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方形人工鱼礁单体流场效应的PIV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二维流场测速技术和水槽模拟试验研究了人工鱼礁的流场效应,对单体开口比分别为0、0.04、0.16、0.25的人工鱼礁在来流流速分别为67、112、180 mm/s时产生的流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体人工鱼礁流场效应中,开口比和来流流速均对流场效应产生影响,开口比越小,来流流速越大,流场中的上升流流速和背涡流面积就越大.研究表明,影响流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开口比,来流流速的影响程度次之.  相似文献   

2.
采用剖面挖掘和分层取样法,利用WinRHIZO Pro2010a根系分析系统对漫灌条件下盛果期库尔勒香梨吸收根(d<2 mm)和输导根(d≥2 mm)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距离树干0~100 cm的0~130 cm土层根系分布比较密集,吸收根的水平分布范围比输导根宽25~50 cm,垂直分布深10 cm左右。根系在水平方向上(0~400 cm)随着距树干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减少,最值出现在0~25 cm和25~50 cm处;在垂直方向上(0~130 cm)随土层深度增加先增多后减少,吸收根表现出“单峰型”的规律,最大值出现在80~90 cm处,而输导根则表现出“双峰型”的规律,最值出现在20~30 cm和80~90 cm处。距树干0~275 cm的0~90 cm土层是香梨田间水肥管理的重要区域,土壤质地条件是影响根系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长期施肥处理对土壤表层及亚表层团聚体腐殖质组成的影响,以32年长期定位不施肥(ck)、施用氮磷肥(T1)、有机肥(T2)、有机肥与氮磷配施(T3)4个试验处理下的暗棕壤表层(0~20 cm)及亚表层(20~40 cm)团聚体腐殖质组成为研究对象,研究了4种不同处理对暗棕壤表层及亚表层不同粒级团聚体腐殖质组成数量及可溶性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氮磷配施(T3)可以明显增加表层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但不利于亚表层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积累;表层与亚表层大团聚体(>2 mm、2~0.25 mm)中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含量最高;与空白处理(ck)相比,施肥处理促进了表层与亚表层>2 mm大团聚体胡敏素(Hu)数量的增加;所有粒级中表层土壤HA的Δlg K值均高于亚表层。在暗棕壤中,长期连续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表层与亚表层土壤大团聚体中腐殖质数量提高都具有促进作用,对于改善表层与亚表层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有机肥与化肥的配施来提升暗棕壤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4.
沧州市近 40 年蒸发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沧州市气象站1971~2010年期间小型蒸发皿(口径20cm)蒸发量资料,对近40年沧州市蒸发量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沧州蒸发量变化较大,在年内呈波状分布,蒸发量最大的为6月,最小的为1月;近加年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呈总体下降趋势,蒸发量最大为2273.3min,出现在1972年,最小为1681.4mm,出现在1990年,年最大蒸发量与最小蒸发量相差591.9mm;近40年一年四季中夏季蒸发量最大,变化幅度也最大,春季次之,冬季蒸发量及变化幅度最小;不同季节蒸发量变化趋势不同,蒸发量下降主要在春季和秋季,夏季无明显变化,而冬季蒸发量呈上升趋势;沧州近40年蒸发量年代际变化呈波状变化,整体下降趋势;年代特征明显,20世纪80年代为各年代最高值,平均蒸发量为1958.6mm,高出近40年平均值39.7mm,21世纪以来蒸发量为1880.9mm,为各年代最低值,比平均值低38.0mm。  相似文献   

5.
水牛初乳富含免疫球蛋白和生长因子等活性物质,对新生哺乳动物具有良好的营养作用.选用新生仔猪为试验对象,分别饲喂水牛初乳粉(SCR组)、水牛常乳粉(SC组)、葡萄糖盐水(PY组),并以0日龄新生仔猪作为对照(XD组).研究水牛初乳粉对新生仔猪肠道粘膜及肝脏IGF-I、IGF-IR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牛初乳粉使新生仔猪在最初发育的3d内,肠道粘膜和肝脏中IGF-I基因表达量大幅度增加,IGF-I mRNA/β-actin比值高于XD组且P<0.01;通过IGF-IR基因表达的研究发现,水牛初乳粉能增加肠粘膜中IGF-IR的表达量,但增幅小于IGF-I表达量;在肝脏中,水牛初乳粉使IGF-IR基因表达量略有降低,但与其它两个试验组相比,降低值最小,PY组次之,SC组降低值最大.水牛初乳能显著促进新生仔猪肠道和肝脏IGF-I基因表达,而对IGF-IR基因表达的影响表现为肠粘膜中表达量增加,脏脏中表达量降低.  相似文献   

