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洒勒山滑坡,北距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21公里,地处洮河流域,广通河支流那勒寺河的北岸。滑坡区山体在长期蠕变后,于1983年3月7日17时46分产生了突然滑动。滑坡体下滑高达300余米,厚50—80米,体积4,500万立方米;滑体前缘土体脱离滑床后,呈放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情况新滩滑坡位于长江西陵峡北岸,属湖北省秭归县的龙江区新滩镇。该滑坡发生于1985年6月12日凌晨3时45分。规模较大,总长约2,000余米,滑床深度20—60米,平均40米左右,宽约400—600米,总方量达3,000多万立方米。滑坡中上部呈南北方向分布,中下部呈近于北东45°方向伸入长江水中。入江总方量约200万立方米。当土石冲入江中时,激起涌浪高达50多米,冲打着  相似文献   

3.
1985年6月12日凌晨3点45分至4点20分,湖北省秭归县新滩镇北岸黄崖地区发生一起严重的堆积层滑动。约3,000万立方米的土石在35分钟内向西南方向滑移,约500万立方米的土石从380米高处剪出,直冲新滩镇。冲入江中约200万立方米,使东西平均400米宽,南北1,700米长,约0.68平方公里内的新滩镇,计有房屋457户、780多亩农田和公路等建筑物破坏罄尽,荡然无存。冲入江中的土石,使江面缩小1/3,激起涌浪高54米,波及上至秭归县城,下至三斗坪共计42公里的江段,击毁、击沉240匹马力以下的机动船13艘,木船64只,船上人员死亡10人,失踪2人。滑坡区内,有居民481户,各类人员共1,371人,由于预报及时,撤离措施果断,无一人伤亡,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4.
继1982年鸡筏子滑坡、1985年新滩滑坡之后,于1986年7月16日,距长江南岸7.5公里的秭归县土凤岩—马家坝又发生一起灾害性滑坡。滑坡性质,属历史上古滑坡的一次全面复活。滑体总量约3,000万立方米。滑坡为特大暴雨触发,起始于坡体上部基岩崩塌堵沟。沟内水位迅速陡涨,洪水在短时间内侧向注入古崩滑体内,产生强大的动水、静水压力,推动坡体中下部各级古滑体向下滑移,直至河谷为止。目前滑体重心还相当高,地表裂缝密集,两侧天然排水沟被滑坡堆积物充填,滑坡堵江的趋势已势在必然。防治措施是,继续开展滑坡监测及报警工作,修复排水系统,改水田为旱地,夯实地表裂缝。  相似文献   

5.
新滩滑坡征兆及其成功的监测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滩滑坡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长江上游72公里、秭归县兵书宝剑峡出口处的龙江区新滩镇山坡(图1)。1985年6月12日凌晨3点45分至4点20分,发生了总计3,000余万立方米的崩坡积层整体滑移。高速飞出的土石将新滩镇全部摧毁,在江内激起巨浪54米。滑坡前,湖北省西陵峡岩崩调查工作处及时准确地预报,省、  相似文献   

6.
研究的滑坡量估计超过4,000万立方米。根根沙伊德格尔的滑坡预报曲线,计算出摩擦系数为0.26—0.27。再利用摩擦模型,可以估算最大的滑动速度,这个速度约为40—50米/秒。  相似文献   

7.
从拟建三峡大坝坝址三斗坪到重庆,长约600公里的长江河谷两岸,计有滑坡崩塌214处,占据面积100余平方公里,总方量达13.52亿立方米;河谷平均每公里有滑坡崩塌0.36处,土石方量225.32万立方米。在214处滑坡崩塌中,有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型特大型滑坡崩塌36处。它们集中分布于构造急剧转弯部位,背斜倾没端,向斜翘起端,几组构造线交叉复合地段,构造盆地的边缘和新构造活动相对强烈的上升区。整个河谷岸坡的破坏方式,以基岩顺层滑坡为主,基岩切层滑坡不多;其次是第四系松散堆积层滑坡,约占总滑崩方量的17.73%;崩塌仅占8%左右。这些滑坡崩塌,尤其是大型和特大型滑坡,集中分布在库区的要害部位,对大坝库区的安全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1984年11月21日晚7时许,青海省同仁县隆务镇西面的隆务西山,发生一起大型滑坡。滑坡从相对高180—200米的隆务西山中部向下滑动,并在山脚处剪出,滑坡总体积达180—200万立方米。滑坡使黄南中学后面的围墙倾倒,6间教工宿舍倒塌,球场破坏,在其前方直接威胁该校主教学楼及2,000多名师生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受该滑坡的牵动,黄南中学东侧毗连的坡体失稳,斜坡的顶部及中前部出现裂缝,在其坡脚前缘处有个仓库的地面开裂、倾斜。这些变形迹象表明,另一个更大的滑坡正在酝酿发育之中。  相似文献   

