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湖南省处北纬24°39′~30°08′,东经108°47′~114°15′。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南北和东西相差五个纬度和五个经度,加之地形起伏,最大高程差达1900多米,形成复杂多样的自然气候条件。全省土地总面积31,777.35万亩(1981年统计数,下同),耕地5,131,97万亩,稻田3,994.11万亩,为耕地的77.8%,种植业以稻作为主。  相似文献   

2.
一、福建省农业气候简况本省位于北纬23°46′~28°22′,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暖热湿润。年平均气温16~21℃,全省由北向南≥10℃积温5000~7500℃(其中鹫峰山区为4500℃),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自东南的1100毫米向西北递增至2000毫米,年降水量的相对变率全省在11—25%,其中厦门以南沿海相对变率最大为20~25%,其它地区为11~18%;从西北到东南年日照时  相似文献   

3.
一、概况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境内“七山一水二分田”,耕地面积2700余万亩,水田面积约占70%以上,双季连作稻面积占水稻面积90%左右。属地少人多省份之一,人均耕地0.82亩,劳力资源丰富,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综合性农区。因此,也决定了种植制度的集约性、多样性与技术上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一、陕西省自然资源概况 1.陕西农业气候概况陕西位于我国西北内陆,黄河中游。属大陆季风气候区,南北狭长,自南向北分属北至热带,暖温带,温带三个气候带。境内地形复杂,南北差异显著,农业气候资源较丰富,类型多样。光能资源全省日照时数1400~2850小时,由南向北显著增加。南北极差1531小时,东西极差300小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位于北纬31°25′~36°20′、东经110°20′~116°40′之间,面积16.7万平方公里。省内地形复杂,平原占55.7%,主要分布在豫东黄淮之间和南阳盆地。山地和丘陵占44.3%,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分别为太行山地丘陵、豫西黄土丘陵、秦岭山地及桐柏、大别山地丘陵等。从气候上讲,河南处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本着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对作物布局进行了调整,使种植制度,种植形式更趋合理。主要表现在压缩了条件不适宜的冬小麦和玉米面积,扩大了耐旱耐瘠薄的谷子面积,恢复和发展了棉花和花生的生产。本文着重从气候角度,结合其它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河北省的种植制度作如下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江苏省位于江淮下游,东临黄河,西接安徽,南邻浙江,北毗山东,土地总面积10.2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05%。境内地势平坦,平原辽阔,山丘零散,河网稠密,湖荡众多,平原(包括水面)约占总面积85%。全省耕地面积为7.57万亩,农业人均耕地约1.4亩,每个劳力负担3.5亩左右。本省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光、温、水资源较丰富,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但因季风气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地处北纬24°30′~29°13′,是云贵高原中西起103°31′E,东延至109°30′E的高原东侧的梯级大斜坡,隆起在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之间。地势东低西高,南北低,中部高,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省的西部大部分为海拔2,200米以上起伏较大的山原,由此向北、东、南倾斜,河流也分别向三方流去。中部为起伏较小的黔中丘陵高原,海拔为800~1,300米左右,是贵州高原的主体,成为长江与珠江水系的分水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农业内部结构多样,部门相当齐全,农作物种类繁多,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全省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约6.81亿亩,其中耕地面积5330万亩,占总面积的7.8%,每人平均占有耕地2.85亩,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高原占全省总面积的35%以上,海拔1000~2000米的地方占60%,1000米以下的河谷、川地还不到5%。复种指数不足100%。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变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作物的  相似文献   

