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对河西灌区春小麦超高产育种的可行性和育成品种的产量表现及示范面积,提出选育超高产品种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丰产性与抗倒强度;突破口是处理好高产与稳产的关系,提出了超高产品种的两种株型模型;探讨了超高产育种以及在试验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根据吉林省寒地稻作的特点,从水稻超高产育种指标分析入手,进一步明确超高产品种的选育目标及对策,初步提出今后吉林省水稻超高产品种的株形模式,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麦超高产紧凑型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小麦高产育种的可行性,提出了选育超高产紧凑型品种的具体目标,介绍了已育成高产品种的产量表现,探讨了区域试验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小麦超高产紧凑型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小麦高产育种的可行性,提出了选育超高产紧凑型品种的具体目标,介绍了已育成高产品种的产量表现,探讨了区域试验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根据吉林省寒地稻作的特点,从水稻超高产育种指标分析入手,进一步明确超高产品种的选育目标及对策,初步提出今后吉林省水稻超高产品种的株形模式,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玉米高产育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伟光 《玉米科学》2006,14(2):010-012
论述吉林省玉米单产对全省乃至全国玉米及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我国玉米产量水平低下的原因和东北春玉米尚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并比较了中、美国家玉米品种的差异,提出了高产超高产育种计划:即高产超高产育种方向、目标和选系方法。认为稳产育种与高产育种应同步进行;中低产田以Lan.类群与塘四平头类群为杂优模式对,向适应性强、稳产杂交种方向选育;高产田以Reid类群与旅大红骨类群为杂优模式对,向超高产杂交种方向选育。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玉米育种技术落后,选育超高产玉米新品种难度大等问题,本文作者借鉴国内外玉米育种文献,根据我们快速育成宝单一号的育种实践,提出一套快速选育玉米品种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辽粳系列水稻品种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辽粳系列水稻品种的选育理论及技术路线 ,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科研成果 ,简述了辽粳系列主要代表品种及有关情况 ,最后对水稻超高产育种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要较大幅度提高新疆棉花品种的产量,进行棉花超高产育种是唯一的出路。本文从新疆棉花超高产育种现状分析,提出了新疆棉花超高产育种指标,建议应加强超高产育种的应用基础研究,同时提出了关键措施及实践的主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计算机模拟大豆300—500kg/667m^2的超高产,寻优计算了形成产量因子的超高产频率,分析了不同超高产途径单株选择的重点性状,结合育种实践讨论了超高产品种单株选择指标,提出了分类选择的策略,旨为超高产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小麦改良研究与实践的综合分析,认为目标创新,材料创新和方法创新,是品种突破的三大要素,育种目标和亲本材料的突破与创新,是“超级麦”选育的重要关键。要实现小麦超高产品种的突破,应调整产量结构,重视生理协调,全面提高品质,坚持适期成熟,保证综合抗性。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   总被引:394,自引:46,他引:394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袁隆平(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0125)1超高产水稻的概念什么叫水稻超高产育种,迄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严格的定义,因此各家各派提出的产量指标并不相同。1980年日本制定的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要求在15a内育成比原有品种...  相似文献   

13.
日本1981年制定一个超高产育种攻关计划,提出15年内育出超高产品种比现有推广品种增产50%的育种目标,现已育出“晨星”、“中国96”、“比陆130”、“关东138”等超高产品种。在我国,新近育成的籼粳杂交组合“赣化6号”等、在米质、抗性以及产量潜力等综合性状上都有明显的提高。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研究进展及提出我省超高产育种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湖北地处长江中下游麦区,其大麦育种目标为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熟期适宜的多棱或二棱专用饲料大麦新品种及高产、优质的二棱专用或兼用型啤酒大麦;八五期间,相继育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极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大麦新品种(系)。对育种策略和途径探讨,认为选育多棱大麦新品种是大麦超高产育种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对二棱大麦,要双高并重,注意高粒重和高穗容量的双重目标选择。注意高收获指数与高生物量的协调;亲本选配上,要高低结合、优势互补,同时还应注意亲本间的遗传距离,重视多棱大麦与二棱大麦品种的亚种间杂交是大麦育种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方法的辩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研究现状,并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辩证的分析,阐述了超高产新株型创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等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实践探索,提出未来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的方向。冠层结构、光合作用、物质积累、分配与调运的综合作用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充分利用遗传资源和高光效育种以及传统育种和生物技术相结合,协调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的关系,协调穗数、穗粒数与粒重的关系,建立合理的产量结构,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实现超高产育种。生态设计育种和分子育种是未来超高产育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设想与实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介绍了国内外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基本情况,提出了当前我国水稻超高产育种面临的新问题,即超级稻品种资源匮乏、部分超级杂交稻组合适应性较差、超高产水稻育种理论过于模式化等。针对当前形势,结合多年育种实践,提出了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设想,即超级亲本选育——超级杂交组合选育——超级杂交制种,并详细阐述了各步骤的标准和实现其目标的技术路线。超级亲本要求综合性状优良,产量水平或库容量达到或基本达到各级区试对照杂交稻组合的水平。超级杂交稻组合的标准是品质优、适应性广、耐肥抗倒、对主要病虫害达中抗以上水平,产量水平较国家或省区试中对照增产8%左右。其选育的技术路线是通过双亲最佳组配方式,增加选择压力,注重理想株型和优良生理机能及其各性状间的高度协调。超级杂交制种产量水平根据不育系的类型来确定,其中早稻类型不育系杂交制种产量要求大面积达到3.75 t/hm2以上,中稻类型的不育系要求达到5.25 t/hm2以上。其技术路线是通过选择最佳的制种基地,选用库容量大和异交结实特性好的不育系,通过超大行比与超常规培育父本措施提高父本的花粉量,从而提高制种产量。按照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的技术路线,成功选育了父本996和两用核不育系C815S两个超级杂交稻亲本,利用前者选育出适合长江中下游稻区作双季早稻种植的超级杂交早稻组合陆两优996,用后者选配出几个增产幅度大、极有应用前景的超级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17.
贾东 《北方水稻》2011,41(2):73-74
简要回顾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历史进程,指出了提高单产是增加粮食产量的根本。结合我国水稻超高产育种经典理论内容与实践,分析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现状,提出了通过籼粳稻杂交、光敏核不育和广亲和基因等途径实现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育种具有充足的光温资源和较丰富的品种资源,超高产育种的主要矛盾是丰产性和抗倒性,产量结构应适当降低现有高产品种穗数的基础上,努力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培育超高产品种应在提高生物学产量的同时提高收获指数,可通过适当增加株高和茎秆充实度的办法来提高生物学产量。生态型以半冬偏春性为主。选择时以复合阶梯杂交或轮回选择为主,以利有效基因的累加。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高产晚熟水稻新品种宁粳35号的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阐述了其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并提出了超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和适种地区。  相似文献   

20.
《中国稻米》2000,(1):44
1999年11月30日,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开始实施,首批启动的项目有20个。其中水稻有5项。1.中国超级稻试验示范超级稻的选育及其生产应用是水稻增加产量的突破口,其核心是理想株型塑造与强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本项目以超级稻品种和组合为核心,以超高产栽培技术为主线,把定量平衡施肥、肥水调控、化学调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综合集成并进行生产示范,达到高产优质;通过美国稻、爪哇精、IRRI超级稻品系等多种特种资源的利用及产量QTL的积累,利用常规育种与生物育种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超级常规稻新品种,通过选育配合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