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明确黄河源青海片区草地退化状况,基于遥感信息技术对黄河源青海片区退化草地进行识别。结果表明:黄河源青海片区植被覆盖草地总面积96 489.84 km2,有温性荒漠类、沼泽类、高寒草甸类、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温性草原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高寒草原类等8个类型。提出黑土型、砾石型和岩石型“黑土滩”概念,并以植被覆盖度<70%作为退化草地识别标准,黄河源青海片区黑土型“黑土滩”退化高寒草地14 239.47 km2,占草地总面积的14.76%;砾石型、岩石型“黑土滩”面积分别为2 445.37 km2和376.07 km2,分别占2.53%和0.39%;沙化草地5 739.75 km2,占5.95%;重度沙化草地面积1 516.35 km2,占1.57%。退化草地总体分类精度为98.93%,Kappa系数为0.977 2。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掌握汶川大地震后10 a来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情况,了解大熊猫栖息地植被覆盖状况。【方法】基于RS和GIS技术,选用2011年TM遥感数据和2020年OLI遥感数据,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法和目视解译相结合,完成了近10 a以来王朗自然保护区地表植被覆盖的变化监测。【结果】(1)10 a间保护区灌丛面积减少了23.17 km2,草甸面积增加了20.71 km2,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面积各增加了25.55 km2、8.14 km2,常绿阔叶林减少了31.24 km2。(2)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可知保护区北部灌丛主要转换成了针阔混交林;中部灌丛主要转换成了针叶林;东部常绿阔叶林主要转换成了针阔混交林。(3)植被种类覆盖度的变化主要驱动因素为人为因素和灾后植被的自然恢复。【结论】针叶林以及针阔混交林为竹子主要生长区,也是大熊猫主要栖息地,其面积的增长有利于大熊猫保护繁衍。  相似文献   

3.
以广东省大宝山矿区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区2005—2019年Landsat TM/ETM/OLI多时相遥感数据,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算法和地统计空间分析方法,对研究区2005—2019年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大宝山矿区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变化时空差异显著,其中2005年总体植被覆盖度最高,中等及以上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为24.84 km2,占比为78.13%;2019年中等及以上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达到最小值,仅为20.77 km2,占比65.34%。整体来看,中等以下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呈现增加态势,中等及以上植被覆盖度面积逐渐减小,一定程度上表明矿区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应贵州生产应用的甘薯新品种(系),对西南地区选育的11个甘薯新品系在贵州遵义进行连续两年种植鉴定。结果表明:黔薯17鲜薯产量2021年、2022年均最高,分别为3 599.58 kg/667m2、2 043.07 kg/667m2;黔薯17商品薯率2021年、2022年分别为76.31%、87.8%;食味评价2021年为89分,2022年为94分,适宜作为鲜食品种推广种植。2021年Z1824-15淀粉率、淀粉产量最高,分别为24.17%、768.27 kg/667m2;2022年黔薯18淀粉率、淀粉产量最高,分别为27.30%、547.67 kg/667m2。Z1824-15和黔薯18适宜作为加工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绿色空间是城乡发展的生态基础,良好的绿色空间体系是协调城市发展和自然保护的重要保障。全面测度黄河下游城市区域绿色空间时空演变规律并探究其演变机制,有助于下游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和滩区生态综合整治中的规划应对。【方法】以黄河下游4个城市济南、菏泽、郑州、新乡为研究对象,以1990、2000、2010、2020年为时间节点,基于土地利用二级分类和植被覆盖密度划分区域绿色空间类型,进而运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城乡梯度、地理探测等方法,对绿色空间时空演变的规律与机制开展定量研究。【结果】(1)30年间,绿色空间合计向裸露地表转出3 223 km2,裸露地表向各类绿色空间转出1 181 km2;绿色空间之间互相转换735 km2,其中较高密度向较低密度绿色空间转出466 km2,较低密度向较高密度绿色空间转出269 km2。(2)各类绿色空间斑块数量减少,斑块平均面积、功能连通度增加,低密度绿色空间斑块面积比、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减少是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的普遍规律。(3)城乡梯度上...  相似文献   

