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四川省温江农业学校周世朗重庆师范学院周春晖发达国家在教育、劳动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个共同的发展规律,即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其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地发展起来。事实证明社会经济愈发达,则劳动生产水平就愈高,其职业...  相似文献   

2.
在农村社区中,家庭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消费单位,在进行生产劳动和一系列消费活动过程中,必然对社区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因此,这一过程也是村民以家庭为单位同社区生态环境发生关系的过程。但是,不同类型的家庭所进行的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过程及结果都不一样,对社区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一样。本文试图以丽江地区永宁乡八珠村为例探讨不同的婚姻家庭类型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生产劳动概念以往常被局限在劳动价值论及经济学领域来探讨,导致生产劳动的哲学批判维度遭受忽视和低估。事实上,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具有存在论视野,生产劳动具有历史性,放置在资本主义语境中,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则具有特殊性,并不具有永恒性,其必然会被共产主义劳动所取代。马克思给出生产劳动的科学内涵,揭示生产劳动的经验维度,分析工人在生产劳动中的矛盾和机制,并给出解决生产劳动问题的实践道路。中国当代劳动精神的塑造,需秉承马克思思想传统,结合中国社会现实加以积极建构。  相似文献   

4.
稻茬麦半旋高效播种技术 一、技术背景 播种是小麦生产过程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增产和节本潜力最大的环节。根据已有研究和生产调查结果,一般劳动成本占小麦生产总成本的近70%,而劳动成本中又有70%左右是播种阶段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 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原理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历来都十分重视的教育原理。马克思在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不合理分工而摧残了工人后代的状况,分析了大工业生产特点的基础上,吸取了历史上的先进教育思想,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三结合是新形势下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经验总结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重要原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我们党一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说,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和生产实践教育,1958年明确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各校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们党在总结了几十年教育发展、改革的经验后,进一步重申的方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主要原则之一。认真贯彻执行“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基本方针和重要原则,“不是可有可无,这一点务必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 一、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要性的新认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小平同志南巡讲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思想中的生产教育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生产教育观的主要命题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其优势在于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宜于集体劳动的热情中,从而实现劳动与教育的互动。通过生产劳动活动内容本身和生产劳动所创设的情境,对于劳动主体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从而达成了对群众和革命军队的教化效果,这对于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军队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中知识、审美和教化三维结构分析,可知毛泽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科技体制改革进程中,科技劳动分配制度改革是我们触及最早、最多的问题,也是最具热点与难点问题。然而,时至今日,深化科技劳动分配制度的条件已日益成熟,改革“攻艰”时不我待。一、改革科技劳动分配制度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众所周知,分配制度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在其基础上形成的特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分配制度一经确立,又会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相应的经济关系,并最终对社会生产的发展,产生反作用。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自身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三种生产活动。三者相互依存、互为作用,协同发展,共创人类历史和文明。人类自身生产是物质和精神生产劳动的原始动力;物质生产是人类自身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物质基础、决定因素;精神生产是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内在精神文化力量。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承担者,生产劳动的主体。劳动也创造了教育,教育的全部作用又集中于人,不断地“再生产”人类,再生产劳动力和生产力。教育就是通过培养人而作用于社会、全面渗透到人类社会三种生产劳动之中。这种作用是巨大的、与日俱增的、永恒的,它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共存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相似文献   

11.
探索高等农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新路──对开设“实践课”的调查分析龚浩,杨文钰,池加敏(四川农业大学雅安250119)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教育学说的重要原理。其实质就是要在教育与生产劳动两者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高度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则的落实刘东林江泽民同志最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指出:“这里我要特别讲一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物质生产劳动,应成为一门必修课,不是可有可无,这一点务必要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可...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农民的土著知识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内长期定居着26个民族,其中25个少数民族有近1512万人。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劳动生产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总结、创造、积累了丰富的土著知识。在“云南省植物遗传资源土著知识的收集、整理及传播”课题组的调查中发现,农民普遍认为土著知识是总结过去生产劳动和生活经验的结晶,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科学哲……  相似文献   

14.
重视劳动教育是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我国职业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和社会需求,扎实开展劳动教育。通过研究劳动教育的价值,分析了位于欧洲、美洲、亚洲的三个不同国家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开展的情况。以期国内职业学校能借鉴他国劳动教育经验,为扎实开展国内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改变既有的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强化学生职业意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其审美能力,切实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深刻理解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农业技术生态的意义和作用陈清硕(江苏农学院杨州225001)农业技术是劳动人民在总结了长期的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技术一旦产生,便对农业生产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一部农业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运用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生产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谚语作为生活经验的结晶,其产生、发展离不开生产劳动过程.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务件使得古代中国和英国两个民族走向了两条不同的生产道路.中国以农业为主,而英国以畜牧业和渔业为主.因此在汉语中存在着大量关于农业生产或以农业为题材的谚语及以农业生产相关的事物作为喻体的隐喻性谚语;而英语中则有很多与畜牧业(包括奶制品)和渔业相关的谚语及用与畜牧业(包括奶制品)和渔业相关的事物作为喻体的隐喻性谚语  相似文献   

17.
孙莉 《新农村(黑龙江)》2011,(7):186-186,174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活动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饺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了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同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逐渐产生了朴素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当前,国人的环境保护意识亟待加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球环境形势相当严峻,我国的环境状况,经各级领导和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综合治理,将会得到明显的改观,为环境和经济的进一步协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谚语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结晶。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并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因而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20.
塑料大棚在生产过程中,棚内容易产生以下几种有害气体。主要有氨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乙烯和氯气及一氧化碳等。给产品产量和品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根据当地多年来的生产与管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