10.
一、玉米对气象条件的要求玉米属喜温作物,要求在高温、短日照,水分充足的条件下生长。全生育期中要求日照时数700~900小时;早熟品种要求≥10℃积温,2000~2300℃,中熟品种2400~2800℃,晚熟品种2800~3300℃,由于玉米植株高大,又生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对云南省保山市61个植烟乡镇的海拔及近30年的温度、降雨量等主要因子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山烟区的主要因子有2个,分别是光照因子和热量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9.925%;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将保山烟区划分为3个气候类型区域,并分析了各类型的气候特征。高黎贡山以东划分为Ⅰ类生态区,特征是"中海拔、适雨、日照中等、气温较高";高黎贡山以西划分为Ⅱ、Ⅲ类生态区,Ⅱ类生态区特征是"中海拔、多雨、日照中等、气温较高",Ⅲ类生态区特征是"低海拔、多雨、日照长、气温高"。研究结果为保山市烟区合理布局烤烟种植区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盱眙县酸雨资料、气象资料、土壤类型资料以及DEM数据,选取夏季高温日数、酸雨、土壤类型,海拔高度等作为影响龙虾生长的关键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综合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模型,借助ArcGis 10.0技术平台得到盱眙地区龙虾养殖发展的气候适宜性区划图。研究结果表明盱眙县龙虾养殖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盱眙县北部,较适宜区主要位于县内东南部丘岗地带,不适宜区位于盱眙县西南部的低山丘陵地带。本研究结果可为盱眙县龙虾养殖规划布局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热带福寿螺的引种养殖与气候适应性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中丽 《华北农学报》1989,4(3):116-120
在分析比较原产地气候条件和福寿螺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确定福寿螺养殖的生态因子指标,划分适宜养殖区域并进行分区综合评价.为这一新兴的水产珍品养殖业的迅速合理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猕猴桃生态气候适宜性分析及精细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四川省145个气象站点1981-2010年30a的气象数据,通过分析四川省主要猕猴桃产区县气候特点和影响猕猴桃生长的关键气象因子,选择了年均温、1月均温、7月均温、≥10℃积温、年降水、无霜期、相对湿度、日照作为四川猕猴桃生态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应用GIS空间插值技术推算出四川无测站区域500m*500m网格点上的气候要素值,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确定区划指标权重,得到四川猕猴桃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图,再选择越冬冻害、芽膨大期冻害和日灼三种猕猴桃生长期内主要气象灾害,进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进一步对气候适宜区进行细分,以期为四川省猕猴桃产业合理规划布局和品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四川省猕猴桃种植的气候适宜区较广,高适宜区面积约3.39×104km2,适宜区面积约8.73×104km2,较适宜区面积约8.46×104km2。初步分析整个四川盆地区均属于高适宜区,但是在加入三种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后,高适宜区进一步缩小到龙门山脉沿线和成都平原区。  相似文献   

15.
试论贵州茶树气候优势及其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贵州是茶树原产地之一,现在三十个县内已发现野生大茶树。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多达五十余种,且分布广。据文献记载,贵州产茶历史可上溯至西汉初年。省内地方名茶不下十余种,贵定云雾茶曾为贡品;鱼钩茶(即都匀毛尖)曾获1915年巴拿马世界博展会银质奖。解放以后,我省茶叶生产更得到了迅速发展。1982年与1949年相比,茶园总面积扩大了十一倍,种植面积达五十余万亩,总产量增长了近五倍,达十六万担。省内名茶如黔绿珍眉、遵义毛峰、都匀毛尖等,在全国名茶评比中,都先后名列前茅。其中有的飘香万里,进入国际市场,名  相似文献   

