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中国茶叶的产销特点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峰 《广东茶业》2005,(2):7-12
中国茶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已经走过了二十个春秋。实行市场经济为中国茶叶生产增添了活力,活跃了市场。这个转轨过程是新旧经济体制交替的过程,也是摸索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市场的过程。在这二十年中,1994年至1995年由于某些政策、体制没有适时调整,不少企业未能在市场中找到适当的位置,出现全国性的“卖茶难”,茶园荒芜,部分地方毁茶改植,茶叶产销下降。1996年经过调整税收,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已经走过了二十个春秋.实行市场经济为中国茶叶生产增添了活力,活跃了市场.这个转轨过程是新旧经济体制交替的过程,也是摸索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市场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广东茶业》1998,(4):12-1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东内销茶叶市场近年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产销品种结构,市场流通主体到茶叶功能的延伸等方面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面对新情况,我们必须做好市场调查分析,调整产品结构,探索发展模式,研究营销对策,发挥竞争优势。下面就广东内销茶叶市场的现状、发展方向与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供同行们参考。 一、九八年广东内销茶叶市场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4.
1992—1994年出现卖茶难的现象,而1995年春茶市场突现好转,茶叶畅销,菜价上升,但好景不长,入夏以后,市场仍复疲软。同时,茶叶出口数量仍在萎缩,出口价格继续下跌,茶叶加工企业经营艰难,效益下降,有不少茶厂倒闭或转产。茶叶产销形势仍是严峻,令人忧心什仲,也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茶界同仁正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原因,共商茶业如何走出低谷,再创辉煌。一、茶叶产销滑坡的原因1.受出口减少影响。茶叶出口的增减对茶叶产销的影响颇大,尤其出口量较大的产区影响更大。由于世界饮料市场出现结构性变化,茶叶消费受软饮料冲…  相似文献   

5.
茶叶产销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后,把生产者茶农推进市场,这是茶叶产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个新的起点.21世纪的茶叶,主要茶类品种高档化,各类名优茶将占主要市场;经营体制上,把生产者、经营者和科技工作者全面推向市场。作者还根据当前出现的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一改革开放14年来,我省茶业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变化的重要标志,就是茶叶产销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意味着市场竞争。市场竞争的焦点,无非是科技之争、质量之争、信息之争,最终是综合实力之争。纵观浙江茶业在这场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与实力,笔者认为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既是一次历史机遇,又是一次严峻挑战。其一,浙江茶叶通过几次起落,现已基本走出低谷,茶叶生产素质有所增强。具体表现在:茶类结构得到合理调整,现已基本具备按市场需要生产加工的能力;茶叶产量稳定,常年维持在11万吨左右,产销基本平衡;茶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已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人们的市场观念、市场意识普遍增强。为了顺应这一发展形势,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茶叶交易方式,建立健全茶叶贸易的市场机制,促进茶叶产销的发展,经国内贸易部(原商业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而成立了中国杭州茶叶批发交易市场。该市场在现行的委托交易、代理交易的基础上,不久将引进期货交易机制,开展中远合约交易和竞价拍卖等。这里就期货经营机制问题作一浅析和介绍。一、现行流通体制存在的问题我国茶叶流通体制改革已有10年,茶叶的初级市场和区域性市场在各地得到了发展,使茶叶流通由封闭式、单一渠道、独家经营转向开放式、多渠道、多种  相似文献   

