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为了明确豌豆蚜随光周期变化时的种群繁殖策略以及性蚜分化规律,在4个光周期(8L∶16D、10L∶14D、12L∶12D和14L∶10D)条件下,研究了绿色型豌豆蚜经光周期连续诱导2代后(G_1和G_2),后代(G3)中的性蚜分化情况。结果表明:兰州地区豌豆蚜性雌蚜均为无翅型,而雄蚜均为有翅型。光周期对豌豆蚜性蚜分化有显著影响(P0.05)。在14L∶10D光周期条件下,豌豆蚜后代中无性蚜分化;在12L∶12D、10L∶14D和8L∶16D 3个光周期条件下均有性蚜分化,而且随着光照时间的变短,豌豆蚜G_3中雄蚜所占百分比逐渐减小,性雌蚜所占百分比逐渐升高。在12L∶12D光周期条件下,雄蚜比例最高(30.39%),而性雌蚜比例最低(55.67%);在10L∶14D光周期条件下,G_3中胎生蚜比例最高,而性蚜比例最低;在8L∶16D光周期条件下,无雄蚜分化,而性雌蚜比例最高(90.76%)。在同一短光照条件下,G_1产仔日龄对G_3中性蚜分化具有显著影响(P0.05),同时性蚜分化具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即先产性雌蚜,后产雄蚜,由性雌蚜向雄蚜过渡过程中伴随产生胎生蚜。表明绿色型豌豆蚜性蚜产生的临界光照时长介于12~14 h,相对较长的光照条件下有利于雄蚜产生,而光照时间越短性雌蚜比例越高。说明光周期变化是豌豆蚜生殖模式转变和性蚜分化的重要因子,而且豌豆蚜亲代经历光周期处理时间的长短影响后代中性蚜的分化。  相似文献   

2.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雌、雄混合虫体的半乳糖结合凝集素(galectin)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分别以山羊捻转血矛线虫雌、雄成虫的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均扩增出约880bp的产物。将其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经双酶切鉴定、PCR鉴定及DNA序列测定,表明扩增片段为捻转血矛线虫galectin cDNA。经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和抗原性比较分析发现,雌、雄成虫的galectin基因存在一定差异,在开放阅读框内二者有3个核苷酸的差异,2个氨基酸的差异。与已发表的其它galectin相比,雌、雄成虫的galectin与Hco-ga1-3b的同源性最高。二级结构及蛋白质特性预测分析发现,雌、雄成虫的galectin均具有α螺旋、β折叠和β转角,雌虫的galectin蛋白比雄虫的分别多出一个α螺旋和β折叠区。二者的亲水性存在一定差异,但抗原性几乎无差异,且抗原表位比较集中。如同其它galectin一样,在雌、雄成虫的galectin蛋白的N末端不存在信号肽序列。  相似文献   

3.
上思县海南嗀活动区的水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开 鸟)(Gorsachius magnnficus)是世界上最为濒危的鸟类之一。在上思县海南的活动区,分布有水鸟32种;其中在海南(开 鸟)主要觅食地浅水区活动的有14种,包括11种白昼活动的水鸟和3种夜行性水鸟,海南(开 鸟)属夜行性水鸟。由于生境使用时间不同,海南(开 鸟)与大部分白昼活动的水鸟形成生态分隔;夜鹭在觅食生境的使用和活动时间上,与海南(开 鸟)重叠最多,有可能对海南(开 鸟)产生重要的生态影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研究还表明,冬季和初春是调查海南(开 鸟)的分布和数量的重要季节。  相似文献   

4.
辐射诱发家蚕雄核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70krad ̄(60)Coγ射线照射家蚕雌蛹,羽化后与未照射雄蛾支配,产下卵在适当时期给予热刺激,诱导进入卵内的两个精子融合,发育成只表现父本性状的二倍体雄核发育雄蚕。连续实行单个雄蛾雄核发育继代,获得了类似自花授粉作物自体受精的单雄蛾雄核发育系,即近似纯合系。为研究和阐明家蚕的基因表达、杂种优势机理及利用提供了新素材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夏玉米棵间土面蒸发与蒸发蒸腾比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利用连续4年的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和小型棵间蒸发器的测定资料,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夏玉米生长期间的逐日蒸发蒸腾和棵间蒸发过程。结果表明,夏玉米总的蒸发蒸腾量在年际间变化较大,其中叶面蒸腾总量变化较大,在158.44~233.99 mm;棵间蒸发总量变化较小,在171.43~181.52 mm,棵间蒸发量占蒸发蒸腾量的比例(E/ET)在43.57%~52.52%之间。降水和灌溉以及气象因素对夏玉米生育期棵间蒸发的影响较小,而对叶面蒸腾的影响较大。得出充分灌溉和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棵间蒸发占蒸发蒸腾的比例与叶面积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5和0.77以上。  相似文献   

