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航天育种技术,首次育成光钝感红麻新品种福红航1号、福红航992等,具有生育期对光周期反应钝感、产量高、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等特性,其推广应用对提高我国红麻生产水平、解决北方红麻早花减产以及扩大红麻种植区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总结了上述品种在我国主产麻区的示范表现,分析了福建省闽中南春、夏播留种的产量特性,提出了高产留种技术要点,研究结论可为光钝感红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光钝感、高产红麻新品种福红航992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红航992系2003年以高产优质红麻新品种福红992种子为材料,通过宇航搭载进行航天育种,经5年9代连续选择,于2008年育成的光钝感、超高产红麻新品种.福红航992在海南冬季自然短日照条件下,播种后155天不现蕾开花,表现出极端光钝感特性.在安徽省2008年红麻联合区试中,福红航992平均干皮产量为每公顷5362.5公斤,比对照品种红引135增产21.6%,居所有参试品种第一位,于2009年通过了安徽省红麻新品种鉴定.福红航992等光钝感红麻新品种的推广,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红麻生产上的早花减产问题,扩大红麻在全球低纬度地区的推广,从而提高我国红麻的生产与综合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红麻光钝感突变体基因的遗传规律及与红麻光钝感形成有关的基因序列特征.以红麻品种福红952经航天诱变获得的光钝感突变体与光敏感红麻细胞质保持系L23B品种杂交,杂交后代即F2群体在海南130d短日照条件下诱导了花蕾的分化发育,统计其分离情况,同时利用经筛选的多态性较好的RAPD引物扩增光钝感红麻与对照品种基因组DNA.结果表明:光钝感与光敏感性状存在一对基因的遗传差异,红麻光周期钝感性状为隐性遗传.从24个多态性较好的RAPD引物中筛选到3个引物可以把红麻光钝感突变体与对照品种区分开来,其中有1条(1178bp)是编码蛋白的基因片段,说明RAPD不仅扩增基因组上的非编码蛋白序列,同时可扩增编码蛋白的基因片段,反映不同红麻光钝感材料遗传上的差异.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红麻光钝感的基因克隆及分子机理研究提供重要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4.
红麻是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韧皮纤维作物,以收获韧皮部纤维为主要目的。本研究以海南三亚种植的红麻自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随机选取红麻早熟、中熟、晚熟品种各6个,每个品种随机选取9株测量有效株高和始花节位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红麻的始花节位和有效株高呈显著性线性相关。始花节位可以作为红麻纤维产量育种的一个重要育种标记。  相似文献   

5.
红麻南种北植增产效果显著,因而我国红麻繁种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和福建三省区。为了提高繁种效益,繁种技术不断改革。我市先后试验推广了春播红麻留种,稻底麻留种和红麻插梢留种,近几年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夏播红麻留种技术试验示范。此项技术于1987年12月通过市级鉴定,在本市推广面积累计  相似文献   

6.
西藏春播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光温特性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西藏高寒春油菜生产区的育种和引种提供光温特性方面的理论参考,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18个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的营养生长期、蕾花期和角果成熟期的光温因子,评价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在西藏春播条件下的光温特性。结果表明:3个公因子(营养生长期光温因子、蕾花期光温因子、角果期光温因子)对变异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100%,能真实反映9个光温指标及其相互关系。全生育期中,营养生长期光温因子对半冬性甘蓝型油菜生长影响较大,其次是蕾花期。与西藏相邻地域品种表现光温钝感,反之表现光温敏感。t检验结果表明,光温敏感型油菜品种表现较强势的营养个体和较长的生育期,而产量性状差异不显著。说明在西藏春播区选择光温钝感型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能够兼顾早熟和高产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两年对7个红麻常规品系进行了全省区域试验。结果表明:KB2品种的丰产性特好,比推广良种7804每亩增产熟麻55.65公斤,增产22.42%,差异达极显著。纤维品质优良;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生育性能稳定,生产上栽培一般不会出现早花。适应在全省麻区推广种植。光钝感品种KB6纤维产量比对照7804增产11.08%,在红麻光温育种上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诏安县地处福建最南部,属南亚热带农业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宜发展黄麻红麻生产,历来是我省黄麻红麻主要产区。过去,我省黄麻红麻留种大都搞春播留种,平和和南靖等部分社队搞插梢留种,自留自用春播留种占地时间长,种子产量低,麻皮品质差.近四年来,诏安县广大麻农充分利用该县优越的自然条件,搞红麻夏播留种,种子产量大幅度上升,质量提高,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9.
揭西位于广东省的东部,潮汕平原西北,属亚热带农业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年降雨量1800—2100毫米。历来是黄麻、红麻的主产区之一。过去麻种生产习惯春播留种,自留自用。自七十年代开始,北方发展红麻生产,需要大量的红麻  相似文献   

