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吃蝉     
吃蝉陈文生我这人,对目前新开发的很多食品资源,有些是很难接受的。比如蟋蟀、蝗虫、蜈蚣、豆虫还有苍蝇等等,不用说食,听了就恶心。当然我相信,食品专家们的所言极是:“昆虫的营养价值,比一般肉类要高出数倍;几乎每一种昆虫,都是一座营养宝库。”我也知道,我惧...  相似文献   

2.
时下,有些老百姓到集市买蔬菜,往往步入这样一个不大不小的误区;专挑被菜虫咬得千疮百孔的蔬菜买。理由是,这种菜,连菜虫都肯吃,正说明蔬菜没有使用农药,吃起来安全又保险。有关专家指出,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虫咬菜”并非“安全菜”。之所以会出现“虫咬菜”现象,主要是农药喷洒不均匀,留下了可供虫咬的无药部位所致。更令人堪忧的是,一旦发生了“虫咬菜”现象,有些菜农就急着补喷农药,结果使农药对虫咬部位产生深层污染,洗净很困难,对人体危害反倒加大。所以,人们在选菜时,首选鲜、嫩、完好者,不要去碰“虫咬菜”。食…  相似文献   

3.
在生物界中,动物与植物获取养分的来源是不同的。有些植物不但依靠根系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叶子还能变态成捕获昆虫的器官,专司捕捉昆虫补充养分。此类食肉的植物我们称为食虫植物。据统计,全世界共有500多种食虫植物,分布在世界各国。产于我国的食虫植物有猪笼草、茅膏菜、毛毡苔等,多分布在热带地区。植物为何要捕捉昆虫?它们又是如何捕捉的?植物学家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发现了食虫植物捕获昆虫的机理,揭示出食虫植物食肉的奥秘。形态各异的捕虫器食虫植物的捕虫器经过长期的进化,形成因种而异的形态,但大多由叶子进化变态而…  相似文献   

4.
正金秋十月,因工作需要在浙江常山县住了大约10天,好客的主人将常山美食轮番请我们品尝,席间不管大菜如何调换,最后总会上一碗贡面。主人说,贡面是常山传统特色小吃,明朝时作为贡品进贡给皇家食用,现在我们天天吃,可以说天天享受着皇家的美味。常山贡面,一般是当天制作,当天晾干,所以都在晴天加工,雨天就不能做了。贡面都是纯手工加工,一大坨面团经过揉粉、开条、打条、上筷、上架、拉面、盘面等10多道  相似文献   

5.
正在泰国首都曼谷全国会议中心举行的农业科技展览会,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面对琳琅满目的展品,一种貌不惊人的昆虫罐头,却成为“明星”产品,大受青睐。油炸蟋蟀、蝗虫、蝼蛄等昆虫罐头,全都成为畅销货,一会儿的工夫,展台的罐头就被买家一抢而空。研制生产这种罐头的农业研究人员阿穆莎女士说,她的昆虫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强化骨骼的几丁质,而且绝对不含任何杀虫剂。这些昆虫都是先用盐炒过,消过毒,然后再装罐售出。每瓶罐头30泰铢。炸蟋蟀、炸蝗虫等一向是泰国东北部地区的特色小吃。而在曼谷街头,人们也可以看到不少出…  相似文献   

6.
在用黑光灯诱杀昆虫的实践中,我们设置了一种简易捕虫器。用这种简易捕虫器在诱杀昆虫的同时,可以得到完整的昆虫标本,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一、简易捕虫器的结构简易捕虫器如图所示。圈用8号铁丝制成,将塑料布(或油毛毡)缝在圈上,即成漏斗。容虫器用铁皮制作,大小决定于捕获昆虫数量的多少,上下口径一致,形如铁桶。容虫器中装有分虫器,分虫器上的隔层用薄板制成,上面钻有小孔。最上一个格层小孔  相似文献   

