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山松造林试验课题组于1991年至1995年在磨盘山作了华山松不同整地方式(全垦、带状垦、挖塘、掰嘴喂食)和不同造林方式(直播、裸根苗、小袋苗、大袋苗)的交叉对比造林试验。试验认为:以30cm×30cm×20cm规格进行打塘整地,然后定植双月或百日裸根苗,效果较好,四年生幼树树高、地径和冠幅(以树冠覆盖面积表示)分别为140.2cm、3.21cm和0.82m~2,在同等条件下,与现行“掰嘴喂食”造林110.2cm、2.23cm和0.48m~2相比,株高、地径和冠幅分别提高27.2%、43.9%和70.8%,与挖塘定植袋苗(袋子规格8cm×15cm)造林方法相比,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可节约造林成本50%。如造林地雨量较多,春旱不太明显,以培育速生丰产林为目的时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银杏为城乡绿化的优良树种。本研究采取种子育苗 ,从第 3年开始调整苗木密度分别为30 cm× 4 0 cm、30 cm× 6 0 cm、5 0 cm× 6 0 cm和 6 0 cm× 1 0 0 cm。试验地采取随机区组设计 ,3次重复 ,至第 5年对各栽培密度条件下苗木的高度、胸径、冠幅和新梢生长量进行调查。对取得的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认为培育胸径 3~ 5 cm的绿化大苗以 6 0 cm× 1 0 0 cm为好。  相似文献   

3.
西南桦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西南桦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用途以及分布区较详细论述的基础上 ,主要对西南桦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发展西南桦人工林的关键在于选用适生种源 ,适时采种 ,正确处理和保存种子 ,种子必须低温 (10℃以下 )保存。造林最好用营养苗 ,7~ 8月播种 ,10月中~ 11月中将芽苗移入营养袋内继续培育 ,3~ 4月出圃造林。育苗基质要疏松 ,排水性能要好 ,苗期要加强水肥管理 ,苗高 2 0~ 30 cm时出圃造林。在上年的 11~ 12月整地 ,采用带状或穴状整地方式 ,穴要大(5 0 cm× 5 0 cm× 4 0 cm)。造林要适时 ,一般 3~ 4月 ,在干湿季明显的地区 ,7~ 8月雨季定植 ,造林密度 2 m× 3m或 3m× 3m。造林前施基肥 ,造林后要加强抚育管理和追肥 ,连续进行 3a。对造林密度为 2 m× 3m的林分 ,植后 6~ 8a要进行第 1次间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板栗生产发展很快,但苗木短缺,为了适应大面积发展板栗生产对苗木增长的需要,我们进行了板栗营养钵育苗及造林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有关情况简报如下: 一、试验概况 1.营养钵及营养土配制用100∶5∶3的牛粪、粘土、木屑制成上口径9cm、下口径6cm、高15cm、厚1cm的圆钵.营养土用过筛后的林下地表土掺入1%的磷肥和腐熟的饼肥,充分拌和配制.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重点造林工程对黑松大苗的需求 ,从1998年开始 ,共移植 1.5~ 3.5m高的黑松大苗 870 0株 ,造林成活率达到 95 %以上。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 ,现将黑松大苗移植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1 土坨规格苗圃地留圃大苗由于密度较大 ,下部光秃重 ,侧枝少 ,根系相对也不发达。这类苗木移植时的土坨规格为 :苗高 15 0~ 2 0 0cm ,土坨直径×土坨高度为(35~ 4 5cm)× (30~ 4 0 )cm ;苗高 2 0 0~ 2 5 0cm ,土坨直径×土坨高度为 (40~ 5 0 )× (35~ 4 5 )cm ;苗高 2 5 0~35 0cm ,土坨直径×土坨高度为 (45~ 6 0 )× (40~ 5 0 )c…  相似文献   

6.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退耕还林适宜造林树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沙江干热河谷上段退耕还林区适宜造林树种筛选结果:甜酸角、山毛豆、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久树、印度黄檀等适宜在海拔1400m以下地带造林,构树、木豆、坡柳、余甘子、川楝等适宜在海拔1600m以下地带造林,山合欢、黑荆树、墨西哥柏、干香柏等适宜在海拔1400~1600m地带造林。木豆、坡柳、山毛豆等可进行直播造林,山合欢、黑荆树、川楝、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久树等采用百日容器苗造林,甜酸角、墨西哥柏、干香柏、印度黄檀等采用1年生容器大苗造林效果更好。块状整地(规格40cm×40cm×40cm),施有机肥加一定量的N、P肥作基肥,塘底施放高丙体粉防治白蚁危害,于雨季初期择时取苗造林,造林后应防止种植塘积水。造林苗木选用充分木质化的粗大壮苗;造林后和雨季中、后期及时清除种植塘周围杂草。  相似文献   

