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试验利用气管环组织培养中和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鸡清中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抗体,同此确定7株IBV之间的抗原交叉范围,从而比较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间接血凝血试验中7株IBV之间的抗原相关性R值介于3.13~100之间,而气管环组织培养中和试验R值介于0.78~100之间,中和试验R值变化范围较血凝试验宽得多,两种检测方法相关关系R可达0.853。  相似文献   

2.
采用本研究室制备的3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HI试验抗原,分别对100份和80份不同鸡血清进行IBV HI抗体检测,同时用IBV 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显示,特异性试验中80份SPF鸡血清,自制抗原检测均为阴性,IBV ELISA检测79份为阴性,10份其他鸡病血清,两种方法检测9份均为阴性,10份IBV阳性血清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敏感性试验中,74份已知IB疫苗免疫或IBV M41株感染鸡血清IBV HI检测72份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97.3%(72/74),IBV ELISA检测74份均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00%(74/74),SPF鸡血清及其他鸡病血清,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阴性,两种检测方法总符合率为97.5%,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证明,本研究室自制抗原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特异性为100%,抗原同时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但IBV ELISA方法的敏感性要高于IBV HI方法。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凝抑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用A型魏氏梭菌滤液处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使其产生血凝性,成功建立IBV血凝抑制试验方法(IBV-HI).血凝效价为1:256~1:1024.抗原在2~8℃的保存期至少为5个月.用该抗原对IBV标准阳性血清、SPF鸡血清、其它鸡病标准阳性血清以及含M41株病毒的灭活苗免疫的鸡血清进行检测,证明IBV-HI试验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特异性强,可用于疫苗质量控制和疫苗免疫效力测定.  相似文献   

4.
影响鸡IBV血凝因素及HI试验抗原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没有自然血凝性的三个标准IBV毒株(M41、Gray、T株)和四个由西北农大禽病研究室分离的陕西省地方株[X、Fu、W和H株(有自然血凝性)],在非免疫鸡胚上增殖后,用蔗糖透析法浓缩10倍,再分别采用三种方法处理,制备IBV-HA抗原:1)用浓缩4倍的兔A型魏氏梭菌培养液滤液(R.W.F.C4)处理IBV;2)用2.5U/mlI型磷酸酯酶C(PLC1)处理IBV;3)用1%胰酶处理IBV。结果显示,除T株仍不具有血凝性外,其余毒株都有了较高的血凝价。IBVM41株、X株HA效价株高达2^8,Fu、Gray、W、H株的HA效价也达2^7—2^9。但是,用方法3)来制备HA抗原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因为1%胰酶本身具有非常强的非特异性凝集作用,非特异性HA价高达8log2。而采用R.W.F.C4和2.5U/ml PLC1处理IBV浓缩毒制得的IBV—HA抗原,除T株外,均能凝集鸡红细胞,且该凝集作用可被特异的IBV抗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ND、EDS—76、IBD等其它鸡病阳性血清所抑制,说明该抗原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本试验还对影响IBV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比较了用R.W.F.C4和用2.5U/ml PLC1处理IBV制备HA抗原血凝价,结果显示二者的血凝价是一致的,所以完全可以用廉价的兔A型魏氏梭菌培养液代替昂贵的PLC1作为抗原处理液。本试验还采用IBV—M41株和陕西省地方肾型株X株制备IBV—HA双价抗原,结果表明,用上述IBV—HA二价抗原所测出的各毒株抗血清的HA效价和用各毒株所制得的IBV—HA单价抗原所测出的相应毒株抗血清的HI效价差异不显著,说明IBV二价HA抗原的抗原交叉性广泛,可用于IB的免疫监测和诊断。本试验还将在同一条件下获得的免疫鸡血清分别采用HI和CEKC—SN二种方法所测得的抗体效价进行了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表明:HI效价与CEKC—SN效价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85,且HI法比ECKC—SN法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C0812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鸡胚矮小试验、血凝性试验、鸡胚气管环组织培养试验、干扰新城疫病毒复制试验、RT-PCR和动物回归试验,将四川隆生分离的病毒鉴定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并命名为SC0812株。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自然衰减曲线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在自然环境中的衰减规律,有助于养殖场中IBV的防控和检测.本试验模拟养殖场的空气环境,应用气管环组织培养(TOC)法对IBV进行散布试验.试验通过采集不同时间段的空气样品,对SPF鸡胚气管环进行攻毒试验,以气管环纤毛运动情况及上皮细胞完整性为判定依据,绘制IBV自然衰减曲线.结果显示,IBV在进入自然环境1h内其存活率显著下降,1~4 h趋于平缓,4 h后其存活率极低.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明确山东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流行病学,对IBV分离株之间以及与疫苗株之间的抗原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分别制备了3个疫苗株(4/91、H120和Ma5)和18个分离株的单因子阳性血清,通过鸡胚交叉中和试验测定了阳性血清对同源病毒和异源病毒的中和效价,计算了不同毒株之间的抗原相关系数(R值),并根据R值进行血清分型。结果显示,3个疫苗株和18个分离株可分为5个血清型。疫苗株4/91属于血清Ⅰ型,H120、Ma5与2个分离株(SDWF0608和SDLY0701)属于同一血清型,分离株SDZB0808与SDLY0702、CK/CH/SD08/007和CK/CH/SD09/001等15个毒株为同一血清型,CK/CH/SD09/006和CK/CH/SD10/001分别与其他3和6个分离株组成两个血清型。进一步分析发现,部分IBV毒株之间表现单向中和反应性,属于同一血清型的IBV毒株之间抗原相关性可能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一方面表明IBV毒株之间复杂的抗原相关性,另一方面显示IBV流行株与3个疫苗株之间抗原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应用病毒感染的鸡胚材料免疫新西兰兔的方法制备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单因子血清,然后在鸡胚气管环培养(Tracheal organ cultures,TOC)上对广西分离的7个IBV代表性毒株和3个常用疫苗株进行交叉病毒中和试验。结果显示,10个毒株被分为6个血清型。根据试验所得的R值,应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了各血清型毒株之间的亲缘关系,显示目前在广西流行的IBV野毒株之间以及其与疫苗株间的抗原性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分属不同的血清型。同时还对IBV基因分型和血清分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用反向间接血凝技术定量艾希氏大肠杆菌“K88”抗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介绍了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定量艾希氏大肠杆菌“K88”抗原的方法;经对已知19株菌株进行抗原测定和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证明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是特异性的。用此方法测定已知 K88~+菌株的浅层静止培养及深层通气培养物中的抗原以及纯化浓缩抗原,其血凝滴度有显著差异,说明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能够用作定量“K88”抗原的一种血清学手段。  相似文献   

