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1985年,我们在调查贵州鸡住白细胞原虫的过程中,在部份县鸡体血液中,发现一种体态弯曲柔和、着色深,长度是鸡红血球长度的数倍至十倍的线丝状虫体,经鉴定为鸡丝虫微丝蚴。国内,仅见杉本(1935)在台湾家鸡血液中首次查到鸡微丝蚴。陈国清等(1960)报导了福建的鸡丝虫成虫及微丝蚴。刘国章等(1984)对广州鸡微丝蚴也进行了描述。而且杉本与陈国清等和刘国章等描述的鸡微丝蚴的形态有明显差异。兹将作者对贵州鸡微丝蚴所做的一些工作及其与部分家畜、鸟类和人微丝蚴的形态比较作一报告。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作了5头阳性黄牛颈静脉血溶血集虫检查和251头黄牛的耳血片的镜检,均未找到圈形盘尾丝虫微丝蚴,从皮肤分离则检获。用120头黄牛的皮肤检查,其检出率为76.92%。其中屠宰场66头黄牛,血液中未查到该微丝蚴,而取颈垂部皮肤组织分离,有58头牛是阳性,并符合剖检阳性的98.30%,水牛33头,皮肤分离与剖检均为阴性;用台氏液和生理盐水作分离培养液,其分离出微丝蚴的数量,前者是后者的2.5倍且分离也高20%;离体牛皮经-2℃~34℃七种温度处理4小时,均能分离出微丝蚴。将皮肤组织保存在台氏液中,放入4℃冰箱中,11天后,仍然能分离得到微丝蚴。微丝蚴在牛体各部位皮肤中的分布,以腹中线,肩峰,颈垂,前臂的密度大;从皮肤分离出来的微丝蚴其结构符合成虫子宫末端的微丝蚴,与Patnaik和Shastri的观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1993-1999年对吉林省某鹿场80头不同年龄的梅花鹿进行血液涂片检查。蛄果表明,血中微丝蚴 阳性率占33.1%,并对血中微丝蚴形态进行了观察,认定该种微丝蚴为唇乳突丝虫的微丝蚴。  相似文献   

4.
指状腹腔丝虫(Setaria digitata Linstow,1906)是牛体最常见的一种寄生丝虫,成虫寄生于腹腔,其微丝蚴出现在牛的血液循环中。该虫的Ⅲ期蚴能引起非固有宿主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据文献记载,它属于亚洲型。我国各地牛体指状腹腔丝虫(Setaria digitata)吴淑卿等作了详细描述。有关指状腹腔丝虫微丝蚴形态研究,至今国内外报道较少。现将牛指状腹腔丝虫微丝蚴的形态观察初步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1975年就同位素标记到培养Ⅲ期蚴体内的方法进行了实验。现将初步获得的结果总结于下。材料和方法 (一)皿期坳离休培养选择含有微丝勤密度较高的牛  相似文献   

6.
脑脊髓丝虫病在亚洲是危害马及山羊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已查明该病由牛腹腔丝虫的童虫所引起,中间宿主是按蚊;因而给按蚊人工接种病原体微丝蚴是研究本病的必要环节。以往国内外做此接种试验必须先检查牛血中含牛腹腔丝虫微丝蚴的密度,选择达到30条/60mm~3以上的牛供按蚊直接叮咬。但要找到血中微丝蚴含此高密度牛只往往要检查数十头甚至数百头;必须捆绑每一头受检牛,费时费力,经研究现可直接从牛腹腔丝虫子宫内取出微丝蚴感染蚊体。这样既不需捆牛,也不要特殊设备,蚊体吸吮血  相似文献   

7.
黄牛腹腔一般寄生3种丝虫:唇乳突丝虫(Setaria labiatopapillosa)、指状丝虫(S.digitata)及马氏丝虫(S.marshalli).除见指状丝虫微丝蚴形态描述的报道外,未见其它两种微丝蚴形态的报道.为区分3种微丝蚴,而进行了此观察.  相似文献   

