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晓萍 《绿色科技》2012,(5):205+207
指出了大气中颗粒物的来源,对影响环境与健康的PM2.5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改善环境、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有效的改善PM2.5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绿化树种对PM2.5滞纳能力与大气中PM2.5浓度的关系,该研究选取了保定市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保定市竞秀公园和保定市植物园中栽植的具有代表性的11种常见城市绿化树种,对其在不同大气PM2.5浓度下滞纳PM2.5能力进行了探讨。利用气溶胶再发生器(QRJZFSQ-I)、Dustmate手持PM2.5监测仪、叶面积扫描仪等测定各树种在不同大气PM2.5浓度下的单位叶面积滞纳PM2.5物质量。结果表明:绿化树种对PM2.5滞纳能力与大气PM2.5浓度呈正相关;且在同一大气PM2.5浓度条件下,针叶树对PM2.5滞纳能力普遍比阔叶树强。同一绿化树种滞纳能力在不同大气PM2.5浓度环境下具有规律性变化,整体基本表现为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竞秀公园>植物园。  相似文献   

3.
陈奔琦 《绿色科技》2012,(10):167-169
测量了从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北京不同位置、时间及不同天气情况下空气中PM2.5的检测值,绘出了相应PM2.5的分布图,找出规律,得出结论。针对北京市PM2.5超标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与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屋顶绿化是城市绿化的一个亮点,PM2.5是我国北方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子。屋顶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分析PM2.5成因和危害,从屋顶绿化植物阻尘、滞尘和吸附等方面,阐述了发展屋顶绿化对改善中心城区环境质量,降低PM2.5含量,减少雾霾天气将发挥重要作用,以期为发展屋顶绿化解决城市PM2.5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耗损、生物多样性消失、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海洋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使人类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威胁。近年来环境空气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大气颗粒物(PM2.5)成为了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威胁。针对像森林公园这样的季节性人流集中,密度大,国内关于森林公园监测大气颗粒物(PM2.5)的研究信息却很有限。本文通过为期一年及连续监测一周对楼观台森林公园PM2.5及PM10的浓度进行现场实测及数据分析,得出楼观台森林公园PM2.5浓度的变化情况,并得出PM2.5和PM10的相关性,为提出控制PM2.5的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绿化树种对改善城市污染的影响,选取保定市11种常见城市绿化树种,对其滞纳PM2.5能力进行了探讨。利用冠层分析仪(LAI-2000)、叶面积扫描仪和气溶胶再发生器(QRJZFSQ—I)测定各树种的叶面积指数、单位叶面积PM2.5滞纳量,并计算单位绿地面积PM2.5滞纳量,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单位叶面积PM2.5滞纳量、单位绿地面积PM2.5滞纳量3个指标,都是针叶树大于阔叶树,说明针叶树对PM2.5的滞纳能力高于阔叶树;针叶树、阔叶树叶面积指数范围分别为2.172 1~3.026 3、0.873 8~2.120 5,单位叶面积PM2.5滞纳量范围分别为0.53~1.39mg/m~2、0.11~0.34mg/m~2,单位绿地面积PM2.5滞纳量范围分别为1.151 2~4.206 6mg/m~2、0.108 8~0.622 8mg/m~2。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沈阳市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可吸入颗粒物给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危害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该文根据沈阳市2013-2014年的PM2.5监测数据,分析沈阳市PM2.5季节变化、月变化、日变化及空间分布等污染特征,结果表明,PM2.5污染具有比较典型的煤烟型污染季节特征。同时,探讨了沈阳市PM2.5的现状与来源,提出了符合沈阳市情、切实可行的PM2.5控制措施。建议在现有治理措施的基础上,开展园林绿化及城市森林植物筛选及优化配置模式研究,为今后沈阳市空气质量改善提供依据,并为沈阳市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通过暗目标法获得环境卫星数据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根据监测点所在的AOD值范围取AOD平均值进行标高订正获得AOD地面消光系数,再进行湿度订正获得AOD近地面"干"消光系数,用近地面"干"消光系数与观测站点的PM2.5观测值进行比较,获得PM2.5反演值,利用PM2.5反演值再与PM2.5观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建立线性模型关系,并简要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室内外植物墙为研究对象,以非植物墙为对照,对比分析了植物墙对环境中PM2.5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管是室内植物墙还是室外植物墙,当保持植物墙垂直距离不变时,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PM2.5的数值也逐渐增加,且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而相反,当保持植物墙水平距离不变时,随着垂直距离的增加PM2.5的数值变化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对比室内外植物墙和非植物墙分析结果发现,与非植物墙相比,室外植物墙可显著降低PM2.5数值,而室内植物墙仅在水平距离为0m时显著降低PM2.5数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植物墙对PM2.5的影响,通过激光测量仪进行了室内外测定。结果表明,当垂直距离固定时,随着测量地点水平距离的增加,植物墙对PM2.5的影响越来越小,当水平距离超过3m后,植物墙对PM2.5影响不显著。室内植物墙与非植物墙相比,植物墙可以显著降低PM2.5浓度,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及测量时间的推后,植物墙对PM2.5的影响逐渐降低。室外植物墙对PM2.5影响较小,基本上水平距离在0.5m以内对PM2.5有影响,水平距离超过了1m对PM2.5的影响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1.
