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野生亲缘种是重要的抗病虫害基因源。对收集的野生四倍体小麦种提莫菲维麦进行了小麦瘿蚊、小麦卷叶螨及6种叶病(叶锈、秆锈、条锈、白粉病、褐斑病和壳针孢疱病)反应的评价。所有受测项目中,提麦对壳针孢疱病具有抗性,对褐斑病具有很高的抗病百分率。对4种专性真菌抗性检测,显然叶锈抗性频率远高于条锈、秆锈和白粉病的抗性频率。对小麦瘿蚊生物型D和小麦卷叶螨抗性检测的百分率占总测定材料的91%和27%;当用小麦瘿蚊L生物型检测时,观察到亚组材料间的明显变异。31个材料各对至少5种病虫害产生中至高抗性水平。从伊拉克北部收集的材料具有最高的抗性频率。这次收集的野生提麦代表了可用于普通小麦改良的不同的基因库。  相似文献   

2.
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抗锈病及白粉病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我国小麦核心种质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对我国262份小麦微核心种质进行了抗秆锈、条锈和白粉病鉴定。结果表明,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对秆锈、条锈和白粉病的抗病频率不高,在262份微核心种质材料中,抗秆锈病的材料有40份,占全部材料的15.3%;抗条锈病的材料有59份,占全部材料的22.5%;抗白粉病的材料有20份,占全部材料的7.6%;其中,选育品种和国外引进品种对秆锈病的抗性较好,而对条锈和白粉病的抗性却较差,地方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较好;同时,发现部分材料分别兼抗两或三种病害,这些兼抗多种病害的材料是小麦抗病育种中很好的抗源亲本,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微核心种质材料中抗白粉病材料出现的频率较低,在抗病育种中急需发掘和引进新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苗期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生二粒小麦是小麦抗病育种的重要资源库之一。为了了解野生二粒小麦对我国小麦白粉病和锈病的抗性表现,通过接种试验对采自以色列16个不同地区的152份野生二粒小麦材料进行了白粉病和条锈、叶锈病的苗期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其中有86.8%的材料对小麦白粉菌15号小种表现高抗,对小麦条锈菌小种条中29、31、32的抗性主要集中在来自Mt.Hermon地区的材料上。所有鉴定材料均不抗小麦叶锈菌小种THT和PHT。由于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比较容易,因而其抗病性可通过杂交和回交向普通小麦转移,可进一步丰富我国小麦抗病育种的抗源。  相似文献   

4.
部分小麦种质资源材料对白粉病和锈病的抗性鉴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挖掘新的抗病基因资源,对82份小麦种质材料分别进行了苗期和/或成株期白粉病、秆锈病和条锈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苗期抗白粉病材料占供试材料的46.34%;抗秆锈病材料占79.03%;抗条锈病材料占53.33%.一粒小麦MO2、MO5、BO1、BO3、BO9、BO104,二粒小麦 PS5,普通小麦黔麦15、沈免2059、捷克G377、丰优3号、Fr81-12 和兰考5号对白粉病和秆锈病均表现抗病.栽培一粒小麦MO5和野生一粒小麦 BO1、BO3、BO9 对三种病害均表现中等以上抗性.对部分材料进行了田间成株期鉴定的结果表明,对秆锈病均表现高抗,与苗期一致;条锈病、白粉病表现与苗期抗性有差别.研究结果说明,供试材料对不同病害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一粒、二粒小麦对白粉病抗性较好,骨干亲本和外引材料及辽宁省区域试验参试品系对秆锈病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湖北省小麦种质资源特性并发掘可供育种利用的优良基因资源,对保存的874份湖北省小麦种质资源从地理分布、农艺性状、品质及抗病性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湖北省小麦种质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江汉平原麦区分布数量最多,而鄂西北山地麦区小麦资源最为富集,除东经112°74′至114°15′之间、北纬31°18′至32°09′之间和北纬29°37′以南地区分布较少外,其他地区分布较为均匀;(2)供试小麦种质以具有长芒、白壳、红粒、弱冬性和中熟等性状为主,4个产量性状(株高、穗长、千粒重和穗粒数)和4个品质性状(硬度、沉淀值、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的变异幅度大,多样性指数高;(3)抗病性以对根腐病、黄矮病和条锈病抗性最强,而对赤霉、叶锈、秆锈及白粉病的抗性较差;(4)各性状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千粒重>粗蛋白含量=赖氨酸含量>株高>穗粒数>沉淀值>穗长>硬度>条锈病抗性=黄矮病抗性>根腐叶病抗性>成熟期>赤霉病抗性>根腐穗病抗性>冬春性>芒>壳色>白粉病抗性>粒色>叶锈病抗性>秆锈病抗性。  相似文献   

