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城市用地面积在加速扩大,城市建设与耕地保护、资源集约的矛盾分外突出.如何经营好现有土地存量资产,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化水平.是我国各级政府研究的重点.本文对此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以便为促进我国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化水平的提高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明确了土地的地位,分析了土地资源的现状,从农村的建房,减少盲目养殖、种植及林木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节约用土,按开发区的土地投资密度、大城市功能区的高效利用来集约用地,搞好节约集约。 相似文献
3.
4.
基于遥感信息的中国耕地动态变化和典型区的土地覆盖变化(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时相的Landsat-TM数据和国家资源调查数据,对我国耕地动态变化和典型区的土地覆盖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耕地的分布向东北和西北推移,移动的结果导致耕地的生态背景质量下降。黄河河口的耕地和海岸带扩大,扩大的速度是0.73 kma-1,沉积速率是2.1 kma-1。 对科尔沁沙地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沙化面积从70年代的60.02%上升到80年代的64.82%,但是90年代后沙化面积缩小为54.90%;对藏北的湖泊动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湖泊的面积下降,下降的速度为2.14 km2a-1。 相似文献
5.
6.
指出了新型城镇化在不断扩张过程中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对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研究,以助于二者协调发展。通过综合指数法测算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指标指数,结果表明2012~2016年贵州省各市(州)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均呈递增态势;通过灰色预测克制贵州省各市州在未来5年的发展中,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均处于上升的态势;且大多数地区新型城镇化增长速度大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增长速度。为此,提出了合理布局国土空间利用区划,挖掘存量用地,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发展,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产出效益,缩减各个地区的区域差异,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秩序,以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高质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河南省商城县土地为评价对象,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产出率、土地可持续利用度等方面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并进行了指标标准化。结果表明:商城县各个乡镇土地可以划分为集约利用区、较集约利用区、较粗放利用区、粗放利用区4个等级,各个乡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进而提出相应的合理建议,以期对河南省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9.
10.
乌审旗沙漠化土地的变化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分析了乌审旗近 4 0 a的沙漠化土地变化情况 ,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 ,认为干旱是影响沙漠化土地变化的主要因素 ,而过垦、过牧等是加速土地沙漠化的重要因素。从 1982年以来 ,只要加强植被建设 ,保护植被建设成果 ,是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地沙漠化的扩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型用地的概念认识入手,归纳、分析了生态型用地的特点,探讨了土地集约化利用条件下,城市生态型用地在土地利用潜力等方面的关系,阐明了生态用地利用效率提高的必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毛乌素沙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毛乌素沙地2000、2005、2007、2010年的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对毛乌素沙地近1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⑴在时间尺度上,2000-2010年毛乌素沙地裸露地、低覆盖草地和耕地面积减少,高、中覆盖草地、林地和居民工矿用地面积增加,水域无明显变化。⑵在空间上尺度上,2000-2010年,毛乌素沙地北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较明显,其中在东北部,大部分由耕地转为林地,在西北部,部分中覆盖度草地转为耕地。⑶2000-200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增加最多的是中覆盖度草地,净增加7 598.84 hm2,主要由26 255.3 hm2的低覆盖度草地和3 550.41 hm2的裸露地转入;2005-2007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增加最多的是高覆盖度草地,净增加7 584.81 hm2,主要由6 074.43 hm2的裸露地和3 083.12 hm2的中覆盖度草地转入;2007-20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增加最多的是林地,净增加37 978.01 hm2,主要由35 488.96 hm2的耕地和2 640.42 hm2的高覆盖度草地转入。 相似文献
13.
鄂托克旗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影响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1991、2000和2007年三期TM影像,对鄂托克旗1991-2007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最重要的转化方向有:1991-2000年耕地向草地、未利用地和城乡、工矿用地的转化;草地、水域向未利用地的转化;2000-2007年未利用地向草地、水域和耕地的转化;耕地向林地和草地的转化;城乡、工矿居民点用地向草地和林地的转化。反映鄂托克旗既有退耕还林还草、积极治理沙漠的事实,又有毁草开垦荒地的现实。随着耕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减少,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说明当地环境的改善已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14.
16.
通过解译宁夏中部红寺堡区1989年、1999年、2006年、2012年TM遥感影像,获取该区域生态移民前后4期土地利用数据,对1989~2012年以来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时间段的土地利用变化差异性显著。1989~1999年,由于大规模的土地开荒和红寺堡灌区的建设,耕地面积持续增加,同时该区域开始有了水浇地,而林草面积相应减少;1999~2006年,由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耕地中的旱地被逐渐退耕为草地或发展为水浇地,林草面积开始由减少转为增加,区域土地利用开始合理化;2006~2012年,随着生态移民工程和生态建设工程的成熟发展,林草覆盖面积进一步增加,水浇地面积继续稳步增加,而未利用地和旱地面积持续下降。研究结果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生态移民工程的进一步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北京市永定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对5期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分析,得出永定河流域(北京段)1987 ~2009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即:①永定河流域水量在逐年递减,但随着政府部门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使永定河流域的水量年递减速度有所缓解.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北京城区将向永定河流域扩张,从而使永定河流域居民用地迅速增长,年增长率依次为1.41%、2.78%、3.96%和5.06%,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③从1987年和2009年土地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变化图谱中可以看出,居民地的增加主要来自于耕地的转变,而水域面积转移到了耕地上.④永定河流域林地面积有升有降,在这23年间,政府推行退耕还林等政策,2009年林地面积恢复到8 198.62km2,使永定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