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中国迈向现代化,人民走向富裕的时代。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将在农业生产领域广泛应用。通过科技培训向农民传授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把中国农业引向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逐步走向产业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跨入了新阶段。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农产品市场全面对外开放,我国农产品出口也必然会受到绿色壁垒的限制。农产品国际贸易对我国农产品生产及农业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玉米科技史》是一部关于玉米在中国传播、发展和贡献的历史。佟屏亚编著,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全书共50万字,定价50元。本书共分为传播史、发展史、科研史、编年史4部分。第一部分传播史,考证了玉米传入中国的时间、路线、分布及其贡献;重点研究分析了玉米传入后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影响。第二部分发展史,详细介绍了近代和现代玉米生产的发展,经历的几次生产波动,对玉米经济价值认识的变化,确立玉米在饲料中的主导地位,中国玉米产需平衡,九十年代玉米生产的大发展以及21世纪玉米生产发展前景等。第…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关系到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根本问题,以种业为代表的农业科技产业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进入21世界,现代种子产业已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较完善、颇具活力的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种子法》颁布实施四年多来,我国种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研究国际上现代种业走持续发展道路所积累的成功经验,依法开展新品种保护的新机制,以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力度,提高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率,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种业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与工作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杰 《农业展望》2012,8(1):48-50
农业科技发展对农业生产产生重要影响,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直接影响农业集约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21世纪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遥感技术、核技术充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才能保证农业科技全面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从根本上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逐步提高中国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尤其是地处边远山区的富川,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农药的产量和使用量已经稳居世界第1位。当前中国农业生产环境下,农业生产离不开农药。而随着农药的大面积和长时间使用,很多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7.
在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工业化农业(石油农业或机械化农业)后,农业正在进入以知识高度密集为主要特点的知识农业发展阶段。将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装备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精准农业”,已成为发达国家面向21世纪的现代知识农业的重要生产形式。  相似文献   

8.
<正>初夏时节,遥望东北,沃野轻披绿纱。截至5月21日,北大荒集团春播生产全线告捷,4525余万亩粮食作物完成播种,全面转入田间管理阶段。粮食产量“十八连丰”的北大荒,再一次实现播种面积最大、播种周期最短的历史性突破。始终把为国家多打粮食作为主责主业的北大荒集团,在推动中国农业发展方面从来不遗余力。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9.
陶黎新 《甘肃农业》2005,7(5):34-35
本文阐述了我国各历史阶段农业生态环境的特点,总结出中国农业生态环境在长达7000~8000年的农业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演变趋势。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给出了21世纪中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中国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领域不断扩大;农村社会分化,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多元化;农业(涉农)企业成为农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方式,从单纯推进科研院所转制,向明晰社会分工,构建全社会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转变;农业科技服务对象、科技需求、成果转化方式多样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由主要依靠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向农民无偿推广,向有偿与无偿结合,社会(企业)与公益性机构结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浅谈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中国农业的基本特点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粮食生产是农业的根本,粮食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的首要问题,土壤肥料则是粮食生产和安全的基础。21世纪,正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期,在这一时期内,我国农业将面临资源消耗不断增加、环境负荷不断加重和人口数量增长趋势还将继续的三重压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生产正经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阶段,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时代已经到来。文章论述了21世纪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作物科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口、耕地、气候、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决定了中国农业必须走灌溉农业的发展道路。灌溉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每年灌溉面积上生产的粮食占全国总量的3/4,生产的经济作物占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探讨我国21世纪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培养适合我国21世纪农业生产需要的技术人才,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此,就我国21世纪农业生产与科技发展趋势,对植物生产类本科人才素质、知识、能力结构要求以及植物生产类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理论层面分析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必然逻辑,探讨向以开放性服务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机制重构。【方法】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并结合中国农业生产力要素变化的时代特征,对中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变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层面剖析。【结果】由“封闭、全能、产品导向”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开放、专业、服务导向”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这一转变是由农业生产边界、生产主体、生产价值导向的变化共同推进的,蕴含着新阶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需要克服智力制约、信息制约等诸多困境,完善向新型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机制。【结论】应加大政策供给,拓展农业生产代理服务试点的广度和深度,强化农业生产服务机构的专业化和信息服务职能,逐步将职业农民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有效促进以服务为导向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将使中国农业逐步走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来合理配置资源,加快发展: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更是面临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严峻挑战,如何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农业生产,发展效益农业、提高中国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真正使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已成为当务之急,从中国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发展效益农业的重点策略,应是在家庭联产承包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生产与经营的信息化、区域化、专业化、科学化,加工化,商品化,规模化,一体化,契约化。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社会高度信息化、经济高度知识化的时代,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将农业生产、科技、经济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管理者进行因地制宜决策,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节约成本,进而增加效益。“农民增收”是农业信息化的主线,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农业科技的主要成就 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农业科学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和一系列成果。其中,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研究与遗传育种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强了通过推广良种实现农业增产的潜力;光、热、水、土等资源利用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物病虫害基础研究和防治技术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农业生产损失;农业综合、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和农业科技信息的研究,为中国的农业科研和农业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信息服务。 “九五”期间,中国农业科技实现了超常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21世纪农业及农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21世纪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农业加快了科技革命的进程。生物科学和技术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开创了人类社会的信息时代,对农业和农业科学及各个传统产业和科学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必然推动一个新的农业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的形成,将农业生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展望21世纪,我们面临五大挑战:人口增长与农产品供需矛盾、农业自然资源紧缺矛盾、环境退化矛盾、国内外市场竞争矛盾、贫富差距拉大…  相似文献   

20.
孙芳 《现代农业》2009,(10):52-52
一、概述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目前农业生产在工业化成就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同时,农业领域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也更加突出。进入了21世纪,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新的世纪里解决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合理因素和矛盾,从而促进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满足人们的基本食物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