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种业资讯     
我国启动大规模航天育种联合攻关在日前召开的“全国航天育种卫星返回种子地面育种工作启动会”上,农业部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成立了以该院院长翟虎渠为组长的“全国航天育种协作组”,负责组织全国相关单位全面开展航天育种的地面研究工作。航天育种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开创的一项农作物育种新技术,是将成熟的诱变遗传操作技术和返回式卫星技术相结合,利用返回式卫星和神舟飞船将农作物种子带到200至400公里的太空中,利用太空特殊环境对农作物种子的诱变作用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据了解,自19…  相似文献   

2.
更正     
《种子世界》2006,(11):53-53
刘录祥:请放心食用太空菜、太空粮 刘录祥是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航天育种中心主任、国家航天育种首席科学家、农业部农业核技术与航天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副主任。针对有人担心太空粮、太空菜是否安全的问题,刘录祥解释说,航天育种是有意识利用空间环境条件加速生物体的变异,并没有导人任何外源基因,从本质上与自然变异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利用宇宙辐射、微重力及弱地磁场等因素的诱导,使作物染色体产生缺失、重复、易位、倒置等基因突变。在正常情况下,植物种子产生自然变异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或许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航天育种只是使这个速度加快而已,并不存在安全问题。种子上天不一定就能发生优良的变异,也不可能立刻就能稳定遗传,返回地面后还需要完成大量的工作,经过多代筛选、鉴定并由有关方面审定后,才能称其为真正的“太空种子”。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航天育种工程项目的实施,在未来几年将选育高产、优质、高效的12~15个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优异新品种,年增产粮食10亿~15亿kg。  相似文献   

3.
山东鲁花集团公司提供的104克花生种子搭乘我国第20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在太空遨游18天后,2004年10月15日成功返回地面,从而翻开了中国花生航天育种史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张宝树 《种子世界》2011,(11):45-46
冬小麦航麦二号是石家庄大农航天育种研究中心运用航天育种技术——太空诱变育种选育的冬小麦品种,2009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09001。航天育种也称为太空诱变育种,是利用返回式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将作物种子载入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加重离子,多种宇宙射线,大交变磁场和短期过载等因素,诱变作物种子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经地面选育出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太空育种,又称航天育种、空间诱变育种,是利用太空技术,通过高空气球、返回式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将作物的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等诱变材料搭载到200~400km高的宇宙空间,利用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等宇宙空间特殊环境诱变因子的作用,使生物基因发生变异,再返回地面进行选育,培育新品种、新材料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其核心内容是利用太空环境的综合物理因素对植物或生物遗传性的强烈动摇和诱变,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出目前地面诱变育种方法难以获得的罕见突变种质材料和基因资源,选育突破性新品种,由此开辟一条植物育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种子世界》2007,(12):4-4
航天育种准确来讲叫航天诱变育种,就是利用高空气球、返回式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将作物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通过空间环境中高能粒子辐射、微重力、高真空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使生物基因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进行选育,培育高产、优质、早熟、抗病良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从1987年到现在进行的21次航天育种试验表明,航天诱变育种具有变异频率高、  相似文献   

7.
《作物育种信息》2006,(2):16-16
本品种由中国航天育种研究中心育成。利用航天技术,将小麦种子带到距地面400500公里的太空对种子进行处理,使之生物变异,然后返回地面试种选育而成,它不仅具有矮秆、大穗、高产、优质的特点,而且抗病能力强,蛋白质含量高,是特高产、优质小麦育种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航天育种"是伴随航天事业发展被命名的新辞语。有学者称"航天育种"是我国农作物育种的重大进展;有商家随之爆炒"太空种子"为获取商机。其实,把农作物种子置入太空仅是辐射育种的一种方法,混淆了科学概念,就会扰乱种子市场。  相似文献   