6.
2021年5月份在承德市围场县龙头山分场道坝子营林区,以林下更新云杉(14 a)的50年生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 var.principis-rupprechtii(Mayr) Pilger)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大疆精灵Phantom 4 RTK)遥感获取正摄影像,并在ArcMap 10.5中通过目视判读提取林冠林隙(23个);应用软件中的计算方法几何求算林隙面积(Ag),依据面积大小将林隙分为5种类型——小林隙(Ag≤30 m2)、较小林隙(30 m2g≤60 m2)、中林隙(60 m2g≤90 m2)、较大林隙(90 m2g≤120 m2)、大林隙(Ag>120 m2);采用半球摄影法获取林隙冠层结构指标(冠层开度、...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基于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体系分析研究区2000—20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并通过InVEST模型量化生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 2000—2020年,研究区生产空间的面积增加183.8 km2,生活空间的面积增加489.62 km2,生态空间的面积减少750.19 km2;2) 2000—2010年,研究区“三生”用地转型以生态空间向生产空间转移为主,共转移1 979.91 km2,2010—2020年,以生产空间向生活生态空间转移为主,共转移1 192.59 km2;3) 20年来,研究区生境质量指数分别为0.644、0.648和0.633,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在时间变化上,生境质量高值区由19 382.75 km2增至21 058.6 km2,又减至18 923.25 km2;良好生境质量区由26 793.67 km2减至25 286.1 1 km2  相似文献   

8.
草原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对于气候变化的反应,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伊犁州草原是伊犁州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的综合治理对整个生态系统影响非常重要。除了人类活动直接影响草原生态,还有虫鼠灾害、毒害草蔓延等内部因素影响伊犁州草原生态。通过实地调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析法、3S集成技术等方法分析伊犁州毒草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2021年伊犁州毒草害分布面积达1 884.69 km2。其中伊犁州东部地区以白喉乌头为主,面积达到了1 192.47 km2;在伊犁州南部地区以橐吾、乌头、狼毒为主,面积达到了562.33 km2;伊犁州北部地区以草甸草原苦豆子、糙苏、大叶橐吾、酸模为主,面积达到了129.89 km2。根据毒草害空间分布情况,应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9.
水域面积变化特征反映了自然和人为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对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参考价值。选取普者黑流域1998~2018年共13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水体指数ENDWI的方法计算普者黑流域水域面积数据,分析研究区22年水域面积时空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结合同时期的气象、植被、人类活动因素,探讨了引起流域水域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1998~2018年来普者黑流域水域面积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变化最明显的区域是湖泊地区。其中,1998~2002年水域面积缓慢增加(动态度为0.39%);2002~2010年为水域面积迅速减小阶段(动态度为-1.13%);2010~2019年为水域面积迅速增加阶段(动态度为0.96%);2010年面积最小(557.82 km2),2003年面积最大(620.94 km2),2003年面积最大(620.94 km2);(2)1998~2018年气温、降雨、植被与研究区水域面积变化无明显相关性;人类活动中社会经济因素对水域面积变化呈极显著相关(R2);(2)1998~2018年气温、降雨、植被与研究区水域面积变化无明显相关性;人类活动中社会经济因素对水域面积变化呈极显著相关(R2=0.883)。研究显示,1998年以来人类活动对普者黑流域水域面积的变化产生显著影响,水资源总体上呈波动增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晋北地区气候和植被类型等因子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影响,对于明晰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保障生态脆弱地区植被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方法】基于改进的CASA模型模拟了晋北地区2000-2020年植被NPP,量化了其时空分布格局、变化趋势和空间变异性,并分析了研究期间气候因素与植被NPP的相关关系。【结果】2000-2020年研究区植被NPP年均值(以C计)介于225.28~484.09 g/m2之间,平均值为349.76 g/m2,年均增速为8.75 g/m2。植被NPP年均值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NPP年均值主要集中在200~400 g/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5.15%,各植被类型NPP年均值的大小为:林地(691.79 g/m2)>灌丛(492.97 g/m2)>耕地(378.39 g/m2)>草地(343.85 g/m2)>...  相似文献   

