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养蜂规模是影响蜂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转地蜂场生产成本高、风险系数大等条件下.怎样的养蜂规模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适度养蜂规模)是业内普遍关注的热点.2011-2012年,跟踪调查了浙江省缙云县80家转地蜂场养蜂规模经济效益,结果发现,2011年的适度养蜂规模为4人蜂场平均饲养186群西方蜜蜂;2012年的适度养蜂规模为3人蜂场平均饲养158群西方蜜蜂.这表明转地蜂场适度养蜂经营规模处于动态变化中.调查结果对指导转地蜂场调整适度养蜂规模,增加经济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转地蜂场以多大的养蜂规模经济效益最好,这是广大蜂农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对浙江省缙云县的数十家转地蜂场2004~2006年连续3年的养蜂规模效益进行了调查,通过统计比较分析得出的结果为:目前转地蜂场以4人蜂场、饲养170群蜜蜂的蜂场养蜂规模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3.
养蜂规模是影响蜂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转地蜂场何等养蜂规模经济效益最好,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之一。2007-2010年,我们对浙江省缙云县80家以生产蜂蜜为主、生产蜂王浆、蜂花粉为辅的转地蜂场养蜂规模经济效益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在目前的转地养蜂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下,蜂场规模以2-4人为主,其中,4人规模的家庭蜂场饲养185-195群西方蜜蜂,为最佳的适度规模;5人蜂场的经济效益最佳,但发展缓慢,值得关注与期待。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引进西方蜜蜂饲养以来,养蜂模式大致分为两种:即定地饲养与转地饲养,转地又有大转地(全国范围)和小转地(本省范围)之分.20世纪80~90年代,党的三中全会后,以家庭为单位的蜂场蓬勃兴起,大多是夫妻二人管理百群左右的蜂场.  相似文献   

5.
转地蜂场结构,素质,规模效益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元强 《中国蜂业》1998,49(3):14-15
调查60家转地蜂场,全部是一户一家的家庭式专业化养蜂场。蜂场以1~3人为主,人均养蜂28群。养蜂员平均年龄3467岁,养蜂工龄平均9年,文化程度初中、高中占7064%,与农村传统种植业、养殖业相比,养蜂员整体素质较高,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调查统计表明:家庭模式转地蜂场以3人饲养83群蜜蜂为适度养蜂规模,经济效益最佳,具有推广价值,对提高养蜂经济效益,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梁以升  刘漪 《蜜蜂杂志》2013,33(6):18-18
我国地大物博,南北温差明显,蜜粉源植物从南到北逐渐开放。长途转地蜂场虽周年追花夺蜜,但受制约因素太多:气候、蜜源、运费、劳动力成本、养蜂人员老化等,养蜂费用逐年上升,而蜂产品价格上涨空间却不大。养蜂业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有很多长途放蜂人员都有歇业或改为小转地饲养的打算,  相似文献   

7.
<正>转地养蜂,约5万户蜂场主饲养600万箱西方蜜蜂;追花取蜜,蜂场主每10~30 d需转运蜂场,全年少则五六次,多则十几次。由于蜜蜂有蜇人习牲,故转地养蜂都得蜂农装卸车,尤其夏季高温运蜂还得途中放蜂,甚至遇到交通事故更需蜂农解救蜜蜂来减少损失。可是蜂场主在全国各地转地养蜂会遇到交警  相似文献   

8.
在蜜蜂转地饲养中,蜂场电源的解决将会对提高养蜂机械化水平、扩大养蜂规模起到促进作用。对已有成果——多功能电气控制装置进行进一步可靠性实验,验证了方案设计和设备的选型,满足了蜂场的需要,达到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对浙江省缙云县80家转地蜂场养蜂生产成本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08年养蜂生产总成本598.45元/群,比2007年增长14.22%。2007~2008年转地蜂场年平均生产总成本561.19元/群,与2005~2006年相比,增长6.36%。2007年和2008年,养蜂生产总成本分别占总收入的72.62%和78.72%。转地蜂场生产成本高,尤其是运费开支。蜜蜂授粉对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养蜂业亟需政府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谈大转地蜂群怎样在辽西就地安全越冬辽宁北镇县大市乡江家村(121301)艾国民近年来,由于大转地养蜂费用大幅度提高,养蜂经济效益的不断下降,促使大批蜂场逐渐由大转地饲养过渡为定地加小转地养蜂。在这转变过程中,本区有很多养蜂者由于是在走南闯北、追花夺蜜...  相似文献   