8.
自从加入WTO以来,中国的经济活动已经完全市场化,经过二十年的变迁,市场经济影响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国际化,我们可以采购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商品,也可以把商品卖给全世界,中国是市场经济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我们已经无法离开市场化的经济。采茶制茶和茶叶销售属于中国最古老的商业活动范畴,在市场经济下面临着来自全世界特别是东南亚同行业的冲击,但是,我们也拥有着把茶叶销往全世界的机遇,在市场经济的视角下,国内企业如何应对挑战,又如何抓住机遇,这是考验茶叶企业管理者水平的一道难题,本文主要针对市场经济下国内茶叶企业的经济管理策略进行研究,以期可以为我们的茶叶企业提供一些管理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叶产销情况起了变化,部分茶类供应不足,某些茶类产大于销,为适应当前国内外茶叶市场的变化,调整茶类结构,挖掘生产潜力,恢复传统生产茶类,以促进产销的相对平衡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茶,号称世界三大饮料之首,尤其是“中国茶”,堪称世界瑰宝,不仅成为“国饮”,而且早已“走向世界”.然而,自1992年以来,茶叶产量连年徘徊,产品积压严重,各地茶价更是急剧下跌,局部地区虽名优茶、高档茶一枝独秀,但全国总体产销形势危机深重,不少茶区出现卖茶难、茶农弃茶、茶园丢荒等现象.总之,中国茶叶市场已持续三年疲软,1995年茶叶产销仍在低谷中徘徊.这既成了国人近年来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也成了茶人深感忧虑的问题,纷纷检讨过去,分析个中原因,商讨尽快走出困境的良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中国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及发展动态。从转变观念,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茶叶市场经济体系;科技兴茶,提高茶叶单产;调整茶叶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大力开发茶饮料等新产品;加强茶业综合开发等5个方面论述了提高我国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们已经无法离开市场化的经济,中国是市场经济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可以把商品卖给全世界,可以采购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商品,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国际化,市场经济影响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过二十年的变迁,中国的经济活动已经完全市场化。在市场经济下面临着来自全世界特别是东南亚同行业的冲击,中国最古老的商业活动范畴,采茶制茶和茶叶销售受到巨大冲击。这是考验茶叶企业管理者水平的一道难题。我国现代茶企有相当机械化程度的股份公司制企业,是具有一定组织规模,区别于传统的茶叶制作作坊。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茶叶企业面临的环境问题,针对市场经济下国内茶叶企业的经济管理策略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希望能够在相关领域提供应有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从经营管理模式,产品销售市场和宏观调控三方面深入剖析了湖南东江库区茶叶产销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的前提下,提出了促进库区茶叶产销良性互动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茶叶产销滑坡的原因与振兴措施胡松柏(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长沙·410125)1茶叶产销面临的严峻现实茶叶被中国人誉为“国饮”,我国茶类齐全,花色品种繁多,在国际茶叶市场上享有盛名。然而,自1992年以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茶叶产销处于滑坡趋势。茶...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叶产量连续十年增长,产销量一直都是全球领先。近几年,随着新式茶饮的推广,茶叶消费能力也在逐年增长。文中分析了中国茶叶产销现状,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2011-2020年茶叶国内市场销售量进行模拟,并对2021-2025年茶叶国内市场销售量进行预测,为茶叶产业链的完善和供给侧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95年中国国饮——茶叶展销订货会将于1995年10月1日至4日,在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举行。该展销会由广东省经济技术协作办主办,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协助。承办单位——广州市大众商业传播发展中心已向全国各茶叶产销经营单位发出邀请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我省茶叶生产的基本情况,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内外茶叶产销形势的变化,市场对茶类结构的调节作用,市场竞争京是产品质量竞争。  相似文献   

18.
我国部分茶叶从1982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产大于销的矛盾,目前已有所缓和,预计今后茶叶产销形势将日趋好转。自茶叶产销形势发生变化以来,国务院和各省有关部门从茶叶产销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引导茶叶生产单位扩大生产,调整茶类结构,提高茶叶质量,同时进一步放宽购销政策,降低茶叶税收,有效地促进茶叶的流通和消费。截止1984年10月底,全国茶叶收购总量基本维持1983年同期水平,而适销的红茶和边销茶分别增长3%和29.8%。商业系统茶叶销售总量比1983年  相似文献   

19.
一九九四年,茶叶战线可谓道路坎坷,步履维艰。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茶叶经济信息网年会,交流了各地茶叶产销形势和1995年市场走向预测。从会议统计分析,总的情况是生产总量下降,收购价格下跌,供应出口萎缩,质量提高,国内销售增长,库存下降,加工企业效益下降。1994年全国产条约52.7万吨,比1993年下降12%,国合企业收购227万吨(不包括多渠道),比1993年下降15%,各类毛条平均收购价每百公斤452元,比1993年下降17%。社会销售总量35万吨,销售金额58亿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6%和8%;其中国合商业系统销售18…  相似文献   

20.
对于茶叶产业来说,用好工商管理手段,最重要的作用在于促进和推动了整个茶叶产业全面可持续发展。结合当前茶叶企业快速发展的特点和内涵,完善应用各种管理机制,创新市场经济发展途径,极为必要。本文拟从工商管理的定义内涵及价值作用分析入手,结合当前茶叶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融入茶叶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探究工商管理对茶叶市场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具体表现,并探究服务茶叶市场经济发展的工商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