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泡桐单板染色因素对上染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泡桐单板染料上染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试验材料为0.5mm漂白泡桐刨切单板,染料为酸性大红,结果表明,NaCl对上染率作用显著,随NaCl浓度增加,上染率明显增加,但超过1%时反而下降,染色温度对上染率影响极显著,随温度的升高,上染率增加,90℃时达到最大值;随染色时间的延长,上染率逐步增加,直到染料在木材中的扩散和吸附达到平衡,0.5mm泡桐单板在90℃染色3h,可达到要求的染色效果;染料浓度不同,上染率也不同,1%浓度的上染率最大;随着染液材积比的增加,染料吸附量也增加,适宜的染液材积比是15:1;乙酸对泡桐单板上染率有促进作用,最佳浓度1.5%。  相似文献   

2.
以刨切薄竹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对刨切薄竹用于贴面刨花板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涂胶量135 g·m-2,热压压力为0.8 MPa,热压温度90℃,热压时间4.0 min时,刨切薄竹贴面刨花板的效果较佳,可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试验L9(34)方法对竹单板仿黑胡桃染色工艺进行初步研究,讨论染色时间、温度及浴比对上染率、表面效果及染透情况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染色时间25 h、温度为90℃、浴比1:10时,对2~3 mm厚的预处理(炭化)竹单板进行染色,染液浓度为0.25%,其上染率较高,色差轻微,且能完全染透。  相似文献   

4.
为了克服刨切竹单板在家具曲面构件贴面或封边时出现横向开裂、破损等情况,采用氢氧化钠(Na OH)、碳酸氢钠(Na HCO_3)和尿素(CH_4N_2O)分别对刨切竹单板进行了软化处理。结果表明:刨切竹单板的软化工艺参数对其软化效果有较大影响,大小顺序为软化温度软化剂质量分数软化时间;随着软化温度的升高、软化时间的延长和软化剂质量分数的增大,刨切竹单板的横向柔韧性能逐渐增大;Na OH软化刨切竹单板的适宜工艺参数为:软化温度65℃、软化时间60 min、软化剂质量分数2%,Na HCO_3和CH_4N_2O则为:软化温度65℃、软化时间90 min、软化剂质量分数2%;其中,Na OH对刨切竹单板的软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磷酸氢二铵[(NH4)2HPO3]和硼砂(Na2B4O7·10H2O)(质量比4∶1)复配的阻燃剂对刨切薄竹进行阻燃处理,采用热重(TG)、微商热重(DTG)法对阻燃和未阻燃刨切薄竹的热解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阻燃刨切薄竹与未阻燃处理的刨切薄竹相比,在其热解过程中质量损失率明显降低,未阻燃薄竹的残余质量百分比为17.96%,载药量3%、4%、7%的阻燃刨切薄竹的残余质量百分比分别为23.75%、25.54%、27.4%,其残余质量百分比分别比未阻燃簿竹增加了32.2%、41.98%、52.56%,而成炭率显著提高;热分解的起始温度也有所提前,说明阻燃刨切薄竹获得了较好的阻燃效果,随着刨切薄竹载药量的增加,阻燃效果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刨切薄竹漂白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确定出刨切薄竹漂白用试剂及漂白工艺。探讨了漂白温度、漂白液浓度、漂白时间、pH值以及浴比等因素对漂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氧水对薄竹漂白的效果最好。确定出最佳漂白工艺为:漂白温度为70℃,pH=9,漂白液浓度为5%,漂白时间90min。  相似文献   

7.
彩色薄竹是将水溶性染色剂在一定条件下,对刨切薄竹进行染色处理,使之具有所需均匀颜色的产品。染色是改善竹材视觉效果和提高竹材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国内外技术成果和作者的生产经验,对彩色刨切薄竹生产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了薄竹刨切主要生产工艺、薄竹染色关键处理技术和彩色薄竹复合加工工艺等,对彩色薄竹生产成本进行了分析。彩色薄竹是一种优良的装饰材料,可用于家具或人造板贴面,制造成各种装饰材料。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桉树单板材色,用酸性橙为染色试剂对漂白弦切桉木单板进行染色,选取NaCl质量分数、酸性助剂质量分数、染料质量分数、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为工艺参数,进行桉木单板染色试验和上染率测定。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染料最佳质量分数为0.01%、NaCl最佳质量分数为0.2%、酸性助剂最佳质量分数为0.1%、最佳时间为4h、最佳染色温度的为70℃,此时,桉木单板的上染率最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酸性大红GR染料和BL-阻燃剂同步处理杨木单板,通过改变浸渍温度、BL-阻燃剂浓度、酸性大红GR染液浓度等工艺参数,分析酸性染料和阻燃剂同步处理对杨木单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L-阻燃剂的添加明显提高了单板的上染率,且BL-阻燃剂浓度为10%时上染率最大为23.97%,氧指数和色差随BL-阻燃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值分别达到46.3%和72.346;随着酸性大红GR染液浓度的增加,单板上染率在浓度为0.1%时达到峰值,而氧指数呈减小趋势,色差逐渐增大再减小;浸渍温度对单板性能影响显著,单板上染率、氧指数和色差随温度升高均增大,80℃最大值分别是34.18%、42.7%和73.257。  相似文献   

