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淤地坝拦泥减蚀机理和减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分析了黄河中游地区典型小流域和重点支流淤地坝的资料,得出淤地坝拦泥减沙作用明显,减蚀作用也很显。(1)淤地坝是沟道治理主要措施,坝库的减沙量约占水保措施总减沙量60%-70%;(2)坝地淤积,抬高了侵蚀基准面,可以防止沟道下切和沟岩扩张;(3)黄河中游地区淤地坝的发展潜力很大,有待进一步合理规划坝系,增加投入,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2.
晋西北地区淤地坝减洪减沙效益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应用晋西北地区淤地坝典型调查资料,结合水观测资料的分析,提出;把淤地坝按已经淤满和正在淤积尚未淤平分别计算年减洪量和年减沙量,使计算结果符合多洪多沙年(丰水年)淤地坝多蓄多拦这一基本特征,为黄河中淤淤地坝拦蓄效益计算提供了新的途径,在晋西北片上保持措施减洪减沙效益研究中,该方法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3.
大理河流域淤地坝拦沙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提高淤地坝拦沙贡献率的计算精度,揭示淤地坝拦沙量对流域输沙量减少的作用。以大理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GIS和土壤侵蚀模数的淤地坝逐年拦沙量计算方法,分析大理河流域淤地坝拦沙量对流域出口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1954—2011年,大理河流域淤地坝逐年拦沙量呈波动式增加,多年平均拦沙量为0.12亿t,累积拦沙量为7.17亿t,其中1980—1989年年均拦沙量最高,为0.19亿t。(2)1960—2015年,大理河流域输沙量呈显著减少趋势,且在1971年和2002年均发生显著突变(P<0.05)。(3)人类活动是大理河流域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1971—2001年淤地坝拦沙量占人类活动减少输沙量的贡献率为47.42%;随着流域植被恢复,2002—2011年淤地坝拦沙量占人类活动减少输沙量的贡献率降至31.04%。该方法对评价大理河流域淤地坝拦沙贡献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000年以后,由于植被恢复,大理河流域淤地坝拦沙贡献率下降。  相似文献   

4.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减沙的近期趋势及其成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研究以1950~1997年的长系列水文资料和面雨量资料,分析了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年输沙量和年降水量的时间变化趋势,发现在1970年以来多沙粗沙区入黄泥沙量减少的总体背景之上,出现了1986~1997年间入黄泥沙量增加的近期趋势。这一增加趋势,与20世纪80年代以后淤地坝修建量大为减少,70年代修建的淤地坝与拦沙库容已大部分失效有密切关系。此外,90年代人为增沙量大幅度增加,已占水土保持减沙量的22%左右,部分抵消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益,这也是90年代入黄泥沙增加的重要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河中游地区林草措施减洪减沙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林草措施保存率、保存面积、林草措施质量分级标准及林草措施减洪减沙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黄河中游地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提出了4点建议。研究成果可供黄河中游水沙变化深化研究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减水减沙是淤地坝的主要作用,也是评价淤地坝效益的重要指标。以往淤地坝减水减沙效益的评估方法主要是水文法,对实测资料的依赖性强,在淤地坝规划阶段,尚不能提供建坝后的实测水沙资料,采用水文法存在困难。基于数字流域模型,提出了一种淤地坝减水减沙效益评估方法,将减水减沙效益分析提前到淤地坝规划阶段,这为评价淤地坝规划方案的优劣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是淤地坝规划的一个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7.
8.
