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园艺疗法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成为解决大学生亚健康问题的新兴方法。为便于大学校园开展园艺疗法活动,阐述了园艺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效果,并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原有“心灵花园”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改进设计方案,以期能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作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康复花园治疗模式已经成为园林形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从当前阶段我国园艺治疗背景下康复花园设计现实问题来看,仍然缺乏项目型实践和创新性理念的应用。为此,康复花园设计应关注患者的实际状况,并从满足患者实际需求出发、达到康复治疗目标等多个角度进行探索,在实践中完善康复治疗设计理念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摘要:作为世界上家庭园艺水平较高的国家,美国花园中心经过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已基本成熟。本文在介绍花园中心概念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美国花园中心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并提出了对发展我国花园中心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设城市彩色生态景观,能进一步丰富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植物多样性和色彩多样性,提升园林绿化植物色彩和形态的审美性,给城市带来充满活力的新形象,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我国的城市绿化建设,普遍正面临着从"绿化"到"彩化"的转型,以赣州市彩化规划为例,从顶层设计层面指导彩化规划建设,填补绿地彩量控制的空白,为城市绿化彩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癌症的诊断和治疗较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尽管如此,癌症的治愈率还是不甚理想,尤其是当患者了解病情之后,精神、心理方面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除了临床的治疗手段,肿瘤患者对治疗环境、康复环境的需求也需要得到重视。因此,通过对肿瘤患者的生理、心理特征及需求分析,依据园艺疗法的基本原理,探讨具有针对性的花园设计策略,并通过花园项目方案设计,探索肿瘤患者花园的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6.
董璐 《花卉》2020,(18):147-148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城市雨水花园的建设产生积极影响。实践中为了实现雨水花园的科学设计,完善与之相关的设计方案,增强设计工作中的技术内涵,则需要以景观为导向,充分考虑设计效果,明确设计要点,确保雨水花园设计的科学性、功能性、有效性,以及广泛应用性。基于此,本文将对以景观为导向的雨水花园设计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制造业倚重钢铁业,在污染严重,三废排放量如此之大的企业中,园林绿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净化达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的保持园区内工作环境质量的优质,并能通过植物配置使企业员工保持身心健康。本文通过总结宝钢园林绿化建设的经验做法,从设计理念、布局规划及植物配置三方面,阐述钢铁企业园区绿化建设时要把握住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建设农业综合体,对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和目标要求的准确把握,着眼于对发达地区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全面分析和深刻认识,引入新理念,建立新机制,探索新模式,对探索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途径具有深远意义。农业嘉年华作为都市工业的一种新载体,其本质就是现代农业综合体,花园中心作为花园园艺产品综合性终端服务平台,有着较为成熟的经营模式。本文阐述了农业嘉年华和花园中心的概念、特点、发展历程及现状,将其相似及可互补的特点进行结合,提出农业嘉年华与花园中心相融合的农业综合体新模式可带来的优势,意在探讨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为现代农业综合体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的一种,通过查阅、整理相关文献和在丹东市滨水区走访调查,系统地阐述了雨水花园的区域概况、研究方法、植物的选择的原则、布置、结果与分析等。  相似文献   

