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油菜与紫云英间、混、套作,是解决冬种油菜与绿肥争地矛盾,增加油源与提高土壤肥力相结合的一种良好栽培方法。现就其效果及栽培技术作一介绍。1.油菜、紫云英间混套作的增产作用及经济效益(1)增加油料产量。实行油菜与紫云英间、混、套作后,可以扩大油料作物的栽培面积,提高油菜单产和总产量。据在江西调查,国营农场在双季稻田采用油菜与紫云英(未翻耕)混作,平均每亩收油菜籽36.25公斤,收紫云英鲜草1550公斤;广丰县燎原乡在晚稻收获后,翻耕整地,混播油菜与紫云英平均每亩收油菜籽55公斤,收紫云英鲜草1100公斤;临川县孝桥乡油菜  相似文献   

2.
陶云彬  刘晓霞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2):2206-2208
连续开展11年长期定位试验以探索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后茬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无绿肥还田,紫云英清种还田、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但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紫云英清种还田;两种绿肥种植模式均可提高后茬水稻产量,但紫云英与油菜混播处理水稻产量高于紫云英清种还田处理。连续开展11年绿肥还田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紫云英清种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初始值提高19.3%,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4.0%。可见,紫云英清种或与油菜混播还田均可长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后茬作物产量,两者相比,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的土壤培肥和作物增产效果优于紫云英清种还田。因此,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可作为绿肥种植新技术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油菜与紫云英混播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油菜与紫云英混播均有省工、节本的特点,最高产量可达1 285 kg/hm2,是一种用地与种养相结合的模式,可取得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在浠水县稻田进行了紫云英与油菜不同比例混种作绿肥对水稻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减少近30%4-L,~,用量的基础上翻压绿肥,一是可保持水稻平产或者提高水稻产量;二是适宜的紫云英与油菜配比混播翻压较单施化肥及单播紫云英或油菜作绿肥,更有助于肥料农学利用率的提高。以80%紫云英和20%油菜混播配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上海市冬季主要绿肥作物紫云英和油菜混播的可行性,明确两者混播的最宜播种期和最佳配比,特进行了其最适播种期和最佳配比及混播绿肥的生物产量和养分积累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紫云英和油菜混合播种期以10月底前为宜,以80%油菜+20%紫云英混播时,绿肥的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最高,是最适宜的混播配比。但在绿肥播种期提前的情况下,考虑到紫云英种子成本,60%油菜+40%紫云英或40%油菜+60%紫云英混播也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绿肥混播对稻田土壤N2O的减排效果和机制,筛选既高产稳产,又减排的适合南方双季稻区发展应用的绿肥混播种植模式.[方法]比较不同紫云英与油菜混播比例(单播紫云英(CK1)、单播油菜(CK2))、3/4紫云英+1/4油菜(3/4M+1/4R)、1/2紫云英+1/2油菜(1/2M+1/2R)、1/4紫云英+3/4...  相似文献   

7.
总结于都县梓山镇冬季油菜与紫云英混播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开沟做畦、施肥、种子处理、播种、管水、摘心、病虫害防治、收割与压青等方面内容,以为油菜与紫云英混播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论间混套作     
间混套作是耕作制度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也是现在国内有效地发挥有限土地与空间等农业资源的生产潜力,取得较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从间混套作的概念和实际作用入手论述间混套作的优劣研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间混套作等方面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一为什么要实行油菜与紫云英间作、混播紫云英是江西省主要肥源之一,随着双季稻的发展,紫云英播种面积逐年增加、由1950年的480万亩,到1957年为1,120万亩(1956年冬季播种的)。油菜也是江西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占全省油料作物总产量的60%左右(油茶除外),1950年播种面积为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间作体系中土壤微生物对根系分泌物的响应机制,设计桶栽试验,于2020-2021年在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种植冬季作物,探索紫云英与油菜间作根系分泌物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互作机制。结果显示,紫云英和油菜不同种植模式下根系分泌物特征差异明显,与单作紫云英相比,间作显著增加了单糖类化合物含量,降低神经递质类化合物含量。氨基酸、单糖、神经递质类等化合物与土壤微生物显著相关,其中,单糖类化合物与酸杆菌门、绿弯菌门等微生物呈显著正相关;神经递质类化合物与绿弯菌门、厚壁菌门、芽单胞菌门、蓝藻细菌等微生物呈显著正相关。紫云英单作(A)、油菜单作(R)和紫云英与油菜间作(AR)3种模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油菜单作模式下分泌物与微生物的相关性和整体结果差异最大,同时,紫云英单作和油菜单作模式下单糖类化合物与酸杆菌、绿弯菌均没有显著相关性,而紫云英与油菜间作模式下单糖类化合物与酸杆菌、绿弯菌呈极显著正相关。紫云英与油菜间作模式中酸杆菌群落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紫云英单作,微生物覆盖度指数也显著大于紫云英单作。因此,根系分泌物很可能是紫云英和油菜间作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单糖化合物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1998,(8)
1.混播的优越性(1)提高绿肥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稻田冬种的绿肥种类主要有紫云英、满园花、油菜、麦类及苕子等。紫云英是半伏地生长作物,而满园花、油菜、麦类是直立生长作物,它们混播在一起,既可充分利用空间,增大光合作用面积,又可使紫云  相似文献   