9.
航天育种是利用航天技术,通过返回式卫星或其他可回收型空间飞行器,将农作物种子和微生物带到200-400千米的太空中,经过太空特殊的环境(空间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交变磁场等因素)对种子和微生物进行处理,使作物种子产生有益的变异,返回后经地面选育、试种,培育出高产优质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种子世界》2008,(2):39-39
从太空返回地面的“太空烟草”,经过5年的培养在上海已经繁育杂交六代,我国科学家成功获得空间电融合的烟草原生质体的体细胞杂种植株。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生命科学研究项目之一,2002年12月30日,研究人员将黄花烟草与“革新一号”烟草两个不同品种的烟叶细胞,搭乘“神舟四号”进入太空,应用空间细胞电融合技术“联姻”,  相似文献   

11.
航天育种,双被称为太空育种,是利用航天技术,通过返回航天器(卫星或飞船),将作物种子、苗木带到200~400km的太空、大交变磁场等特殊空间环境条件对种子、苗木的作用,诱使作物种子或苗木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经地面种植,筛选出发生有益变异(如籽粒或  相似文献   

12.
近日,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科学家在厦门宣布,我国首次进行的水产太空育种航天卫星搭载试验获得成功。也许要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吃上“太空紫菜”、“太空虾”等高产而又美味的“太空水产”。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获悉,此前我国发射的神舟十一号飞船搭载着由兰州牧药所提供的紫花苜蓿试管苗,随飞船进入太空,在轨运行33天后,试管苗成功返回地面,紫花苜蓿太空试管苗试验获得成功。据牧草航天育种课题组主持人杨红善介绍,由太空返回的试管苗,在全控人工气候条件下,经过营养补充、生长节律分析记录和适应性观察等练苗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的作物诱变育种方法--航天育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侠礼 《种子》2004,23(9):94-95
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利用高空气球、返回式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将作物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利用宇宙空间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生物基因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进行选育,培育新品种、新材料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它是航天高科技与农业遗传育种相结合的产物,是综合了宇航、遗传、辐射、育种等跨学科的高新技术,是传统诱变育种方法在高科技情况下的延伸.航天育种的最大优势在于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出目前地面诱变育种方法难以获得的罕见基因资源,培育出有突破性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5.
航天育种利用的是太空微重加重离子、多种宇宙射线、大交变磁场和短期过载等因素,诱使农作物(小麦)种子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经地面培育选育出新品种。这样的环境条件对尚需搭载的种子的要求是严格的,故需做好搭载前的种子准备。  相似文献   

16.
《作物育种信息》2006,(4):F0004-F0004
航天育种是让种子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宇宙射线辐射等条件下诱使种子发生变异,这种变异和自然界植物的自然变异一样,只是速度和频率有所改变。这种突变只是一类基因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等位基因,如高秆变矮秆,早熟变晚熟,产生的染色体突变本质上与杂交水稻育种产生的遗传、分离和重组一样,所以专家们认为,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种子世界》2006,(8):3-3
据悉,我国第一颗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将于2006年9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火箭发射升空,飞行15天后返回地面。  相似文献   

18.
《作物育种信息》2006,(4):21-21,F0004
大量的太空试验表明,经历过太空邀游的农作物种子,大多数都发生了遗传性基因突变,返回地面种植后,不仅植株明显增高增粗、果型增大,产量比原来普遍增长10%~20%,而且品质大为提高,对病虫害的抗逆性也增强。  相似文献   

19.
航天育种较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辐射育种等育种方法,属新兴的育种技术。自2003年10月“神舟五号”搭载作物种子等以来,人们对此议论增多。现根据我们所掌握的相关情况及近年来的实践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0.
日前,甘肃榆中县选送的5个胡麻和2个玉米种子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第18颗返回式科技实验卫星上天,进行太空育种。在2003年11月3日发射的这颗卫星上,甘肃航天种业公司将榆中县选送的这批农作物种子,搭载这颗返回式卫星,将在太空高负压和失重条件下,进行太空育种实验。甘肃榆中良种乘卫星上天$甘肃成县广播电台@高志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