11.
以色季拉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并将2000年、2010年的landsat TM影像、2020年的Landsat8影像为数据源,利用EVNI5.3、Arc GIS10.6对影像进行解译分类,利用Fragstats4.2进行景观指数计算,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等知识,量化分析了色季拉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在2000~2020年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2000~2020年间,林地总体面积由1 424.98 km2增长到1 905.06 km2,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植被覆盖率提高,旱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土地利用转移变化中草地的转出量最多,向有林地、疏林地、旱地累计转出791.50 km2;水域面积变化最为稳定,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为77.78%;公园内整体景观类型连通性增强,破碎度降低,景观分布更加集中,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耕地作为可变性最强的土地类型之一,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耕地已经并正在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及时开展耕地利用转型的空间形态特征研究,对耕地资源优化配置及耕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为研究区,利用1990—2020年的4期土地利用数据,合成3个时间阶段的耕地利用转型过程及转型轨迹,研究巴州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形态特征,得出了如下结论:一是1990—2020年耕地与草地之间的转型最显著,其中1990—2000年、2000—2010年及2010—2020年耕地的转入面积分别640 km2、741 km2和2 070 km2,耕地转出面积分别为387 km2、1 km2和468 km2,未利用地转耕地的面积仅次于草地,分别为109 km2、169 km2和1 012 km2;耕地转出林地和建设用地的的面积仅次于草地,1990—2000年和20...  相似文献   

13.
依据2007年和2017年两期森林资源调查显示,莲都区2017年全区土地总面积149 362hm2,森林覆盖率为77.15%,林木绿化率为78.1%。其中林地面积117 655 hm2,占土地面积78.77%,较2007年下降了3 778 hm2;活立木总蓄积4 969 001 m3,较2007年增加了1 614 356m3;乔木林面积85 858 hm2,较2007年减少了10 721 hm2,但蓄积为4 866 158 m3,较2007年增加了1 605 795 m3,单位面积蓄积达0.252 m3/hm2,较2007年增加了0.102 m3/hm2,森林质量有所提高,林种结构趋向合理。但仍存在林地生产力不足、森林效益低下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巩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效;加强森林营造培育,推进森林...  相似文献   

14.
为检测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不同波段纹理特征对于森林蓄积量估算精度的影响,以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太子山林场马尾松纯林为对象,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方法分别提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Worldview-2 红光、绿光、蓝光、近红外波段和全色波段的纹理特征,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分别建立野外样地蓄积量与纹理参数的模型。结果表明,全色波段对马尾松森林的精度最高(R2=0.86,RMSE=47.37 m3·hm-2),其次是绿色波段(R2=0.85,RMSE=50.82 m3·hm-2)和近红外波段(R2=0.85,RMSE=46.85 m3·hm-2),蓝色波段(R2=0.68,RMSE=60.72 m3·hm-2)和红色波段(R2=0.69,RMSE=56.27 m3·hm-2)的精度最低;窗口大小对模型精度影响较小,全色波段的R2取值在0.82~0.86,RMSE取值在47.66~51.99 m3·hm-2,多光谱波段的R2取值在0.88~0.89;蓝色和红色波段的非相似度(DIS)的估算模型精度相对较高,绿色波段的对比度(CON)(R2=0.87,RMSE=46.21 m3·hm-2)估算精度最高,红色波段的非相似度(R2=0.68,RMSE=58.30 m3·hm-2)估算精度较高,近红外波段的角二阶矩阵(ASM)(R2=0.68,RMSE=60.30 m3·hm-2)精度最高,全色波段的对比度、相关性、熵、变化量模型精度较高,R2为0.85。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纹理特征估算森林参数时需综合考虑不同波段的纹理特征对模型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杨庆森  汤春梅 《湖北农业科学》2023,(S1):121-125+130
对小陇山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防治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呈上升的趋势;2022年小陇山林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为260.81 km2,中度及以上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为113.32 km2,防治面积为131.97 km2,防治率为50.60%;经过连年防治,林区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得到有效治理,但由于各种原因,小陇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通过分析研究,从树立防治理念、提高防治能力、强化联防联治、强化森林质量和生态调控、强化疫情管理和处置5个方面提出促进小陇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减灾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大渡河流域2000—2021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特征和地形变异规律,应用MODIS NPP和地形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区域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1年大渡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速为2.009 g·m-2·a-1,年平均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为474.58 g·m-2·a-1,大渡河流域植被总净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127.18×106g·m-2·a-1,植被改善趋势明显;空间分布整体上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大渡河流域下游以及大渡河中上游干支流河谷两侧。(2)2000—2021年研究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年际变化率较低,平均年际变化率为2.0,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增加趋势的面积比例为89.67%;研究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平均变异系数为2.0%,植被状态总体较平稳,变异系数低于20%的面积比例为95.22%。...  相似文献   