6.
间作种植模式下冬小麦棵间蒸发变化规律及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采用微型蒸渗仪(Micro-lysimeter)观测了单作和间作两种不同种植模式下冬小麦棵间土壤蒸发,分析了两种不同种植模式下棵间土壤蒸发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影响麦田棵间土壤蒸发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单作和间作麦田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两种种植模式下估算棵间土壤蒸发的数学模型,所建模型模拟精度较高,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在大同盆地轻度盐化土壤上采用小区试验方法,试验研究了P玉米施用锌肥对营养生长,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锌肥增产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其中锌肥基施效果最好,可提早抽雄4d,早成熟5d,株高增加4cm,穗粒数增加63.2粒,干牲重增加2g,增产12.5%;锌肥拌种和苗期喷施提早抽雄2d,提甲成熟3d,株高增加2cm,穗粒数增加29.1粒和19.2粒,千粒重分别增加0.5g和1.0g,增产7.6%和4.8%;锌肥浸种提早抽雄2d,提早成熟4d,株高增加1.0cm,穗粒数增加11.8粒,千粒重增加1.0g,增产4.4%。  相似文献   

8.
以PH4CV/昌7-2(组合Ⅰ)和PH6WC/7873(组合Ⅱ)的P1、P2、F1、F2、B1和B2六世代群体为材料,用主基因+多基因六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研究了春播和夏播环境下雄穗主轴长度和雄穗分枝数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2个组合雄穗主轴长在春播环境下均符合E-1模型。夏播环境下,组合Ⅰ雄穗主轴长符合C-0模型,组合Ⅱ雄穗主轴长符合E-3模型。在2个环境下,组合Ⅰ的雄穗分支数符合D一2模型,组合Ⅱ的雄穗分支数符合D-3模型。春播环境下,组合Ⅰ雄穗分支数表现为主基因遗传或以主基因遗传为主,主基因和多基因对2个组合雄穗主轴长的影响相当,可以采用单交重组或简单回交转育进行改良。夏播环境下,2个组合雄穗主轴长和组合Ⅱ雄穗分支数表现为多基因遗传或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可以采用聚合回交或轮回选择累积增效基因的方法,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9.
利用性信息素技术试验研究了水稻二化螟越冬代和第 1代雄蛾飞行活动节律 ,确定其飞行起止时间为1 6 :0 0~ 6 :0 0 ,高峰期为 1 9:0 0~ 2 4 :0 0。第 1代雄蛾较越冬代雄蛾飞行能力低 ,其活动高峰期推迟了 2h ,且第 1代雄蛾 1 :0 0~ 2 :0 0时有一小活动高峰期。在较大面积二化螟诱捕中心区与边缘地带单盆诱蛾量有明显差异 ,而边缘地带二化螟雄蛾种群密度较大 ,这是因其种群迁入所致  相似文献   

10.
百日草(Zinnia elegans Jacg.)别名步步登高、节节高、状元红、五色梅、百日菊、秋罗,为菊科百日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低纬度的墨西哥高原地带,现在我国广为栽培。花期特长,从初夏至深秋,鲜艳的花朵不断开,美丽的色彩可以保持到种子成熟,为夏秋季花坛常用花卉。百日草开的第一朵花在顶端,以后侧枝顶端又长出新的花朵,一朵比一朵高,故名为步步登高。喜温暖,不耐寒。宜阳光充足,在长日照条件下  相似文献   

11.
辐射不育柑桔大实蝇田间交尾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大实蝇雄成虫聚集在特定的交尾场所,与飞来的雌虫进行交尾。在桔园里用诱捕器诱到辐射不育柑桔大实蝇雄成虫,说明辐射不育雄虫具有野生成成虫竞争交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1.1幼苗期从出苗到主茎第1叶序环的叶片形成为幼苗期,以第6叶或第8叶平展为此期终止标志,俗称团棵。  相似文献   

