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富汗艾娜克铜矿床是世界上资源储量位居前列的铜矿床.研究了阿富汗艾娜克铜矿西矿区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包括矿区的地层分布、构造、岩浆活动、围岩蚀变和矿体特征(矿体形态及规模、矿石矿物组分、矿石结构构造)等,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艾娜克铜矿属于沉积-变质型矿床,经历了沉积成矿作用、变质热液改造富集成矿作用、氧化作用3个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2.
和龙地区是吉林省重要的多金属勘查区,近年来发现了众多铁、钼、金、银矿床(点),显示出该区良好的找矿潜力。根据目前已发现矿床(点)的地质特征和形成时代,划分出6类主要矿床类型。认为该区多金属成矿具有集中性、长期性、阶段性等特性,多金属成矿作用受地层、侵入岩和构造的联合控制。该区矿产勘查主攻矿种应以铁、钼为主,兼顾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金、银矿;主攻矿床类型为太古代沉积变质铁矿、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金矿、斑岩型钼矿;主要找矿手段为地质填图+地质岩石剖面+槽探+物探(激电)+钻探。区内找矿应重点围绕已发现矿床的攻深找盲基础上,沿古洞河北北西向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不同岩性接触面进行区域性的追索找矿,尤其应注意东西向断裂构造与北东及北西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强硅化蚀变岩或石英脉出露部位、二长花岗岩或花岗闪长斑岩或花岗斑岩侵入地段或多金属异常发育地段的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3.
云县邦挖河铜铅锌矿产于变粒岩夹大理岩地层中,囊状或透镜状产出,围岩和矿体绿帘石化、绿泥石化、角岩化、矽卡岩化见石英、方解石脉发育,局部见黄铁矿、黄铜矿,矿床成因接触渗滤交代作用成矿床。  相似文献   

4.
以张三壕铁矿床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矿区地质状况,总结了矿区地质、水文、工程环境、矿床等特征,对土地与植被问题、水资源问题、地质灾害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研究区地质环境现存问题主要是废石场占用破坏土地、植被问题。预测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开采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和废石占用破坏土地与植被问题,其中塌陷区、废石场、尾矿库、选矿厂及采矿工业区为矿山环境影响程度较严重区,其它为矿山环境影响较轻区。因此,根据矿山特点和地质环境问题,按照轻重缓急、分阶段实施的原则,采用固废回填、覆土、绿化等矿山环境治理工程,从环境污染治理、生态恢复、环境监测与管理三个层面进行综合治理与保护,标本兼治,为营造良好地质环境做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白柳沟矿田地区是北祁连西段重要的铜多金属矿田之一,经勘查又发现4条似层状铜多金属矿体,矿床成因类型主要是火山喷发-沉积型矿床。地槽(裂谷)演化、区域断裂、古火山机构、火山岩建造对成矿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区内外找矿线索较多,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研究区位于托莱山金铜多金属成矿带中段,火山岩地层、断裂构造、侵入岩构成了主要的成矿地质条件。目前,区内共发现金矿化体10条,金铜矿体1条,金锑矿体1条,铜矿体1条,主要赋存于玄武岩、辉长岩、构造角砾岩及石英脉体中,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地球化学异常、下奥陶统阴沟群玄武岩、构造破碎蚀变带和典型的矿化蚀变是良好的找矿标志,区域水系沉积物异常和大比例尺土壤异常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四川省康定县甘洛坝金铜多金属矿为研究对象,阐述该矿区所属区域的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等。结合已发现的矿化类型及分布特征,对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期望对今后该区域的找矿工作起到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铜资源日渐短缺,寻找铜矿床成为当务之急。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中,直流激电中梯剖面法具有经济、快捷、高效、方便等优点,能快速查明地质异常体的平面形态。介绍了该方法在直流激电中梯剖面法云南某矿区寻找铜矿中的应用。勘探发现该矿区有3个高极化异常区,并结合地质资料圈定出一个有利成矿区。  相似文献   

9.
矿山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技术是现代矿山信息化研究的热点。通过个旧卡房矿田具体实践,探讨了基于三维建模软件Surpac的矿山地层、断裂、矿体等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化学元素异常信息分析以及顶部矿和深部矿的分层位预测。最终圈定了成矿靶区并实现了锡、铅等矿体的资源量估算。实例表明:矿山三维地质建模为矿区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有效地提高了矿产勘查的效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小田坝大理石矿床矿体赋存于下二叠统茅口组(P1m),岩性主要为含白云质生物碎屑灰岩、含硅质灰岩,矿体呈层状产出,矿石类型主要为黑色、条带大理石,矿石颜色变化受有机质含量控制,颜色随着有机质的增加变深。矿床为早二叠纪沉积的一套开阔台地相碳酸盐岩,经成岩作用最终形成大理石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