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胜县农技部门破解乡镇机改后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缺位难题,大胆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采取市场运作方式,鼓励一批高、中级农艺师个人出资领办农资连锁经营企业,实行股份制运作、网络化管理,吸纳了农技部门技术服务入股和乡、村农资经销大户加盟入股,建成县、乡、村三级农技农资连锁经营服务体系。对治理农资市场混乱,导向农民购买放心农资,推广良种良法,服务全县农业发挥了龙头示范作用,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维护农业生产安全起到了公益性农技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各乡村的农技人员在农村中尤为重要,他们掌握着各类农业技术,然而,近年来,随着农资市场的放开,各地个体农资经销户不断涌现,且个体农资经销商经营方式灵活,服务到位,加之乡镇农技站经销农资时“重经营,轻服务”,导致个体农资经销户渐渐成为当地农资经营的主力军,削弱乡镇农技站和农技人员在农民心目中庄稼保护神的地位。因此,许多乡镇农技人员感觉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无所适从。但是也应看到,由于个体农资经销  相似文献   

3.
朱磊 《河南农业》2019,(15):44-46
创新和培育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供给主体是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农资经销商转型的起点与过程、现实障碍、方向与路径的研究表明,农资经销商要转型为农业综合服务商,更好地发挥农技服务供给主体的作用,就要在乡镇机构改革、农资市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兴起的过程中,逐渐从农资销售的单一角色,发展成为集农资销售、农资搬运、农技指导、缓解资金压力等多重服务角色;与此同时,农资经销商转型为农业综合服务商面临着市场竞争与风险、上游政策短板等两大现实障碍。提出了推进农资经销商转型为农业综合服务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农资市场的放开,各地个体农资经销户不断涌现,且个体农资经销商经营方式灵活,服务到位,加之乡镇农技站经销农资时“重经营,轻服务”,导致个体农资经销户渐渐成为当地农资经营的主力军,削弱乡镇农技站和农技人员在农民心目中庄稼保护神的地位。因此,许多乡镇农技人员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由中农控股主办的"中国农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启动会在黑龙江肇源召开,来自周边地区的800多名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参加会议。会议首先介绍了"中国农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背景及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中农控股将依托"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联合包括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上下游资源的整合运作,全力打造涵盖农资直购、土地托管、农业金融、农机配套、农技服务、粮食银行为一体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建设"中国农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点地区,黑龙江省肇源县位于松花江左岸,是黑龙江粮食主产  相似文献   

6.
温县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温县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截至2017年底,全县农民合作社达到1255家,家庭农场达到87家。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44万hm~2,其中3.33 hm~2以上规模经营面积达到8300 hm~2。伴随着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的不断提升,温县农资、农技、金融、信息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服务体系、企业主导的合作服务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多年农技推广经验,通过分析农技创新发展中新技术、新农资的引进、应用过程,就区域站农技人员如何利用区位优势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出了向农业经营主体、农资经销商、有经验农民学习以及坚持"三农"调研、善于市场分析、注重理论实践等6点建议,以期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者进一步搞好优质服务和区域站的高效运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前新型农业主体逐步发展壮大,农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使得农资经营服务必须由商品供给向服务提供转变。运用MAS原理对主要农资服务、重要农资主体进行整合,挖掘农资经营服务体系中各主体的服务潜能,打造"五位一体"的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并进行运行机制的研究,力求改善农资经营环境,更好地满足新型农资主体的需求,为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由供销社农资部门主宰市场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农业三站"迅速成长,已占据农资市场半壁江山,生产企业也发挥直销优势,把营销触角直伸到乡下,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个体经营异军突起,逐渐成为农资流通市场的新角色。在这种市场形势下,无序竞争加剧,确有一些农技部门用自己手中掌控的"处方权",与一些农资企业联合起来,推销他们自己经营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资市场发展前景大好,但怎样发展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自国务院取消农资专营之后,全国各地个体农资经营遍地开花,农资经营竞争增强,一些没有竞争力的农资公司都被淘汰出局。现存的大小农资经营商在经营过程中大多采取送货、赊欠、返利等一些服务来赢得客户,但是这样的经营模式发展下去只能导致大家都赚不了钱。为了未来农资市场的健康发展,农资经营模式需要一些改变。  相似文献   

11.
移动互联网能改变农资市场环境,影响农资营销策略选择。在梳理农资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兴起为农资市场带来的影响,并以国内领先的现代农业生产性服务平台——中化MAP为例,阐述了农资企业深耕农技服务,延伸农资营销链条,满足农户多元需求的成功营销经验,以期探索出一条紧跟移动互联网资源整合步伐、把握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机遇、开创"移动互联网+农技服务"的营销模式、推动农资营销策略转型升级的典型道路。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国农技推广服务由政府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群众性科技组织、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农资销售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高等院校、农业科研机构多方承担,突出农技推广服务的公益性,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统筹规划管理农技推广服务,发展壮大多元化服务主体,整合农业科技资源,探索多种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可有效提升农技推广效率。  相似文献   

13.
肖步金 《福建农业》2006,(11):35-35
长期以来,以农技站为代表的农业“五站”(农技、经作、经营、畜牧水产、农机,下同),在稳定农业生产、实现科教兴农、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做出了很大贡献。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存在许多的弊病,如“人散、线断、网破”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本文就目前清流县的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期望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弊病能够得到改善,从而推动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 资流通十分重视,在强调农资部门 是经营农资主渠道的同时,明确提 出生产企业和农业植保站、土肥站、 农技推广(中心)站(以下简称农业 “三站”),是农资流通的辅助渠通, 提倡农业“三站”结合技术推广、经 营部分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 资料,这是我国农资流通体制的一 次成功的改革。那么,在新的市场经 济形势下,农业“三站”如何参与农 资流通呢? 农业植保、土肥、农技等农业技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农业生产经营形式更加多元化。传统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针对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不足,着重探讨如何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的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农技推广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上海市崇明区农资经营市场可持续发展,为种植户提供优质产品及服务,在对全区农资经营市场、种植大户、农技人员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崇明区农资经营状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的增产增收都离不开农技推广,而农技推广的质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分类改革,为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本文针对目前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剖析,并从当前农技推广工作实际出发,提出了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唐河县农业局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主线,领导班子狠抓内部管理,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长入为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形成了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体系、种子繁育供应体系、农村人才培训体系和种子农资管理体系,走出了一条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支撑农业经济腾飞之路。  相似文献   

19.
充分整合市、县和乡镇三级农技资源,积极探索“农技农资双连锁”服务模式,打造全新为农服务平台,借助农资供应,提高农业科技新成果推广普及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本文介绍了宿迁市“农技农资双连锁”的成效,分析了“农技农资双连锁”目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农技农资双连锁”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可持续发展对政策的依赖性较大,从土地流转、资金配套到人员培养,都要靠政府的大力扶持,地方政府通过财政和信贷支持,整合涉农资金,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技服务体系,规范农业企业的认证和管理,积极引导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向着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