13.
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温度和春玉米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秸秆覆盖在春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适用性,试验以不覆盖(CK)为对照,设置秸秆覆盖量为5t/hm~2(JF_1),7.5t/hm~2(JF_2),10t/hm~2(JF_3)和12.5t/hm~2(JF_4)共5个处理对比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春玉米耗水规律、土壤温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春玉米阶段耗水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棵间土壤蒸发量则与之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且二者在拔节—抽雄吐丝期分别达到全生育期的峰值和最低值。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棵间土壤蒸发量呈现减小趋势,且当秸秆覆盖量达到10t/hm~2时,对棵间土壤水分蒸发的抑制作用开始呈现减弱趋势。秸秆覆盖在低温时起到了增温效果,而高温时具有明显的降温效应,春玉米苗期至拔节期,处理JF_1,JF_2,JF_3和JF_4平均较CK高2.14℃,4.23℃,5.53℃和6.56℃;春玉米抽雄吐丝至灌浆期的高温季节,处理JF_1,JF_2,JF_3和JF_4平均较CK低0.89℃,1.70℃,2.70℃和3.06℃,为春玉米的正常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温度条件。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土壤温度平均日变幅呈现减小趋势,且当秸秆覆盖量达到10t/hm~2时,各土层温度变化趋于稳定。秸秆覆盖显著提高了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且当覆盖量达到10t/hm~2时增幅趋于稳定,此时处理JF_3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平均较处理CK高24.89%和39.42%。综合分析,该地区春玉米种植过程中秸秆覆盖量宜采用10t/hm~2。  相似文献   

14.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新开水田渗漏特征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新开水田经营4年后渗漏系数是老田的1.36~1.45倍,漏水漏肥仍很严重,经营成本增加,增加经营中的犁耙次数,可以加速犁底层的形成,减少渗漏。从投入产出来讲,新开水田前2年种植旱作(大豆或早稻),第3年开始种植水稻,既能有效降低新开田的渗漏,又能减少经营成本,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皖西南大沙河流域水沙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不同生境和田间不同干旱条件下,对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inensis)和俄罗斯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的光合和蒸腾作用的日进程进行研究后发现: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沙棘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随之升高。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日进程表现为双峰或单峰曲线,峰值的出现时间也随土壤水分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中国沙棘光合速率的日平均值表现为雌株高于雄株,而俄罗斯沙棘表现为水分条件适宜时雄株略高于雌株,受到干旱胁迫后雌株大于雄株;且俄罗斯沙棘的光合能力优于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蒸腾速率的日均值为雌株高于雄株,中国沙棘雌雄株蒸腾速率的差异规律不一致。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回归分析表明: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回归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复相关系数接近1。  相似文献   

16.
辐照水稻花粉双受精行为的剂量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60Coγ射线辐照水稻保持系V20B成熟花穗,在不育系V20A上授粉,观察雄配子体双受精行为的辐照剂量效应。结果表明,雄配子体双受精进程所需时间随辐照剂量增大而延长,且主要表现在雌雄配子体核仁融合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7.
树结浆果的《美洲红树莓苗》 ,百棵以上 4元 /棵 ;果个特大的《双季红树莓苗》 ,百棵以上 8元 /棵 ;其它品种的红树莓苗 ,五百棵以上 1元 /棵 ;大果型的《金川大草莓苗》 ,万株以上 2角 /株 ;常年开花结大果的美国《大四季草莓苗》 ,千株以上 8角 /株 ,鲜果酸甜可口 ,果苗抗逆性强 ,适应南北方的露地、大棚、地膜和花盆栽培 ,高产高效 ,收入可观。来信寄简介 ,量大特优价。供苗单位 :吉林省白山市双丰果树场。邮编 :1 3430 0电话 :(0 439) 32 45 32 8(办 )苗圃业务负责 (收款 )人 :陈静供抗寒高效果树苗…  相似文献   

18.
目前,玉米已成为我国面积与总产量最大的作物。合理的雄穗大小是玉米育种的重要考察目标。主要概括了玉米雄穗发育相关基因研究进展,以及玉米雄穗分枝数的遗传分析和 QTL 定位相关研究进展,为玉米选育种及进一步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人SRY基因保守序列的特异性引物,对奥利亚罗非鱼(Orcocbromis aureus)和尼罗罗非鱼(O.nilotica)雌、雄个体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回收其中的600bp片段,分离克隆并双向测序。用DNAStar分析比较所得序列,表明克隆的600bp片段为SRY基因的同源序列。对两种罗非鱼雌、雄个体SRY同源序列进行多序列比较分析(CLUSTAL W分析),表明罗非鱼间SRY同源序列的相似性非常高,但仍存在性别间、种间差异。奥利亚罗非鱼雌、雄间序列相似性为99.5%,尼罗罗非鱼雌、雄间为99.5%,奥利亚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种间则为98.7%,罗非鱼与人类SRY基因间只有7.1%,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罗非鱼SRY同源基因与性别决定的关系提供了可能性。根据这些结果构建了罗非鱼系统分类树,表明奥利亚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冬玉米抽雄吐丝期低温冷害指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盆栽进行冬玉米分期播种及人工气候箱模拟低温试验,观测,分析不同温度对冬玉米抽雄、开花散粉及吐丝结实的影响初步确定冬玉米抽雄、吐丝、散粉的临界温度及抽雄-吐丝、吐丝结实期的适宜、受害各级温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