7.
在餐桌上,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少吃饭多吃菜”。这除了是对他人的热情和关心外,也似乎是“少吃饭多吃菜”有利于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山魂     
柱子把父亲背上了山。柱子说:“爹,你考我吧?”爹摇摇头,只问午饭吃什么菜。柱子说,昨天下山专门买了猪肉,还有酒。爹问:“有豆子吗?”柱子说:“有,买了5公斤呢!”爹说:“那就吃豆子吧!煮一碗,熬一碗,炒一碗,别的菜都不要。”柱子就按父亲安排的去做。父亲坐在木凳上,什么话也不说。后来,父亲站了起来,来到朝东的一个窗口,拿起望远镜朝外望。父亲说:“柱,东山那边的映山红还没谢呢!”柱子就笑:“爹,都六月天了,哪还有映山红呢!那是杉木林长的新芽,被太阳映红了哩!”父亲来到北边窗口,举起望远镜望了好一会,又问:“…  相似文献   

9.
大蟋蟀 Brachytrupes portentosus Lichtenstein 又名大土狗、大头蟋蟀,属直翅目蟋蟀科。分布于两广、台湾、福建、云南、江西等省,是我国南方的一种重要地下害虫,为害很多农作物、果树和苗木。在海南岛对沿海木麻黄的为害尤为严重,1968年,我们根据生产上的需要,在广东省国营岛东林场,曾对此虫作过一些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和防治试验,现把工作情况小结如下,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0.
昆虫的鼻子     
昆虫的“鼻子”,昆虫学里专门有个名词,叫做“触角”。昆虫的“鼻子”有多种颜色:翠绿、金黄、火红、紫蓝、雪白、淡黑,还有的呈现出各种花纹。昆虫的“鼻子”又是奇形怪状的。蟋蟀、蝗虫的“鼻子”是头上两根细长的“胡子”,苍蝇的“鼻子”有点象多芒的麦穗,公蚊的“鼻子”象长满针叶的松枝,白蚁的“鼻子”象一节节钢鞭。金龟的“鼻子”象一束香蕉,叩头虫的“鼻子”象木工师傅的锯条。还有许多昆虫的“鼻子”———触角的形状,是对它们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昆虫的“鼻子”能辨别多种气味。苍蝇闻到粪臭、鱼腥味,就成群飞来;蟑螂闻到食油气味,则结队而至;米蛾闻到大米的气味,就会钻进米囤里“生蛋”,孵出来的米蛀虫“崽子”专吃大米;菜粉蝶闻到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挥发出来的特有气味———芥子油气,便飞到这些作物上产卵;人擦了驱蚊油,蚊子闻到了气味能马上就远远躲开;在箱子里放了樟脑丸,蛀食衣服的衣虫闻到樟脑气味,也赶快溜之大吉。昆虫的这种特性叫作趋化性。昆虫的“鼻子”如此灵敏,是因昆虫的“鼻子”上,生有许多专门辨别气味的嗅觉器。如雄蜜蜂有3万多个嗅觉器,雄金龟子有4万多个。有人把雌性天蚕蛾装在笼子里,几公里以外的天蚕“丈夫”居然飞到笼子边上来...  相似文献   

11.
早在三千年前,《诗经》中就曾有“螟蛉有子,蜾赢负之”的记载,记述了胡蜂捕食蛾类幼虫的现象。明代《本草纲目》中说到蜘蛛时写道:“此虫设网一面,物触而诛之,知乎诛其不义者,取曰蜘蛛”。它告诉人们自然界存在着生物互相制约的规律,栖息在森林里的各种有益昆虫,以害虫为食,抑制和调节害虫种群密度的增长。虫吃虫屡见不鲜螳螂具有一对明亮的眼睛,能在瞬间准确地把害虫捉住,当作丰盛的美餐。瓢虫专吃蚜虫、介壳虫等害虫,一只七星瓢虫一天能食掉200多只蚜  相似文献   