9.
1983年3月7日下午5时46分,位于广通河(洮河的支流)支流那勒寺河左岸的洒勒山骤然下滑。滑坡区长约1.7公里,宽1公里左右,面积1.7平方公里。滑下土体大约4,000—5,000万立方米。顷刻间,将洒勒、新庄和洒勒咀等三个村庄埋没,死亡220多  相似文献   

10.
<正> 四川省万县地区属丘陵山区,滑坡灾害频繁,体积1万立方米的中型滑坡~体积100万立方米的特大型滑坡有548处,“89.7暴雨”就发生大型以上滑坡200处。梁平县共发生滑坡18处,中型~特大型的就有17处,占总数的94%。对丘陵山区大规模滑坡的预防治理,采取挡土墙、锚固、灌浆、硅化等措施,造价昂贵,施工难度、工程量大,工期长,保护效益又常受一定局限。山地灾害的形成,除具备特定的地质结构、环境条件外,暴雨山洪,  相似文献   

11.
刘彬  聂德新  李树武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6):228-229,233
巴丁滑坡位于澜沧江里底水电站坝址区。通过现场的调查研究,查明了巴丁滑坡的范围、坡体形态、目前的稳定性;在滑坡前缘剪出口找到了滑带土,并对其进行了物理力学试验,确定了滑带土的力学参数。最后应用滑坡稳定性计算程序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巴丁滑坡在各种工况下都是稳定的,这一结果同时也验证了作者的现场定性判断。  相似文献   

12.
泄流坡滑坡位于甘肃省舟曲县境内的白龙江左岸,滑体长2 600 m ,总体积约5 000 万m3 ,为一典型的断裂带滑坡。20 世纪以来该滑坡曾发生8 次滑动,滑体明显分为上下两段,目前总体上滑体仍处于匀速滑动状态,日平均滑动达20 mm 以上,局部滑动活跃。滑坡变形主要受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断裂破碎带、软弱地层影响,同时受降水、江水冲淘和人类活动作用。有关部门应加大投入对该滑坡进行治理,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某滑坡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三峡库区某滑坡5年左右的GPS位移监测以及降雨量、库水位监测数据,选取降雨和库水位两个因素研究了其对滑坡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的入渗增加了滑体重量、软化了岩土体、润滑了滑带与滑床的接触面,会降低滑坡的稳定性;库水位的上升一般对岩土堆积层滑坡的稳定性无明显不利影响,而其下降却使滑坡变形加速;两者对滑坡变形的影响均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效应",滞后期一般为5~10 d。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上游某滑坡坝由两岸滑坡物质形成,进而形成了天然堰塞湖,附近区域现已成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了对该滑坡坝的渗透稳定性进行较深入的研究,首先通过试验资料确定了坝体与湖积纹泥渗透稳定的可能破坏形式、临界水力坡降和允许水力坡降,在此基础上通过三维数值计算对滑坡坝在正常湖水位与极限湖水位两种工况进行了渗透稳定性评价。具体评价方法为,在每种工况下先评价计算范围内最大水力坡降方向每一格点(计算剖分网格)的渗透稳定性,进而评价整个坝体的渗透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湖水位与极限湖水位两种工况下,坝体均不会出现渗  相似文献   

15.
所研究滑坡位于四川东部某市境内,滑坡变形分布较为零散,规律性相对较差。鉴于该滑坡紧邻市区,危害严重,对其进行了成因机制的分析及稳定性的评价研究,以期为该滑坡的防治与治理工程提供科学依据。该滑坡为一小型土质顺层古滑坡体,受下覆基岩面的控制和滑坡体西北侧开挖临空面的影响,滑坡发生沿S82°W方向的滑动,同时向临空面产生方向约为N37°W的局部次级滑动。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暴雨工况下,该滑坡将沿主滑方向发生失稳。  相似文献   

