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水曲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水曲柳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主要用途,从生产实践探索中总结了水曲柳栽培经验,从育苗、造林、幼林抚育等方面详细地探讨了水曲柳栽培技术要点,并提出了具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水曲柳是我国重要的Ⅱ级野生保护树种,栽培及利用价值极大。文章从扩大水曲柳木材资源出发,重点阐述了水曲柳人工栽培的各项技术环节,如水曲柳的播种育苗、造林立地及苗木选择、混交方式、造林及管护等技术,为水曲柳珍贵用材林丰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曲柳人工林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曲柳为东北地区珍贵乡土阔叶树种,由于其种子具有深休眠性致使繁育困难。通过20多年的系统研究,解决了制约水曲柳生产培育的技术难题。文章从种子处理、育苗、造林及抚育方面系统总结了水曲柳培育的关键技术,以期对林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了缓坡、轻微水湿地、农耕地三种立地条件对水曲柳造林的影响,从树高、胸径、材积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得出适合水曲柳人工造林的最佳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5.
为扩大水曲柳资源数量,加速水曲柳种群恢复,通过对一年生、二年生白蜡芽接与枝接水曲柳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砧木苗龄对水曲柳芽接苗的成活率有显著影响,以一年生砧木芽接水曲柳苗木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水曲柳、核桃楸幼树施肥试验初报阎忠林,邹学忠,韩素梅(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水曲柳、核桃揪是辽宁省东部山区的珍贵阔叶树种,为尽快恢复和发展其森林资源,培育速生丰产林,从1990年开始,分别对1982年春和1983年春营造的水曲柳、核桃揪人工林进行了施...  相似文献   

7.
氮磷配比对水曲柳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水曲柳2年生苗木作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室中用霍格兰水培营养液修改配方(四种氮、磷的不同配比,清水作为对照)进行水培试验,测定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以及叶绿素含量等,以期从光合作用角度探讨不同配比的氮、磷对水曲柳幼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配比对水曲柳的多个光合指标差异影响显著。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磷量的逐渐增加净光合速率(Pn)升高;施磷肥对提高水曲柳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有积极作用;磷胁迫使叶绿素含量降低且对水曲柳叶片的碳同化和光能利用产生负影响。  相似文献   

8.
水曲柳(FraxinitS mand snurica)是人工更新造林的重要树种之一。朗乡林业局从1958年以来,先后营造水曲柳人工林12.47,万亩,其中已郁闭成林的11.05万亩。据调查,长势较好的22年生水曲柳人工林,树高9.7m,胸径6.7cm,单株材积0.0212m~3,每公顷蓄积66.3502m~3。为了探讨水曲柳速生丰产林的营造技术,我们设置了50块标准地,对其生长发育规律作了初步调查分析,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了克服水曲柳播种苗适应性差,生长缓慢的缺点,本文对水曲柳的砧木白蜡的播种育苗技术从种实采集、种实处理、圃地选择与整地、播种育苗和幼苗的抚育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总结了一套白蜡培育壮苗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曲柳育苗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曲柳用途广泛,是东北地区三大硬阔树种之一。该文主要叙述我国水曲柳种子休眠与解除休眠、嫁接育苗、扦插育苗及组织培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全面总结我国水曲柳苗木繁育技术取得的进展,并以此提出我国水曲柳育苗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以期为我国水曲柳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曲柳人工混交林静态持水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87年营造的水曲柳针叶混交林和水曲柳纯林的静态持水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分别为16.07~21.65 t.hm-2和9.05~12.82 t.hm-2,林地土壤的单位面积有效持水量变化范围为257.6~506.6 t.hm-2,土壤饱和持水量的变化范围为2 871.2~3 035 t.hm-2。综合比较,水曲柳针叶混交林静态持水能力都要好于水曲柳纯林,在3种水曲柳针叶混交林中水曲柳红松混交林持水量最大;其次是水曲柳云杉混交林;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最小。  相似文献   

12.
水曲柳无性系初级种子园营建技术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种源选择和子代测定,并吸收前期水曲柳种子园营建技术成果、文章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其它树种种子园营建技术、国家地方相关标准、规程和有关政策,对水曲柳无性系种子园的规划设计、建园及经营管理技术进行了明确界定与规范,制定水曲柳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标准,旨在为生产部门建立水曲柳无性系种子园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克隆了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Rupr.)CUC1基因,分析其表达特性,为该基因在水曲柳再生的调控研究中奠定基础.[方法]从水曲柳苗克隆FmCUC1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Fm-CUC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FmCUC1...  相似文献   

