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土流失区生态灾害问题的对策及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水土流失区主要生态灾害有洪涝灾害、耕地减少、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及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其主要对策是充分发挥生态修复的作用,加快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土流失生态补偿法律体系.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水土流失区生态灾害的克星,通过治理植被覆盖度和植被多样性增加,泥沙减少,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基本农田面积增加,大气环境改善,土地退化得到遏制,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生态灾害减少.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全球变化的深入研究,作为地质灾害的一种类型——土地退化,已成为其中一项重要研究内容.从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盐碱化、土地污染等土地退化主要驱动因素,物理退化、化学退化、生物退化等土地退化过程,土地退化动态监测与评价及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等方面探讨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白银市区土地退化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银区自然条件差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 ,区域内土地出现 ?一定程度的退化 ,主要表现为 :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土壤次生盐渍化和耕地面积的减少等四个方面。本文从土地退化的现状入手 ,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逐个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对白银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东北黑土地保护"协同创新行动在哈尔滨启动。此行动将针对东北黑土区土壤肥力退化、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旱涝灾害、土壤沙化、土壤酸化等问题,研发黑土地保护技术与支撑保障体系,遏制黑土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发展节水农业对于缓解旱作区水资源紧缺,遏制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沙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泽普县产业结构调整,土壤复种指数、土地利用率的不断提高,对  相似文献   

6.
水土流失问题一直成为社会关注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导致土地形成千沟万壑。土地资源逐渐减少,土壤肥力也降低。本文基于土壤流失问题上,分析土壤流失给社会带来的灾害,重点阐释淤地坝建设对水土流失治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水土流失机理与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流失的本质是引起土壤理化性质变坏、肥力下降和土地利用率降低。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破坏、土壤严重退化、水旱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和失衡,而且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分别就土壤侵蚀机理与模型、土壤养分流失机理与模型及径流流失机理与模型等三个方面作了简单回顾与概述。一方面是对国内外的水土流失研究背景和进展状况有个大概了解,另一方面也更有助于今后水土流失研究工作的开展,为进一步制定水土保持方案和指导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土地退化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川占据长江上游流域的主体,自然灾害频繁,人地矛盾突出,土地资源承载的压力大。但近几年耕地资源以每年5 47%的速度减少,自然灾毁使全省每年减少耕地近4000hm2,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1 2%,占长江上游流域面积的56 5%,平均侵蚀模数达4000~5000t/(hm2·a),土壤性质恶化,中低产田土占75%,工业"三废"污染范围大,中性和酸性土壤pH值继续下降,化肥用量超过生态安全标准的6~8倍,川西北草地病虫鼠害严重、草场退化。本文在分析四川土地退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挖掘土地生产潜力、创新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发展生态农业等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对旱地红枣实施林下液态地膜覆盖,能够实现枣树增产、果农增收,增加耕层土壤含水量和温度,提高土壤水分和养分利用率,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枣林生态环境,达到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各类微生物数量的差异及其垂直分布特征,以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林地、作物旱地和菜园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培养,并统计其数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菜园、作物旱地,其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均表现为林地>菜园>作物旱地;放线菌数量表现为林地>菜园≈作物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各土层均是细菌数量最多,占可培养微生物总数量的70%以上;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相近,约占可培养微生物总数量的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尤其是真菌数量的下降较为明显;林地、菜园和作物旱地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层化比率在2~2.5之间,土壤质量基本良好.  相似文献   

11.
玉米免耕栽培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军 《农技服务》2009,26(5):23-23
玉米免耕栽培不翻动耕层土壤,减少田间耕作次数和缩小耕作面,节省劳力,降低生产成本。免耕栽培可防止水土流失,避免环境污染,增产增收,是旱地耕作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12.
重庆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土壤类型多样,土地的开发利用趋向于多重开发利用坡地,要充分利用坡地,首先必须了解坡地各土壤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基本性质。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比较重庆万州区太白岩和分水2地坡地紫色土和黄壤在旱地和林地2种利用方式下的基本性质,认为分水应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有效保护土壤质量;太白紫色土本身富含P,K,但结构不好,在增施氮肥的基础上,也要注重磷肥的补充,维持旱地养分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可持续的利用林地、开发旱地。  相似文献   

