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综述了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由酸性配方、碱性配方向控制pH值配方发展的历程,总结了具有代表性的水处理药剂的技术特点和应用情况,探讨了循环冷却水处理的技术现状及其在提高浓缩倍数、再生污水回用、环保型水处理药剂开发和工艺自动化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桦树液浓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采集的新鲜桦汁,利用真空低温浓缩设备进行多次浓缩试验,得出浓缩工艺过程为桦树原汁→粗过滤→贮存→精过滤→贮存→通过浓缩设备浓缩→放料(浓缩液)→冷藏处理。浓缩倍数为5、10、15三个级別。经浓缩的桦树液方便保存,利于加工,可直接用于生产。并且通过对浓缩液理化和毒理分析得知,浓缩后营养成份没有损失,无毒无害,食用安全。这就为桦树液的开发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刘晨  赵文军 《绿色科技》2023,(12):206-211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热电联产企业节水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开展了水平衡测试以深度挖掘企业的节水潜力。对某热电联产企业用水单元进行划分并进行了水平衡测试,结合水平衡测试结果,对企业的用水情况、用水水平及企业节水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研究结果可为相关企业提供有益的节水思路。  相似文献   

4.
污水“零排放”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水系统优化、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以及末端液体浓缩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国内外技术应用实例,分析了多种“零排放”技术特点。结果表明:目前,在国际上其他行业已有“零排放”技术的应用的成功案例,反观国内,要结合炼化企业自身情况,引入成熟技术,强化企业调控。“零排放”技术的研究目标是实现新鲜水用量最小化、污水集中处理量最小化、工艺单元用水指标体系化,达到分质合理回用及节能与节水的耦合优化,实质上就是水系统实现最优回用以及污水排放量为零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5.
山丹县干旱山区节水造林技术集成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山丹县降雨稀少、干旱缺水的自然条件,通过采用整地集水、灌根节水、覆膜保水、蘸根蓄水、靠根用水、选苗省水等6种不同的节水造林技术,在山滩旱地进行了节水造林应用分析,找出了提高山丹县干旱山区山滩旱地节水造林技术。通过应用研究,该技术由于使用方法简便、节水效果明显,在干旱山区林业工程建设中可广泛的推广应用,有效提高造林质量和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果树节水旱作栽培是调控果树自身节水和提高水分、养分有效利用率的综合技术,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果树生产中实行了节水旱作栽培,因地地制宜,选择良种、良砧,适地规划建园,搞好水土保持,抗旱栽植,加强土壤管理,集雨节水灌溉,对促进我国果业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节水灌溉方式的普及情况、灌溉系统规划设计、主要节水灌溉方式、灌溉水源、灌溉管理、灌溉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概述了广州城市园林绿地节水灌溉的现状,并提出了提高园林绿地节水灌溉水平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节水高效农业随着时代发展进入人们的视野。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是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加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措施。目前已形成了工程节水、农业节水、管理节水的农业高效用水技术体系,使水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为了有效地提高水的利用率,可以通过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完善工程设施,因地制宜地推广各种节水技术,最终达到促进传统农业向集约化农业转变的目的,并逐步形成一批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基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活性炭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水中丙烯酰胺的方法。100 mL水样经自制活性炭固相萃取柱富集洗脱浓缩至1.0 mL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流动相为甲醇/水(20/80),进样量为20μL,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02 nm。经测试,活性炭粒径大小、活性炭填充量、洗脱液类型及用量都对回收率有影响。浓缩倍数为100倍时,丙烯酰胺检出限为0.05μg/L。对环境样品进行了3种浓度(1.0、10、100μg/L)的加标回收和精密度实验,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2%、96.4%、93.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4%、4.6%、5.1%。  相似文献   

10.
蒋静 《绿色科技》2022,(7):120-122,125
以2018年为现状水平年,规划水平年为2030年及2035年,主要对凯里-麻江中心城区、乡镇供用水及节水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凯麻中心城区企业有一定的节水潜力,城市居民生活用水至2030年节水潜力不大,凯麻中心城区现状节水水平在贵州省相对较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总体呈降低趋势,再生水回用率从现状零到规划水平年的20%...  相似文献   

