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摄入栎属植物花、芽、叶、茎和籽引起的家畜中毒,发生于世界很多地方。在北美洲,被确认的栎属植物已有60多种,并且全都可能潜在性地含有毒素。在美国似乎中毒病的一般原因被认为是哈氏栎(Quercus havurdii)、短栎(Q brevloba)和嘎氏栎(Q gambellii),然而,在欧洲则好像橡子中毒的原因最常提到槲状栎(Q fobur)。至少有16种栎属植物生长在加利福尼亚,包括很多种或者亚种。在春季,作为栎属植物芽的中毒,嘎氏栎和哈氏栎起码是可靠的。在秋季,Q lobata橡子是一个中毒  相似文献   

2.
一、发病原因 (一)社会因素根据实地调查,本病一般在3月下旬至5月中旬发生。会理县山区的青树主要有槲栎、麻栎、柞栎、大叶栎、栓皮栎等五种,它们通属栎属植物,因这种树适应性很强,发芽早,生长快,在春夏之交,其他植物还未发芽,它却长出了叶子。  相似文献   

3.
一、发病原因 (一)社会因素根据实地调查,本病一般在3月下旬至5月中旬发生。会理县山区的青树主要有槲栎、麻栎、柞栎、大叶栎、栓皮栎等五种,它们通属栎属植物,因这种树适应性很强,发芽早,生长快,在春夏之交,其他植物还未发芽,它却长出了叶子。  相似文献   

4.
青棡叶中毒,学名称为栎属植物中毒.栎属植物主要有槲栎、白栎、麻栎、榨栎等,我地区主要以白栎为主.其中毒的症状,以消化机能紊乱和水肿为主征,故俗称为牛"水肿病".  相似文献   

5.
耕牛青木冈叶中毒是由于误食过量的壳斗科栎属植物(檞栎、麻栎、柞栎、大叶栎、白栎、栓皮栎等)的花、幼嫩叶造成的一种中毒性疾病。贵州主要是檞栎、麻栎和柞栎引起发病,在众多受害动物中对牛的危害最为严重,栎属植物种类多,因此,凡分布有栎属植物分布的地区均有可能发病,习惯上称青木冈叶中毒。这类植物多分布于丘陵山区故易造成:一方面病初畜主未引起  相似文献   

6.
青木冈叶中毒,学名称为栎属植物中毒。栎属植物主要有槲栎、白栎、麻栎、榨栎等,我地区主要以白栎为主。其中毒的症状,以消化机能紊乱和水肿为主征,故俗称为牛“水肿病”。根据发病季节、特征等,采取中草药治疗,笔者2002年以来对25头患牛进行辩证施治,治愈23头,死亡2头,治愈率92%,治疗效果显著。1病因主要是青木冈叶含有一种鞣酸。清明节前后,在栎类植物生长地放牧的牛大量采食青木冈叶或农户采割垫圈,极易引起中毒。2症状根据发病的特征和病程,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2.1初期症状病牛精神萎顿,食欲减退,反刍减少或停止,瘤胃蠕动减…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土壤有机碳库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森林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有机碳库,对全球碳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对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子午岭地区天然柴松林、辽东栎林以及人工油松林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柴松林、油松林和辽东栎林3种林地碳密度分别为10.76、9.382和11.43 kg/m2;且有机碳密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不同土壤深度差异显著(P0.05);不同立地条件下,3种林地碳密度差异明显,柴松林和辽东栎林在整个剖面有机碳密度阴坡阳坡,而油松林在0~50 cm土层是阳坡阴坡,50~90 cm土层是阴坡阳坡;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土壤含水量、pH值、全氮、全磷等理化指标在不同土层中相关性差异较大,而在整个土壤剖面,除pH值以外,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密度与理化指标呈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每年春季(4~5月)是山区耕牛栎树枝叶中毒季节,尤以清明后立夏前为高发期。由于农民预防意识差,加上缺乏治疗技术,致使该病在栎属植物分布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给春耕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给农户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该病,笔者现将该病的发病原因、中毒机理、中毒症状及防治措施介绍于后.供参考。1.发病原因栎树俗称杠树,为壳斗科栎属植物的总称。该属植物类别繁多,为重要的鞣料植物,多生长在山区的坡上。由于自然条件和经常砍伐等原因,栎属植物很少形成乔木。多呈灌丛状态,树枝低矮,幼嫩…  相似文献   

9.
山西栎属树木共有17种,可归纳成为4种类型,即麻栎类、槲类、枹栎类和其他类。简述这几类品种的主要特征,调查其在山西的主要产地,介绍这些树种在全国其它省份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0.
王连珍  董绪国 《蚕业科学》2008,34(1):174-177
关于栎属(Quercus)植物柞树在植物分类阶元"科"的中文名称,有的文献称之为山毛榉科(Fagaceae),有的称之为壳斗科(Fagaceae);"科"所辖"属"的种类以及栎属的分组、柞树树种的中文名称也不尽相同。对上述分类阶元名称及栎属分组的考证结果认为:柞树在植物分类阶元"科"上的中文名称宜统称为壳斗科,柞树的"种"名应统一称为"栎";壳斗科在中国分布有7个属;青冈类植物应归为栎属的一个亚属———青冈亚属。  相似文献   

