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去除不同部位的小穗试验,研究了冬小麦穗的伤害补偿作用。结果表明,冬小麦被去除部分小穗后,其旗叶重、地上部分生物量(包括茎、叶、穗)、单粒重,穗粒重均高于对照。发生的这些所谓补偿现象可以试从资源重新分配上给予解释 相似文献
2.
在两种不同麦棉套种模式下研究了冬小麦冠层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冬小麦叶面积和千物质累积动态,分析了不同麦棉套种模式的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并对麦棉套种冬小麦的生长和产量的补偿效应做了进一步的探讨。试验结果表明,(1)麦棉套种小麦冠层透光率高于麦棉轮作;3:1式麦棉套种冬小麦预留行间透光率低于4:2式,但小麦行间透光率明显高于4:2式。不同栽培模式小麦冠层麦行间温度和湿度没有明显差异.但冠层温度低于预留行,湿度则高于预留行;4:2式预留行温度稍高于3:1式,湿度则低于3:1式。(2)麦棉轮作冬小麦叶面积系数大于麦棉套种模式,两种套种模式间差异不明显;单株叶面积最大差异出现在4月22日前后,此时3:1式和4:2式麦棉套种小麦单株叶面积分别为麦棉轮作的1.17倍和1.41倍。千物质积累量麦棉轮作高于麦棉套种,单株千物质量则麦棉套种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两种麦棉套种模式小麦单株千物质积累量均比麦棉轮作增加40%左右。(3)麦棉套种冬小麦在生长和产量上其边行均表现出明显的补偿效应,综合不同栽培模式的冬小麦产量构成及其差异分析,3:1和4:2式麦棉套种冬小麦分别比麦棉轮作减产17.8%和20.1%,两种套种模式冬小麦对产量的补偿率分别为37%和40.1%。 相似文献
3.
4.
5.
不同氮钾配比对冬小麦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6年我们在含钾丰富的豫西褐土进行了小麦氮钾配比试验。结果表明,氮钾配合使用,可提高小麦的叶面积系数和植侏抗逆性,增加植株的干物重和籽粒千粒重;与单施氮肥相比,平均增产11.8%;氮钾产量模型为:y=239.87+16。672x1+13.527x2-0.55766x21-0.8209x22+0.1042x1x2;氮钾合理施肥量分别为210、124、1kg,每公斤K2O可增产小麦1.6 ̄11.1 相似文献
6.
不同小麦品种植株光合器官受损对单穗籽粒产量的影响及其补偿效应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为了比较不同小麦品种植株绿色器官的光合功能受损对穗粒重的影响及其补偿效应,用剪叶、包穗、包穗下节的方法对8个冬小麦品种在8种处理下的单穗籽粒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扬花后,各部分绿色器官的光合功能受损对单穗籽粒产量的影响在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包穗使各品种穗粒重损失22.33%~53.11%,多数品种间差异显著;包穗下节及同时剪上三叶片,各品种穗粒重损失4.44%~25.87%和10.08%~30.59%,品种间也有一定的差异;剪旗叶各品种穗粒重损失5.23%~14.42%,品种间差异多不显著;各处理对粒重和穗粒数均有影响。在此条件下,不同品种其植株各部分光合器官对穗粒重的影响各有特点,并且植株个体对穗粒重、粒重的损失能产生一定的补偿效应。不同品种产生补偿效应的能力有一定差异,同一品种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补偿效应也不相同。参试各品种中,小偃6号在所有处理条件下的穗粒重损失率都较小,补偿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钾配比对冬小麦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我们在含钾丰富的豫西褐土区进行了小麦氮钾配比试验。结果表明,氮钾配合使用,可提高小麦的叶面积系数和植株抗逆性,增加植株的干物重和籽粒千粒重;与单施氮肥相比,平均增产11.8%;氮钾产量模型为:y=239.87+16.627x1+13.527x2-0.55766x21-0.8209x22+0.1042x1x2;氮钾合理施肥量分别为210、124.1kg/hm2,最佳配比为1.69∶1,联应系数为1.07,施肥利润为3123.75元/hm2,每公斤N可增产小麦6.5~5.8kg,每公斤K2O可增产小麦1.6~11.1kg,每公斤养分增产小麦8.58kg。