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赵英 《中国种业》2001,(3):37-37
高产优质高效抗寒韭菜新品种日本冬韭 ,引自日本东京并经河南省通许县果树蔬菜研究所所长刘伟琦研究员 6年试验示范证明 ,它表现高产、稳产、质优、抗寒、抗病、抗逆性强等优点。株丛直立。生长迅速。分蘖力强。粗纤维少 ,味美辛辣。叶绿色、宽厚 ,宽 1cm,最宽的达 2 .5cm。单棵重 4 0 g。株高 60 cm。年割 10~ 12茬 ,共计亩产850 0 kg。它冬季回秧晚 ,不畏霜寒 ,12月份仍可割青韭上市 ;冬季温度低于 0℃植株不枯萎 ,迎青绿叶。春季发棵早 ,翌年 2月份即可上市 ,比其它韭菜早2 5天 ,经济效益增长 2~ 3倍。已推广到河北、山东、新疆、内蒙…  相似文献   

2.
春大白菜品种的耐抽薹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春季分期播种、连续观察记载抽薹开花早晚以及测定中心柱长度的方法,将征集到的国内外61个春大白菜品种按其耐抽薹性分为耐抽薹性强、中、弱和易抽薹4类。以中心柱长度小于7.0cm、多数没有花蕾并且抗病为标准,筛选出耐抽薹性强的品种5个,耐抽薹性弱的品种6个。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将小白菜、芜菁的优良晚抽薹特性转育到大白菜材料中,同时为转育遗传提供理论依据,有必要对大白菜、小白菜、芜菁间的晚抽薹遗传效应进行研究。以4组晚抽薹与易抽薹的材料的对应亲本(YH和BY;FMS和BY;WS和BY;MM和BY)及其杂交、回交世代(F1,F2,B1,B2)为试材分别进行遗传模型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大白菜(YH)、小白菜(FMS和WS)、芜菁(MM)的晚抽薹性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加性效应为主,兼有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早抽薹呈显性,其中WS的晚抽薹显性效应值不显著。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因此,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可望在晚抽薹育种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要育成一个晚抽性强的杂交品种必须双亲同时具备晚抽性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4.
大白菜种质资源抽薹性及其遗传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现蕾期和抽薹期为指标,对98份有代表性的大白菜种质资源的抽薹性进行了2年的调查和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材料从播种到现蕾的时间为101~112 d,占73.8%,超过116 d现蕾的材料仅占8.7%;从播种到抽薹的时间为105~116 d,占75.1%,超过120 d抽薹的材料仅占10.1%,青麻叶类型晚抽薹材料所占比率更低。对3组不同抽薹性材料组合后代DH系群体抽薹期观察统计结果显示,抽薹期相近的双亲后代抽薹期的分布较集中,双亲抽薹期相差较远的后代抽薹期的分布较分散。比早抽薹亲本抽薹早的后代DH系普遍存在,但比晚抽薹亲本抽薹晚的后代DH系极少。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白菜不同抽薹特性品种在低温诱导下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活性氧清除系统数值与白菜抽薹特性的关系,为白菜耐抽薹育种及快速选择抽薹特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20个不同抽薹特性的结球大白菜为材料,评价品种抽薹特性并测定低温诱导后叶片POD和CAT含量。结果表明, POD对照组,冷处理组及冷处理组比对照组与品种的抽薹特性显著正相关,而CAT对照组与抽薹特性负相关,冷处理组及冷处理组比对照组与抽薹性显著正相关。结论:接球大白菜的耐抽薹性与品种在低温胁迫下的活性氧清除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陈丽媛 《耕作与栽培》1991,(4):49-50,39
大白菜(Brassica pekinsis Rupr)是我国人民喜爱的大宗蔬菜之一。在中国北方,大白菜作为主要的冬季蔬菜,对其施肥的数量及配比研究得较多,如山东农业大学曾提出大白菜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22∶1∶2.8。但中国南方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条件与北方差异甚大,对大白菜的研究也不多,关于肥料用量及配比对大白菜产量及食用价值方面影响的研究就尚未见报道。当前有偏施氮肥产量虽高而品质下降的情况。为了在中等肥力土壤上合理施用肥料从而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特地进行了施肥用量及比例的观察试验,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马关鹏  潘业勤  赵大芹 《种子》2017,(9):109-112
在贵阳地区对8个大白菜品种(组合)进行晚秋播种,露地地膜越冬栽培品种鉴定试验.结果表明,黔白5号早熟性好,采收期早,抽薹性晚;黔白9号中晚熟,抽薹性极晚;组合(BZ1×E2)中熟,抽薹性极晚;组合(BC 2×D-7)早熟,抽薹性极晚.经鉴定这4个品种(组合)综合性状优,抗病性强,极耐抽薹,适宜贵阳及气候相似地区冬春、早春推广种植,填补3-5月份的全国性大白菜春淡.  相似文献   