6.
绵单118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用自育系绵723为母本、绵71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新品种,于2011年7月通过四川省审定(审定号:川审玉2011005)。绵单118春播全生育期124 d。株高283.5 cm,穗位高104.6 cm,全株总叶片数20~21。幼苗长势旺,根系发达,茎秆坚韧抗倒,株型半紧凑。果穗粗筒型,穗长19.3 cm,穗粗5.4 cm,穗行数20,行粒数38左右,白轴,籽粒黄色,马齿型,  相似文献   

7.
对九曲溪生态保护区次生阔叶林、马尾松人工林、竹林和茶园4种类型林地土壤团聚体的分形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分形维数与土壤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及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林地土壤团聚体的分形维数均为2.375~2.658(干筛)和2.627—2.863(湿筛),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在0~20、20—40、40—60cm土层均表现为:阔叶林〈竹林〈马尾松林〈茶园,且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种林地干筛和湿筛条件下〉0.25mm的团聚体百分数和〉5mm的大团聚体百分数与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即阔叶林的最大,竹林和马尾松林次之,茶园的最低;而结构体破坏率与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表现为一致的变化趋势,0-60cm土层为阔叶林(21.31%)〈竹林(26.18%)〈马尾松林(31.98%)〈茶园(38.25%);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与平均质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及土壤理化性质关系密切。次生阔叶林土壤疏松,持水能力强,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高,土壤结构稳定性好;竹林和马尾松林次之;茶园土壤结构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8.
赵进  管峰  叶闽敏  张金枝  徐宁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518-17519
[目的]研究长毛兔产毛量与兔毛物理性状的关系,建立长毛兔110日龄产毛量的最优回归方程。[方法]以2004~2006年200只长毛兔的不同日龄产毛量的测定数据为基础参数,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长毛兔的产毛量、粗毛率、粗毛长度、细毛长度、粗毛细度、细毛细度等进行通径分析。[结果]对长毛兔110日龄产毛量(Y)关于粗毛率(X1,%)、细毛长度(X2,mm)、粗毛长度(X3,mm)、粗毛细度(X4,μm)、细毛细度(X5,μm)的通径系数分别为:Py1=-0.002,Py2=0.079,Py3=-0.203,Py4=0.160,Py5=0.240。剔除粗毛率、粗毛长度、细毛长度等相关性状后,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为0.411。经方差分析,F=10.921,P〈0.01,并建立了长毛兔110日龄产毛量的最优回归方程。[结论]细毛细度对长毛兔110日龄产毛量的直接影响最大,粗毛细度次之;粗毛长度对110日龄产毛量是负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统计野生榧树Torreya grandis雄株的叶长、叶宽及叶片厚度,球花大小、花粉质量及开花时间等的差异变化.结合花粉粒的扫描电镜观察和香榧Torreyagrandis‘Merrillii’授粉试验,探讨榧树雄株相关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①雄株叶片要比雌株叶片长,叶片长度均值为2.12cm(变幅1.53~3.20cm),叶片宽度均值为0.32cm(变幅O.28~0.39ClTI),叶厚均值为0.23mm(变幅0.17~0.32mm);雄球花纵径均值为0.79cm(变幅0.49~1.32cm),横径均值为0.42cm(变幅0.32~0.54cm),雄球花质量均值为1.19g(变幅0.33~2.66g),花粉质量均值为0.170g(0.151~0.548g)。叶片及雄球花的各指标均有较大的变异系数,其中花粉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达55.29%;叶片宽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也有8.83%:②雄株开始开花时间主要集中在4月16-18日,不同单株的雄花始花时间存在约1周的差异.营造香榧林时可以按需选择配置,特别应该适'-3配置晚花类型的雄株;③花粉近球型,直径为22~26¨m;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单株的花粉在外观上无明显差异;④不同来源的花粉显著影响香榧幼果坐果率,表明榧树雄株具有开展选优的潜力。图2表4参27  相似文献   

10.
地基GPS遥测四川盆地可降水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维佳  赵兴炳  周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979-10981
利用JICA项目(中日合作灾害研究中心项目)新津(103°49′16″E、30°27′″31″N,海拔429.75m)、达县(107°30′24″E、31°12′27″N,海拔313.63m)、北碚(106°26′36″E、29°50′33″N,海拔217.43m)3站2008~2009年的地基GPS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可降水量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全年可降水量为11304.7mm,十分丰富;一年之中,可降水量夏季最大,秋季次之,春季略低于秋季,冬季最小;可降水量月变化明显,昼夜月变化趋势则基本相同;同时,四川盆地全年可降水量空间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