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同施氮水平和密度对赣早籼52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等肥力水平下,赣早籼52全生育期平均吸氮在158.3kg/hm2左右,产量6000kg/hm2左右,施氮量为150kg/hm2、行株距20.0cm×16.7cm时产量最高。施氮量和密度两因素在产量表现上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由于施氮量和密度的不同,形成了数量和质量性状各异的群体,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该试验条件下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在孕穗期5.9d左右时最有利于产量的形成。氮肥和密度对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和垩白米率等部分米质指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密度和施氮量对盐碱地田菁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盐碱地田菁为试材,设置2种种植密度(12万、20万株·hm~(-2))和3个施氮量(0、180、360kg·hm~(-2))水平,研究密度和施氮量对其产量及综合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密度下除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及总产量外田菁各性状均优于高密度处理,但密度对抗氧化酶活性无影响;在12万株·hm~(-2)密度下,180kg·hm~(-2)的施氮量显著提高田菁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增加田菁生物量和产量,提高SOD、CAT和POD活性,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在20万株·hm~(-2)密度下,最佳性状出现在360kg·hm~(-2)氮肥处理下。密度和氮肥对田菁千粒重无显著影响。在所有处理中均以密度12万株·hm~(-2)和氮肥180kg·hm~(-2)组合处理个体各性状最佳,而群体综合性状及总产量在密度20万株·hm~(-2)和氮肥360kg·hm~(-2)组合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4.
以三因子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得到苏棉 2 2号皮棉产量 1875kg/hm2 以上的优化组合为 :移栽密度3.6 5万~ 4 .5 1万株 /hm2 ,施氮 2 4 7.16~ 2 90 .6 0kg/hm2 ,并以 97.85~ 115 .5 2g/hm2 缩节安进行化控 相似文献
5.
6.
7.
8.
对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区主栽品种松粳9号进行不同施肥量与密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施肥量14kg/666.7m^2,N:P:K=2:1:1,密度23穴/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晚稻甬优6号茎蘖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超级杂交水稻甬优6号为试材,研究不同氮肥用量(纯 N 180、225、270、315 kg/hm2)和移栽密度(19.5万、22.5万、25.5万、28.5万、31.5万苗/hm2)对晚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高茎蘖数随施氮量或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成穗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先增后降,随移栽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产量随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的增加先增后降;施氮量与移栽密度交互作用对产量及主要性状有显著影响.在施氮量为270 kg/hm2、移栽密度为25.5万苗/hm2的试验条件下比较有利于甬优6号增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因子5水平随机区组设计,探讨研究了氮素营养对短季棉成铃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氮可显著提高棉株中下部果枝及内围果节结铃率,促进增结估桃,提高总铃数,铃重及光合产物的经济利用率,从而有利于增加皮棉产量及霜前皮棉产量。 相似文献
11.
12.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中油杂11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中油杂11冬前绿叶数、最大叶叶面积、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千粒重等呈下降趋势.该品种在中等肥力水平下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每公顷12万株.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其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千粒重、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种植密度为每公顷12万株、施氮量为150kg的条件下可获得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在中等肥力土壤施用一定磷钾素的基础上,探讨密度,施氮两因素与花生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对产量效应关系密切且互作效应显著。施氮60kg/hm^2以上进,种植密度以33万株/hm^2为适宜。此密度下施纯氮91.8kg/hm^2可获得较高产量。各植太密或施氮过多,则产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4.
15.
