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农村实际问题,为广大农村、农民提供高效、低成本、快捷的信息服务.从网络平台的总体架构和关键技术选择入手,介绍了贵州省黔西县农村信息化服务网络平台从设计到实现的全过程和服务能力,以及网络平台建成后发挥的作用,探索了县级农村信息化服务网络平台的规划与构建.  相似文献   

2.
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构建乡村图书馆(室),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提高农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和科技文化素养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产业化发展需求的广西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论述广西农业产业化发展信息需求的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基础上,构建了广西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该体系设计包括三部分内容,即科技信息服务网络设计、科技信息服务组织模式设计以及科技信息服务模式设计.接着介绍了广西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进程、主要成效以及对广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效,指出广西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不仅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然而,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对龙头企业的经营发展作用有限,是今后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农网网站是当前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的主要依托平台,也是促进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对安徽省农网的调研发现,农网的建设和运行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提出构建一个安徽省三农信息服务网络联盟的设想。,笔者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信息服务平台理论及信息构建相关理论提供的研究思路.设计了该网络联盟具体的功能结构,并成功搭建了网络联盟的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5.
丹东地区公共图书馆组建农村信息服务网络的作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公共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丹东地区公共图书馆从1986年开始,在面向社会,面向农村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尝试,组建了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益。1组建农村信息服务网络的背景、原因丹东地区公共馆农村信息服务网络正式组建于1986年,即为"星火计划"服务的初始阶段。实施"星火计划"主要目的是将科普知识,科学技术及党的富民政策辐射到广大农村和农民中间。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图书馆开动脑筋,真抓实干。当时,丹东地区共有106个乡镇,最远的距市馆300多公里,且沟岔交错、坡陡岭大,晴天…  相似文献   

6.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策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羊守森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89-519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当前开展农村文化工作最科学、最有效的平台,也是农村公共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准确把握政府公共文化职能,改进政府行政方式是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前提;制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是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制定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政策法规体系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保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机制创新,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生产、运营体系是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动力;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稳定的农村文化队伍体系是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我区的农业信息工作要定位在"为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上来,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和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和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快我区的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步伐.到2005年,基本建立起覆盖全区盟市、旗县、大多数乡镇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8.
就业信息是通往用人单位的桥梁,是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基础和依据。本文在分析图书馆开展就业信息服务优势的基础上,从素质培养、专题阅览服务、搭建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几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农村建设的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内涵及宗旨,分析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在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农村,农民公共文化需求得以满足的关键在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其关键又在于如何建构一个科学合理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近年来,广西来宾  相似文献   

11.
傅雷扬  朱军  陈卫  韦巍  饶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504-21507
结合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利用农村已有的网络基础设施,研究符合农村实际需要的、低成本的信息网络和信息集成服务技术,制定了农村农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基于SOA建立农村数字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介绍了平台的设计和实现策略。农村数字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适合为广大农村用户、相关企业、政府部门提供实时最新的农业市场信息、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等,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对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显著的叠加效应。通过构建与优化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研究开发农业科技信息技术产品和多媒体信息系统,综合运用广播、电视及报刊杂志等传统信息传递方式,以及计算机、网络及卫星通讯等现代发达的信息技术,对现有信息传播体系进行集成整合,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技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农村文化信息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文章通过对湖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探讨研究,提出了农村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开发广西社会化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多种媒体、多种终端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方法】通过对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视频资源建设、远程培训、呼叫服务、产业信息化应用等需求进行分析,对广西社会化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总体框架进行设计。【结果】设计了由技术集成层、内容支撑层、基础服务层、特色应用层、网络层和终端层6个部分组成的、适合广西特点的社会化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总体框架。【结论】广西社会化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具有信息数据集中、应用功能完善、服务覆盖面广等优点,为该平台详细功能的开发、测试、应用和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模式提升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湖南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多语言平台通信、异构平台集成、涉农信息资源集成以及全网短信收发等问题,分析了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信息服务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息服务成为推动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对国内外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现有农村信息服务模式进行了阐述,包含传统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及基于"互联网+"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传统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包含农村信息服务站模式、农村科技特派员模式、农村图书馆服务模式、专业合作社服务模式、农民之家服务模式等5种;基于"互联网+"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包含综合农业平台服务模式、云农场信息服务模式、线上线下服务模式、公共宣传服务模式等4种,并提出了中国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三网融合的农村科技远程服务平台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面向三农的农村科技远程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即利用电信网络、互联网和无线通信网,结合IPTV技术,构建一个三网融合的远程科技培训与咨询服务平台。介绍了视频会议系统、IPTV服务系统、网络视频点播系统和手机信息自动推送系统的建设方法、统一管理以及平台保障体系的构建等。平台提供培训、咨询、信息推送、文化娱乐等服务,使信息真实走进农户,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8.
在充分理解农村信息服务的基础上,研究面向网络的领域知识规范分类与信息标准编码体系,规范基于信息服务团队的农村信息资源采、编、发流程规范,开发了基于知识服务的公共后台式农村信息化数据支持平台,实现多种媒体、多种终端的农村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  相似文献   

19.
罗章  王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382-15384
在阐述农村信息化的内涵以及其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剖析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困境:一是农民参与度不足,农村信息平台使用效率偏低;二是信息资源建设滞后,无法适应农民对信息的实际需求;三是农村信息平台交互性较差。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探讨了社会资本要素对在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其中农民与信息之间的"信息关系"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参与网络"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乡规民约"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增加了管理资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路径选择:一是将"技术网络"植入乡村信任体系,促进农民对信息化建设的认同与支持;二是增强信息平台的交互功能,提升农民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参与度;三是引导与利用乡规民约的管理权威,完善信息化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