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技     
<正>蜜蜂所研究揭示蜜蜂残翅病毒来源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蜜蜂病虫害生物学创新团队,联合德国乌尔姆大学和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相关人员,采用大尺度取样对我国22个省近200个蜂场的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进行了蜜蜂残翅病毒的流行、群体遗传和进化重构分析,厘清了我国蜜蜂残翅病毒的主要流行基因型和季节性变化特点。该研究有助于揭示蜜蜂残翅病毒的来源与进化历史,更有助于理解病毒动力学变化及对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蜂业》2017,(8):20-22
蜜蜂病毒是危害蜂群健康发展的重要隐性感染因素。自在辽宁省部分地区发现并鉴定黑蜂王台病毒以来,为深入了解蜜蜂病毒在辽宁省的分布及感染程度的差异,分别在5个地区采集蜂样,对8种蜜蜂病毒在辽宁省主要蜜蜂饲养区的发生与流行进行调查,为进一步研究蜜蜂病毒在辽宁省的传播与流行规律提供基础数据,更为探讨病毒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科技     
正蜜蜂所揭示蜜蜂群体行为与病毒(原)互作新机制1月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蜜蜂病虫害生物学创新团队通过对蜜蜂分蜂行为与蜜蜂病害的生物学、病原的发生及增殖规律研究,揭示了蜜蜂分蜂行为是一种重要的蜜蜂群体免疫性行为,进一步明确了蜜蜂的行为,尤其是群体性行为在蜜蜂抵抗病害过程中的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学(PLoS Pathogens)》上。  相似文献   

4.
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的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的遗传进化规律,依据SB14f/SB15r引物所扩增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基因片段序列对该病毒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主要分为欧洲型、远东型和南非型3个基因型。欧洲基因型分为中欧和英国亚型,远东基因型分为东方蜜蜂和西蜂亚型。提示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总体上按地域分型。  相似文献   

5.
病毒作为影响蜜蜂健康的重要生物因子,在近几年的研究中颇受关注。2018年国内外发表关于蜜蜂病毒的研究论文共1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篇,另有4篇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领域涉及流行病学、病毒与其他致病因子的协同作用关系、病毒病的防控等。对蜜蜂病毒学研究在2018年度国内外取得的进展进行梳理,以期为蜜蜂病毒学研究和蜜蜂病毒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蜜蜂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室石巍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分子生物学和进化领域的权威期刊《分子生物与进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牛津大学出版社,5年累计影响因子:11.667)上发表在线文章,报道了该团队在我国首次发现的西方蜜蜂新亚种西域黑蜂(Ap/s mellifera sinisxinyuan)及运用重测序技术,从基因组水平上揭示的西域蜜蜂对温带气候的环境适应性机制研究。过去普遍认为西方蜜蜂的分布范围在中亚、非洲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蜜蜂病虫害生物学创新团队在蜜蜂病毒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揭示了蜜蜂病毒在我国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特点,首次在我国蜂群中发现感染蜜蜂的丝状病毒。相关研究成果在《无脊椎动物病理学》、《中国农业科学》及《基因组通告》上在线发表。针对近年来全国大范围出现蜜蜂死亡及爬蜂现象,以刁青云研究员为首席科学家的蜜蜂病虫害生物学创新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及采样,结合现代分子生物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2021年发表的蜜蜂病毒相关研究文献,主要包括流行病学、检测方法、病毒与其他致病因子的协同作用等方面内容,并归纳总结了2021年度蜜蜂病毒检测与防控相关专利情况及其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2013年~2014年福建省新流行的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B基因的遗传进化情况,根据Gen Bank已公布的PRV gB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扩增引物,对4株新分离的PRV的gB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拼接,与国内外已发表的14个毒株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并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福建省新流行毒株gB基因序列全长2 742 bp,编码913个氨基酸,与其它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3%~99.2%;在aa75~aa77处存在连续的3个氨基酸缺失;遗传进化树表明,4株新流行毒株与国外分离毒株同属一分群,分属两个分支,而与国内分离毒株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为丰富福建省猪群PRV的分子流行病学和掌握PRV的分子遗传进化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蜜蜂生物学是研究蜜蜂的形态、进化和行为特点,以及蜂群结构和功能规律的学科。蜜蜂生物学研究越来越引人关注。文中主要综述了近20年来蜜蜂级型分化、蜜蜂学习记忆和蜜蜂性别决定机理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大门岛中华蜜蜂种群分化形态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蜜蜂种群遗传分析是中华蜜蜂种质资源研究、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基础。通过对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县的大门岛以及相邻大陆的中华蜜蜂形态遗传分析,发现大门岛中华蜜蜂与大陆的中华蜜蜂发生种群分化。这对进一步揭示中华蜜蜂生态隔离规律,种群形成机制,中华蜜蜂微进化动力等蜜蜂种群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蜜蜂残翅病毒是世界范围内侵染蜜蜂的重要病原物。近年来蜜蜂的大量突发性死亡很多与残翅病毒的侵染有关,该病毒的发生、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山东省是我国的养蜂大省,意大利蜜蜂更是我省主要饲养的蜂种。蜜蜂残翅病毒在山东省区域内的发生状况尚未见详细报道,因此开展对蜜蜂残翅病毒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意大利蜜蜂。该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全省17个地市63个蜂场的意大利蜜蜂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蜜蜂残翅病毒在山东省17个地市蜂场均有分布,蜂场患病率为68%。这一结果为指导山东省开展蜜蜂残翅病毒的研究及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虽然没有单一因素被证实与蜂群的大量损失有直接关系,但是新发及再发感染性病原对蜂群的下降起到了重要作用。蜜蜂丝状病毒(AmFV)首次于1978年鉴定感染于意大利蜜蜂,但是最近发现广泛存在于意大利蜜蜂及独居蜜蜂中,然而蜜蜂丝状病毒是否也存在于我国的中华蜜蜂及其他相关蜂种未见报道。为了深入理解AmFV的发生、流行及分布,本文检测了我国中华蜜蜂、熊蜂、黑小蜜蜂的样本,发现均不同程度感染了该病毒,其中黑小蜜蜂感染率最高,达80%,为深入开展病毒流行与传播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曾志将 《中国蜂业》2009,60(12):22-24,28
蜜蜂生物学是研究蜜蜂的形态、进化和行为特点,以及蜂群的结构和功能规律的学科。蜜蜂生物学研究属于基础性研究,而重大基础性研究成果往往都会对行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研     
<正>我国北方动物狂犬病病毒遗传进化呈现新动向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特种动物病原与免疫创新团队对我国北方及东北亚部分地区动物狂犬病病毒(RABV)的分子进化最新研究发现,曾一度主要在南方流行的China-I谱系病毒已开始向北扩散至中国的最北端,多个谱系的RABV毒株在此交汇、混合流行,增加了疫情流行的复杂性和控制难度。近年来,狂犬病在韩国、蒙古国及我国北方省份发病数激增,疫情呈现蔓延扩散趋势,成为狂犬病区域流行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四十多年来,我与上千蜂场的蜂友面对面进行双向交流,不断向专家、书本、杂志学习,往来信件近2万封,接受电话咨询十几万次,并积极参与学术争鸣,在徬徨与反思中求索蜜蜂饲养管理真谛。大家都赞同蜜蜂饲养管理必须建立在蜜蜂生物学规律基础上,那么什么生物学规律是蜜蜂饲养管理的基础?我认为只有追根溯源才能把问题本质搞清楚。大家都知道:蜂、花在适应气候(主要是温度)的条件下协同进化而来,蜜蜂的生物学规律是蜜蜂千万年来  相似文献   

