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 意大利的杨树病害比虫害发生严重,在生产上造成的损失也较大。因此,意大利对杨树病害的研究特别深入细致,在生产实践中也十分注重作好预防和防治工作。尤其是在选育抗病品种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现将意大利杨树主要病害种类,发生情况及其防治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一、根部病害1.根朽病Armillaria mellea (Vzhl.)Quelet. 分布在意大利的中、南部,苗圃和林地内均有发生。被害树根常形成根状菌索,通过侧根侵入树木的形成层和韧皮部,使木质表面变成黄褐  相似文献   

2.
<正> 1980年秋,我随中国杨树考察组对法国和意大利的主要杨树栽培地区的苗圃、试验林、造林地及研究所进行过一个多月的考察。对杨树病害的发生及防治情况有一点感性了解。兹简要汇述如下: 世界杨树人工集约经营以欧洲较为普遍,其中尤以意大利及法国出名,代表了目前世界先进水平。病害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如果粗略的以巴黎作为法国南北气候分界的话,则大致巴黎以北代表北欧类型,巴黎以南代表南欧及地中海类型。而意大利北部波河平原气候及湿度较为特殊,与南部山区的土壤等条件差异较大,因而病害发生也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继技术报告之一,介绍希腊、意大利、油橄榄病害科研概况及防治方法。在地中海沿岸油橄榄栽培区,油橄榄的主要病害有孔雀斑病(Cycloconium oleaginum),炭疽病(Gloeosporium oilvarm)肿瘤病(Pseudomonus savastanoi),煤污病(Capnodium sp)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等,其中以孔雀斑病最为严重,引起大量落叶,从而导致树势衰弱,产量降低。黄萎病造成的橄榄树死亡是该  相似文献   

4.
<正> 1987年9月16—21日,意大利原杨树研究所所长,林木病理学家契里林诺教授应邀来鄂考察并就我省杨树的引种栽培与病害防治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现就此问题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一、注意引种的杨树品系与病害发生的关系 1972年以来,先后从意大利引进的几个杨树无性系在我省发展很快,现已造林70余万亩。杨树大面积人工栽培必须注意随之而  相似文献   

5.
<正> 意大利现有森林面积600万公顷,总覆盖率20%左右,其中杨树约15万公顷,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2.5%。每年杨树出材量高达300万立方米,占全国木材年产量的50%。由于病害的发生给意大利的杨树生长和利用带来了很大影响,据1977年意农林部资料,叶褐斑病的发生总面积达110,297公顷,约占杨树栽培面积的75%,使杨树年平均生长量减少25—50%,平均术材产量损失约30%。为此,意大利病理学家对杨树病害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6.
本材料是意大利向国际杨树委员会1975年召开的第十五次会议上的报告,下述无性系中的一些品系尚在试验阶段,有些已用于生产。 1964年,Marssonina brunnea真菌传入意大利后,造成严重的杨树叶病害;因而希望能选育出一批有抗病能力的杨树无性系,这是因为,虽然化学防治病害效果明显,但对一些感性强的品系危害太大,在选育中也要考虑到对其他病害的抗性及所有特点,使无性系更利于生长。这里介绍的无性系有: a.北美杨(Populus deltordes)无性系: I-63/51、I 72/51、I 77/51和I-69/55; b.与本树种密切相关的杂交杨:I-72/58; c.欧美杂交杨(加拿大型):I-BL、ICB2和I-37/61;  相似文献   

