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油松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树种,它在建筑、工业民用及制造等多个方面发挥了其他树种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油松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油松种植时,工作人员十分看重油松种植园的种植技术,但由于我国部分地区在进行油松种植时缺乏相应的种植经验,这就导致油松种植的成活率较低,并且也导致油松无法满足工业及各行各业的种植要求。为了使油松的种植成功率得到提升,工作人员需要积极了解油松在种植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并对其进行相应优化,同时针对季节病虫害作出相应控制,这样才能保障油松的种植质量。本文主要针对油松的种植难点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油松种植的需求及基本操作,旨在为我国现代化的油松种植优化提供帮助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杨冰 《河南农业》2022,(26):40-42
油松是我国植树造林的常见树种,也能够用于城市绿化以及园林建设。油松适合在土层较厚且具有良好排水性的酸性土壤或者中性黄土中种植,但是由于油松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可以在多地区种植。在油松种植过程中应熟练掌握油松种植技术,提升油松种植经济效益。油松自身虽然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的种植环境,但是对于病虫害等抵御能力较弱,需要在种植过程中做好病虫害防治对策,保证油松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以辽西半干旱地区不同类型的油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了6种类型林分在层次结构、径阶分布、植物多样性3个方面的特征,旨在选择出适合本地区的最优油松阔叶水土保持林。结果表明:油松-山杏、油松-紫穗槐两种林分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层次,油松-山杏、油松-刺槐、油松-紫穗槐3种林分具有较好的径阶生长结构,油松-小叶锦鸡儿、油松-黄栌、油松-紫穗槐3种林分树高与胸径生长最优,油松-紫穗槐、油松-刺槐、油松-黄栌3种林分具有较高的植物多样性。综合各林分类型的生长特征及植物多样性特点,油松-紫穗槐林分为该地区最优的水土保持林类型;油松-刺槐、油松-黄栌水土保持林表现次之;油松-山杏、油松-小叶锦鸡儿林分排在第3位;油松纯林为最差。油松-紫穗槐混交林应成为辽西半干旱地区重点发展的一个水土保持林类型。  相似文献   

4.
油松是一种常见造林树种,油松林区大多都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油松生长习性良好,不仅耐寒、耐旱,而且适应能力和材质也极突出。为了促进油松林质量,相关部门应重视油松造林技术。本文介绍了油松造林技术,包括选地整地、苗木选择、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油松造林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沈阳街路油松生长现状调查分析与养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根据油松生长现状如:生长状态、生存环境、土壤条件等调查结果,分析土壤环境、生存环境对油松生长的影响,同时实验恢复油松生长的养护措施,并利用生理实验结果来分析养护措施对油松促进生长的作用,提出了适用于街路油松养护的、可行的综合养护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油松的形态变异调查入手,提出了油松自然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冠幅大小与树皮厚度。经多方面分析比较,将灵空山地区的油松,划分为窄冠细皮油松和宽冠粗皮油松两种自然类型。并分类型进行了生长测定,使形态变并与生长特性联系起来,加以定量分析,揭示了油松形态变异与速生表现型的关系,肯定了两类型间之差异,证实了窄冠细皮油松确应为优良类型。为进一步研究油松种内遗传变异规律和建立油松良种繁育基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油松是我国作为常见的造林树种之一,因为其具有抗风性、耐寒性、根系发达、四季常青等优良特质,常见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并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同时也对人类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油松是北方地区造林率化的主要树种,且油松作为木材在家居建筑、搭建桥梁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而,社会各界对油松的需求量都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由此可见,提升油松的育苗技术、管理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从对油松树种的概述入手,主要从油松育苗的前期准备、油松育苗的环境选择、油松育苗的播种以及播种后的油松树种管理四个方面,论述并分析当下油松育苗的主要技术手段,以探寻油松育苗技术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天安门广场油松在2010年春季针叶枯黄并逐渐出现大规模死亡的原因,对油松外部形态及根部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对油松所在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化验分析及立地条件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油松整株针叶枯黄,毛细根萎缩干瘪,菌根腐烂死亡;油松表层土壤中盐分含量过高,根系吸收大量盐分并失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导致油松针叶出现枯黄最终整株死亡;油松生长空间狭小、土壤密实度高,土壤通风透气性差、热辐射增加等方面因素不利于油松正常生长。2009年冬季雪后天安门广场油松周边施撒大量融雪剂是造成油松死亡的直接原因,为保护绿化成果和景观效果,对预防融雪剂危害及不良立地条件现状,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讨油松及2个变种黑皮油松和扫帚油松之间的亲缘关系。[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油松、黑皮油松、扫帚油松、白皮松、华山松和樟子松6个松属树种的花粉大小、形态和表面纹饰进行观察分析,并用SPSS20.0对各树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6个松属树种的花粉大小范围为44.00~53.53μm,均属于双气囊"松型"花粉;赤道面观,体与气囊过渡处多褶皱;远极面观,气囊表面较光滑,具穿孔;近极面观,体表面纹饰在各树种间差异较大。[结论]聚类分析显示:油松与黑皮油松、扫帚油松亲缘关系较近,黑皮油松、扫帚油松作为油松的种下分类单元是合理的,并界定黑皮油松为油松的变种,扫帚油松为油松的变型,扫帚油松的拉丁名为P.tabulaeformis f.umbraculifera。  相似文献   