17.
为了检测感染辽西地区中华蜜蜂的囊状幼虫病病毒(Sacbrood bee virus,SBV),克隆辽西地区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部分结构基因并分析,试验设计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5′端2对特异性引物,用Trizol法提取囊状幼虫病病毒总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病毒基因组的部分序列,转入pMD18-T载体进行克隆扩增后测序。结果表明:测序的SBV部分基因总长831bp,编码序列长496bp,与我国广东省的病毒序列同源性为94%;根据不同地区此病毒5′端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至少有3个不同的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基因型。结果说明不同地区SBV5′端结构基因存在的差异可能与致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旨在了解我国东方蜜蜂及西方蜜蜂中病毒病的流行现状及其发生差异,并分析不同地区、不同饲养环境对蜜蜂感染病毒的影响。2012—2013年从8省市采集东方蜜蜂50群和西方蜜蜂108群,利用RT-PCR技术检测残翅病毒(DWV)、黑色王台病毒(BQCV)、囊状幼虫病毒(SBV)、克什米尔蜜蜂病毒(KBV)、慢性麻痹病病毒(CBPV)、急性麻痹病病毒(ABPV)以及以色列急性麻痹病病毒(IAPV)等7种病毒在蜂群中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东、西方蜜蜂均被KBV之外的6种病毒感染,其中BQCV最为流行,其次为DWV。SBV对西方蜜蜂的感染率显著高于东方蜜蜂(P0.01),CBPV、ABPV以及IAPV对两蜂种的感染率均较低,无明显差异。在东方蜜蜂的4个取样省份中,IAPV只在辽宁和海南发现,CBPV只在福建和辽宁发现,而ABPV只在广东检测到。在西方蜜蜂的7个取样省市中,DWV、BQCV及SBV均有分布,但SBV在福建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地点(P0.01),在新疆、北京和辽宁检测到5种病毒,在山西、山东、海南和福建则检出4种病毒。3种类型的蜜蜂饲养区中,在西方蜜蜂饲养区检测到6种病毒,东、西方蜜蜂混养区检测到5种病毒,而在东方蜜蜂饲养区只检出3种病毒。两种蜜蜂同时感染多种病毒较为普遍,多数样品被DWV、BQCV两种病毒或DWV、BQCV及SBV三种病毒共同感染。以上结果表明,中国东、西方蜜蜂中流行的病毒以BQCV与DWV为主,感染的6种病毒在不同采样地及不同类型饲养区的分布及感染水平不同,但普遍存在多种病毒的混合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19.
蜜蜂残翼病病毒(DWV)是引起蜜蜂残翼病的病原体,可侵染各发育阶段的蜜蜂,在蛹期危害不明显,但羽化后出现翅膀残缺并迅速死亡;成年蜜蜂发病后翅膀畸形、腹部萎缩和褪色。呈隐性感染的蜜蜂虽然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其寿命也会缩短。由于DWV与传播媒介瓦螨密切相关而被大量研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DWV是引发"蜂群崩溃失调症"(CCD)的主要病毒之一,DWV在全球范围的流行已成为蜜蜂蜂群非正常消失的一个重要原因。论文结合近年来对残翼病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蜜蜂残翼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检测与防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禽呼吸道传染病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刘胜旺研究员近日在国际杂志《感染、遗传和进化》(Infection,Genetics and Evolution)上发表题为"一株新的重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ck/CH/LJL/111054株的起源及其特征鉴定"文章,阐述了不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型在同一鸡群中流行导致病毒重组现象从而产生了一株"新"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该研究结果对鸡群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的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