17.
基于MODIS总初级生产力(GPP)和蒸散发(ET),估算大理白族自治州植被水分利用效率(WUE),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分析研究区植被WUE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2016—2020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植被WUE为1.93~2.22 g/(m2·mm),平均值为2.07 g/(m2·mm),研究区植被WUE年均值在2019年出现波峰。大理白族自治州植被WUE东西分布存在差异,东部近5年WUE主要呈上升趋势,在东南区域WUE上升趋势较为明显;西部WUE上升与下降面积基本相同,在西北区域WUE上升趋势较为缓慢。不同海拔植被WUE变化不同,研究区植被WUE年均值随海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正态分布规律,海拔>2 500~3 000 m区域WUE年均值达到最高,为2.14 g/(m2·mm)。  相似文献   

18.
<正>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计,澄江市行政区划面积756.2 km2。其中,山区占总面积73.43%,水面占18.60%,坝区占7.97%。形成“七山二水一平坝”天然格局。境内有淡水湖泊抚仙湖、阳宗海。常年气候温和,四季如春。2021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00万hm2,比2020年减少14.50%;粮食作物播种面积0.51万hm2,比2020年减少6.50%。在基层农技推广和植保工作中,会听到群众反映“比起农药来,化肥支出不算什么”,  相似文献   

19.
绿洲是干旱区社会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物质资料,绿洲面积的动态变化对区域内人地关系和生态系统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以疏勒河流域1985、1995、2000、2005、2010、2015年和2018年7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对疏勒河流域近34 a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分析,以2010-2015年转移概率矩阵构建CA-Markov模型模拟2030年和2040年土地利用结构。结果表明:1)1985-2018年疏勒河流域绿洲面积增加了606.27 km2,其中耕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均呈增加趋势,建设用地增幅高达205.95%,林地、未利用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受降水影响,草地面积变化不稳定。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存在大面积、高比例的动态转移,其中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之间的转化最为活跃。2)在绿洲系统内,耕地、林地等土地类型向草地和未利用地转移显著,说明当地生态环境呈衰退趋势。3)到2030年,绿洲面积相比2018年增加量将高达3 755.59 km2,其中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增加面积分别为73.56、136.32、3 144.29、249.03,132.44 km2;到2040年,绿洲面积增加幅度变小,耕地、未利用地面积较2030年有所减少,减少量分别为20、45 km2,林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有所增加,增加量分别为35、25、5 km2,尽管草地无明显变化,但研究区生态环境将有所改善,土地利用结构也将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20.
尹源  范雪松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2):92-94,153
以Landsat遥感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NDWI)对达里诺尔湖水体进行识别和提取,使该区域形成长时间监测,研究1990—2019年达里诺尔湖的时空变化,并通过气象数据探讨水体面积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达里诺尔湖1990—2019年水体面积呈波浪式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自2000年后,达里诺尔湖水体面积逐渐减少,20年间共减少41.82 km2;在湖体东北方向减少幅度最大,共减少19.89 km2。达里诺尔湖水体面积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