8.
在屠宰场随机选出200头刚放血后的家猪,分别于耳根、颈部、前臂、肩胛、前胸、背部、腹中线、腹侧部、臁部(后腹部)、臀部、股部、胫(小腿)和尾根等13个部位割取1~1.5平方厘米的皮肤组织。取出其中125头猪浆膜丝虫病阳性的皮块178块,剪碎、经过34-39℃台氏液培养24小时,用贝尔曼法分离,离心沉淀、镜检沉积物。结果于9头猪的皮肤组织中检获猪浆膜丝虫微丝蚴,检出率占阳性猪总数的7.2%。检出部位为耳根、腹中线、前臂、肩胛、胫(小腿)。其中以腹中线和胫部的检出率较高。微丝蚴的检出数为1~14条/1平方厘米。从皮肤检获的微丝蚴量度为0.0876~0.1110×0.0041~0.0066毫米,比血液中微丝蚴稍小。皮肤分离获得的微丝蚴对本病的诊断和开展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 指状腹腔丝虫的幼虫是马、羊脑脊髓丝虫病的主要病原,中华按蚊是其主要传播媒介。我们在对福建省马脑脊髓丝虫病病原终宿主及其传播媒介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78年对指状腹腔丝虫微丝蚴及其在中华按蚊体内发育过程中的形态进行了观察,以期通过观察获得指状腹腔丝虫微丝蚴及其在中华按蚊体内发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可代替病源牛的小鼠动物模型。给昆明小鼠腹腔接种分离自成牛腹腔丝虫子宫内的微丝蚴混悬液,所有试验鼠均出现了高密度的微丝蚴血症并持续一个月以上。叮咬模型小鼠的东乡伊蚊对牛腹腔丝虫易感。感染蚴经10—14天发育成熟。应用此新技术可为脑脊髓丝虫病研究提供大量感染蚴并有助于其它种动物丝虫的生活史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西安地区警犬心丝虫微丝蚴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3年3月,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1警犬因犬心丝虫病突然死亡,随即对该市16条警犬,用直接涂片法和溶血集虫法进行犬心丝虫微丝蚴检测,结果直接涂片法的检出率为18. 7% (3/16),溶血集虫法检出率为31.2%(5/16),且4 岁以上的犬检出率较高,伊维菌素对微丝蚴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2.
犬丝虫病分布广、危害重。本文对犬丝虫的发育力、成虫寄生的部位及造成的症状作了详细描述。防治的基本方法是驱除成虫和杀灭微丝蚴。用砷制剂静脉注射可驱除成虫,用三价锑制剂或碘化二噻扎宁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对微丝蚴的杀灭有良好效果。对其他几种药物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3.
用牛腹腔指状丝虫和唇乳突丝虫的微丝蚴感染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和东乡伊蚊,观察了蚊虫的感染情况及牛腹腔丝虫Ⅲ期蚴的形态。结果,这两种丝虫的微丝蚴在3种伊蚊体内都能发育成熟,各蚊种的感染率不同,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分别为40%和30%以上,东乡伊蚊近70%;Ⅲ期蚴的表面结构不因蚊种而异。以不同蚊体内发育而成的Ⅲ期蚴感染小鼠,均可致小鼠出现与马、羊脑脊髓丝虫病相似的瘫痪或转圈运动等神经症状。由此认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也可能为脑脊髓丝虫病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4.
1982年我们在鸡血液中首先发现一种微丝蚴。为摸清这种虫在遵义地区流行情况,与人患丝虫,以及与其它地区发现的鸡丝虫是否相同而进行此项研究工作。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犬心丝虫病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犬心丝虫病(Canine Filariasis)是由犬恶丝虫(Dirofilariammitis)的成虫寄生于犬的右心室、肺动脉内,导致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遭受损害而发生的血液寄生线虫病。本病为人兽共患病,在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地曾发现人异位寄生于肺脏的感染病例。雌性成虫产出的幼虫——微丝蚴(Microfilaria)进入并寄生在犬的外周血液循环中,当蚊子等中间宿主吸血时,微丝蚴进入蚊子体内,发育为侵袭性幼虫,犬被微丝蚴阳性蚊子叮咬即可被感染。  相似文献   