10.
1985年以来,发现了4个亲缘系统的光钝感全雌性苎麻(简称NG苎麻)材料,若不砍杆,在荆州每个生长季节可开3或4期花。栽后第一年,所有NG株系仅开雌花,但两年后有的年份第一花期有极少雄花。第一花期后,如不割杆,新梢上只生雌花;若于6—8月砍杆,则表现雌雄同株。NG型苎麻植株较矮,韧皮层较薄,鲜皮出麻率较低,但纤维极细。认为,该材料在苎麻育种中有重大的实用价值,也是研究光期反应、开花及性型的遗传与表达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1.
红麻夏播留种目前已成为华南地区普遍采用的留种方法之一。它既可利用优越的气候条件,缩短留种占地时间,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又可以克服春播留种麻株高大因台风造成倒伏而影响种子产量与质量。但夏播留种是否会引起种性退化?这一问题正如短光照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正常留种和夏播留种的对比试验,可以获得正常留种和夏播留种的差异性,为当地马铃薯生产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夏播留种生长时间短,它的各项生长指标弱于春播留种是很正常的。但从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来看,夏播留种试验是成功的。按当年商品薯地头收购价格计算,夏播留种每667 m2收入为727.5元,比当地农民平均每667 m2毛收入700元多27.5元,说明夏播留种在当地实施是可行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水分胁迫对红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湘南红壤旱地红麻水、肥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水分胁迫降低了生长速度,减少了植株叶面积,抑制干物质积累,促进了根/冠比.旺长后期对水分胁迫的反应较旺长前期敏感.旱地红麻生育期短,生殖生长较强,生麻产量较低,种子产量较高.增施肥料结合覆盖或旺长后期(旱期)透灌一次,是红壤旱地红麻纤维、种子兼收高产高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水分胁迫对红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湘南红壤旱地红麻水、肥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降低了生长速度 ,减少了植株叶面积 ,抑制干物质积累 ,促进了根/冠比。旺长后期对水分胁迫的反应较旺长前期敏感。旱地红麻生育期短 ,生殖生长较强 ,生麻产量较低 ,种子产量较高。增施肥料结合覆盖或旺长后期 (旱期 )透灌一次 ,是红壤旱地红麻纤维、种子兼收高产高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红麻水分胁迫及水,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揭雨成  王朝云 《中国麻作》2000,22(2):23-26,45
本文研究了水分胁迫对红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湘南红壤旱地红麻水、肥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水分胁迫降低了生长速度,减少了植株叶面积,抑制干物质积累,促进了根/冠比,旺长后期对水分胁迫的反应较旺长前期敏感,旱地红麻生育期短,生殖生长较强,生麻产量较低,种子产量较高,增施肥料结合覆盖或旺长后期(旱期)透灌一次,是红壤旱地红麻纤维、种子兼收高产高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红麻11号(原名"KB11")系利用国外优良红麻种质"EV41"与国内抗病材料"72-3"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不早花裂叶型红麻新品种.在1993-1994年湖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纤维产量4332.75kg/hm2,比对照湘红麻1号(7804)3723.00kg/hm2增产16.4%(春播);在1997-1998年全国红麻区试中平均纤维产量3732.75kg/hm2,比新对照粤74-3增产15.9%,居首位;干茎产量比对照青皮三号平均增产23.6%,其增产幅度均达极显著水平.KB11的韧皮含量和硫酸盐纸浆得率比对照青皮三号提高3.3和0.22个百分点,也高于74-3;束纤维品质、单纤维长度和抗炭疽病性亦优于对照品种,抗倒性明显强于对照,表明"KB11"是一个集高产、抗病、抗倒、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的纺织、造纸兼用的红麻优良新品种,经在全国示范试种,深受麻农欢迎.  相似文献   

17.
近年我省红麻种植面积扩大很快。种子供应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南种北植”,其纤维产量高,群众喜爱,但由于气候原因,南方晚熟高产红麻品种在我省不能收到成熟种子,必须年年从“两广”大量调进种子,使生产十分被动。因此,如何解决我省红麻就地留种问题,是当前红麻科  相似文献   

18.
中红麻10号(原名“KB2”)系利用国外优良红麻种质“EV41”与国内抗病材料“72-44”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不早花裂叶型红麻新品种。在1993~1994年湖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纤维303.85kg比对照湘红麻1号(7804)248.20kg增产22.4%(春播);在1994-1995年广西区试中比当地适应性强的“系选青皮三号”平均增产13.2%;在1997-1998年全国红麻区试中平均亩产纤维248.58kg,比新对照粤74-3增产15.8%;干茎产量比对照青皮三号平均增产25.4%,其增产幅度均达极显著水平,KB2的平均增产幅度在参试新品种中居首位,韧皮含量和硫酸盐纸浆得率比对照青皮三号提高3.6和1.42个百分点,也高于粤74-3;束纤维品质、单纤维长度和抗炭疽病性亦优于对照品种,抗倒性明显强于对照,表明“KB2”是一个集高产、抗病、抗倒、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的纺织、造纸兼用的红麻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中红麻 1 0号 (原名“KB2”)系利用国外优良红麻种质“EV41”与国内抗病材料“72- 4 4”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不早花裂叶型红麻新品种。在 1 993~ 1 994年湖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纤维 30 3.85 kg比对照湘红麻 1号 (780 4) 2 48.2 0 kg增产 2 2 .4% (春播 ) ;在1 994- 1 995年广西区试中比当地适应性强的“系选青皮三号”平均增产 1 3.2 % ;在 1 997- 1 998年全国红麻区试中平均亩产纤维 2 48.5 8kg,比新对照粤 74- 3增产 1 5 .8% ;干茎产量比对照青皮三号平均增产 2 5 .4% ,其增产幅度均达极显著水平 ,KB2的平均增产幅度在参试新品种中居首位 ,韧皮含量和硫酸盐纸浆得率比对照青皮三号提高 3.6和 1 .42个百分点 ,也高于粤 74- 3;束纤维品质、单纤维长度和抗炭疽病性亦优于对照品种 ,抗倒性明显强于对照 ,表明“KB2”是一个集高产、抗病、抗倒、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的纺织、造纸兼用的红麻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比分析了麦茬红麻与春播红麻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三要素吸收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麦茬红麻由于播种晚,千物质积累迟,纤维得不到充分发育,一般产量不高。但峰期积累强度大,又是麦茬红麻能够获得高产的重要生物学特性。同时,干物质分配给各组织器官的量,两者有明显的差异。对氮、磷、钾的吸收强度,麦茬红麻明显地超过了春播红麻,按生产100公斤纤维计算,前者多耗氮30%、磷40%、钾一倍左右。后期氮素营养水平高,是造成麦茬红麻经济指数不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