12.
最近,香港一新闻媒体披露,内地一些餐馆为牟取暴利,别出。心裁抛出了一道名为“猴子宴”的特色菜谱,有生吃猴脑,精制猴肉扣、炒猴肝等。读罢不为那些餐馆老板的“创新”精神所喜,而为他们这一“新招”所忧。平心而论,开餐馆做生意,对活跃市场经济、方便群众大有好处。同时通过经商途径来赚钱也无可非议。问题在于,这个钱靠什么来赚,是依法还是非法,决不能含糊。我们需要的是前者,那些餐馆老板抛出的“猴子宴”,明显地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要知道,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自然界各种生物之间有着相互…  相似文献   

13.
<正>提到昆虫,我总是想不好用什么词汇来形容我们之间的关系。我像大多数人一样,喜爱蝴蝶、蜻蜓,还有螳螂这些美丽优雅并且整洁的家伙,也像大多数人一样,对苍蝇和蟑螂没什么好感。最近买了一本美国人托马斯·艾斯纳写的书,书名是《眷恋昆虫》,副标题是"写给爱虫或怕虫的人"。封面上的这几个字很吸引我,也很能代表我对昆虫的情结。不管这些昆虫是我喜爱的也好、讨厌的也罢,我确实眷恋它们。  相似文献   

14.
这是高原皱褶里一个贫脊与荒凉共存的山寨。这是一道连山鸡、野兔都不愿涉足的山梁。这是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日子。这天是1999年5月19日。就在这天,这个小小的山寨却“开了锅”:在光秃秃的涅仁村溜边沟梁上,一只大熊猫赫然“定格”在山民们诧异与惊讶、激动...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我们到云南公干,在陇川县瓦乡景颇山碰上一户景颇族人家正举行新房落成典礼,众飨亲来贺新房。  主人一看见我们,立刻把我们请上竹楼,领到火塘边坐下,接着拿出引人注目的酒筒。别致的酒筒用金竹制成,上节是盖,主人拔开竹筒盖,倒了一些米酒在盖上请我们喝。刚喝完香喷喷的米酒,主人家的大嫂,胳肢窝里夹着近一人高,大碗粗,斜开口的大竹筒,往另一只手里拿着的大碗里倒水酒请我喝。我吓着了,忙说:“少倒点!少倒点!别把我醉倒了!”大嫂笑着说:“水酒不醉人!”硬是敬了我一大碗。  喝着那略带酒味,香甜、清凉的水…  相似文献   

16.
一天,朋友邀我去一家酒楼聚会,上菜时,服务小姐端来一盘油淋淋的菜肴,她报菜名说,油炸麻辣麻雀——本酒楼的特色菜。一时,众人举着争食,吃得口舌生津,满嘴油花,驻谷之中,嚷嚷声不断。我怅然瞠目,弃著悄悄离席。朋友们都为我的举止英名其妙。其实,有谁知道,我对这弱小的生命,心存一份特殊的怜爱和怀念之情。那是孩提时代,我家乡农村,处处可以看到麻雀那活泼可爱的身影,每每可以听到那叽叽喳喳的欢闹声。她们栖息在山间、田野、农舍,给大自然增添了生机,也给我的童年增添了许多乐趣。我家的木屋瓦檐里,就有许多麻雀在这里…  相似文献   

17.
桃花盛开的时候,湘西吉首市万木吐绿,景色一新,令人陶醉。到切问、万港江一带走走,可以看到一群群腰挎鱼篓,手提三角网的苗家姑娘,她们高挽着裤腿,一边谈笑,一边在水中捞“桃花虫”。‘’桃花虫”是一种黑色的小水虫,生活在溪河中的石下水草中,有点像蜈蚣,前有一对“钳子”,在溪水中爬行寻食。每年的农田二三月,春雨绵绵.桃花开放之时,这种虫长得特别肥嫩。“桃花季节捞桃花虫”已成为当地苗胞的一种习俗。苗家有许多特殊的食俗,如吃酸鱼、酸奶,这桃花虫也是“食中珍品”。将新鲜的桃花虫去肠洗净,用油爆炒,加辣椒,拌生…  相似文献   