14.
水曲柳育苗造林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曲柳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用材树种之一。树干高大挺直,高达30m,胸径60cm,纹理美观、材质坚实致密,有弹性、耐水湿,可供建筑、体育器材、胶合板和做家具等用。因此大力发展水曲柳具有很高的经济意义。我市从1995年开始,在留坝、略阳、勉县、南郑开展了水曲柳育苗造林工作,累计育苗4hm^2造林340hm^2。  相似文献   

15.
水曲柳是我国东北林区的珍贵阔叶树种之一,由于长期的不合理采伐,这一资源已近枯竭为了恢复和发展水曲柳资源,在哈尔滨地区通过种苗生产实验,对水曲柳的商品苗生产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出了水曲柳的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和嫁接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6.
辽东山区水源涵养林枯落物持水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位于辽东山区苏子河上游赵家林场的白榆+水曲柳天然次生混交林、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纯林、落叶松人工纯林等4种典型的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水源涵养林枯落物的持水特性。结果表明:枯落物总最大持水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红松人工纯林、落叶松人工纯林、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白榆+水曲柳天然次生混交林。总体最大持水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落叶松人工纯林、白榆+水曲柳天然次生混交林、红松人工纯林、蒙古栎天然次生林。吸水速度最快的为红松人工纯林和落叶松人工纯林,最慢的为白榆+水曲柳天然次生混交林。针叶林林下枯落物平均吸水速度大于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  相似文献   

17.
混交条件下水曲柳落叶松根系的生长与分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用土钻法调查了水曲柳、落叶松纯林及其混交林的根系分布 ,并在温室内用盆栽和床栽方法测定了混栽及纯栽水曲柳、落叶松的根系生长。野外调查结果表明 :在混交林中 ,水曲柳、落叶松根系的水平分布不同 ,在水曲柳、落叶松相邻行间和水曲柳带内 1、2行间 ,水曲柳根密度分别为 32 37 2g·m- 3 和 3130 2g·m- 3 ,无明显差异。而在水曲柳落叶松相邻行间和落叶松带内 1、2行间 ,落叶松的根密度分别为 939 4g·m- 3 和2 745 3g·m- 3 ,差异明显。水曲柳根系有向落叶松带伸展的趋势 ,而落叶松根系的分布则受到水曲柳的抑制。混交林中根系的垂直分布更加均匀 ,在水曲柳落叶松相邻行间 ,0~ 10cm、10~ 2 0cm和 2 0~ 30cm土层内根量分别占总根量的 41 9%、2 8 7%和 2 9 4%。而水曲柳纯林中分别为 6 1 0 %、31 6 %和 7 4% ;落叶松纯林中分别为 5 5 6 %、2 7 9%和 16 5 %。温室栽培实验表明 :无论盆栽和床栽 ,混栽水曲柳的根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高于纯栽 ,尤其是≤ 2mm细根生物量增加明显 ,盆栽时增加 2 8 8% ,床栽时增加 36 5 %。而混栽时落叶松的根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低于纯栽。水曲柳的地下 地上比较高 ,约是落叶松的 2倍。水曲柳的根生物量约是落叶松的 4~ 6倍。上述结果说明 ,水曲柳的地下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水曲柳幼树在不同立地条件F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下水曲柳幼树的生长规律,为科学经营水曲柳幼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曲柳是我国东北林区的珍贵阔叶树种之一,由于长期过度采伐,野生资源已经枯竭,为了尽快恢复和增加水曲柳资源分布,通过种苗培育生产试验,对水曲柳的苗木培育技术进行了栽培研究,总结出了切实可行的培育水曲柳的育苗技术,旨在为生产和应用提拱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中细根空间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庆成 《林业研究》2002,13(4):265-268
采用根钻取样方法对年生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中细根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曲柳落叶松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配差异显著。在林分水平上,水曲柳的根生物量密度高于落叶松(分别为4442.3和2234.9g/m3)。两树种在相邻区域中分配的细根生物量较高,表明种间根系竞争较弱。落叶松行间的水曲柳细根生物量密度和根长密度均高于水曲柳行间的落叶松细根,表明水曲柳地下部分具有较强能力。根系的空间分布有利于混交林中水曲柳的生长。图1表4参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