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生动物食品是动物性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人类食物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鱼类、甲壳类及贝壳类等。做好动物防检疫工作是保障广大消费者食用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基础,水生动物防检疫工作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必须尽快开展与加强。1充分认识开展水生动物防检疫工作的现实必要性1.1水生动物防检疫工作面临的现状与问题。首先现有涉及水生动物防检疫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与实际防检疫工作不适应,现行《动物防疫法》主要针对畜禽动物防疫而制定,其管理部门、目标和措施在适用水生动物防疫时表现出明显的专业局限性。尽管我国水生动物防检疫工作已启动,但…  相似文献   

2.
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与病害监测防治工作,是《渔业法》和《动物防疫法》赋予各级水产站的重要职能。为了加强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近几年陕西省先后制定了《陕西省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实施意见》、《陕西省水生动物疫情应急预  相似文献   

3.
浅议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标准化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是指国家法定的防疫、检疫监督机构和人员,采取法定的方法,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对象和标准,对水生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以加强水生动物疫病的管理、预防、控制与扑灭工作,提高我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动物产地检疫是预防控制动物疫病、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有力保障,只有搞好这一基础性检疫,才能真正实现以检促防、防检结合,使各种动物疫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确保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1提高对开展产地检疫工作的认识1.1开展产地检疫对动物实施的检疫必须是在动物离开饲养地之前,而不是在集市或流通环节或屠宰场点,这要求把检疫工作重点从传统的市场检疫转移到全面开展产地检疫上来。广大动物防疫工作者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大工作力度,真正实现农业部提出的“检疫工作向基层转移,全面开展产地检疫、屠宰检…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于2017年3月开始启动水产苗种产地检疫试点工作。本文揭示了开展水产苗种检疫是落实依法行政,保障水产养殖生物安全,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维护生产经营合法权益的切实需要,梳理了江苏省为有效开展检疫试点,在积极筹备规划、理顺管理机制、夯实队伍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总结了取得的成效,包括理顺了国家部门规章与地方法规的衔接,突破了官方兽医制度建设的传统领域,建立了水生动物防疫"一体两翼"工作机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对水生动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的责任主体,建立检疫工作体系的建议,以期为全国水生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动物的健康成长,动物防疫工作应得到进一步落实。针对动物进行防疫检疫工作,首先应科学组织采血工作,以实现动物血液的分析,确保动物机体对防疫药物的适应性。笔者对动物防疫检疫中常见的采血方法进行探讨,以实现对采血方法的全面认识,进而确保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王兵 《吉林畜牧兽医》2020,(1):119-119,121
基层单位的检疫防疫工作是动物检疫防疫体系的重要防线,必须落实相关工作要求,突破工作难点,强化动物检疫防疫工作成效。本文首先对基层动物检疫防疫工作的难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几点加强检疫防疫工作的建议对策,以期改善基层动物检疫防疫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8.
正现阶段,我国畜牧产品的进出口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人们对产品的质量有个更高的要求,动物防疫检疫是确保畜牧产品食用安全的重要工作必须认真做好,近年来,由于猪瘟、猪蓝耳病等在我国的发生机率不断攀升,给生猪防疫检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1我国生猪防疫检疫存在的问题1.1缺少完善与规范的检疫设备我国非常重视生猪的防疫检疫工作,建设了大批防疫检疫站。可是因为各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发展差异,加  相似文献   

9.
确保防疫检疫工作的有效开展,这是对于动物疫情爆发问题进行控制的重要手段.现阶段畜禽养殖场本身对于防疫检疫工作的开展还缺乏一个足够的重视程度,相关防疫条件还不够全面,进而导致的防疫工作的开展效果受到影响.我们应该从更加规范的角度,对于畜禽养殖场防疫检疫工作的开展落实进行控制和保障.本文就对于畜禽养殖场防疫检疫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生猪养殖业而言,要想促使猪肉的品质得到保证,关键在于全面开展猪防疫检疫工作,确保生猪养殖中的健康成长。文章依据我国猪防疫检疫工作的具体情况,分析了研究猪防疫检疫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出了猪防疫检疫工作中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制定了猪防疫检疫工作问题的解决策略,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