16.
泾阳南塬黄土滑坡的运动规律与液化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查明滑坡的运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滑坡的运动规律与内在机制,为区域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借鉴。[方法]以泾阳南塬黄土滑坡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及槽探查明了滑坡的运动特征,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滑坡的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引起滑坡运动特征分异的"液化效应"。[结果]按照运动特征将泾阳南塬黄土滑坡划分为流滑型和滑动型两类,流滑型滑坡的滑距一般为坡高的4倍,滑动型滑坡的滑距约为坡高的2倍。1.50×10~5 m~3可近似的认为是研究区内"足以形成最大液化程度的最小滑体体积"。[结论]滑体体积及边界条件对滑坡运动液化影响显著,一般情况下滑坡体积越大、滑动边界越简单,运动液化程度就越高,运动距离也就越远;而体积越小、滑动边界越复杂,运动液化程度就越低,运动距离也就越近。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三峡库区典型滑坡火石滩滑坡的结构及变形特征,分析滑坡形成的原因。对该滑坡进行大地形变监测、地下水位监测、滑体深部位移监测和宏观监测;依据监测资料并考虑到未来三峡水库蓄水,认为火石滩滑坡目前处于潜在不稳定状态。滑坡体在饱水及水库蓄水后,将处于临界蠕滑或失稳状态。结合滑坡体实际对滑坡防治进行初步研究,建议采用回填压脚支档为主、辅以排水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干旱区平原水库渗漏对下游农田土壤的水盐动态变化影响较大,易造成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和沼泽化。水库常采用"上防下排"措施来降低坝后农田地下水埋深,但排水沟参数如何选择,与坝基防渗体如何联合使用,治理效果如何等都值得深入研究。该文基于非饱和土体渗流理论,以恰拉水库周边农田为研究对象,针对"上防下排"措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恰拉水库采用水平铺盖、悬挂式防渗墙或无防渗措施时,坝后农田地下水埋深与坝后排水沟位置及深度的关系,并针对下游坝坡稳定及坝后积水进行分析,并通过田间试验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渗流控制方案下,农田地下水埋深均以排水沟中轴线为对称轴呈现"漏斗形"降落趋势,排水沟前地下水埋深逐渐增大,排水沟后的地下水位有一小幅度的减小,因此,"上防下排措施"从"源头"处减小渗水进入坝后农田,增大农田地下水埋深。3种方案对比显示,不同"上防下排"渗流控制方案在遏制水库渗漏和减小坝后农田地下水的效果不同。悬挂式防渗墙和无防渗体工况不能有效减小水库的渗漏量,联合排水沟使用效果较差。22倍水头的水平铺盖在渗流控制方面优于悬挂式防渗墙和无防渗体时的工况,联合坝后排水沟及时排水后,可有效的将地下水埋深控制在2.72 m左右,大于当地的地下水临界水位2.45,有效遏制坝后土壤的盐渍化趋势。排水沟设置的位置和深度对大坝稳定存在一定影响,计算实际工况(22倍水平铺盖)时下游坝坡抗滑安全系数为1.358,大于下游坝坡最小抗滑安全系数1.242,下游坝坡处于安全状态。排水沟设置后,坝趾至沟间的积水长度是产生坝后沼泽化的主要原因。计算和实测实际情况下的积水长度为0.27 m,沼泽化面积较小。此外,计算还发现避免农田沼泽化对应的排水沟最小深度为5.18 m,实际工程中排水沟深度为6 m,可见当前的防渗形式以及排水沟至坝趾的距离及深度是合理的。库水位变动、排水沟排水的及时性对坝后地下水埋深也有较大的影响,排水沟作为辅助措施应与农田排水沟(渠)、水库防渗体以及农田灌溉制度配合使用,才能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阚尚  李福春  田智宇  金章东  肖军 《土壤》2016,48(2):291-297
以黄土高原天然形成的花豹湾聚湫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3个剖面中土壤的机械组成、有机碳(SOC)、全氮(TN)、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并利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测定了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重点讨论了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与碳、氮含量及机械组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砂粒含量沿着坝尾-坝前的方向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粉砂粒和黏粒含量则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在垂直方向上可划分出5个明显的沉积旋回(深度分别为0~40、50~60、70~80、100~120和240~260 cm);2聚湫坝地土壤微生物主要含有脂肪酸(15:0 iso、18:1 w9c、18:1 w7c、16:0 10-methyl),约占PLFA总量的54%,土壤微生物以细菌为主,约占65%~75%,放线菌约占15%~25%,真菌约占5%~10%;33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依次为A剖面B剖面C剖面,3个剖面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其中A剖面分化明显;4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数量和真菌数量与土壤中粉粒和黏粒含量以及MBC、MBN、SOC和TN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5土壤中细颗粒组分可能是影响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