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逐年上升。由1978年的2827万增至2000年的17078万人,仅2002年底,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已达9400万,按照我国制定的发展方略,到2020年至少将有3亿的农村人口进城。十六大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3.
农村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分析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解决途径。从农村教育这一传统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隐含实现条件出发,提出农村教育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因素,进一步分析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业转型、农业深度和广度开发、非农产业等要求的不适应性;根据农村教育的瓶颈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1.狠抓农村教育,致力提高农民素质 农村教育是农民增收的基础,是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是其他因素的必要条件.农民增收必须依靠自身素质的提高,农民内在的知识更新,能力的提高,思想的解放,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土地资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通过对农村经济现状的分析,得出在现阶段,农村经济要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农村土地资本化成为必然的选择,并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教育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农村人力资源得到了较好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仍然偏低,农村劳动力的低素质仍是制约其转移的瓶颈。发展教育不仅能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而且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有效投资。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农民家庭收入对农村教育投资的影响,通过农村家庭问卷调查,首先对于农民家庭的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利用交叉表的方法对农民家庭收入对农村教育投资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教育投资对于农民家庭收入具有依存关系;在"下"和"上"收入阶层,农民家庭收入与农村教育投资呈现"逆反"效应;在"中"收入阶层,农民家庭收入与农村教育投资呈现正相关,并且对农村教育投资的方式选择多样化。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十一五”期间,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  相似文献   

9.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我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也出现了从事单一农业的劳动力数量的绝对减少.与全国相比,我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陈思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90-3991,4002
由于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的农村财政教育投入一直无法满足农村教育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农民及其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并引起一定的社会问题,所以加大农村财政教育投入极为必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加大农村财政教育投入成为可能.通过建立中央、省、市、县、乡各级政府按财政收入比例共同分担农村财政教育投入机制,采用"公私伙伴关系"也是筹集农村财政教育投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生产方式传统,现代农业没有大范围推广;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村人口过多,农村生产效益低下;农民收人不稳定,消费能力弱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虽然有多种方式,但最根本的还是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的发展能有力的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英华 《现代农业》2010,(11):61-62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逐渐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在产业升级和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新阶段,积极创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二次转移”.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广大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原存在的剩余劳动力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究竟采取何种对策解决.现提出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而“三农”问题是我国在向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批劳动力从土地中分离出来,成为无田可种的剩余劳动力。使这部分劳动力有效转移,必须加强农村教育,下大力气全方位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务之急 我国大约有5亿农村劳动力,其中农业本身能容纳1.9亿人,转移到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有1.7亿人,还有大约1.41%的剩余劳动力在农村。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推进和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人力资本素质的逐步攀升以及土地可耕面积的不断减少,农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将会不断下降,原来集中在农业中的劳动力将会被大量释放出来。专家预测,21世纪将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最艰巨、劳动力转移最活跃的时期,特别是在世界金融危机蔓延的形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将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5.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谈起,认为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和职业技能的缺乏是制约其转移的关键因素,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就必须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个体素质,进而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不再安于现状,不满足当前传统农业经营带来的微利,在家乡又找不到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因此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农民越来越多。据红旗镇农村住户调查资料表明,农民外出务工得到的收入已成为近几年红旗镇农户家庭纯收入增加的主体。而这种"主体"收入的增加主要依靠农村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已成为制约转变的主要瓶颈。本文以新疆南疆为例,对南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南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对策,以期为进一步推动南疆社会稳定和现代化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受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受教育状况调查显示:农村剩余劳动力还不能完全接受9年义务教育,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程度还比较低。因此,应重视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加强思想引导,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观念;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9.
日本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方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揭新华 《世界农业》2002,(10):29-30
日本是一个山地多、耕地少、土地贫瘠、资源缺乏,而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1947年,日本农村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为54.2%,属于典型的“传统型”产业结构国家。此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农村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急剧下降,1955年为40.2%,1975年为13.9%,1998年为5.2%。日本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大致上有以下几条途径。一、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减少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调动农民群众创造新职业的积极性二战前,日本农业长期具有“多劳多肥农业”之称,即主要采取多投劳…  相似文献   

20.
全面奔小康,重点在农村,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成了各地十分关心而又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面对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中国加入WTO等一系列严峻考验,怎样来增加收入?不仅农民自身感到茫然失措,就连我们多年搞农业的干部也是摸不准脉搏。加入世贸组织后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将更多地退出对农业领域的干预,在这种情况下,基层政府到底该抓些什么?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在农业、农村经济面临复杂形势的新情况下,要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的增长,除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外,还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加强农民教育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