6.
1994~1996年用5个条锈锣生理小种,4个叶锈锣优势小种及河北省白粉菌混合菌鉴定了多的保留下来的抗病资源材料223份,筛选出对条锈高抗至免疫材料96份,对叶锈高抗至免疫材料94份,对白粉病高抗至免疫材料115份和兼抗性材料82份。  相似文献   

7.
多基因聚合在鄂麦19多抗性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鄂麦19是在导入外源基因的基础上,采用多亲本复合杂交的方法选育而成的兼抗条锈和白粉病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还对叶锈、赤霉病有较好的抗性。本文通过对其选育过程的分析,探讨多基因抗性育种以及外源基因利用等问题。鄂麦19多抗性的选育,首先是通过普通小麦与黑麦进行属间杂交,获得黑麦抗真菌病害的遗传物质。在小黑麦杂种与小麦杂交的早期世代,选择抗单一病害、育性较好的普通小麦型单株进行杂交,根据育种目标在杂种群体中进行综合抗病能力的筛选。整个杂交组合共涉及三种亲缘、9个亲本,先后导入了洛夫林10、阿夫、南大2419、阿夫多里雅和KUI-(b)等5个公认的对条锈病、白粉病兼抗性较好且具有相对持久抗性的亲本的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8.
小麦成株期抗条锈病种质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给培育持久性抗条锈病小麦品种提供抗源,利用此前温室鉴定的48份小麦抗病种质于2006~2010年利用多个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在陕西杨凌进行分小种、混合小种人工接种抗条锈病鉴定,并在甘肃天水自然发病条件下进行了抗条锈病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26份有较好的成株期抗性;结合农艺性状和白粉病抗性的综合表现以及天水自然发病鉴定圃的抗病表现,筛选出16份具有成株期广谱抗条锈性的小麦抗源,其它部分农家种和国外引进种质虽然具有良好的成株期抗条锈性,但其农艺性状、生育期及抗白粉病等需要进一步改造。  相似文献   

9.
小麦慢病性的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小麦白粉病和锈病是危害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最经济有效且环保的方法。慢病性通过成株期延迟病菌的侵染、生长和繁殖而表现出中等抗性.较小种专化抗性持久稳定。小麦慢锈性常由2~4个基因共同作用,慢务锈和慢叶锈分别由Yr和Lr基因复合系统(Yr或Lr基因与几个加性慢病基因互作)控制;慢白粉性表现为明显的数量性状特性,在小麦染色体中,有14对染色体与慢白粉性有关。慢病性的鉴定方法和指标尚无定论。一般认为.病程曲线下面积(AUDPC)较为可靠,而倒二叶严重度可作为简易指标。CIMMYT所采用的旨在聚合微效基因以提高小麦对锈病和白粉病的持久抗性的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1994~1996年用5个条锈菌生理小种、4个叶锈菌优势小种及河北省白粉菌混合菌种鉴定了多年保留下来的抗病资源材料223份,筛选出对条锈高抗至免疫材料96份、对叶锈高抗至免疫材料94份、对白粉病高抗至免疫材料115份和兼抗性材料82份。  相似文献   

11.
慢锈性(Slow—rustng resistance)是植物对锈病的一种抗性,对此,1970年已有报道和描述。燕麦、大麦、普通小麦、玉米、黍、饲用黑麦草和鸡脚草对叶锈、秆锈菌的抗性即属此类。小麦的慢叶锈抗性限制着病原菌的变异。在病害发展过程中,不表现褪绿或过敏性反应。具有这类抗性的植株因抑制着病原菌的扩展,因而病害发展速度明显低于易感品种植株。慢锈型抗性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的表现。例如,对抗病品种,病原菌很少穿透寄主植株组织,病害潜伏期延长,病斑小而少,夏  相似文献   