8.
试验结果表明,越冬型大白菜制种,利用地膜覆盖栽培,制种产量可提高63.25%,成熟期提早13d,较露地栽培多收入834.8元/667m2,每投入1元农膜可增值20.9元。  相似文献   

9.
大白菜低温生长性是衡量春栽大白菜品种好坏很重要的指标之一。由于早春低温 ,通常要求春白菜品种在偏低温条件下 ,如气温在 15℃以下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很显然 ,低温生长速度越快 ,特别是单株重的增加越快 ,低温生长性越强。关于低温生长性的研究 ,国内外研究很少 ,也未见公开  相似文献   

10.
大白菜的适宜AFLP-Pst I/Mse I引物组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PCR的DNA指纹鉴定技术AFLP广泛应用于生物多样性、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分子系统发育和品种鉴定等方面.为了筛选出大白菜适宜的AFLP引物组合,研究以抗根肿病大白菜双单倍体CR Shinki、感病自交系94SK及其后代F2构成的纯合抗病和纯合感病DNA混合池为材料,利用256对Pst I/Mse I引物组合进行了AFLP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每个组合检测到55条带,共扩增13 079条带,平均每1 000条带检测到1.30个根肿病抗性基因连锁标记;多态性带数为3 167条,双亲间多态性频率约为0.24;扩增带数与多态性带数呈线性正相关,引物组合中的不同GC含量与扩增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存在显著性差异,并表现出线性负相关.筛选出的适宜53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4 381条带,占总扩增片断的33.50%,平均每对扩增出83条,其中9个组合扩增出与抗根肿病基因连锁标记.  相似文献   

11.
甘蓝制种主要采用露地越冬方式 ,技术难度较大。为了获得较理想的产量 ,现将我公司几年来的制种技术要点简介如下。1 播期1.1 晚熟品种 :8月 1日至 5日播父本 ,10日至 15日播母本。1.2 早熟品种 :9月 5日父母本同期播种。2 育苗2 .1 做畦 :育苗因在高温季节 ,防雨工作十分重要。选择地势高的沙壤地做畦 ,畦宽 1.4 m,长 15m。畦四边带沟 ,沟宽 0 .7m,深 0 .2 m。1亩制种田需要 2个育苗畦。这样的畦能排能灌 ,苗齐、苗旺。2 .2 施足底肥 :每畦施腐熟的饼肥 1kg、磷肥 2 .5kg、腐熟的土杂肥 10 0 kg,禁止施氮肥做底肥。浅翻、整平、踏实 …  相似文献   

12.
公维龙 《种子世界》2002,(12):36-36
冬甘蓝是无公害蔬菜生产品种,用冬闲地大面积种植,不需保护措施,省工、省时、管理简便。 冬甘蓝是一代杂交种,一般分为牛心型和平顶型叶球,植株开展度55cm,株高27cm,功能叶13~15片,叶色浓绿、叶质脆嫩、蜡粉中……  相似文献   