7.
蒋志辉 《湖南林业》2001,(12):13-13
一、林地选择:板栗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的干果,又是一种重要的、南北皆宜的木本粮食树种。板栗耐寒、耐热、耐旱、耐瘠薄土质,抗病虫害,适应性广,只要光照充足、排水性能良好的微酸土壤,无论山地丘陵均可栽植。二、苗木定植:板栗定植时间在11月下旬落叶后至翌年3月中旬,最佳时间是11—12月间。整地撩壕后,按4×4米或2×2米(密植栽培)的株行距等高挖定植穴,表土回穴。栗苗定植前1个月,每穴施入磷肥或复合肥0.25公斤和农家肥25公斤与穴土拌匀作基肥。选用品种纯正,如靖州大油板栗、毛板红、九家种、砣栗等综合性状优…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最佳植树时间。我国雨季造林时间 ,一般在 2月下旬至 5月中旬 ,最佳时间在 3月下旬至 4月上旬。此时雨水充足 ,风速小 ,易于成活。二、注重起苗质量。起苗时 ,尽量不要伤根。苗木出土后 ,要有专人按照大小和高矮分成等级 ,把同级苗木放在一起假植起来 ,以免风吹日晒而影响成活率。三、实行科学造林。植树前 ,土地要进行翻耕、平整 ,确定栽植行数和栽植点。栽树前 ,首先要挖好坑。坑的大小 ,按苗木年龄而定 ,如栽 3月苗的华山松裸根移栽时坑的深、宽度为 30 cm× 30 cm,圣诞树和墨西科柏宿根移栽坑的深、宽度为 50 cm× 4 0 cm为宜。…  相似文献   

9.
梦凡 《湖南林业》2002,(6):26-26
一、炼山整地造林造林地应选择在缓坡、山脚、山中下部及山冲的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至微碱性的土壤上,石灰岩山地营造杜仲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定植前对造林地进行砍山和带状整地造林密度一般采用株行距2×2米或2×米。定植于秋、冬季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进行。整地时深翻耙平,在整好的定植地上挖穴。穴深和穴径各50厘米,挖松穴底,每穴施厩肥20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饼肥1公斤,与底土拌匀,上盖10厘米细肥土。每穴栽苗1株,苗摆正,覆土至穴的一半,提苗舒根,然后分层覆土踏实,浇透水,待水渗下后,用细肥土封穴。栽植…  相似文献   

10.
1 品种选择和造林方法根据近几年我们的栽培经验 ,忻州地区杏树品种应选择“龙王帽”、“优 1”,授粉品种应选择为“北山大扁”,造林用苗均为 1年生嫁接苗。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 ,栽植时对苗木进行适当短截 ,沾“根宝”泥浆 ,浇适宜水进行栽植。栽植密度 4 m× 4 m,栽植穴规格为 80 cm× 80 cm× 80 cm,每坑施土杂肥 80 kg~ 10 0 kg,果树专用肥 0 .5kg,在全面细致整地的基础上进行栽植。2 管理技术措施2 .1 水肥管理 根据仁用杏的生长特点 ,施基肥应当集中早施 ,一般在秋末冬初进行 ,以落叶前后施肥效果最好 ,每公顷施厩肥 4 5t,4年生以…  相似文献   

11.
在渭南市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进行了侧柏不同苗木类型、不同苗龄的造林效果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干旱沟壑区造林宜选用定植培育1a、苗高0.8~1.0m的侧柏容器苗,较裸根苗可提高成活率37.3个百分点;选用定植培育2a、苗高1.8~2.0m的侧柏苗,要带直径和高度不小于20cm的土球,较不带土球苗提高成活率40个百分点;栽后截除苗木顶梢和茎干枝叶的一部分,较不截可提高栽植成活率26.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苗木移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2年生苗20 cm×20 cm、20 cm×10 cm、20 cm×7.5 cm、20 cm×5.0 cm、20 cm×4.0 cm、20 cm×3.3cm6种移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苗木高生长差异不明显,地径差异达到了1%的显著水准,苗木径高比,单株生物量随着移植密度的减少而增大,质量越好。一级苗百分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单位面积经济产值随密度的增大而上升,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的单位产值相差4倍以上。综合质量指标和经济效益2方面考虑,以20 cm×4.0 cm和20 cm×5.0 cm2种移植密度最佳。  相似文献   

13.
在太行山石质山区采用不同规格容器袋进行侧柏育苗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3月份采用1年生大田裸根苗移栽到13cm×2 0cm的大规格容器内培育10 0~110天后,在7~8月份雨季上山造林,保存率比小规格播种容器(6. 4cm×15cm)苗提高10 %左右。  相似文献   