11.
《蜜蜂杂志》2021,41(11)
缙云县、仙居县80家转地蜂场2013-2019年的调查结果:在组织结构全部是以家庭结构为主、饲养西方蜜蜂的专业化养蜂场中:2人蜂场占比26.25%~57.50%,3人蜂场占比35.00%~58.75%,4人蜂场占比7.50%~12.50%,5人蜂场占比0~2.50%;蜂农户籍为缙云县的占比77.31%~85.00%,外地的占比15.00%~22.69%。蜂农人均饲养蜂群由52.73群发展到64.85群。增加1.73群/年。蜂农平均年龄分别为39.91岁、40.46岁、41.41岁、42.43岁、43.57岁、44.65岁、45.75岁;蜂农平均工龄为13.87~19.19年。蜂农文化程度小学占比由5.88%减少到4.00%,初中占比由83.61%减少到78.50%,高中占比由9.66%提高到15.50%,大专占比由0.84%增加到2.00%。上述数据表明,转地蜂场是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转地蜂场追踪蜜粉源生态养蜂,积极脱贫致富,并无偿大范围为各地农作物授粉,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但是转地蜂场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养蜂风险系数大、场长老龄化趋势加重。这些难题的解决亟待国家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增加养蜂投入,以期促进养蜂业更加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龚薇  杨建存 《蜜蜂杂志》2000,(10):23-24
养蜂生产流动性大,蜂群一旦感染上传染性病虫害,极易蔓延,为保护养蜂生产,凡出省转地的蜂场都应进行检疫,这样可以主动消除病虫害的传播,促进养蜂业健康发展。随着我国有关动物检疫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蜜蜂的检疫工作也受到了重视,其检疫方法也应逐步规范。按国家规定,国内转地放蜂的蜂群,在出省转地前要进行检疫,并将检疫情况如实填写在养蜂证的“检疫记事”栏内。检疫合格后,方允许蜂场转地。检疫有效期为3个月。在农业部公布的《一、二、三类动物病病种名录》中规定: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蜜蜂孢子虫病、白垩…  相似文献   

13.
蜜蜂能在短时间内采进大量的饲料,人们正是利用蜜蜂的这种习性,转地放蜂、追花夺蜜,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转地放蜂有大转地和小转地之分。何为大转地或小转地?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来说,长途的、跨越省区的、一晚上的时间内不能赶到目的地的,应为大转地;而在本地区...  相似文献   

14.
2005~2006年转地蜂场养蜂生产成本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浙江省是全国养蜂业发达省份之一,以转地放蜂为主,缙云县地处浙南山区,大都饲养西方蜜蜂。本世纪初,全县蜜蜂饲养量在1.6万群,近年由于蜂产品价格偏低,养蜂生产成本增加,养蜂效益不佳,  相似文献   

15.
问题解答     
建木 《中国蜂业》2007,58(3):34-34
问:我初学养蜂,听说长途转地放蜂要打开蜂箱巢门进行运输,在漫长的路途中,蜂群里的蜜蜂难道不飞走吗?(江西新建县于春节)  相似文献   

16.
徐子成 《中国蜂业》2007,58(11):35-35
不论定地或转地养蜂,在蜂场内定点喂盐是很重要的工作。有的蜂友认为蜜蜂无需喂盐,有的蜂友认为在蜂箱内喂水时加点盐即可。我对此持不同看法。我认为蜜蜂只要在育儿期,既需要水又需要盐,两者缺一不可。在利于蜜蜂飞行的气温下,蜜蜂会分别采集淡水和盐。  相似文献   

17.
实地调查了浙江省缙云县80家转地蜂场养蜂生产成本,结果显示:2011年和2012年养蜂生产成本分别为729.91元/群和868.68元/群,同比增长2.01%和19.01%。其中增长最快的是人工费用,分别达7.66%和20.99%。2012年运费为181.99元/群,同比降低了1.71%,这是蜜蜂运输列入"绿色通道"的结果。转地放蜂能充分发挥蜜蜂授粉的生态优势,但是生产成本较高,风险较大。养蜂业健康持续发展亟待政府生态补偿政策的大力推进与落实。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黑龙江椴树流蜜规律有所改变,表现为大小年不明显,连年歉收现象经常发生。一些南方蜂场抱着侥幸心理,每年6月初前,有的甚至4月底就到黑龙江林区椴树场地,7月中、下旬又跟随本地蜂场一起转地到秋蜜场地。南北蜂群在不超过1km距离相处5个月时间,小蜂螨传播蔓延。一、南北大转地养蜂的背景从长远看,南北大转地养蜂是高效益选择,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蜜源植物花期南早北迟。  相似文献   

19.
黄永权 《蜜蜂杂志》2011,31(10):9-11
罗平县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东南,地处滇、桂、黔三省结合部。作为全国蜜蜂春繁基地,罗平县因其油菜“种植面积大,开花期较早,几乎不用农药”的特点,每年早春吸引了大量转地蜂场来繁殖蜂群。我们把罗平县的气候、蜜源特点和蜂群管理要点整理出来,以供养蜂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入秋以后,外界蜜源逐渐减少,蜂群管理由蜂产品生产逐步转向越冬前准备,特别是转地蜂场,从9月份开始,陆续回乡,准备越冬.从近些年养蜂生产实际情况来看,每年的9~11月份是蜜蜂农药中毒事件的高发期,主要原因是外界蜜源减少,转地蜂群经长时间运输,蜂群内蜂粮储备减少,蜜蜂外出采蜜积极性高,当外界使用农药时,容易引起蜜蜂中毒,造成蜜蜂大量死亡.另外,由于转地蜂群的群势要比定地饲养的群势强,在外界蜜源缺乏,而蜂群采蜜积极性仍然较高的晴好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生盗蜂现象,影响蜂群正常的生活秩序,甚至造成蜜蜂大量死亡,一些养蜂者为了泄私愤,故意在蜂蜜中添加农药引诱作盗蜂群中毒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