李红旭  陈璐  薛建良  张婷婷  张清 《绿色科技》2013,(7):193-194,196
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PM2.5相关工作内容为视角,总结了造成大气灰霾天气的元凶PM2.5的相关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其污染源分类、城市大气PM2.5分布特征及源解析、国内外控制PM2.5的环境质量标准制定历程等。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对PM2.5污染的相关工作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选取邯郸市具有代表性的公园-龙湖公园,将距离水边2 m的滨水活动场地作为测量点,分别选取草坪草、嵌草砖、广场砖、水泥整体、水泥砖5种不同的下垫面场地,在8-20点对5种不同下垫面场地的温度、湿度、PM10、PM2.5每两小时进行一次测量,观察水体对距水边2 m的不同下垫面活动场地的生态效益,结果显示,在降温、增湿、降低环境不舒适度、降低PM10和PM2.5浓度方面,不同时间段效果不同。总体来看,5种下垫面,在降温、增湿、降低环境不舒适度方面,草坪草下垫面最好,广场砖最差;在降低PM10和PM2.5浓度方面,水泥砖下垫面相对较好,广场砖变动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3.
基于百度指数数据,分别提取2011~2014年广东省广佛肇都市圈各市公众对于"PM2.5"这个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指数,运用关注度集中系数模型,分析了区域内公众环境关注度的时空演进特征及趋势。结果显示:广佛肇都市圈各市公众对"PM2.5"关注度呈现扩散分布态势,而且整体上关注度保持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2017~2019年永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为基础,结合气象和地形条件,对空气质量和主要大气污染物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以2018年空气质量数据和气象数据为例,对主要大气污染物之间及其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来永州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略有上升;各项污染物中对综合指数贡献由大到小依次是:PM2.5PM10O3NO2COSO2,污染天气主要集中在秋冬季,温度与气压、NO2、PM10、CO、PM2.5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并呈线性相关;PM2.5与NO2、PM10、CO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M2.5与PM10、CO呈线性相关;NO2与CO、PM10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温度呈负线性相关;O3与CO呈现显著负线性相关。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从日常防控、应急管控、长效管控计划3个方面提出了永州市大气污染控制的对策,以期为改善其空气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PM2.5已经严重影响人类生活,通过分析PM2.5的成因,分析森林在防治PM2.5中的拦截吸附、吸收消除和能源替代等重要作用,建议防治PM2.5要从源头控制,较少PM2.5的排放,要从治理入手,发挥森林的调控作用,从而降低PM2.5对人类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细颗粒物(PM2.5)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状况,森林植被可以通过叶表面吸附PM2.5等颗粒物,从而降低PM2.5浓度,充分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文章从植被滞纳PM2.5过程、测定方法、影响因素和负离子以及降雨关系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目前有关植被调控PM2.5的机制研究还比较缺乏,今后应加强空气负离子与空气颗粒物关系的研究,研究不同污染程度下植物对PM2.5影响的关键因素和降雨天气下植物叶面吸附PM2.5动态和影响因素,找出不同树种受降雨的消减量和差异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减轻城市大气PM2.5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 2017—2018 年长沙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长沙市大气颗粒物 PM2.5 和 PM10 的时空 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沙市大气颗粒物 PM2.5 和 PM10 均表现为冬季 > 秋季 > 春季 > 夏季,冬季浓度最 高,PM2.5 和 PM10 分别为 62.87 和 89.22 μg · m-3;空间变化特征:PM2.5 浓度为长沙城区>长沙县>宁乡 县>望城区>浏阳市, PM10 浓度为长沙城区>宁乡县>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颗粒污染物 PM2.5 与 PM10 浓度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性,r = 0.853,P=0.000(P < 0.01);降水对大气颗粒物有显著消减作用, 使 PM2.5、PM10 的浓度分别下降了 17.93% 和 27.67%。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提倡绿色出行、增加绿量、人 工降水等可有效控制长沙市大气颗粒物污染。  相似文献   

18.
张见昕 《绿色大世界》2013,(4):194-194,199
以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2.5和PM10)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采暖期和非采暖期不同监测点位PM2.5占PM10的百分比,结果表明:可吸入颗粒物中PM2.5占绝大比重,细颗粒物是主要污染物,采暖期PM2.5占PM10的百分比为48.4%~74.9%,非采暖期PM2.5占PM10的百分比41.3%~61.0%,采暖期大于非采暖期;PM25占PM10的百分比高层大于地面,地面处为41.3%~55.0%,高层处为67.2%~74.9%。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太原市PM2.5的化学组成和太原市PM2.5随季节及气象条件的变化规律两方面阐述了太原市PM2.5的特征,介绍了不同园林植物滞尘能力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指出园林植物对太原市PM2.5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并提出了增加绿化面积、适地适树、注重植物配置模式、后期管理等园林植物种植管理建议,以期为控制太原市大气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雷州半岛2种速生人工林(湿加松和尾巨桉)为研究对象,对林内外 PM2.5与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分析,研究不同天气状况下人工林内外 PM2.5与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林分林内外空气负离子浓度在11:00—13:00较低,傍晚17:00较高;PM2.5同空气负离子特征相反,最高值出现在中午,最低值出现在傍晚;PM2.5同空气负离子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M2.5随着空气负离子浓度增加而降低;PM2.5受天气变化影响显著,3种天气状况下的 PM2.5由低到高依次为:雨后晴天>晴天>阴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