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M_(2.5)监测数据质量主要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建中  陈丹青 《绿色科技》2012,(5):179-180,183
在总结空气质量PM2.5自动监测系统6年运行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空气自动监测子站PM2.5监测数据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样品输送管路、采样流量测控、颗粒物截获质量检测与精密度控制等,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有效地减小了自动监测系统的误差,提高了PM2.5监测数据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毕晓萍 《绿色大世界》2012,(5):205-205,207
指出了大气中颗粒物的来源,对影响环境与健康的PM2.5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改善环境、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有效的改善PM2.5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细颗粒物(PM2.5)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状况,森林植被可以通过叶表面吸附PM2.5等颗粒物,从而降低PM2.5浓度,充分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文章从植被滞纳PM2.5过程、测定方法、影响因素和负离子以及降雨关系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目前有关植被调控PM2.5的机制研究还比较缺乏,今后应加强空气负离子与空气颗粒物关系的研究,研究不同污染程度下植物对PM2.5影响的关键因素和降雨天气下植物叶面吸附PM2.5动态和影响因素,找出不同树种受降雨的消减量和差异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减轻城市大气PM2.5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的迅猛发展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得不到控制等的影响,大气颗粒物已成为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通过绿化植物对大气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截至目前,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对粒径较大的TSP和PM_(10)的吸附效应上,对PM_(2.5)等细颗粒物的吸附研究仍处在探索阶段。本文概述了PM_(2.5)沉降机制,从植物个体层面讨论了植物叶表面特征和植物结构特征对PM_(2.5)的吸附影响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的环境条件对吸附效应的影响结果以及探讨了植物吸附PM_(2.5)的测定方法。通过对城市绿化植物吸附PM_(2.5)影响因素的阐述,提出了绿化植物吸附PM_(2.5) 3个方面的研究重点和趋势,为深化植物吸附PM_(2.5)的研究机制和筛选对颗粒物较高吸附能力的植物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赵雪乔 《绿色科技》2014,(7):186-188
指出了随着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各城市地区PM 2.5不断攀升,对人类身心健康造成威胁,保护环境,减少PM 2.5势在必行。分析了国内外PM 2.5研究现状,主要从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建设城市绿色生态网络、优化植物配置、专项专治等方面探讨了如何防止大气污染,降低PM 2.5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魏西会 《绿色科技》2014,(3):99-100
指出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增加了PM2.5指标,同时,青岛市已于2013年1月1日起执行这一新标准。针对城阳城郊结合型城区的特点,研究了PM2.5监测技术原理和方法,开展了PM 2.5来源分析,提出了PM 2.5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台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区内天气等因素与不同绿地类型区域内PM 2.5浓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双变量相关及冗余等分析,研究主要绿地类型(草地、树林、混合绿地和裸地)的PM 2.5浓度特征。结果显示,树林和混合绿地的PM 2.5浓度显著低于草地和裸地;天气和功能区对PM 2.5浓度存在显著影响,且与绿地类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各观测点PM 2.5浓度与绿地类型内部空气湿度、地面湿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和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都有一定相关性。该研究对综合因素影响条件下,准确分析绿地类型对PM 2.5浓度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影响中密度纤维板热压质量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密度纤维板是我国目前发展最快的人造板品种,如何提高中密度纤维板的质量是促使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作者着重剖析了影响中密度纤维板热压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对中密度纤维板的生产厂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首先利用武汉市城区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通过运用SPSS软件对武汉市城区空气质量基本监测指标之间进行了独立性检验,发现各指标变量之间的不具独立性,即各变量之间具有一定关系。然后对各监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利用SPSS软件求得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判断各变量之间相关性是否显著,发现PM2.5与其它5个基本监测指标相关性显著。最后建立了武汉市城区PM2.5与其它5个基本监测指标的逐步回归模型,检验性预测证明模型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森林资源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对我国森林资源质量进行基本评价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森林资源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客观分析,得出导致我国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因素,主要是现行的培育技术;二是外部因素,主要是现行的森林资源管理技术。据此,提出提高森林资源质量的对策:一是采取合理的措施,科学组织森林分类经营和森林培育;二是合理经营和保护现有次生林资源;三是明晰森林资源产权,同时建立森林经理体系,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四是建立与现有经营体制相适应的森林资源综合评价体系;五是坚持政府扶持,同时转换机制,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1.
利用 2017—2018 年长沙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长沙市大气颗粒物 PM2.5 和 PM10 的时空 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沙市大气颗粒物 PM2.5 和 PM10 均表现为冬季 > 秋季 > 春季 > 夏季,冬季浓度最 高,PM2.5 和 PM10 分别为 62.87 和 89.22 μg · m-3;空间变化特征:PM2.5 浓度为长沙城区>长沙县>宁乡 县>望城区>浏阳市, PM10 浓度为长沙城区>宁乡县>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颗粒污染物 PM2.5 与 PM10 浓度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性,r = 0.853,P=0.000(P < 0.01);降水对大气颗粒物有显著消减作用, 使 PM2.5、PM10 的浓度分别下降了 17.93% 和 27.67%。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提倡绿色出行、增加绿量、人 工降水等可有效控制长沙市大气颗粒物污染。  相似文献   

