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指出了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目前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可持续利用为主的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战略发展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究竟农业生产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存在有哪些矛盾,如何调节这些矛盾是探究的重点所在。从农业生产综述、生态环境综述、农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利弊、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基于环境保护原则我国在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旨在抛砖引玉,以求金言。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近年来,国内很多高校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逐步开始实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此,转型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要相应进行调整和改革。根据转型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现状分析,探讨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对其他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标准NY/T1054-2006为依据,确定了对三达生态型现代农业园的环境调查内容,建立了园区环境监测方案,通过对园区农业环境要素:土壤、种植业灌溉水、畜禽饮用水、农产品加工用水和环境空气的监测评价,结合环境调查结果得出结论:三达生态型现代农业园农业生产环境达到了生产绿色食品的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4.
蔡雄彬 《广东园林》2011,33(6):19-22
立足休闲农业环境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功能及以农为本的精神,探讨休闲农业资源开发及体验活动设计的课题。透过头城休闲农场案例分析,探讨如何运用农业生产、生活、自然生态资源,设计休闲农场的体验活动,从中归纳出符合农业体验观念的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的方法,同时避免在开发过程中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冲击,提供未来发展休闲农业及进行...  相似文献   

5.
古浪县是有近4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基本县情是“人口多、资源少、基础薄、生态差”。如何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辩证关系,达到生态、生产与生存的统一,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双赢的目标,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全县干部群众面临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观光农业生态园是指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事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该文阐述了以生态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观光旅游、农业生产、科普教育、生态保护等角度对当地农业物产和景观资源进行整合,以农业生态观光园为主导力量带动周边村落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树立森林环境资源的价值观,评价其环境价值。认识林业生产过程中的两个外部性,解决相应的补偿和内化问题。制定既保护和有效利用森林环境资源的经济激励机制和又能部分解决森林培育资金来源的林业环境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8.
从管涔山森林公园实际出发,分析了森林公园环境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论述了开展森林公园环境资源保护的指导思想、目标,提出了环境资源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生态休闲农业旅游是以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以生态农业资源为依托,以农事活动和农业生产经营为基础,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集生态休闲、文化品位、农业旅游服务、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旅游形式。文章在对邹城峄山镇生态休闲农业旅游现状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树立森林环境资源价值观,评价其环境价值。认识林业生产过程中的两个外部性,解决相应的补偿和内化问题。制定既能保护和有效利用森林环境资源的经济激励机制和又能部分解决森林培育资金来源的林业环境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1.
生态农业旅游概念性规划——以响堂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响堂村生态农业旅游概念性规划的实例来探讨生态农业旅游的原则和主要内容。生态农业旅游概念性规划,不但要遵循旅游业规划的各种原则,更要考虑到规划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乡土特色文化等,达到生态、农业、旅游文化相结合;还要体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对农业经济效益的促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以“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为指导思想,以保土、保肥为关键,开发与保护并重,在云南热区山地建立经济林或混农林业为主体的山地型农业生产体系。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领导,深入调查资源现状,统一规划,提高人的素质,加强农业生产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制订稳定的经济政策和增加建设资金,总结经验,以典型示范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13.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程是法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教学呈现出种种问题。基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多元学科交叉属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教学进行了以下改革:第一,以“问题”为导向,采用专题教学,打破学科藩篱;第二,强化学生法学思维训练,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进行授课;第三,坚持实践教学理念,采用实地调研与法律咨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四,因材施教,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类型进行区分式的教学。北京林业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程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法律实践能力,实现了教与学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和对农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全球性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如何协调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已逐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作为直接以生物和自然资源环境进行再生产的农业,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更加重要.大力发展机械旱作农业,培育新的增长点,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是做强特色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推广高效有机循环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的现代农业新理念。对高效有机循环农业的内涵和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发展条件、生产体系和预期效益进行了论述。认为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新技术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保障城乡居民食品安全提高民众身体素质的根本措施,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建立种植业与养殖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农业生产体系,在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对我国生态脆弱地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推进现代农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繁忙紧张、充满竞争压力的工作之余,城市人极愿享受回归大自然获取安全食品的休闲生活。因而,自 20世纪 70年代,在一些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纷纷兴起了“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园林化农业”、“绿色假期”、“都市农业”,到 90年代休闲农业已成燎原之势,并向人们展示了其独特魅力。   实践证明,观光休闲农业的建立可以使优良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的当地民风民俗、新型的生态环境融合一体,由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变成多种农业生产的主体农业结构。它对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改善城乡关系起到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并能产生巨大…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中国林业—环境林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是资源再生产的两大类最终产品之一。一是以生产立木为主的森林资源产业,二是以提供森林环境产品或服务为主的森林环境资源产业。从培育森林的目的看,前者可以认为是产业林业,而后者可定义为环境林业。笔者认为对世纪的林业应当是体现森林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环境林业。当今世界,除少数发达国家外,几乎所有国家都面临森林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是采取大面积人工造林和加强天然林保护等措施,其政策的出发点是加大投入,增强扶持,减免税费等,除了主要依靠政府外,几乎别无选择。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8.
农田防护林既可降低风速、阻挡风沙、调节土壤盐碱度、保持水土,同时对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可持续利用,农田防护林必须具备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及林分组成的稳定性.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对于维持农业生态平衡、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国家,占全国人口1/4的农业人口,集中在有限的耕地上,从事着粗放的耕作。由于粮食的压力,多种经营项目少,越步晚,农业产值低,地方财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多是依靠砍伐树木支撑。而森林的严重过度采伐,又影响了农业生产环境,使得生态系统失调并产生了恶性循环。因此,解决好林地与耕地之间的矛盾,对于扭转我国森林锐减和生态危机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农业合作化、农业生产经济化程度不高,阻碍了先进农业技术大范围的应用,难以发展现代化农业。文章分析了农民不善掌握市场准确信息,往往造成经营成本高,难以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现状。指出了在现实条件下,如何既不改变户营经济,又要有效克服户营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存在的矛盾。广大农民在农村改革的众多探索中找到了"合作"这一增强自身力量的有效形式。但目前新型农业合作化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