9.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以沟谷侵蚀为主 ,其产沙量占流域总产沙量的 5 0 %~ 70 %。坝系的拦泥滞洪作用显著 ,坝地水分充足 ,抗旱能力强 ,种 1hm2 坝地相当于种 6hm2 坡耕地 ,兴建治沟骨干工程和淤地坝能促进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的实施 ,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黄河上中游水保业务管理部门和各省区水利水保部门 ,都制定有完善可行的治沟骨干工程和淤地坝技术规范、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等 ,培养了大量的工程建设技术人才 ,这为大规模开展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大理河流域1960—2002年的系列水文资料和水土保持成因分析法计算结果,分析大理河流域减沙效益与措施保存面积、配置比例和汛期降雨量等影响因素的关系,以及大理河流域淤地坝措施减沙量与坡面措施减沙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现状水土流失治理条件下,大理河流域仅靠坡面治理措施取得的减沙效益只有9%,取得最大减沙效益的水土保持措施梯田、林地、草地、坝地最优配置比例为18.6∶73.2∶4.6∶3.6,保持流域水土保持措施较高减沙效益的坝地配置比例为4%;大理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与汛期降雨量关系最为密切,二者呈正相关关系;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沙能力表现最充分的汛期降雨量值区间约为300~500mm;大理河流域治理期有21年坡面措施减沙量小于600万t/a,淤地坝措施减沙量均在3000万t/a以内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域坡面措施减沙量与淤地坝措施减沙量关系比较密切,淤地坝措施减沙量的增幅小于坡面措施减沙量的增幅。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中游的粗泥沙主要来源于河龙区间(河口镇至龙门)以及泾、洛、渭等几条支流,粗沙来源区与多沙来源区基本一致,形成所谓的多沙粗沙区。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面积为7.86万km2,以22.8%的面积产生了69.2%的总输沙量和772%的粗泥沙量。黄土丘陵沟壑区一副区的土壤侵蚀模数最高,达1万2420~3万6440t/(km2 ·a)。水土保持措施(梯、林、草、坝等)起到了很好的减洪减沙作用。多项有关河龙区间的研究成果(水文法)表明:20世纪70年代,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量为2.08亿~2.75亿t,80年代为3.20亿~4.48亿t,90年代(1990—1996年)为3.16亿t。泾河、洛河、渭河等支流,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洪减沙效益也十分突出。森林植被通过林冠层、枯落物层和根系土壤层的分层拦截吸收,起到突出的减洪减沙作用。晋西、陇东等试点流域,人工林区与无林或少林区相比,减沙效益高达78%~96%,消除了洪峰流量及猛涨猛落的洪水过程,从根本上控制了土壤侵蚀。今后,应加强不同尺度流域间,水沙运移规律的尺度转换等有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定量研究延河流域淤地坝拦沙贡献率和未来可拦沙潜力,对流域淤地坝建设效益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延河流域1952—2018年的径流输沙数据和2011年全国水利普查中的骨干坝建坝年限、控制面积、总库容和淤积库容等资料,构建了延河流域骨干坝拦沙量反推计算模型,计算了延河流域骨干坝逐年拦沙量与减沙贡献率,预测了骨干坝未来可...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中游地区泥沙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80年代起,有关黄河中游地区泥沙变化的研究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从黄河中游地区泥沙变化的时空差异、泥沙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未来泥沙变化的预测等3个方面分析总结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河流输沙量的变化受流域降水和下垫面影响很大。采用水文法分析水利水保措施减沙效益时应注意如下问题:降雨量是最重要的基础资料,要认真分析工程实施前后雨量站的分布、代表性及前后期降雨量的可比性;暴雨对产沙的影响很大,暴雨强度是决定产沙量多少的重要参数,选用有效降雨量、有效降雨强度能较好地反映暴雨产沙作用;用径流量预报产沙量要区别地下、地表径流的不同影响;要考虑不同地貌类型区对产沙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黄河中游来沙减少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输沙模数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该文根据绘制的黄河中游输沙模数与粗泥沙模数等值线图,研究分析了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输沙模数与粗沙模数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对韭园沟流域8座典型淤地坝坝内淤积物进行野外挖探坑观测取样,将坝内淤积物和马兰黄土颗粒级配进行对比,初步分析淤地坝的淤粗排细作用机理。在空间分布上,垂直分布,淤地坝坝内淤积物具有一定的沉积层理,即粉土层与黏土层相间分布;水平分布,同一沟道上游淤地坝较下游淤地坝淤积物粒径粗,单坝远坝处较近坝处淤积物粒径粗。工程结构上,有放水建筑物的淤地坝,控制面积决定了其淤粗排细效果;控制面积相近的淤地坝,有无放水建筑物决定了其淤粗排细效果;水毁坝也具有一定淤粗排细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理河流域1970-2002年水保措施减洪减沙效益深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测水文资料,采用"水文法"和"水保法"两种方法,对大理河流域1970-2002年的水沙变化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减洪减沙效益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计算和分析。大理河流域20世纪70,80,90年代降雨量、径流量和输沙量呈递减趋势,其中80年代减幅最大,70,90年代减幅接近。2000-2002年年降水量和汛期降水量分别比基准期增大了8.0%和9.3%,但径流、泥沙依然递减。"水文法"计算结果表明,1970-2002年大理河流域共计减少洪水10.114 5亿m3,年均减少洪水3 065万m3,其中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年均减少洪水2 370万m3,占减少洪水总量的77.2%,年均减少洪水效益25.2%;共计减沙8.448亿t,年均减沙2 560万t,其中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年均减沙1 940万t,占总减沙量的75.8%,年均减沙效益37.6%。"水保法"计算结果表明,1970-2002年大理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共计减少洪水7.524亿m3,年均减少洪水2 280万m3,年均减少洪水效益24.5%;水土保持措施共计减沙6.138亿t,年均减沙1 860万t,年均减沙效益36.6%。近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减洪减沙效益显著,水保措施减水减沙比依时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