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为阐明外源激素和蔗糖调控冬小麦穗粒数和粒重的机理,以冬小麦农大211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蔗糖和激素,通过离体穗培养及盆栽不同水分条件下喷施激素处理,考察了冬小麦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以及穗部糖含量对外源蔗糖和激素的响应。离体穗培养试验表明,蔗糖浓度为40 g·L-1,IAA、GA、6-BA和ABA浓度分别为10-4 mol·L-1、10-5 mol·L-1、10-5 mol·L-1和10-6 mol·L-1时取得了较高的穗粒数,且穗粒数以穗上部强势粒数与穗中部弱势粒数增幅较大;适当增加培养基GA和ABA浓度也能提高粒重,从而提升穗粒重。盆栽试验表明,与水分适宜处理相比,干旱使成熟期穗粒数、穗粒重和单株生物量显著下降,千粒重无显著变化,干旱处理的幼穗中CTK和ABA含量显著增加。干旱条件下,喷施IAA较其对照显著增加了穗粒重和单株生物量以及幼穗中可溶性糖和IAA含量,显著降低了幼穗ABA含量;喷施GA较其对照显著增加了单株生物量和幼穗GA含量,显著降低了幼穗ABA含量;喷施6-BA较其对照显著增加了单株生物量和幼穗CTK含量,显著降低了幼穗可溶性糖和ABA含量;喷施ABA较其对照显著增加了穗粒重和单株生物量,显著降低了幼穗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水分适宜条件下,喷施IAA较其对照显著降低了穗粒数、穗粒重和单株生物量,但显著增加了千粒重和幼穗可溶性糖、CTK和ABA含量;喷施GA较其对照显著增加了幼穗可溶性糖、GA、CTK和ABA含量,但显著降低了幼穗蔗糖含量;喷施6-BA较其对照显著增加了幼穗可溶性糖、CTK和ABA含量;喷施ABA较其对照显著降低了穗粒数,显著增加了幼穗可溶性糖、IAA、CTK和ABA含量。总之,外源蔗糖与激素对冬小麦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都有显著影响,适宜蔗糖和激素处理提高穗粒数,主要由于增加了穗上部强势粒和穗中部弱势粒数。外源喷施激素可缓解干旱胁迫对冬小麦穗粒数和穗粒重的影响,以喷施IAA效果最好,主要通过调控幼穗糖含量和激素含量来调控穗粒数和粒重。 相似文献
13.
14.
15.
地膜冬小麦幼穗分化进程和主要农艺性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地膜覆盖和露地冬小麦幼穗分化进程及主要农艺性的比较研究表明,(1)地膜覆盖和不同密度对适期播种的冬小麦幼穗分化的进程无明显影响,在同期播种下,地膜和露地小麦幼穗分化的各时期基本同步,幼穗分化时期和全生育期相差仅2-3天;92)地膜小麦比露睦小麦分化的小穗数、小花粉多1.2%和1.9%,处在同一分化时期的生长锥是粗壮,富有活力;(3)在适期播种时,地膜小麦比露地小麦多分化1个叶片,所以幼穗分化 相似文献
16.
对235个品种(系)进行了小麦成熟期的穗发芽抗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红粒品种普遍抗穗发芽,但不少白粒品种抗性亦较强,颖壳颜色与抗性无关,山西省育成品种(系)的抗性比国外品种较差。从山西省的152份白粒品种中鉴定出8份较抗穗发芽的品种,以供育种及专题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为了阐明旱地胡麻对亚麻象蛀食胁迫的补偿效应,采用大田罩网法和伤口模拟危害法,结合田间调查分析和数据验证,研究亚麻象危害与胡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补偿效应的相互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模拟胡麻产生补偿效应的虫口密度范围。结果表明,虫口密度在20头/m2时,千粒重、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的补偿系数最高,分别为17.74%、24.62%和26.97%。亚麻象危害指数和千粒重的模拟回归方程为y=-0.1981x2+0.9029x+6.0766(R2=0.8090),种群密度与危害指数模拟回归方程为y=0.0203x+0.4127(R2=0.9967),亚麻象种群密度与胡麻产量模拟方程为y=-0.0051x2+0.7277x+86.107(R2=0.8814)。通过验证试验,对千粒重和产量的实测值与理论值进行Bonferroni配对比较的显著性检验,实测值与理论值差异不显著,拟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