10.
利用A型魏氏梭菌滤液处理100倍浓缩的IBV-M41株病毒液,成功研制出IBV血凝抗原,HA效价为1∶256~1∶1024,且仅与IBV阳性血清发生反应,而不与其它标准阳性血清反应。建立了IBV的血凝抑制(HI)反应条件,以梅里亚公司和荷兰GD公司生产的IBV商品血凝抗原作为对照,对免疫鸡和SPF鸡血清进行了抗体测定,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且HI检测结果与IDEXX诊断试剂盒的结果符合率为94.2%。研究表明: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适合于SPF鸡监测和IB疫苗免疫效果检测。  相似文献   

11.
应用1日龄雏鸡气管环组织培养(TROC)对12个具有呼吸症状的发病鸡群和14份送检病料进行了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检测,共检出11个TROC阳性群和8份TROC阳性送检病料。用鸡胚接种和血凝试验(HA)诊断为IBV感染鸡群8个,IBV感染送检病料3份,即总共11个IBV临床分离毒株。这些毒株于鸡胚传至3—4代后皆出现侏儒胚变化,接种7日龄易感鸡雏引起典型的呼吸困难症状。  相似文献   

12.
间接血凝试验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对人工感染鸡在感染10天后可100%检出;血清抗体价可达512倍;感染后经60天,抗体价不见下降。经用新城疫、马立克氏病及喉气管炎等多种鸡的传染病的阳性血清鉴别试验证明有明显的特异性。因此,认为该方法可以用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血清学诊断。试验证明了从国内分离的IBV上海株及杭州株病毒与美国M-F_3-E_5株病毒的血清型相同。试验并研究了抗原的制备方法,证明抗原可以冻干保存。  相似文献   