13.
1安全隔离 大白菜制种安全隔离区要求在2000m以上,即在制种田周围2000m内不准有其他白菜、油菜、芥菜、小白菜、苔菜等采种田.山丘地安全隔离距离也不能低于2000m,才能确保制种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以4个结球甘蓝自交系2-1002、2-1001、R、Q2为试材,在种子萌发期和幼苗移植前期测定与耐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其变化规律,为结球甘蓝耐寒材料早期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5℃条件下种子发芽指数在各自交系间差异显著;苗期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根活力、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8/一2℃处理条件下结球甘蓝在不同生理生化指标中各自交系间存在显著差异。综合评价杭寒性强弱依次为2-1002>2-1001>R>Q2,所以,可将5℃条件下的种子发芽指数和8/一2℃处理条件下的MDA含量结合起来作为结球甘蓝耐寒性鉴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黄淮地区大白菜制种多采用冬季阳畦或小拱棚育苗,翌年移植到大田的繁种方式.通过多年参与大白菜制种基地的管理和实践,我们初步总结出一套大白菜高产制种技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全年无冬”的海南岛,异常冷冬常给热带果木、橡胶树等农业及旅游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对海南岛异常冷冬事件的大气环流特征及其在冷冬预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利用近40年海南岛17个市县气象观测站逐月气温观测资料、NCEP/NCAR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NOAA ERSST全球海温格点资料以及Nino3.4指数和AO指数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项环流指数,开展了海南岛异常冷冬环流特征分析,并研究了其在冷冬趋势预测中的应用。[结果]结果表明:海南岛冬季平均气温存在年际变化特征,近年来海南岛共出现12次冷冬年,冷冬事件频发。海南岛冷冬发生期间,对流层低层冷高压加强,东亚冬季风偏强。[结论]ENSO与AO指数可以作为海南岛冷冬预测的参考依据,ENSO冷位相对应AO指数正位相,有利于诱发大气环流异常,促使海南岛出现冷冬事件。另外,利用大气环流指数建立的冬季气温距平回归预报方程能够较好地预测海南岛冬季气温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选育强冬性、冬冷年正常成熟的小麦新品种,解决小麦生产上经常出现的冻害及其导致的小麦迟熟问题,对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08-2009年度(冬暖年)、2009-2010年度(冬冷年)冬小麦杂种高代材料的枯死度、分蘖节入土深度、抽穗期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分蘖节入土深度与越冬死亡率的相关系数为-0.6185,呈极显著差异;枯死度与越冬死亡率的相关系数为0.1635,差异不显著,分蘖节入土深度选择方法优于枯死度选择法,尤其是冬暖年枯死度选择法可靠性较差。冬冷年对小麦抽穗期带来不同程度的滞后,2008-2009年度(冬暖年)与2009-2010年度(冬冷年)比较,2009-2010年度小麦的抽穗期推迟了7天~14天,与冬暖年形成显著的差值。分析表明:其差值越大的材料,温光反应往往越敏感,差值越小,温光反应往往越迟钝。该研究认为利用分蘖节入土深度及冬暖年、冬冷年抽穗期的差值作为选择指标,选育强冬性、温光反应迟钝的小麦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白菜,甘蓝养分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应用养分平衡法对白菜,甘蓝施肥技术的研究试验,得出了高、中、低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应用早熟,中熟甘蓝和白菜的土壤空白产量确定其最高产量的回归方程,早熟,中熟甘蓝和白菜的产量随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增加而提高,土壤速效养分校正系数随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增加而变小,在不同肥力土壤上,校正系数是不同的,它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  相似文献   

19.
陈修斌 《种子科技》2001,19(6):362-363
目前 ,大白菜制种采用的大株采种法 ,种子质量较高 ,但产量低 ,成本高 ;而小株采种产量虽高 ,却存在纯度较低、种性退化等问题。笔者在近几年的生产实践中 ,采用切球分株采种 ,不仅产量高 ,成本低 ,繁殖系数大 ,而且种性强 ,质量高 ,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1 母株选择在大白菜留种田内进行株选 ,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特性的植株作为母株 ,及时淘汰受病虫危害、发育不健壮的植株。2 切球分株大白菜进入结球初期 ,选择气温 15℃左右的晴暖天气 ,用刀切去叶球上部 ,促使叶球下部的腋芽萌发。切球后如果土壤干旱、板结 ,每亩追…  相似文献   

20.
干旱是影响华北冬小麦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为定量评估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利用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建立了河北省冬小麦干旱评估模型。本研究选择河北省冬麦区南宫、河间、霸州等农业气象观测站,基于3站1991-2007年冬小麦观测数据及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冬小麦各生育阶段的相对蒸散量,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农作物生产潜势”方法估算的光温生产潜力作为最大产量,应用统计方法求解Jensen模型参数,并以该模型为基础建立干旱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各站冬小麦水分敏感系数与冬小麦全生育期灌溉次数关系密切。对于灌溉3次的南宫、河间二站,利用大田种植条件下的数据,得到的冬小麦水分敏感阶段与试验的结论相似,呈前期小、中期大、后期又变小的变化趋势;全生育期干旱评估模型的模拟和预测结果与实际产量相关较好,相关系数通过了0.01的显著性统计检验。应用干旱评估模型对冬小麦播种-拔节、播种-抽穗、播种-灌浆、播种-成熟各阶段的干旱评估结果与实际相符。霸州一般灌溉5次,干旱胁迫不明显,仅抽穗-灌浆期水分敏感系数为正值,其他生育阶段均为负值,对水分亏缺表现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