18.
买菜时精挑细选,这是人之常情。买菜嘛,当然要买干净卫生、没有晌虫害的。但稍微留意一下,你就会发现,不知从何时起,这种观念已有了变化:如今的人们买菜时专挑有虫眼的。问及为何不挑好的,答曰:“连虫都不敢吃的菜,你还敢吃?“菜买回来后,还得先用洗涤剂清洗一下,再用清水冲洗……看来,如今人们一饱口福的时候,还真有些提心吊胆。  相似文献   

19.
雨后碧绿湿润的青苔上,两只蜗牛伴随着抒情的歌声,缓缓向对方爬去,先是用洁白的触角触摸对方,然后相拥相吻。当晶莹的水珠折射着通红的晨辉时,昆虫世界里的成员开始了新一天的旅程:小蚂蚁在贪婪地吮吸着嫩叶上的甘露,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翻飞。借着太阳光辉的温暖,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在慢慢蠕动,有的在振动着五彩的翅膀。在盛开的鲜花下,瓢虫和蚂蚁爬过草丛,她们没有打扰一对呢喃细语、缠绵爱抚的蜗牛。——这是法国导演雅克·贝汉的纪录片《小宇宙》里的情景。100多年以前,另一个法国人法布尔出版了是科学更是文学的宏篇巨著《昆虫记》,揭示了昆虫世界复杂徽妙的喜怒哀乐现象以及虫性和人性的交融。两个法国人带领我们走近令人惊叹、奥妙无穷的昆虫世界。中国人对昆虫的细心观寮有更早的记录。甲骨文的“夏”字,就是一个以蝉的形象为依据的象形字。古人把蝉和夏季联系在一起,蝉开始呜叫就是天气要童热了。《诗经·七月》篇中有:“五月螽斯动股,六月沙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意思是:五月螽斯开始用腿行走;六月“沙鸡”(纺织娘)的两翅摩擦发出鸣声.同时也可飞行;八月到了住户的屋檐之下;九月即进到屋里了;十月蟋蟑就得钻到热炕下了。昆虫在古人的诗词中经常出现。例如“雉鸲麦苗秀,蚕眼桑中稀。”王维《渭川田家》,“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蜒款款飞。”(杜甫诗《曲江二首》),“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莹”杜牧《秋夕》,“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会接触各种各样的昆虫,这些小小的生命,随时随地会在我们生活中出现。在我们熟悉的昆虫中,我们的感情是复杂的。有我们喜爱的,也有我们憎恶的(有的仅仅因为长相)。不过它们仅仅是整个昆虫世界极其微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我们陌生的、不知名的和难以见到的。地球上有近100万种昆虫,是生物界最大的动物群体,远比其它动物总数大得多。在人类还没有出现以前,昆虫和植物就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居住几亿年了。它们渺小,但它们顽强。历经地球上的多次生命的劫难,依然以最庞大的队伍生活到今天。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新食品—昆虫食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凡真 《云南林业》2001,22(4):26-27
世界上的昆虫约有75万多种,典中有500多种可以食用。据专家们预测,21世纪,昆虫将成为仅次于微生物和细胞生物的第三大类蛋白质来源。因为昆虫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繁殖快,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营养结构合理,肉质纤维少,又易于吸收,优点突出,并优于植物蛋白,故昆虫为世界各国所关注。1昆虫食品的发展概况 早在公元前5世纪,利比亚就食蝗虫;坦桑尼亚、津巴布以把蟋蟀当佳品;埃及则喜食一种白花纹的甲虫。墨西哥是当今世界昆虫食品之乡,在那里可吃到370多种昆虫。有名的墨西哥鱼子酱不是用鱼子做的,而是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