12.
紫云英和油菜不同时期翻压对土壤培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寻紫云英和油菜的最佳翻压时期,为提高紫云英、油菜的综合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2010年,按作物进行翻压的不同时期设5个处理(紫云英盛花期、紫云英结荚成熟期、油菜盛花期、油菜成熟期和空白对照), 测定作物的鲜、干物质量,并探讨紫云英、油菜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的培肥效果及经济效益。【结果】紫云英和油菜在盛花期后鲜产量逐渐降低,相应的干物质量呈上升趋势。不同翻压处理对土壤培肥效果影响不同,紫云英盛花期翻压土壤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最显著,相比基础土壤提高6.6%。紫云英和油菜翻压对后作水稻均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其中紫云英盛花期翻压处理水稻产量最高,达9244.5 kg/ha。油菜成熟期翻压处理的利润(6696元/ha)最高,产投比为2.49∶1.00,其经济效益最优。【结论】土壤培肥效果和经济效益分别以紫云英盛花期翻压处理和油菜成熟翻压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综合评价紫云英与油菜不同配施比例对双季稻产量、植株干物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种植模式,为合理发展冬季绿肥及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方法,于2017年10月在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进行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单播紫云英(CK1)、单播油菜(CK2)、3/4紫云英+1/4油菜(3/4M+1/4R)、1/2紫云英+1/2油菜(1/2M+1/2R)、1/4紫云英+3/4油菜(1/4M+3/4R),研究紫云英与油菜不同配施比例对双季稻产量、植株干物质以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水稻产量提高了23.70%~30.26%,混播各处理的早稻和晚稻产量均高于两个对照处理,且早晚稻产量均是处理1/2M+1/2R达到最高,与单播紫云英和单播油菜相比,混播能显著提高水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各处理在分蘖期—抽穗期和抽穗期—灌浆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大,分别占成熟期干物质量的23.75%~37.46%和24.51%~47.71%。混播各处理的早稻和晚稻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均比CK1和CK2处理要高,处理1/2M+1/2R的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达到最高。混播各处理的早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均高于CK1和CK2,其中均是处理1/2M+1/2R最高。混播各处理的晚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高于CK1,处理1/2M+1/2R最高,比CK1显著高出11.17%(P0.05),混播各处理的晚稻氮收获指数均高于CK1和CK2,其中处理1/2M+1/2R最高,分别比CK1、CK2显著高出22.08%、17.97%(P0.05)。【结论】紫云英与油菜混播可以提高双季稻产量、植株干物质及有利于氮素的吸收利用,以1/2紫云英+1/2油菜混播模式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长江中游稻田不同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益,筛选适合长江中游地区利用的高效种植模式,选取紫云英-早稻-晚稻(CK,CRR)、紫云英-早稻-甘薯||晚大豆(CRI)、油菜-早稻-晚稻(RRR)、油菜-早稻-甘薯||晚大豆(RRI)和马铃薯-早稻-晚稻(PRR) 5种长江中游典型稻田种植模式,通过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连续的田间试验,比较长江中游典型种植模式的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结果显示:2 a间,各处理的年总光能利用率均高于对照处理,除2020年油菜-早稻-晚稻外,各处理的年总光能利用率显著高出对照处理10.98%~35.37%和22.22%~50.00%(P<0.05)。2 a间,油菜-早稻-甘薯||晚大豆的周年光能生产效率和年总光能利用率较高,其次是紫云英-早稻-甘薯||晚大豆。2 a间,除CRI外,其余3个处理的周年积温生产效率均显著高出对照处理8.28%~25.44%(2019年)和21.09%~26.78%(2020年)(P<0.05)。冬种紫云英处理(CRR、CRI)的年有效积温利用率均较高,处理CRI和处理CRR(紫云英-早稻-晚稻)表现较好,提高了积温利用率。连续2 a均是处理CRI的综合效益加权关联度最大,分别为0.75和0.81,综合效益最优。在综合考虑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土壤质量、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的情况下,紫云英-早稻-甘薯||晚大豆模式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豆科与非豆科绿肥混合还田后的养分腐解和释放规律,以豆科绿肥紫云英和箭舌豌豆、非豆科绿肥黑麦草和油菜为材料,在温室大棚内应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紫云英、紫云英+黑麦草、紫云英+油菜、箭舌豌豆+黑麦草、箭舌豌豆+油菜5种绿肥混合还田后的腐解特征及氮、磷、钾养分释放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绿肥腐解过程可分为快速腐解期(0~20 d)、中速腐解期(20~70 d)和缓慢腐解期(70~110 d)3个阶段;其中,紫云英还田的腐解率及养分累积释放率均在前三阶段(0~5 d、5~20 d、20~40 d)较高,而紫云英+油菜和箭舌豌豆+油菜还田的在后两阶段(40~70 d、70~110 d)较高;试验结束时(110 d),各处理绿肥累积腐解率为57.61%~66.25%,氮、磷、钾累积释放率分别为57.75%~69.69%、55.54%~64.38%、93.73%~95.71%,表现为钾>氮>磷,其中,紫云英+油菜混合还田的累积腐解率和氮、磷累积释放率最高,箭舌豌豆+黑麦草的钾累积释放量最高。综上可知,绿肥腐解速率和养分释放速率受绿肥种类和不同绿肥混合的影响,紫云英和油菜混合还田更适...  相似文献   