10.
油松是我国主要的树种,在整个森林系统和造林活动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在东北、山西、河北等地区广泛的分布。油松的生长周期比较缓慢,对环境的适应性较高,所以造就了其优良的木质。在工业和加工业生产中广泛的应用,所以,发展油松繁育和栽培技术,扩大油松的种植面积,为林业发展优质木材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首先对油松的形态特性和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重点分析了油松的繁育和栽培技术,希望该次研究对更好地促进油松种植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油松容器苗木质量的影响,设置了常规施肥、指数施肥、2倍指数施肥3种不同处理方式,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下油松容器苗的形态指标及质量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对油松容器苗木质量存在显著影响,与其他处理相比指数施肥有利于油松容器苗生长,可提高苗木质量,利于培育优质油松容器苗。  相似文献   

12.
油松在青海的生态地位及造林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阐述了油松的分布和适生环境,总结了西宁南北山不同油松苗木种类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同时总结了油松的旱作造林和灌溉造林,并总结了油松造林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利用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点格局分析(Ripley K函数)方法对油松种群年龄结构、空间分布以及油松和麻栎的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纯林样地中油松种群多为中龄林,径级结构多在15~30 cm群落为稳定型;油松-麻栎混交林群落中,油松为中幼林,径级结构多在15~20 cm,油松种群为增长型,麻栎油松为中龄林,径级结构多在15~25 cm,种群为稳定型.对比油松纯林和油松-麻栎混交林中油松的空间格局显示:纯林在4~5 m趋于聚集分布,之后随尺度进一步变大又趋于均匀分布;混交林中油松的分布与纯林相比,更多的趋向于均匀分布.研究还通过对不同群落中油松不同径级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进一步证明伏牛山油松麻栎混交林群落稳定性比油松纯林更高,且麻栎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混交林中油松种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华北土石山区油松-元宝枫混交林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北京八达岭林区不同混交模式林分生产力、生物量及其分配状况、林分土壤养分分配状况、混交距离对油松生长的影响与不同林分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混交模式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结果表明,油松-元宝枫块状混交林的生产力、生物量及其分配状况均好于油松-元宝枫带状混交林与油松纯林。油松-元宝枫块状混交林林下枯落物分解速度较快,积累量明显少于油松-元宝枫带状混交林与油松纯林,说明油松-元宝枫块状混交林具有较好的改良土壤作用,油松-元宝枫块状混交林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涵养水源功能好于油松-元宝枫混交林与油松纯林。此外,15a油松-元宝枫混交林混交距离应大于760cm;混交方式采用块状混交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油松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和油松-栓皮栎混交林三种森林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滴定法和比色法对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研究,并用平板稀释法对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森林类型土壤酶活性总体变化趋势表现为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油松纯林;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规律较为复杂,在0~20cm土壤深度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趋势表现为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油松纯林;在20~30cm土壤深度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趋势表现为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纯林。三种森林类型不同土壤深度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油松纯林。在三种森林类型中油松-刺槐混交林能够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侧柏、油松带皮胸径与去皮胸径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线性模型对北京地区57株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解析木和60株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解析木的带皮胸径(DOB)与去皮胸径(DIB)的关系进行了拟合,得到侧柏和油松的带皮胸径与去皮胸径的数学模型分别为DIB侧柏=0.918DOB侧柏,DIB油松=0.916DOB油松,从而间接得到侧柏和油松的树皮厚度方程分别为B侧柏=0.082DOB侧柏,B油松=0.084DOB油松,树皮调整因子分别为K侧柏=1.089,K油松=1.092。这些模型的建立和因子的取得可优化北京地区侧柏、油松树木直径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17.
油松抗寒、抗旱、抗瘠薄,生长迅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优质绿化树种,种植数量极大。为了进一步提高油松种植产量与质量,从种子处理、圃地选择、幼苗移栽、苗期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油松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期为油松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油松良种基地的营建,并从种实采集与调制、良种育苗技术等方面阐述了油松良种栽培技术,以期为油松良种栽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松黄叶蜂卵、幼虫在油松针叶上的数量变动规律和幼虫的种群动态 ;根据松黄叶蜂各虫期、虫态林间存活率和死亡率调查 ,推算出松黄叶蜂自然种群消减动态 ,提出了松黄叶蜂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空间格局反映了种群生物学特性、种内种间关系以及环境异质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通过对陕西4个地市1997年飞播油松成苗期空间格局研究证明,RPA和对照区油松均呈聚集分布。其中,RPA处理油松聚集对密度依赖性较高,环境异质性对聚集度作用较小;而对照聚集对密度依赖性较低,环境异质性的影响较大。飞播造林初期,油松密度高,油松具有均匀分布的趋势;随着林木增长,油松密度降低,林内油松聚集度逐渐增强。但由于RPA促进了苗木抗逆性,有苗样方频度和苗木保存量明显提高,聚集度较低。而对照有苗样方大量减少,油松分布相对集中,聚集度增强,均匀度降低。表明RPA拌种可有效降低飞播后油松分布聚集程度,扩大油松在林地适宜生存范围,提高林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