12.
随着目前昆明市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PM2.5和PM10颗粒污染物的治理已成为社会各界主要关注的问题,针对昆明市颗粒污染物的区域、来源及季节分布状况,从绿地总体规划布局、各种类型绿地植物配置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胡兵 《绿色大世界》2014,(5):208-209
以辽宁省为例,简述了现阶段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并重点针对PM2.5监测中新标准实施和点位布设进行了阐述,提出了PM2.5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从2014年9月开始到2015年8月,在长沙市郊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杜家冲试验林场选择不同森林类型林分,对其大气中PM2.5持续监测1年。结果表明:该区大气中PM2.5值最高的为阔叶混交林,其次为2个空旷地,最低的为樟树林;大气中PM2.5值在不同林分间差异不显著,在不同时间段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杉木人工林枯落物在不同燃烧状态时的气态及颗粒态污染物排放特征,并提取、测定细颗粒物(PM 2.5 )污染物的化学成分,揭示林火及林地清理等对杉木枯落物分解、养分循环和大气环境的影响。【方法】分别以杉木人工林枯落物中的叶、枝、皮、干4种主要组分为研究对象,运用自主设计的生物质模拟燃烧系统,采用室内模拟燃烧试验,分析阴燃和明燃2种不同燃烧状态不同枯落物组分释放的气态污染物和PM 2.5 特征及差异。采用德国Elementar元素分析仪,测定PM 2.5 中的碳质成分;采用超声提取-离子色谱和ICP/MS技术,测定PM 2.5 中的水溶性离子和水溶性无机元素。【结果】基于杉木枯落物燃烧时的实时测定,CO 2、CO、NO x 、C x H y 、PM 2.5 的排放因子(EF,单位质量燃料在燃烧后产生的污染物质量)变化范围在阴燃条件下分别是1 001.4~1 364.5、202.3~358.8、0.53~3.09、23.17~53.07、5.11~38.37 g ·kg -1 ,而明燃时分别为1 092.4~1 520.7、115.1~242.6、0.16~1.96、1.21~41.50、2.58~21.07 g ·kg -1 。此外,提取测定PM 2.5 成分的结果表明,颗粒物主要由碳质组分、水溶性离子及少量水溶性无机元素等组成。其中碳质组分含量最大,占50%以上,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3.29%和12.91%;PM 2.5 中测定出6种阳离子(Li +、Na +、NH + 4、K +、Mg 2+、Ca 2+)和5种阴离子(F -、Cl -、NO 2 -、SO 4 2-、NO - 3),总水溶性离子占10%~33%,阴燃以Cl -、K +、Ca 2+、SO 4 2-为主要组分,明燃以K +、Cl -、SO 4 2-、Na +为主;PM 2.5 中提取测定出16种无机元素,分别为K、Ca、Na、Mg、P、Zn、Al、Cu、As、Ba、Cr、Fe、Mn、Cd、Li、Pb,含量极少,仅占PM 2.5 的0.04%~0.58%,其中K、Ca、Na、Mg、P、Zn为主要元素成分,占总无机元素的96.8%~98.8%。【结论】在不同燃烧状态下,杉木枯落物释放各污染物的排放因子存在显著差异,除CO 2外的其他污染物排放因子在阴燃时显著高于明燃;在同一燃烧状态时,杉木枯落物不同组分的CO、CO 2、NO x 、C x H y 和PM 2.5 等污染物的排放因子也存在显著差异。杉木枯落物燃烧排放的PM 2.5 主要由碳质组分、水溶性离子及少量无机元素等成分组成,阴燃时的各成分排放因子整体表现为高于明燃时。  相似文献   

16.
以杭州市临安区4种不同类型的城建绿地(居住区绿地、商业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和广场绿地)为研究对象,在2017年3月-2018年2月,采用实地测量法对绿地内的PM2.5浓度及气象因子(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进行监测,研究城建绿地内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绿地的PM2.5浓度季节变...  相似文献   

17.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PM2.5) seriously influences air quality. It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ain environmental triggers for lung and heart diseases. Air pollutants can be adsorbed by forest.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forest cover on urban PM2.5 concentrations in 12 ci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China. The forest cover in each city was constant throughout the study period. The average daily concentration of PM2.5 in 12 cities was below 75 lg/m^3 during the non-heating period but exceeded this level during heating period. Furthermore, there were more moderate pollution days in six cities. This indicated that forests had the ability to reduce the concentration of PM2.5 but the main cause of air pollution was excessive human interference and artificial heating in winter. We classified the 12 cities according to the average PM2.5 concentrat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M2.5 concentrations and forest cover was obtained by integrating forest cover, land area,heated areas and number of vehicles in cities. Finally,considering the complexity of PM2.5 formation an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andom forestry, we selected six cities and analyzed their meteorological and air pollutant data.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PM2.5 concentrations were PM10,NO_2, CO and SO_2 in air pollutants whil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were secondary.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应对生存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环境监测现场采样是环境监测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环境监测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节。现场采样方法的科学性、操作的规范性与否直接影响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参考性。分析了影响环境监测现场采样工作质量的相关因素,并对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侯芳 《绿色科技》2015,(2):230-231,234
指出了PM10作为环境空气监测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历来受到环保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重视。通过北方PM10超标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