12.
1992-1993年度,对235份春小麦,黑麦,小黑麦材料进行了抗壳针叶枯病和燕麦壳针孢菌小麦专化型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仅有为数不多的高抗品种,品种间抗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抗叶锈育种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一个重要课题,抗病品种在叶锈病防治中起着主要作用。然而,叶锈菌的生理专化性可使叶锈菌能侵害以前的抗病品种。和秆锈病、条锈病一样,叶锈小种已威胁到许多小麦品种抗性的稳定性。切斯特(1946)在叶锈专著中指出,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被列为高抗品种的Turkey,在1938年成为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和堪萨斯州最感病的品种之一。Turkey变为感病的原因,在于能克服该品种抗性的叶锈变异型日益增多。 Kanred是最早的抗叶锈品种之一,该品  相似文献   

14.
小麦遗传资源多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在7年期间,于5个地点进行的多抗性鉴定,共筛选出耐盐小麦品种资源397份,抗旱资源56份,抗寒材料228份,对条、叶锈均免疫的材料299份,对白粉病抗或粉感的材料66份。  相似文献   

15.
据《CropScience》1983年23卷(5—6月)报道,美国亚利桑那农试站于1980年发放了抗锈种质AZ-MSFRS-82RR。该种质是用雄性不育系通过简单循回选择,在叶锈、秆锈和条锈流行地区选育而成。预计它可作为非专化抗性(水平)抗源。  相似文献   

16.
节节麦和偏凸山羊草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节节麦(Ae.squarrosa)和偏凸山羊草(Ae.ventricosa)对小麦叶锈、白粉、条锈、瘿蚊、根瘤线虫等病虫害以及冻害、盐渍等胁迫因素均有较强的抗性,是改良小麦品系的重要基因供体。本文即对这些抗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现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挖掘新的小麦抗条锈病种质资源基因,利用流行于中国和以色列的4个小麦条锈病生理小种对以色列地中海沿岸相对较湿润的Beit-Oren、Bat-Shelomo以及Givat-Koach地区的野生二粒小麦30个基因型,分别进行了苗期抗条锈性鉴定,并分析其抗锈性差异.结果表明,来源于地中海沿岸3个地区的野生二粒小麦中有7个基因型对不同条锈病生理小种表现出了抗性水平,其中来自于Bat-Shelomo群体的基因型6-22,对国内流行生理小种条中32和以色列流行生理小种5006均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性,可作为新抗病基因材料加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锈病有秆锈、叶锈和条锈三种,是小麦上最重要的一类病害,在1962年以前经常发生周期性流行,曾给小麦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但自1962年以后未发生过全国性流行,小麦条锈病仅于1980年和1981年在俄勒冈和华盛顿发生过地区性流行,使该两州小麦减产20%.  相似文献   

19.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是四川小麦生产中的两大主要病害。为系统掌握四川小麦品种的遗传差异性及抗病性水平,以大田样品和近10年审定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其成株期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115份大田样品和33个审定品种构成的总群体共扩增出38条多态性带,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2~1。大田样品的观察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多样性指数、信息指数、多态性位点数和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1.868 4、1.422 8、0.253 0、0.386 7、33和86.8%,各项参数值均高于审定品种。聚类结果显示,多数审定品种与大田样品同源且出现于多个采样地点。抗性监测结果表明,四川省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明显,对白粉病的抗性丧失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四川盆地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水平和抗病基因分布状况,对该地区23个当前主栽小麦品种和44个品系进行了苗期分小种和成株期混合小种抗锈性鉴定,并结合分子检测、抗谱测定和系谱追踪等方法,综合分析了供试品种抗条锈性相关基因。结果表明,供试小麦品种(系)中,10份具有全生育期抗性,22份具有成株期抗性,35份表现感病,其中超过60%的主栽品种不具抗锈性;19份可能携带Yr26;7份可能携带Yr26+?基因组合("?"表示未知基因)。四川盆地当前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整体水平下降与条锈菌新致病型小种有关,应引起有关小麦育种单位和生产部门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