11.
滴灌是一项新兴的节水灌溉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产值高的经济作物和经济林.将滴灌应用于沙地防护林,并对其节水、节能、省工及投资效益做了初步探讨.滴灌在多树种上应用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渠灌相比,滴灌可提高树高生长量11.54%,节水59.1%,节能40.5%,省工50.9%.  相似文献   

12.
节水保水技术在山杏造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水保水技术和传统技术在山杏造林中成活率、保存率、生长特性的影响对比调查的结果表明,应用节水保水技术进行造林,可以显著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和苗木的生长量,当年成活率可提高39.3%,5年保存率提高43.1%,5年平均株高提高1.2%,5年平均地径提高37.7%。  相似文献   

13.
结合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降雨稀少、干旱缺水的自然条件和造林成活率低、生态工程建设成效不显著的生产现状,通过采用蓄水渗膜袋、森露固体水、聚乙烯地膜等3种不同的节水材料,在山滩旱地进行了造林试验研究,找出了提高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干旱山区山滩旱地节水造林的有效手段和主要办法,为干旱山区实施生态节水工程、巩固造林成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董雷 《辽宁林业科技》2024,(1):66-68+78
城市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该文分析了大连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现状和存在质量不均衡、养护不及时、节水措施不到位、多单位管理、绿化养护人员素质欠佳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均衡布局、加强管理机制建设、应用节水植物和技术、提升绿化养护人员素质、加强节水措施应用、利用智能管理系统、增强公众参与等旨在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要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的指示精神,促进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保障农业经济社会的健康稳步发展,因此,需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来提高灌区灌排干、支渠系的配套水平,有效提高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林业科技》2021,46(4)
选用10种保水剂品种,对其吸水倍数、吸水速率、保水性能和反复吸水性,以及反复吸水对保水能力的改变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保水剂,其性能差异显著。供试品种间的吸水倍数差异极大(P0.01),为37.25~558.13 g/g,6号品种最高。相同原料的保水剂品种随颗粒由小变大,吸水倍数增加或下降,但是其达到饱和所需时间增加;且低于20目以下的品种,表现出较低的吸水速率。品种1、4、5、6号吸水速率在前1 min内快速达到最高值,均在200 g/min以上,且在饱和前的平均吸水速率在70 g/min以上。同一原料的品种间,其提高的吸水倍数随着颗粒直径增大而增加;但不同保水剂其提高的趋势不一样,呈上升趋势或先升后下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水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和提高,建筑工程中不断增加了新的用水设备,但节水节能器具的普及率却相对较低。文章针对建筑给排水系统中节水节能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太阳能聚光应用、聚光倍数的相关定义及推导过程。通过推导得出一维聚光倍数上限大约为214.6倍;二维聚光倍数上限大约为46049.6倍。并介绍了影响实际聚光倍数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0 1年 ,阳泉市积极实施节水林业技术 ,全市造林 836 6 .7hm2 ,成活率达到 80 %以上。该市主要采取了 3项措施 :一是抓生物措施节水。大力发展常规乡土抗旱树种 ,合理配置先锋树种 ,积极采用针阔混交、乔灌混交、大力进行封山育林等 ,通过发挥树种和林种自身的生物学抗旱特性 ,从根本质提高造林成活率。二是抓化学措施节水。积极推广生根粉、根宝、吸水剂浸根造林 ,通过化学药剂作用改善林木自身生长规律 ,促进苗木快速生根和强化保水性能 ,从外部作用提高苗木成活率。三是抓工程措施节水。通过改善造林地的局部小环境 ,降低起运苗木的时…  相似文献   

20.
半干旱地区坡地退耕还林中的DJS造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量节水为出发点,以多效能发挥为前提,研制出节水造林新技术——DJS造林法。生态林树种单株节水11.2kg,经济林树种单株节水23.5kg,当年造林成活率平均提高25~28个百分点,第2年平均提高造林保存率34.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