11.
我国几大有毒植物造成家畜灾害性疾病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栎属植物1 .1 灾害概况 栎属植物在我国约有 1 40种 ,其中经动物试验证实在其中槲树、槲栎、栓皮栎、锐齿栎、白栎、麻栎、小橡子树、蒙古栎、包栎、辽东栎等 8个种 2个变种有毒。我国现有 1 4个省、市、自治区报道发生该植物中毒 ,发病地区多集中在农牧交错地带 ,受害的动物主要见于牛。据不完全统计 ,陕西省汉中地区 1 977~ 1 982年发病 1 .5万头 ,死亡 440 0头 ;贵州省 1 976~ 1 979年共发病 883 4头 ,死亡 4878头。给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1] [2 ] 。栎属植物中毒是导致家畜“生态灾害性疾病”之一 ,其造成灾害主要因素有以下…  相似文献   

12.
天蚕似(A ntheraea Yamarnai)主要以蒙古栎(Q.mon-golica)、辽东栎(Q.liaotugenis)等栎属植物为食,天蚕幼虫通过取食栎属植物叶片摄取营养物质,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因此,栎属植物叶片质量的优劣不但对饲养幼虫成绩有关,而且对天蚕茧质以及成虫产卵量也有影响。为了选择饲养天蚕幼虫的适宜饲料,进而提高幼虫的强健性、茧质及其蛹的内在质量,我们根据省内广泛分布蒙古栎资源状况,并以此树种为主要饲料进行了饲养实验.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青杠树为壳斗科栎属的多年生乔木或灌木,又称橡树、柞树、栎树、槲树。我国有140多种。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及陕、甘、宁的山区,是用途广泛的经济树种。该树根深叶茂、抗土壤贫瘠能力强,既耐旱又抗涝,河北省主要有蒙古栎、河北栎、辽东栎、每年春  相似文献   

14.
花溪孟关、黔陶、麦坪、久安、石板、青岩、燕楼、马林等乡镇地处海拔1100~1200米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栎树生长.这些地方的大部分地区生长着灌栎丛林,由于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牧地被垦,耕牛放牧面积越来越窄,农民只好把牛赶到林区,任其采食栎树叶,故这些乡镇的耕牛每年农历的“清明”后至“立夏”前是耕牛栎树叶中毒的高发期,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为了有效地治疗和预防该病,笔者在接受省兽防站的课题任务后,选择乡镇兽医人员,组成防治小组开展这项工作,现将情况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5.
栎属植物中毒是耕牛采食过量的栎属植物嫩叶、花,出现以全身水肿为特征的中毒症。多发于春季。南方山区、、半山区山上栋属植物分布较广。一般都在3月底开始发芽抽青开花,在嫩叶与花中含有大量鞣酸及焦性没食子等有毒成分。栎属植物抽青早,牛经冬季长期舍饲干料。开春开始放牧后,见青贪食过量栎属植物嫩叶和花,导致本病发生。本病目前尚属特效药物,近年来,笔者采用“龙胆泻肝汤”结合西药进行综合性治疗取得较好效果。10年来,共收治本病59例,除2例首  相似文献   

16.
耕牛青叶中毒是由于耕牛误食过量的壳斗科栎属植物(贵州主要是懈栎,麻栎和柞栎)的花、幼嫩叶造成的一种中毒性疾病。我县属栎属植物广泛分布的山区,每年都有该病发生。多年来,笔者根据传统中医理论,采用当地的中草药结合西医方法治疗该病,2009年来共诊治42例,治愈36例,治愈率为86%。现将诊疗方法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青冈叶中毒是由于家畜过食山毛举科栎属的几种植物,如槲栎、麻栎、大叶栎、白栎、短柄抱栎、栓皮栎等的花、叶、而发生泌尿、消化系统机能性和器质性病变为特征的地区季节性中毒性疾病。我县是一个栎属植物广泛的山区县,牛青冈叶中毒每年春季时有发生,曾有年因该病致死的牛  相似文献   

18.
北京山区辅助蜜粉源———漆树漆树,又名:王疤树,属落叶乔木,树高10~15米,叶呈长卵形,穗状花序,树龄七八年开花,开花期5月中旬至6月初,果实园形。漆树喜生于阴坡沟谷地,青壮年树或生长在比较向阳和山脚下的先开花,老树、背阴处和山上生长的次开花。漆树...  相似文献   

19.
牛青杠叶中毒是由于牛采食大量壳斗科栎属植物青杠树叶(特别是细嫩叶芽),其有毒成分栎单宁及其降解产物吸收入血而引起的以便秘或下痢、水肿、胃肠炎及肾损伤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多发于春季(特别是4月中下旬,青杠树发芽开花盛期),尤其是春季干旱,牧草生长发芽迟缓年份,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苏伦安 《蚕业科学》1991,17(3):179-181
<正> 柞树属于壳斗科(Fagaceae)栎属(Quercus),本属种类很多,分布面积很广,世界上有300余种,我国有60余种,还有很多自然杂交种和变种,《中国树木志》将其分为五组,即高山栎组、巴东栎组、沼生栎组、槲组与栎组。其叶子有常绿、半常绿和落叶三类,第一组为常绿类、第二、三组为常绿类,少数为半常绿类,只有槲类、栎类两组为落叶栎类。一般常绿叶呈甘质,坚韧异常,蚕不能咬啮,需经修剪重发嫩叶,才能在短时间内放蚕;半常绿叶,冬季叶虽枯凋,但发芽早,老硬快,不适蚕用;只有落叶栎,叶质柔软多汁,适宜放蚕。本文重点讨论落叶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