7.
由松壳色单隔孢[Diplodia penea(Desm.)Kickx.]引起的松树梢枯病,危及云南林科所早年引种的意大利松[Pinus pinea L.]及别的外国松,使定植了廾年的意大利松逐渐枯萎死亡,并几乎全部毁灭。据几年来该菌在此种松树上的发生为害情况和初步观察,报告如下。症状本病害自1977年在已郁闭了的意大利松梢尖上初次出现红顶,之后的两年内,仍然只见红顶症状,似被松梢小蠹虫[Cryphalus Piceus]为害,但无虫孔无凝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载了黑龙江省西部平原缓丘农区杨树病害种类 2 1种 ,其中 :苗木病害 6种、枝干病害 8种、叶部病害 6种、根部病害 1种。并提出了几种重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扼要地论述了五年来我国林木病害的研究特点和林木病原分类、林木病害生态条件、林木病害预测预报以及林木病害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国东北地区林木真菌病害的地理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区划,将东北林木真菌病害划为七个区,即大兴安岭北部用材林病害区、呼伦贝尔草原护牧林病害区、大兴安岭南部防护林用材林病害区、松辽平原农田防护林病害区、小兴安岭用材林病害区、三江平原农田防护林病害区及长白山用材林水源林病害区。并对每一区的自然概况、病害种类和特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杨树病害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病害不但种类多,病原复杂,而且危害严重。杨树新病害的传入,新致病性强的菌株的产生,以及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引起寄主抗病性降低所造成的病害流行,是当前杨树病害发生的重要特点。以抗病育种、严格检疫措施、加强经营管理为主体,辅以化学、生物和物理措施的综合治理,是控制杨树病害行之有效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南斯拉夫共有杨柳树林地15万公顷,仅占森林面积的1.5%,但其木材产量却占全国木材总产量的8%。杨木产量由1950年的10立方米,提高到1985年的120万立方米,增加了11倍,成为当今国际杨树委员会的重要成员国之一。该国杨树发展速度之所以快,与其有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密切相关。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南斯拉夫杨树育种的成就和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作者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花椒病虫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的多年生香料和油料树种,国内外学者对花椒的栽培、育种等方面研究较多,而对花椒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较少。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明确花椒及其病虫害方面的研究,并对已报道的花椒病虫害、防治方法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开展花椒病虫害防治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我国杨树杂交育种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马常耕 《林业科学》1995,31(1):60-68
在简要介绍了我国杨树资源并回顾了40年来的杂交育种成就后,把我国杨树杂交育种过程划分成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解决了北方杨树栽培的品种化问题,第二个时期在一定程序上用自己选育的无性系改变了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接用引入无性系造林的现状。但由于两个时期是一个世代的短期育种活动,方法和程序上缺少改进,都把由种间杂种F1中选择无性系作为重点,加之基因资源有限,都存在推广无性系亲缘相近潜育的危险性,缺乏长  相似文献   

15.
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 L·)是一种对杨树危害很严重的害虫。经过对青杨天牛生活史的分析,总结出一整套防治青杨天牛的方法,首先从严格检疫开始,通过营林技术、人工防治等措施来防治和控制青杨天牛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造成中林46杨早期落叶的原因主要是抗病性差,遇到特殊的气象条件,导致黑斑病严重发生。为防止早期落叶,应从营林措施入手,选育抗病良种,大力营造混交林,适时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7.
桤叶唐棣属于蔷薇科唐棣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为北美洲的著名经济树种。其果实为浆果,每100 g鲜果含钙88 m g,为百果之首;并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详细介绍了桤叶唐棣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重点介绍了桤叶唐棣种子处理、营养钵基质的配制、播种、苗期管理等育苗技术、丰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杨树工业用材林的定向培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列泽了国外利用杨树作为工业用材和采取定向培育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讨论了我国杨树人工林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杨树人工林朝着具有“定向、速生、丰产、优质、稳定、高效”等目标发展提供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抗光肩星天牛的南抗杨2号为母本,以抗逆性较强的赤峰美黑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欧美杨抗光肩星天牛品种。通过封闭环境下的抗虫试验和总酚类物质的含量测定,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综合选育了一批对光肩星天牛抗性较强的品种,即K6,K8,K10,K13。它们在抗虫性状上优势突出,抗侵染能力比群众杨提高6.3倍以上,且K6,K8,K13的材性优于群众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食叶害虫对树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对树木体内化学物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苯酚)和树木生长量(叶量、径生长量和高生长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提出了防治食叶害虫的林业技术措施,例如,抗虫育种、调整林木组成及林分密度和促进纯林异龄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