16.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油菜与紫云英不同用种量配比对油菜产量和紫云英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与紫云英混种直播,油菜用种量60 kg·hm-2,紫云英用种量135 kg·hm-2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用种量配比方案,这一方案在获得较高油菜籽产量的同时,还可获得一定数量的紫云英绿肥养分,可以作为油菜与紫云英混种直播的技术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豆科和禾本科绿肥适宜的种植模式,提高绿肥的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在绿肥季设置了6个处理:(1)冬闲、(2)紫云英单播、(3)毛叶苕子单播、(4)黑麦草单播、(5)紫云英和黑麦草混播、(6)毛叶苕子和黑麦草混播;并在水稻季对5个绿肥处理进行减氮30%,冬闲处理设置常规施肥和减氮30%处理。结果表明,与单播相比,混播增加了鲜草产量,毛叶苕子和黑麦草混播处理鲜草产量最高(31 582 kg·hm-2),同时其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紫云英和黑麦草处理;种植绿肥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其中黑麦草有机质含量提升最大,较冬闲处理增幅11.25%,豆科和禾本科绿肥混播后,土壤全氮和速效钾的含量显著高于单播黑麦草处理;同时利用冬闲田种植利用绿肥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其中毛叶苕子、毛叶苕子+黑麦草、紫云英、紫云英+黑麦草处理的水稻产量与100%N处理无显著差异。综上,毛叶苕子和黑麦草混播种植不仅增加绿肥鲜草产量和养分积累量,且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在减施氮肥下仍获得稳产,是本试验区域内最优的混播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以水稻为试验材料,连续4年开展不同种类绿肥还田试验,比较了3种常见绿肥(紫云英、油菜和豌豆)连续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油菜和豌豆还田均可提高后茬水稻产量,且紫云英增产效果最佳,豌豆次之,油菜最小。绿肥连续还田前2年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大,连续实施绿肥还田第3~4年,土壤养分含量显著升高;紫云英、油菜和豌豆还田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绿肥还田具有显著的水稻增产和地力培肥作用,但对稻田地力的提升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紫云英是浙江省稻田最为适宜的绿肥种植种类。  相似文献   

19.
油菜、紫云英混播试验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水稻区冬种油菜与绿肥争地的矛盾,并从保持地力出发,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我们在总结群众经验基础上和根据苏联先进经验,采用豆科与非豆科作物混种,进行了油菜与紫云英混播试验。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施磷水平和种植方式的 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 ,研究了油菜和紫云英间混作与磷素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 :施磷对油菜苗期生长有促进作用 ;油菜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以油菜与紫云英混作处理的增加较多 ,间作的次之 ,而地下部则相反 ;油菜叶片、角果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以油菜与紫云英混作处理的较高 ,可见与紫云英混作的油菜光合效率和抗寒能力较强 ;油菜单株产量也以油菜与紫云英混作处理为最高 ,比间作处理增加 3 3 .4% ,比油菜单作处理增加 13 % (施磷水平 ) ;但由于间作、混作处理油菜的种植密度小 ,所以混作和间作处理的油菜群体产量均比油菜单作产量降低 ,其中混作处理的减产幅度较小 ,间作的减产幅度较大。因此 ,采用免耕油菜与紫云英混作种植 ,在保证油菜合理密度的前提下 ,既能获得较高的油菜籽产量 ,又能得到大量的有机肥料 ,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