16.
种植制度演变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种植制度早期的研究主要是根据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条件进行农作制度的分类和比较研究。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因各自不同的资源优势和经济状况,研究方向上各有测重;人少地多农业发达的欧美国家,侧重于经济效益及其资源和环境保护;而人多地少属于生存型农业的亚非国家,则侧重于增产潜力,其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充分利用有效的农业资源,二是如何生产足够的粮食,我国在种植制度方面的研究,出于人多地少的国情,主要是以增加粮食产量和提高土地利用率为目标,围绕以间套复种为主要内容的多熟种植制度和作物布局为研究重点,50-70年代以扩大复种提高土地利用率为主提高粮食总产;80年代以提高单产,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主提高粮食总产,并逐步向高功能(高产量)高效益种植模式发展;90年代从高产高效种植实践与理论探讨,逐步走向种植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种植制度的研究与演变又呈现出新趋势;首先,可持续农业是种植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其次,种植结构调整是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再次,持续高效是种植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县级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及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大宗作物、特色作物、设施作物的气候适宜性及灾害风险的空间分布,本研究以永宁县为例,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基于自然区划理论,采用定性判断法、聚类分析法,空间分析法等相结合,完成了:水稻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设施农业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水稻低温冷害风险区划及酿酒葡萄霜冻风险区划,划出永宁县各地优势农业、特色农业及设施农业的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可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结果表明:永宁县大部地区为水稻和设施农业生产的适宜区和次适宜区;水稻低温冷害和酿酒葡萄霜冻灾害低风险区在贺兰山沿山,高风险区为高风险区为闽宁镇大部、李俊镇中西部、望洪镇西部。本研究对永宁县农业生产发挥区域气候优势、趋利避害、减轻气象灾害损失、提高各类产业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其成果将为永宁县各级政府分类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和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油用牡丹种植气候适应性,对洛阳市种植区域进行合理布局,结合洛阳市及周围台站气象资料,选取气候、海拔、灌浆期资料作为气候适宜区划指标,在1∶25万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通过GIS软件绘制油用牡丹不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和适宜种植区。结果表明,洛阳市油用牡丹不适宜区分布在洛阳市中东部、偃师市大部、新安县东南部、孟津县东部、洛河两边的宜阳县和洛宁县部分地区以及海拔超过1 500 m的深山区;次适宜种植区分布在孟津县西北、伊川县东部、宜阳县和新安县部分地区;适宜种植区分布在栾川县东北部、汝阳县和宜阳县南部、洛宁县大部、嵩县南部、新安县西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刘丽  张燕  孙畅  蒲静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9):126-132
武都地形气候条件特殊,为了精细化研究花椒生长适应性气候条件,确定出适宜花椒生长气象指标及适宜生长范围,为全市花椒产业科学规划,充分利用气象资源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立足于甘肃武都花椒的全生育期及植物学生长特性,在选取花椒典型品种的基础上,进行了为期2年连续植物学生长特性及农田气候站数据平行对比观测,确定了武都花椒生长关键时期和对其生长影响最大的主导气象指标、辅助气象指标等要素,在确定适宜性区划指标的基础之上,按最适宜种植、较适宜种植、适宜种植和不适宜种植等对武都山区花椒进行了种植区域分析,最后,利用GIS技术,绘制出甘肃武都花椒气候适宜性区划种植图。结果表明:武都南部及白龙江流域等地海拔在900~1200 m河谷、平川、浅山缓坡地带是花椒种植最适应气候带,武都西北部等海拔2000 m以上的高寒阴湿山区和海拔700 m以下干热区为最不适宜种植区。研究结果符合花椒本身生长需求条件,因此为武都花椒产业布局提供很好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武都山区油橄榄生长气象条件分析及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从武都区2012—2015年油橄榄全生育期气象和植物学特性的系统观测资料入手,通过统计对比分析,寻找出作物生长关键时段以及对作物生长影响相关性最大的1月平均气温作为主导指标,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年日照时数作为辅助指标,建立了武都山区油橄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体系,并基于GIS技术制作出精细化油橄榄种植适宜性气候区划图。结果表明:武都南部及白龙江流域海拔1300 m以下的河谷、平地、浅山地带为油橄榄最适宜种植区,中部、东部及白龙江流域海拔1300~1400 m的河谷、浅山区为油橄榄适宜种植区,中部海拔1400~1500 m的谷地和半山区为油橄榄较适宜种植区,其他区域主要分布在武都西北部等地1500 m以上的高半山区为油橄榄不适宜种植区。研究结果为指导武都山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展油橄榄产业,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损失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