14.
利用福建省南平樟湖国有林场不同类型和规格的木荷苗木造林对比试验林,系统研究苗木类型与规格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幼林生长及叉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基质营养袋苗、大田裸根Ⅰ级苗和大田裸根Ⅱ级苗3种类型和规格的木荷苗木造林成效差异显著,其中采用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可取得95.56%的造林保存率,且叉干率只有3.47%;造林后木荷1年生幼苗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1.63cm、107.10cm和56.43cm;造林后2年生,其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2.61cm、224.90cm和113.07cm,均优于大田裸根Ⅱ级苗和大田裸根Ⅰ级苗的造林成效,说明采用木荷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降低林木叉干率,全面提升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15.
1996~1997年,旬邑县在1~2年生油松、侧柏容器亩造林上创造性地推广了一种装运容器苗的简易方法——小塑料袋法,获得成功。具体做法如下:在市场上购买长40cm、宽30cm,能够承重15kg左右的小塑料袋。起苗前2~3天,苗床灌足水,然后起苗装袋。装袋时,每次4~5杯容器兹分次装入,容器苗杯底部紧放塑料袋底部,苗木顶端朝袋口,排放整齐,每只小塑料袋可以装革20株(杯),后将塑料袋打结封口。一般依据造林前袋装苗木存放时间长短和气温高低决定留口大小。在苗木调往造林地时,每车装载小塑料袋以三层为宜,荒山造林上山下沟栽植时,每人…  相似文献   

16.
研究及试验结果表明,经抗旱锻炼的新银合欢裸根苗“牛吃水”斜植深埋土造林技术,运用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困难地带造林,不仅能保证造林成活率,而且与容器苗造林相比可降低造林成本36%左右。该技术关键在于造林苗木必须经1-2个旱季抗旱炼苗,苗木规格地径0.8-1.5cm,修根、截干“牛吃水”斜植深埋土造林,埋干露头控制在5-10cm以内。  相似文献   

17.
苏北沿海每年4月中旬至6月中旬少雨,多干热风,蒸发量大,同时土壤出现第一次返盐高峰。对新植苗木尤其是水杉客苗能否成活,颇具影响。为提高造林成活率,我们在1984、1985两年春季造林中,进行了几种栽植方法试验。现将全县六个试点定期测定及大面积栽植试验,效果,简要报道如下。 一、试验设计类别及测定内容 各试点皆选用砂壤偏砂脱盐的大型河堤退耕地为造林地,苗木为同一产地的水杉客苗,各试验样本内单元小区毗邻,随机发苗,每一单元栽植20—30株,栽植方法如下: (一)灌浆栽植法 开塘70×70×50厘米,先回表土10厘米厚,持苗于塘内,边回表土壅根,边将事先用表土加水拌成稀糊状泥浆倒入苗根,同时提苗,每株浇3粪勺泥浆,再回土10厘米厚,待距塘口15厘米时,将塘四周碎土踩实,苗木根际暂不踩,加河水平  相似文献   

18.
核桃芽苗砧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桃芽苗砧嫁接是快速培育核桃无性苗木的重要方法。它具有出苗快,苗木质量好,经济效益显著的优点。2001年,武定县林业局苗圃采用此法试验嫁接了7200株核桃苗,成活率高达92.5%,在同等条件下成活率比实生苗嫁接高20%左右,值得推广应用。1种子处理收集饱满、个大、刻纹深、有光泽的核桃果实,用酒精稀释为500×10-6浓度的GA3溶液浸泡7~8d,待外种皮充分湿润,种仁发胀,含水量达90%左右后,捞出晾干再放入湿沙床上作催芽处理。2催芽处理催芽床坐西向东,设在室内,基质为细洗沙,床宽1.2m,高8cm。将处理过的核桃按580颗/m2密集而整齐…  相似文献   

19.
夏季植杉历来十分困难。最近几年我县一直在摸索夏季植杉技术并取得成功现已推广干面上的工程造林。其主要技术措施是: 一、整地:冬季整地,全垦深翻,耙地碎土,一般要求深翻25厘米以上。二、打塘:根据苗木大小,确定打塘规格:70厘米以上的苗要求挖50厘米见方的塘;40厘米左右的苗木,一般40厘米见方。三、取苗要求:取苗时必须坚持茎干红、筷子粗、菊花头,苗木健壮无病害,切勿用落叶勾头的苗木造林。取苗时,必须保持须根完整。四、植苗:大塘深植是植苗成活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0.
山楂育苗 ,圃地要选择在交通方便 ,地势平坦 ,能排能灌 ,土壤肥沃的沙壤或壤土地上 ,也可在山地育苗 ,但要在育苗前一年把地整好 ,每公顷施农家肥 10 0担。1 砧木培育1.1 移植野生苗进行培育整苗移植 每年在封冻前或清明节前后 ,到山上把野生的山楂苗刨回来 ,按苗木大小分类定植在圃地内 ,一般株距 10 cm~ 2 0 cm,行距 4 0 cm~ 5 0 cm,也可一次定植在造林地上进行培育 ,春天直接进行劈接。截干移植 多在秋季进行 ,把地上部分 5 cm以上全部截掉 ,用土埋好 ,次年春季萌芽后 ,选留 1个健壮的芽条进行培养 ,到伏天在干径 0 .5 cm处进行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