13.
用胰酶处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制成血凝(HA)抗原,HA=1:16384,用此抗原建立了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方法检测IBV阳性血清。IBV阳性血清鸡胚病毒中和试验(NT)结果与HI效价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29,HI效价达1:8以上可保护鸡胚抵抗200个MLD的IBV攻击,表明HI抗体是保护性抗体,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鉴定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刺突(S1)蛋白的中和抗原表位,本研究通过IBV全病毒免疫BALB/c小鼠,经融合、亚克隆筛选获得了4株稳定分泌抗IBV S1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4A11、1B11、5E5和7C9。经鉴定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腹水抗体ELISA效价为106以上,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分析显示该单克隆抗体反应性和特异性良好。随后用8种基于S1分型的IBV毒株为试验毒株,同实验室已有的8株IBV S1单抗(1E9、1H1、1E4、3C6、3C7、2F3、2E5、4F9)共12株单抗进行气管环中和活性检测,发现S1蛋白单抗与8种S1亚型的毒株均有不同程度的中和作用。随后,在抗原表位和Western blot分析的基础上,鉴定出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区域,获得了6个中和抗原表位,其中除416IQTRTEP422表位,其他5个表位仍未有相关报道。本研究成功制备出4株特异性识别S1蛋白且具有中和活性的单克隆抗体,不仅丰富了IBV的单克隆抗体库,为今后研究IBV S1蛋白分子结构提供了关键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凝抑制试验抗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用血凝抑制(HI)试验检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效力(血清、卵黄抗体水平),建立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I试验抗原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通过选取抗原谱最广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经SPF鸡胚增殖培养36h后无菌收取鸡胚尿囊液,4℃、12 000r/min离心10min,上清用聚乙二醇(PEG)20000浓缩100倍;兔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中国标准株(C57-1株)37℃增殖培养18h,4℃、12 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经PEG 20000透析袋浓缩5倍后通过0.20μm滤膜过滤除菌,然后将IBV液和A型产气荚膜梭菌菌液(含α毒素)二者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37℃恒温振荡感作2h,4℃经48h后制成。经大量试验表明,制备的IBV HI试验抗原效价高、稳定性好,可替代进口抗原应用于鸡群IBV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及卵黄抗体的HI效价检测。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大多数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侵袭鸡时,均可引起鸡的肾炎,但不表现出临床症状,然而,很容易从鸡肾中分离出病毒。以IBV感染的鸡肾进行切片,作为一种抗原,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来测定IBV抗体并将这种方法与其它两种方法(即用于测定IBV的Q_1株病毒采用的琼脂凝胶技术(AGP)和血凝抑制技术(HI),并采用1%白陶土来吸附鸡血清以除去非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基层兽医部门实验室普遍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猪瘟免疫抗体,为了获得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存在的关系,笔者进行了本次猪瘟免疫抗体检测试验,并分别比较了2种方法的符合率和合格样品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鸡胚矮小试验、鸡胚气管环组织培养试验、干扰新城疫病毒复制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将2006-2007年在江苏省分离的7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鉴定为嗜肾型毒株。采用RT-PCR扩增IBV分离株的S1基因,并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7个IBV分离株S1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4.6%-99.4%,处于同一个群,分别属于3个亚群。这些毒株与大多数国内近年分离株的同源性较高,而与Massachusetts、T、4/91和793B血清型毒株(包括H120和H52疫苗毒株)的同源性较低。IBV流行毒株和疫苗毒株的差异是造成免疫鸡群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鸡胚接种和气管环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IBV毒株进行培养鉴定,IBV经鸡胚传一代后再上鸡胚气管环培养可引起气管环纤毛运动停止,应用此法可以快速地进行IBV检测。  相似文献   

20.
用弓形虫代谢分泌抗原制备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弓形虫代谢分泌抗原(E/SA)致敏绵羊红细胞制备间接血凝诊断试剂,进行人和动物弓形虫病血清抗体检测,并用弓形虫虫体抗原致敏的红细胞间接血凝诊断试剂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在弓形虫阴性、阳性血清检测中,弓形虫E/SA间接血凝诊断试剂与弓形虫虫体抗原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的符合率为100%;在人工感染兔血的检测中,E/SA致敏的间接血凝诊断试剂比虫体抗原致敏的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的阳性检出时间提前2d,显示弓形虫E/SA间接血凝诊断试剂具有早期诊断和生前诊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