16.
<正> 马、绵羊和山羊脑脊髓丝虫病的病原为牛腹腔的指状丝状线虫的童虫,牛是本病的病原终宿主。为查明终宿主耕牛血中的微丝蚴自然感染率及其消长规律,掌握牛外周血液中微丝蚴的动态。1973~1976年,对福建  相似文献   

17.
<正>犬恶丝虫病又称恶心丝虫病、犬血丝虫病,是由双瓣科恶丝虫属的犬丝虫寄生于犬的右心室和肺动脉所引起的一种丝虫病。临床主要为血液循环障碍、呼吸困难、贫血、皮肤有结节等症状。猫、狐、狼、猩猩及人体也可感染。1犬恶丝虫生活史犬恶丝虫是一种微白色细长的线虫。犬恶丝虫需要蚊虫作为中间宿主,其幼虫微丝蚴,也可在猫蚤与犬蚤体内发育。成熟雌虫产生微丝蚴,后者进入宿主的血液循环系统。蚊虫吸血时,微丝蚴随血液进入蚊体内,2周内发育为  相似文献   

18.
混睛虫病是由丝状科丝状属丝状线虫的微丝蚴寄生于眼前房,引起角膜及眼前房混浊的疾病。童虫迷路侵入马羊的脑、脊髓的硬膜下或实质中,引起运动神精障碍,共济失调等症状。丝状线虫的成虫寄生于马羊的腹腔,在腹腔内繁殖的微丝蚴进入宿主的血液循环,经蚊吸血传播,成为马牛混睛虫病及  相似文献   

19.
用东乡伊蚊叮吮含有唇乳突丝虫微丝蚴的模型动物——小鼠血液,待微丝蚴在蚊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时,分离出感染坳,皮下多点接种43只昆明小鼠(每只15~200条)、1只山羊及2只绵羊(每只200~300条)和4匹驹(每匹750~1 250条);将指状丝虫接种到20只昆明鼠体内,比较两种虫体的致病性。结果:唇乳突丝虫感染鼠有16只经1~8 d潜伏期发病,呈现瘫痪、昏迷症状后死亡.实验羊和驹经5~21d潜伏期后均呈不同程度的运动和神经症状,于接种虫体后40~140 d扑杀.经病理学观察,3种动物脑脊髓均呈现虫伤性液化坏死灶及非化脓性脑脊髓炎变化,在其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切片中发现丝虫虫体断面或钙化碎片,从而证明唇乳突丝虫可人工感染昆明小鼠、羊、驹发生脑脊髓丝虫病,进而提出该虫可以成为马、羊脑脊髓丝虫病的病原之一。指状丝虫感染鼠死亡率高于唇乳突丝虫感染鼠(P<0.01),初步认为唇乳突丝虫致病性较指状丝虫弱。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房县20个乡镇的山羊(尤其是努比羊及其杂交羊)相继暴发以后躯歪斜,行走困难,卧地不起,食欲下降,消瘦,贫血为特征并导致大量死亡的疫病.经房县动物疫情测报站从流行动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涂片镜检及治疗试验等方面诊断,确诊为山羊脑-脊髓丝状虫病.血中微丝蚴检查是确诊该病的最有效方法.治疗该病的关键是驱杀体内微丝蚴,用枸橼酸乙胺嗪(海群生)、伊维菌素等药物于发病早期治疗,可收到良好效果.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做好灭蚊工作,在蚊虫孳生季节对羊群进行预防性投药驱杀微丝蚴,是预防控制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