不同密度与施氮量对油研1707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3万、6万、9万株/hm2)与施氮量(纯N90、180、270kg/hm2)对油菜油研1707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施氮量处理对株高、一次有效分枝高度、二次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都有显著影响,但对一次分枝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不同密度与施氮量处理对产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根据多重比较结果,M2N1、M2N2、M3N1等组合措施的产量相对较高,可达2850~3000kg/hm2。因此,在四川省丘陵区中等以上土壤肥力条件下,移栽油菜的适宜密度范围为6万~9万株/hm2,施氮量应控制在180kg(N)/hm2以下,可减少用工量,节约生产成本,实现轻简化栽培和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明确不同移栽密度条件下施氮水平对水稻籽粒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设计裂区试验,主处理为氮肥量,副处理为移栽密度,用Richards方程拟合水稻强、弱势粒的灌浆过程,从不同粒位籽粒灌浆特性间的差异认识群体产量构成,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潜力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低密度(15万株/hm~2、21万株/hm~2)条件下,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分别平均增产36.6%、34.6%,且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增加趋势。高密度条件下(27万株/hm~2、33万株/hm~2),施氮分别平均增产30.8%、18.8%,结实率分别平均降低了2.0%和1.6%,且产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2灌浆特性结果显示,施氮提高了强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GRmax),与不施氮处理(N0)相比平均增加了3.5%,且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移栽密度对强势粒平均灌浆速率(GRmean)有明显影响,在低密度(15万株/hm~2、21万株/hm~2)条件下施氮处理强势粒GRmean与不施氮处理相比分别平均降低了2.1%、3.1%,而在高密度(27万株/hm~2、33万株/hm~2)条件下则分别平均增加了1.0%、3.7%;施氮显著提高了弱势粒的GRmax和GRmean,与不施氮处理相比分别平均增加了14.3%、14.4%,且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3灌浆阶段性特征显示,灌浆中期强、弱势粒物质积累对籽粒形成的贡献率均最大,分别为58.6%、57.3%。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中期和后期籽粒的平均灌浆速率(MGR)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灌浆持续天数和灌浆贡献率均随着移栽密度的提升而增加。千粒重与弱势粒的GRmax和GRmea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的起始势(R0)及弱势粒的灌浆活跃期(D)呈显著负相关。结实率与弱势粒GRmean呈显著负相关,与弱势粒的R0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合理密植,同时适当提高施氮水平(27万株/hm~2,165 kg/hm~2),在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的同时也提高了水稻个体灌浆速率、增加了有效灌浆持续天数,最终籽粒灌浆充实度好,形成高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适宜施氮量和栽培密度,为乐业中稻生态条件下Q优6号高产及增收节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级稻Q优6号为研究材料,设2个施纯氮量150、225kg(N)/hm^2和4个栽培密度24万、30万、36万、427)万蔸/hm^2。[结果]Q4L6号产量主要受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的影响,其千粒重对产量影响不明显。在施氮量为225kg/hm^2、栽培密度为36万蔸/hm^2时,有利于Q优6号的增产。[结论]较高的施氮量和362万蔸/hm^2左右栽培密度有利于Q优6号在乐业中稻区的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8.
施氮和施钾水平对冬播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费乌瑞它'为材料,在南方冬闲田设计5个施氮水平(N1、N2、N3、N4、N5,分别施0、75、150、225和300 kg/hm2纯N)和5个施钾水平(K1、K2、K3、K4、K5,分别施0、75、150、225、300 kg/hm2 K2O),研究不同施氮、施钾水平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块茎形成期和... 相似文献
19.
留苗密度与施氮量对不同株型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株型优质高产谷子品种保213和济谷14的适宜留苗密度和施氮量,2010~2011年在保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了留苗密度(52.5、60.0、67.5和75株/m2)和氮肥施用量(0.0、4.5、9.0、13.5和18 g/m2)的裂区试验,系统比较了不同处理对保213和济谷14产量和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保213的产量和各生理指标显著优于济谷14。在试验条件范围内,不同施氮量处理对保213和济谷14产量影响不显著,施氮量为9.0~13.5 g/m2时可以满足高产需求;而不同密度处理对保213和济谷14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济谷14在留苗密度为67.5株/m2时产量最高,而保213在留苗密度为52.5株/m2时产量最高。与松散型品种济谷14相比,紧凑型品种保213具有较强的抗倒伏性能,更适合在高肥、高密下获得高产。本研究对指导谷子优质高产栽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