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笋用毛竹林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基本情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外贸销量的增加.对竹笋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笋用毛竹林的经济产值也成倍增加.以生产竹笋为主要产品的毛竹林.称为毛竹笋用林,通常培育措施较精细.每年要松土施肥.甚至要进行灌溉.竹林管理集约,挖笋也要求严格。  相似文献   

3.
毛竹是我国主要大型经济竹种,它具有竹大笋多、可持续利用、经济效益高的特点。毛竹笋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山珍和绿色食品。常规培育的毛竹林.一般只能产春笋和冬笋。如果采用高效集约的培育技术,就可以达到春季产春笋、夏秋产鞭笋、冬季产冬笋的目的。现介绍其培育技术要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云南临沧县马台乡是澜沧江沿岸的山区乡镇,种竹资源丰富。特别是近几年来不断从实践中摸索总结的“早春笋培育技术”培育的早春笋比常规  相似文献   

5.
由于竹笋、特别是富有营养的小径笋挖出后容易老化且易腐烂,影响鲜笋的货架期,用其制作价格较高的净菜上市尤其困难;用杀青、低盐、^60Co-γ线辐射对竹笋进行辐射保鲜制作净菜试验发现:采用杀青处理直接冷藏技术可保存33天不霉变,经杀青、低盐、辐射综合处理的竹笋可冷藏44天,鲜笋不宜直接处理保鲜。  相似文献   

6.
从竹林结构调整、土壤管理、施肥、老与小病竹采伐、竹山喷(滴)灌、机耕路开设、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笋用竹林高产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7.
陈兴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175-176
通过试验观察比较了四季桂山地种植、施肥的几种模式,为山地培育绿化大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山地夏季地表高温和水分的蒸发是影响小规格苗木的主要因素。采用苗高100~150 cm的2~3 a生苗,定植深度在20~25 cm时成活率最高。通过回炼山表层土、施充足的磷基肥及苗根沾ABT生根粉液的综合作用,胸径增长量最大,苗木生长初期的抗倒伏性也极大地提高,能克服山地红壤土松散的土壤结构,满足商品苗起苗时对土球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鞭笋又称鞭梢,是鞭的先端部分,具有很强的顶端优势,对竹鞭芽有着抑制作用,可使其处于休眠状态。鞭梢生长活动期5~6个月,在疏松肥润的土壤中鞭梢生长非常快,一年可达4~5m。鞭梢生长具有趋松性、趋肥性及趋阳性。鞭梢生长与  相似文献   

9.
<正>鞭笋又称鞭梢,是指夏、秋两季产的竹笋。鞭笋味道鲜美,可供食用。合理、适时地挖除鞭笋,可抑制竹鞭顶端优势,使竹鞭上的侧芽解除休眠,刺激其萌发一条或数条支鞭,控制竹鞭长度,改变单个鞭竹系统,调整竹鞭的分布结构,促进有效笋的萌发,实现淡季供应竹笋,提高竹林经营效益和总产值,值得产区竹农大力发展。其生产技术如下。1园址选择生产鞭笋的竹林应选交通方便、接近水源、远离污染源、可达到绿色食品生产环境质量标准的地段,  相似文献   

10.
汪雨晴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1):150-151,161
根据多年从事笋用毛竹林培育积累的经验,全面介绍了毛竹笋用林的营建、笋期管理、竹笋培育、竹笋采挖等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开展茶秆竹林丰产培育技术试验,采取劈山垦复、施肥、适度采伐及留笋养竹等措施,结果表明:茶秆竹经过技术改造后,其平均胸径、平均高度、立竹数分别提高54.6%、39.2%、112.7%。  相似文献   

12.
13.
14.
大小年方式管理竹林,既可保持竹林长盛不衰、稳定绿化成果,又可使竹材、竹笋产量保持相对稳定.为提高竹林种植水平,现对大小年竹林盛而不衰的特点、主要原因和技术措施进行了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毛竹大径材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毛竹大径材培育技术,可改善竹林质量,提高冬笋品质,增效明显,可以推广应用。该技术注重更新母竹,留笋养竹。  相似文献   

16.
秋季温度适宜.是培育优良健壮鱼苗的关键时期.现介绍四种新的鱼苗培育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核桃树作为一种经济和生态树种,对我省有着深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此,简要阐述了苗圃的选择、播种、苗期的管理和嫁接。有效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20.
毛竹是一种优良的竹笋两用品种,笋期长,产量高,在各类竹笋中所占比重最大。秋季,毛竹鞭上的笋芽分化、膨大,自10月至翌年2月,在土中的毛笋叫冬笋。4~5月出土的笋叫春笋。6-9月间挖取鞭梢幼嫩部分称为鞭笋。所以,毛竹一年四季均可产笋。一般经营较好的毛竹笋用林,亩产笋可达500-1000公斤,集约经营的产量更高。利用现有毛竹林进行笋用林改造,重点抓好以下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