13.
苏广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30-8132
以广西都安澄江喀斯特小流域为研究单元,分析了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主要物理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自然林地向灌丛地、灌草丛地、草地、人工林地、梯化旱地、旱地、坡耕地转变,土壤容重、pH呈增加趋势,而土壤含水量、土壤总孔隙度、电导率逐渐降低。土壤电导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程度最强烈,土壤容重、含水量和总孔隙度的响应程度居中,pH最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总孔隙度、含水量、电导率及pH的变化均与土壤容重的变化有关。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总孔隙度和含水量均减少,电导率降低,而pH升高。综合分析土壤物理性质各项主要指标,发现自然林地土壤物理性质最优,灌丛地、灌草丛地、草地、人工林地、退耕地的土壤物理性质次之,梯化旱地、旱地、坡耕地最差。  相似文献   

14.
重庆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土壤类型多样,土地的开发利用趋向于多重开发利用坡地,要充分利用坡地,首先必须了解坡地各土壤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基本性质.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比较重庆万州区太白岩和分水2地坡地紫色土和黄壤在旱地和林地2种利用方式下的基本性质,认为分水应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有效保护土壤质量;太白紫色土本身富舍P,K,但结构不好,在增施氮肥的基础上,也要注重磷肥的补充,维持旱地养分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可持续的利用林地、开发旱地.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soil cellulase activity,SCA)和土壤肥力因子的影响,阐明土壤肥力因子与SCA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在黑龙江省海伦市,选择土地利用类型为旱地和有林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通径分析方法,阐明土壤肥力因子对SCA的正负效应。结果表明,有林地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含水率、SCA极显著高于旱地;旱地土壤的pH极显著高于有林地。相关性分析表明,旱地土壤SCA与有机碳、全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有林地土壤SCA与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土壤pH、全氮和含水率是直接显著影响旱地土壤SCA的重要因子,有机碳和全氮对SCA产生间接负效应;有机碳、全氮是决定有林地土壤SCA的主控因子。土壤肥力因子与SCA在旱地与有林地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旱地土壤肥力水平与SCA劣于有林地,说明该区域旱地存在长期高强度人为利用,导致旱地的养分状况发生退化,水分减少。  相似文献   

16.
卫星监测土壤退化日本国际农林水产研究中心利用卫星观测数据资料分析,掌握水土流失和土壤沙漠化等土地退化情况获得圆满成功。该中心利用遥感卫星接收到的可见光中的近红外线数据,监测和鉴别出森林覆盖部分和土地裸露部分,然后再根据裸露部分的不同数据及其变化状况确...  相似文献   

17.
合理改良利用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由于对土地的过度垦殖和不合理利用,耕地退化速度十分惊人。出现了土壤侵蚀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自然灾害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又导致了耕地表土层变薄、耕层变浅和土壤肥力下降等。严重影响了土地生产力水平的发挥和提高,成为限制逊克县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找出耕地退化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改良意见,为土壤改良和农业生产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宁夏地区的土地退化现状,并从3个方面包括盐碱化土地、沙漠化土地、水土流失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对策,以期为解决宁夏市土地退化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78年MSS多光谱数据、2008年中国资源卫星数据、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和2009年土壤野外试验数据,对黑龙江省土壤退化典型地区大庆地区的土壤碳氮储量动态变化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9-2009年30年期间,大庆地区平均土壤碳氮密度分别减小了1.08 kg/m3和0.25 kg/m3;平均土地覆被土壤碳氮密度分别减小了0.57 kg/m3和0.17 kg/m3;土壤总碳氮量分别减少了21.91 × 106 t和50.26×105 t;土地覆被土壤总碳氮量分别减少了11.49×106 t和34.56×105 t.大庆地区土地覆被类型之间的转换和土地退化是导致土壤碳氮库减少的主要原因.大庆地区的土壤平均碳密度低于中国的平均水平,应加强土地保护,防止土壤的进一步退化.  相似文献   

20.
麦—玉—豆是一种旱地多熟种植新模式,具有培肥土壤、有利小麦玉米高产、操作简便,降低成本,减少水土流失的优点,是促进粮食增产、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大豆产业化的一项重要措施。2005年以来,广安区依托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推广麦—玉—豆旱地高效生态多熟种植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