10.
雨水花园是一类将景观美化设计与城市雨洪相融合的发展体系,能够滞留雨水,对强暴雨径流进行削减,较大程度上降低城市雨洪自然灾害,同时设计要以景观美化、低影响等为基本条件,才能实现雨水花园真正的雨洪截留作用与景观美化效果。本文从海绵城市与雨水花园的概念入手,对海绵城市的发展意义与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了规划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总体布局后再通过地形、边界、树池以及铺装等分区进行规划,同时考虑植物配景来尝试将该雨水花园规划得更为高效,以期为花园雨洪利用提供一定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园墙是岭南古典园林中极为常见的景观小品。清晖园的园墙形式多样、材质丰富,使空间富于变化,同时,是见证岭南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糅合的历史物证,其形式和应用可在现代园林建设中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城镇园林生态规划研究——以富阳市万市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地区大力推进省级森林城镇创建活动背景下,以万市镇绿地系统规划为例,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在生态优先理念的指导下,深入分析城镇绿地系统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从集镇区点、线、面5个方面来构建森林城镇策略,以期为浙江省内森林城镇建设模式的示范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的采摘果园仅仅是以“采摘”为主要目的,忽视果园的生态效益,并且没有真正起到陶冶情操、景观观赏的作用。将园林艺术融合到采摘、生态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生态果园中必将是大势所趋。北京市通州区艺术观光采摘园规划设计就是对于果园艺术表达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使用RS和GIS技术进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提取,以Sentinel-2A的遥感数据组建南昌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数据集,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定量研究研究区绿地景观格局并探讨不同类型及区域城市植被覆盖度和绿地景观格局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研究区绿地斑块构成总数庞大,其中经济开发区的绿地率最高而东湖区最小,附属绿地相对其它类型绿地占比最大;绿地分布不均匀且总体绿地斑块边缘较规则,遭受严重的人为因素干扰;旧城区尤以附属绿地和广场用地破碎化水平较大,无法发挥其生态效益;高植被覆盖度有利于形成面积较大、形状趋于复杂、空间分布相对集中的景观斑块,植被覆盖度越高,破碎化水平越低.对分析结果提出规划建议,均衡各类型绿地分布,增加景观多样性;结合城市文脉,改造旧城环境面貌;充分利用原有生态资源,合理化开发.  相似文献   

15.
李祥  田璐  蔡雄 《北方园艺》2012,(15):99-102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昆明市的公园绿地—莲花池公园的植物配置进行浅析。主要从植物配置与建筑、水体、道路的关系,说明植物配置的重要性以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在居住区景观绿地设计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对居住区室外环境空间的分析,从中国传统居住心理出发,总结出居住区景观绿地中私密性空间运用的必要性及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7.
水溶肥料监管体系建设与对策研究——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概述了我国水溶肥料的发展情况;以上海水溶性肥料的流通为例,分析了水溶肥料市场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从农资管理的实际出发,对水溶肥料监管体系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监管制度的建设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沙坡头风情园的现状和当地的旅游资源出发,充分挖掘中卫市以"边塞、黄河、西夏、回乡"为主体的历史文化和民俗资源,依托丰富的现代农业资源如沙地农业和设施农业及独有的大漠、湿地、湖泊、田园为一体的自然景观,运用现代与传统艺术相结合的手法把原有的沙地改造为集生产与科研、观光与旅游、休闲与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观光园。园区按总体规划可分为1条轴线、2个片区和5个景观区,以期为沙地休闲农业观光园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enhancing the well-being of residents, yet their equitable access remains a concern,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COVID-19 outbreak. There is a lack of knowledge on how people respond to the pandemic regarding the usage of green infrastructure in citi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hifts in visitation to parks and trails, two popular types of green infrastructures in Salt Lake County, Utah, by analyzing the results of a survey conducted during the pandemic. Our conceptualization considers personal and neighborhood level factors, including personal socioeconomic status, existing inequalities of green infrastructures, urban form, and neighborhood conditions. People who reside close to the city center tend to go to parks more often, while those living in urban edges use trails more. Visiting green infrastructures less often is more likely in areas with higher COVID-19 infection rates. The regression results confirm the importance of neighborhood level factors and illustrate the intricate elements influencing people's decisions to visit different green infrastructures during the pandemic, which shows non-linear relationships. Wealthier, white, and younger people seem to enjoy green infrastructures more often, leading to the concern of amplified inequality. Higher COVID-19 cases result in higher demands for green infra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fulfilled during the pandemic, especially for vulnerable communities, leading to spatial exclusion. 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smart growth, including compact development, public transit, and pocket parks, in promoting the urban resilience of park and trail visits, as they may provid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access and alternatives to green infrastructures even in the context of the pandemic.  相似文献   

20.
唐世斌  战昭  钟琦 《中国园艺文摘》2013,(10):97-100,F0002
从概述广西园博会与园博园出发,对入口空间的含义、构成入口空间的形态要素进行阐释,对园博园城市展园入口空间范围进行界定,介绍调查研究对象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广西园博园城市展园入口空间构成所主要涉及的形态要素,如植物、建筑、景墙、雕塑、小品、铺装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