10.
刨切薄竹贴面中密度纤维板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刨切薄竹贴面中密度纤维板(MDF)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MDF的上下表面直接粘贴刨切薄竹的工艺可行,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较优的贴面工艺参数.测试结果还显示,刨切薄竹背衬无纺布后再与MDF胶合,其表面胶合强度比刨切薄竹直接贴面MDF时低.  相似文献   

11.
杨木单板的湿热处理规律以及对杨木单板层积材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单板湿热处理后产生了塑化,形成了一部分不可恢复的变形,密度平均增加了38.7%;对抗拉强度的影响不显著;对单板压缩率和膨胀率有着特别显著的影响,单板平均压缩了27.8%,经24h水浸泡,单板恢复膨胀仅18.7%.单板湿热处理后经过低压压制,可以得到与高压压制相同密度的板材,且板材的断面密度差异小,水平剪切强度提高了27.1%,静曲强度增加了17.8%,弹性模量没有显著变化,吸水厚度膨胀率降低了约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阐述胶合生产的关键设备--旋切机的研发过程,及各种旋切机的优缺点,并详细介绍有卡-无卡组合式旋切机、辊压连续式单板干燥机和网辊复合式单板干燥机,及单板纵向接长机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为胶合板类生产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路则光  吴智慧  孙友富 《木材工业》2003,17(3):29-30,33
本文阐述了提高刨切薄木出材率的途径,包括加强原木管理,预防和控制变色与腐朽,探讨了制材方案,以及如何灵活剖方,科学煮木,合理刨切,正确剪切薄木等。同时,还介绍了蓝变的产生原因及其预防和控制,以及捆扎木方、改变角度刨切、微调薄木厚度等提高薄木出材率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胶合板和单板层积材的生产过程中,单板干燥是一个重要的步骤。为了系统理解和改进单板的干燥工艺,文中从单板干燥机在干燥过程中的能量分析以及单板在干燥过程中所发生的传热传质现象2个方面对单板干燥过程中的热力学现象进行了综述,明确这2方面的热力学分析可以优化单板干燥机能量的利用、提高单板的干燥质量,并对单板干燥过程的热力学分析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WX系列无卡轴旋切机的木段,旋刀和压尺构成的几何图形及几何参数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找出了无卡轴旋切机在单板精度上比有卡轴旋切机低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6.
水性透明涂料涂饰单板光变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涂饰与未涂饰的杨木和樟子松单板为试材,利用氙光衰减仪进行光辐射试验,分析其光变色规律及影响因子,并进行耐光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涂饰与未涂饰的单板受光辐射易发生变色,主要表现为明度指数L*降低,色度指数a*和b*上升,其中涂饰与未涂饰的樟子松单板的色度指数b*变化明显;涂饰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清漆单板的总色差值明显大于涂饰水性丙烯酸清漆单板,涂饰樟子松单板的总色差值大于涂饰的杨木单板;涂料种类和单板树种对涂饰单板的光变色均有一定的影响,但涂料种类影响较明显;涂饰与未涂饰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清漆的单板总色差值差异不明显,涂饰水性丙烯酸清漆单板的总色差值小于未涂饰的单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类,从传热方式角度对单板干燥设备进行分析.分别阐述了喷气式单板干燥机和热压式单板干燥机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并对今后单板干燥设备的研发与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泡桐单板染色因素对色差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酸性大红染料对木材进行染色试验,以染液组成的染色工艺为试验因素,用正交方法对木材色差和上染率进行观测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Nal是使泡桐单板染色差增加的第一作用因素,最佳浓度是1.5%。处理温度是第二作用因素。50℃的温度对色差和上染率都是有利的。表面活性剂是第三作用因素,最佳浓度是0.1%。最佳染色时间4h,作用因素居第四位。乙酸最佳作用浓度2%,是第五作用因素。染料浓度变化对色差没有造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BQK1242/15数控液压单卡轴旋切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指标与参数、关键技术和创新点,并将该机与国内外同类产品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0.
主要对刨切机与旋切机、刨切单板与旋切单板进行比较,并指出提高刨切单板和旋切单板质量的方法,介绍了国内大型木工机械刨切机和旋切机的主要产品及其型号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