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饲料工业》2004,25(5):62-62
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NDSU)的官员近日表示,该校的科研人员已经研究出了使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来检测疯牛病的方法,从而为美国公众食品安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保证。该校负责科研工作的副校长菲尔-布德杰克(PhilBoudjouk)对外宣布了上述消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标签是安  相似文献   

2.
李科 《江西饲料》2005,(3):41-41
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最近研究出一种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检测疯牛病的标签。  相似文献   

3.
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优缺点、国内外图书馆应用情况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对图书馆智能化管理起到的促进作用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美国农业部近日宣布,鉴于美国国内"极低的疯牛病流行程度",下一步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新的疯牛病检测计划,大幅降低排查标准。农业部的声明说,自从2003年底美国发现首例疯牛病后,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严格检查,每天送检的牛高达1000头。农业部对长期检测数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美国科研人员最近获得了与疯牛病有关的毒蛋白的首批图像,从中发现这种蛋白能以配对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并有可能以此方式导致人类患病。毒蛋白是人类蛋白的一种,科学家一直认为它通常是单独存在的分子。但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和凯斯西保留地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联合研究中获得的图片表明,其中两条毒蛋白以配对方式存在。目前世界上不少研究小组在研究毒蛋白的致病机理,目的是想弄清楚正常、无害的毒蛋白如何会转变为导致疯牛病的形态。科学家的这些发现表明,毒蛋白与毒蛋白的配对有可能是以上转变过程中的过渡步骤。科学家认为,这…  相似文献   

6.
7.
《养犬》2010,(4)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作为动物个体识别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已经被国家确立标准推广应用。RFID电子芯片技术的应用发展给动物个体识别带来新的天地,与之配套的硬件、软件技术的开发应用也在深入研究,本文侧重探讨RFID电子芯片技术在犬个体识别中应用,为电子芯片技术应用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科学家在培育出连续6代克隆鼠后认为,克隆动物的染色体端粒不一定比正常动物更短,因而未必会早衰。克隆技术是否会导致健康方面的缺陷,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具有保护作用的末梢,其长度一般会随细胞不断分裂而逐渐缩短。当端粒短到一定临界长度后,细胞就不再分裂而走向死亡。1999年,英国科学家发现克隆羊多利的染色体端粒比同年龄普通绵羊更短,这使人们担心克隆技术会导致动物早衰。 美国科学家在最近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采用细胞核移植技术,用成年鼠的体细胞培育克隆鼠,并在…  相似文献   

9.
10.
英国科学家发现,绵羊拥有一定的图形识别能力,可以长期记住熟悉的羊或人的脸。科学家们向绵羊展示多张绵羊的脸部照片,以食物奖赏的方式训练它们记住不同的羊脸,并观测绵羊大脑视觉相关区域的活动。结果发现,绵羊可以辨别并记住多达50张相似的羊脸,还能记住牧羊犬或人的长相。离开被记忆的对象之后两年,有关记忆才开始消失。科学家猜测,这一结果表明绵羊可能拥有与人类类似的图形辨别机制。科学家认为这项研究可以为治疗人类的某些遗忘症提供帮助,也可能有助于牧场管理。科学家称绵羊有一定的图形识别能力$新华社!记者@王艳红  相似文献   

11.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科学家在培育出连续6代克隆鼠后认为,克隆动物的染色体端粒不一定比正常动物更短,因而未必会早衰.克隆技术是否会导致健康方面的缺陷,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中后期英国第一次大规模暴发的疯牛病以来,随后在多个国家也相继暴发了疯牛病病例,严重影响着各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并且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活健康。为了减少疯牛病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定期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防治工作更是任重道远。本文就疯牛病的检测与防治做一下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3.
疯牛病(mad cow disease)又叫牛海绵状脑疾病(Bovine spongufonrm encephalopathy,BSE),是1985年突然在英国出现的侵害成年牛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致死性疾病,属人畜共患传染病.它引起牛脑海绵状病变,使牛大脑功能退化,导致牛精神错乱、痴呆和死亡.牛总是吃了那些羊制品饲料感染而发病,这些羊患有绵羊疯痒病.疯牛病潜伏期较长,一般4~6年.牛感染此病后,起初无明显症状,只是体重减轻,精神不好,产奶量下降,发病后烦躁不安、恐惧,具有攻击性,共济失调,肌肉震颤,一般在牛发病后0.5个月至6个月死亡.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中后期英国第一次大规模暴发的疯牛病以来,随后在多个国家也相继暴发了疯牛病病例,严重影响着各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并且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活健康。为了减少疯牛病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定期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防治工作更是任重道远。本文就疯牛病的检测与防治做一下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5.
16.
在A、B两个散养蛋鸡场,每个场都有大约18000羽海兰褐(Hy-Line Brown)蛋鸡,鸡舍内宽5.5m,舍外都有2.4m宽、用不透明物遮盖顶部的阳台,分别用临时围栏随机隔离2000只母鸡,离开阳台9m和46m围出2个区域。在舍内至阳台(1区)、1区~2区和2区~3区的出入口分别安装2、3、1个收发天线装置。A鸡场有441只母鸡、B鸡场有450只母鸡系有内含芯片的脚环。这些母鸡到舍外不同区域活动的数量和时间自动记录在芯片里。结果显示,超过60%的母鸡有规律地到舍外活动,但鸡群内的母鸡个体到舍外活动的时间和频率等行为模式变化很大。每天都去舍外活动的母鸡在舍外呆的时间,比间断性去舍外活动的母鸡在舍外呆的时间长。此外,多数母鸡都去舍外3个远近不同的区域活动,探险距离超过11m,但多数母鸡舍外活动时间最多的地方是靠近鸡舍的阳台区域。  相似文献   

17.
华人科学家、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罗利分校生物学教授石家兴发现,一种可以分解鸡毛的酶,有可能被用来“消化”导致疯牛病和人类克雅氏症的毒蛋白。石教授在研究中发现,枯草杆菌分泌的一种角蛋白酶能够分解鸡毛,使鸡毛变成能被小鸡消化吸收和有助生长的饲料。由于鸡毛中所含角蛋白与导致疯牛病的毒蛋白同为贝塔结构,石教授想到角蛋白酶也许可以对付疯牛病。他与荷兰一家疯牛病专业检测机构联合进行的试验表明,角蛋白酶确实能够破坏毒蛋白,使其丧失传染能力。不久前,从北卡州立大学毕业的生物学博士石全成立了一家名为“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8.
射频识别技术在牲畜电子耳标检测上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概述了射频识别的原理,对比了超高频电子耳标引用的国际标准ISO/IEC18000-6C和国家标准GB/T29768,对其中频率范围、编码方式等8个技术指标进行说明,对检测中的频点选择、链接时间T1的计算和识读距离等项目进行解释,以期为超高频电子耳标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北京检验检疫局承担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疯牛病、禽流感病原检测技术研究”近日通过科技部专家验收。这项技术的应用使禽流感病毒检测时间由过去的21天缩短至现在的4小时。该成果建立了目前国际上用以确诊疯牛病的“蛋白印迹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填补国内该项领域的空白;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建立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技术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