2d后,菌丝在黄豆饼粉培养基、玉米粉培养基、胡萝卜培养基以及苹果培养基上长满整个平皿,长势好,在其它培养基长势较差;菌丝在25℃、pH值为7.0的PDA培养基上生长较快,2d长满整个平皿,在pH值为5.0和6.0的培养基上生长慢,3d长满平皿,在pH值为8.0的培养基上生长很慢,10d长满平皿;温度为25℃时生长较快,2d长满平皿,15℃时3d长满平皿,5℃条件培养7d长满平皿。  相似文献   

13.
张福元  郭智 《食用菌》2006,28(3):26-27
本试验以玉米秸秆为主料混合腐叶土栽培鸡腿掂,进行了培养料配方中不同加土量、不同玉米秸秆用量对鸡腿菇生育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料中,玉米秸秆混适量的腐叶土栽培鸡腿菇是完全可行的,在供试的5个不同加土量配力中,以25%加土量的配方较为适宜;在供试的4个不同玉米秸秆用量的配方中,以35%的秸秆加入量较为理想,二者均表现为菌丝生长速度快,菇体生物学效率高。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中高温型微生物发酵棉子壳栽培平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奋勇  林晖虹 《食用菌》2004,26(3):20-20
棉子壳接种发酵微生物经50小时后,接种平菇菌种,菇筒不仅无杂菌污染,而且菌丝生长良好,只需19天就长满菌筒,提早了出菇时间,其产量与对照的熟料相比,差异不显著。该技术简化栽培工艺,有利于平菇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杨立宾  郑安波  杨艳华  郭盈  高方 《食用菌》2012,34(5):18-19,37
以马铃薯渣和农作物秸秆为原料,辅以麸皮、玉米面等栽培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优化其配方并对栽培出的剌芹侧耳进行粗纤维、脂肪、总糖、蛋白质测定.结果表明:由马铃薯渣15%,秸秆70%,麸皮10%,玉米粉3%组成的培养基配方,其菌丝生长快速、洁白、茁壮;最大单菇重、产量均较高,生物转化率和体内营养物质与对照组持平或有少量提高.  相似文献   

16.
袋栽金针菇一般都待菌丝长满料时再开袋出菇,这样不仅会延长栽培周期,而且由于先发菌的菌龄过长,袋口常出现菇蕾,对产质量均有一定影响。为此,笔者于1987年2—5月进行了菌丝长至袋料的2/3时开袋和按常规法菌丝长满料时开袋的比较试验。(一)材料:供试菌株为FL8603(引自厦门蘑菇菌种推广站)。原种培养基为蔗渣78%、麸皮20%、碳酸钙1%、糖1%,水为干料重的2倍。栽培种培养基为蔗渣73%、麸皮25%,其余同原种配方。  相似文献   

17.
稻草生料大床栽培凤尾菇,室内外均可进行,方法简便,生产周期短,在适宜温度条件下,播种后菌丝14~16天即可长满菇床,21~23天出现幼菇,25~27天即采摘。较一般平菇生产周期缩短20~30天,培养料收得率高20~50%。  相似文献   

18.
研究工厂化生产金针菇菌渣分别与苜蓿秸秆、玉米芯复混,对平菇生长发育、产量和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渣与苜蓿秸秆复混时,随着苜蓿秸秆添加量增加,菌丝满袋时间和原基萌发时间推迟,原材料成本呈上升趋势,生物学效率显著提高;当苜蓿秸秆添加比例为30%时平菇产量与棉籽壳基质配方基本相同,生产收益最高;菌渣与玉米芯复混时,随着玉米芯添加量增加,菌丝满袋时间和原基萌发时间均提前,原材料成本升高,当玉米芯添加量为50%时,供试配方的产量和收益均达到最高,为工厂化金针菇菌渣与玉米芯复混栽培平菇的最适配方。  相似文献   

19.
1覆土当菌丝在培养料内长透之后,于菌床上盖一层1cm厚的砂壤土或菜园上,一般可增产10%左右。2磁化水处理在菌丝长满至第一潮菇形成时,用4000高斯磁化水处理,能提前7-15天出菇,生产周期可缩短10天左右,增加l-2个潮次,产量提高15%左右。3重力刺激菌丝长满后,在菌床面上放一定重量的石块、瓦块等重物,对菌丝施加重力刺激,会在其镇压周围出现许多原基。4插片刺激当平菇菌床菌丝长满后,用小木片。竹片等插在菌床上。l周内,菇蕾即沿插片处大量发生。插片所给予的物理刺激,能改变菌丝贮存物质的流动方向,促进菌丝的扭结,促使原…  相似文献   

20.
对松脂皱皮孔菌(Ischnoderma resinosum)进行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研究。在实验范围内,松脂皱皮孔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pH为5~6,酵母浸粉和蛋白胨均为适宜的氮源。驯化栽培结果表明:松脂皱皮孔菌二级种接于菌袋后(栽培料配方为78%杂木屑、20%麦麸、1%石灰、1%石膏,含水量65%)于(25±1)℃,湿度65%条件下培养,接种第2天菌丝开始萌发,在第3~5天开始吃料,约60 d菌丝长满菌袋;长满菌丝的菌包于(21±1)℃,空气湿度90%~95%,每天12 h光照(400~500 lx)条件下催蕾出菇,从催蕾开始约50 d后出现原基,16~20 d后原基分化为成熟的子实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